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付松 周更须 +4 位作者 于文文 刘宇航 王辉 李伟 封志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术。通过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隔瓣下室缺30例,膜部室缺10例,偏流出道室...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术。通过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隔瓣下室缺30例,膜部室缺10例,偏流出道室缺29例,嵴内室缺20例。均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96.6%(86/89),其中隔瓣下室缺96.7%(29/30),膜部室缺100.0%(10/10),偏流出道室缺96.6%(28/29),嵴内室缺95.0%(19/20)。3例介入治疗失败,2例因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伴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而术中停止介入手术;1例术后封堵器移位外科手术取出。4个分型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8/30),10.0%(1/10),6.9%(2/29),5.0%(1/20)。3例(3.4%)术后存在1~1.5 mm残余分流;4例(4.5%)术后出现瓣膜功能异常,其中2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均未行特殊处理,其中3例术后3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瓣膜功能恢复正常,1例术后1年复查仍存在三尖瓣轻度反流,但各房室大小及心功能均正常;4例(4.5%)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经激素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1周后恢复术前状态。结论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安全有效。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是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血管造影 介入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