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绍光 刘智 +2 位作者 孙天胜 刘树清 李京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及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伴有皮肤缺损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负压VSD及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创伤后骨髓炎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0~63岁,平均36岁;所有患...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及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伴有皮肤缺损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负压VSD及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创伤后骨髓炎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0~63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均为创伤术后感染。受伤部位:胫骨9例,跟骨3例,股骨1例,尺桡骨1例。感染时间2~96周,平均32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使用VSD清创1~3次,平均1.57次。13例患者创面伤口Ⅰ期愈合,1例有渗出,经引流换药,术后3周愈合。8例患者因骨缺损及骨折延迟愈合,Ⅱ期行自体植骨术,术后1年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感染未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筋膜皮瓣转移治疗创伤术后骨髓炎能够发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皮瓣转移技术的优点,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及可靠性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外科皮瓣 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EC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红梅 王静 梁瑛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3-974,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骨科护理管理的方法,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方法领悟OEC管理模式的内涵实质,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明确护理工作目标的责任体系,细化护理工作的每日检查体系,即合理跟班次护理工作流程,量化基础护理工作项目,实...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骨科护理管理的方法,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方法领悟OEC管理模式的内涵实质,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明确护理工作目标的责任体系,细化护理工作的每日检查体系,即合理跟班次护理工作流程,量化基础护理工作项目,实行护患沟通责任制及无痛目标患者认证制,充分发挥科内信息记录的作用,以及有效落实护理工作的激励机制等,形成了一套OEC的骨科护理管理方法。结果近期院内质控组检查结果: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100%;科室自查结果:临床路径的落实率达到100%,护理服务套餐落实率达到100%;患者对无痛病房及基础护理的的满意度达99.6%。结论 OEC管理模式是践行现代护理管理观、提升骨科护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管理 OEC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s与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斌 孙天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0期31-34,共4页
PD-1是CD28分子家族的成员之一,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通过PD-L1或PD-L2表达负性调控信号。PD-1的免疫受体络氨酸转化基序(ITSM)磷酸化后可以募集SHP2降低PLCg2,PI3K,VAV和ERK1/2的激活,进而调控免疫细胞的激活和免疫耐受。PD-1与其... PD-1是CD28分子家族的成员之一,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通过PD-L1或PD-L2表达负性调控信号。PD-1的免疫受体络氨酸转化基序(ITSM)磷酸化后可以募集SHP2降低PLCg2,PI3K,VAV和ERK1/2的激活,进而调控免疫细胞的激活和免疫耐受。PD-1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PD-1与其配体的生理学作用表明调控PD-1途径是治疗人类多种疾病的一个靶向目标。本文总结了PD-1与其配体的免疫调控功能以及在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s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建政 刘智 +4 位作者 孙天胜 李京生 任继鑫 刘树清 胥少汀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1998年4月至2008年6月,应用附加钢板治疗9例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男8例,女1例;年龄21~54岁,平均32岁。1例为股骨上1/3,5例为股骨中1/3,3例为股骨... 目的:探讨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1998年4月至2008年6月,应用附加钢板治疗9例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男8例,女1例;年龄21~54岁,平均32岁。1例为股骨上1/3,5例为股骨中1/3,3例为股骨下1/3。采用4~6孔钛合金限制接触性窄动力接骨板,4~6枚皮质骨螺钉固定。6例骨不连间隙大于5mm,4例采用单纯髂骨植骨,2例固骼生和髂骨混合植骨。3例小于5mm,1例植入固骼生,2例将修整的骨痂重新植入。术后保护性负重防止主钉断裂失效,逐渐恢复术前活动水平,术后1、3、6、12个月临床与影像学随诊。结果:6例取髂骨植骨或固骼生混合植骨患者,手术时间60~120min,出血量100~300ml;另3例单纯植入固骼生或骨痂植入患者,手术时间40~100min,出血量60~100ml。供骨区疼痛4例,3例1个月内缓解,1例3个月后缓解,无感染、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5例术后6~11个月取出髓内钉和钢板。结论:附加钢板有效改善局部旋转不稳定,是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折 不愈合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脊柱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慧 相锋 +1 位作者 梁瑛琳 刘秀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7期17-18,2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脊柱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床位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有计划、有规律、有次序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出院3个月后应用Morisky-Green(MG)测评表评价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脊柱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床位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有计划、有规律、有次序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出院3个月后应用Morisky-Green(MG)测评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用药依从性好者为91.7%,与对照组的5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可增加患者心理应激的承受能力,提高脊柱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提高脊柱结核控制率和降低其危害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临床路径 脊柱结核 用药依从性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骨折的规范化评估与治疗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建政 刘智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6期445-448,共4页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1]。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髌骨骨折呈现发病率高、骨折粉碎严重,骨质疏松等特点[2]。张力带钢丝技术结合内外侧支持带修补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经典方法[3],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的康复训练 被引量:11
7
作者 柳东旭 姚建华 +1 位作者 孙天胜 孙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8期66-68,71,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治疗后激进康复训练与保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 目的比较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治疗后激进康复训练与保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治疗,随机分为激进训练组(16例)和保守训练组(16例),分别用保守和激进康复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术后1年检测膝关节肌力、稳定性、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与保守训练组比较,激进训练组术后早期肿胀明显、渗液较多。激进训练组15例和保守训练组8例需要关节穿刺抽液,激进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49.87±18.96)mL;保守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18.13±5.72)mL,两组关节穿刺抽液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两训练组患者都有患肢的肌肉萎缩,程度不同,激进训练组程度轻,激进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为(1.41±0.61)cm,保守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为(3.28±0.79)cm,两组肌肉萎缩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膝关节稳定性体格检查均阴性。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正常运动训练所需时间激进训练组8个月,保守训练组1年。结论与保守训练组相比,激进训练组能更早恢复膝关节功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获得更好的肌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存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内侧副韧带 膝关节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内固定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宋耀宗 孙天胜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2期956-958,共3页
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对重量的传导和行走都很重要。治疗不当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长期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方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用AO皮质骨螺钉行胫腓横向固定,但是对于如何运用螺钉横... 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对重量的传导和行走都很重要。治疗不当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长期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方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用AO皮质骨螺钉行胫腓横向固定,但是对于如何运用螺钉横向固定下胫腓联合仍有争议。本文综述了下胫腓螺钉固定的技术现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腓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综述文献 下胫腓联合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智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8期571-573,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一直是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最高的骨折,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多数是由低能量损伤所致。桡骨远端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主要累及下尺桡关节及桡腕关节。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主要目的为恢复桡骨长度、整复关节面、恢复掌... 桡骨远端骨折一直是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最高的骨折,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多数是由低能量损伤所致。桡骨远端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主要累及下尺桡关节及桡腕关节。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主要目的为恢复桡骨长度、整复关节面、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维持关节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臀部连体儿分离术交叉V型皮瓣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慧 刘秀梅 +1 位作者 张志成 梁瑛琳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87-88,共2页
对1例臀部连体儿实施分离术,术中顺利,术后皮瓣愈合良好,无术后感染及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随访6个月,皮瓣色泽及弹性正常,患儿发育及神经功能正常。提出术前做好体位牵张和连体处皮肤护理,可减小皮瓣缝合后的张力。术后密切观察切口... 对1例臀部连体儿实施分离术,术中顺利,术后皮瓣愈合良好,无术后感染及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随访6个月,皮瓣色泽及弹性正常,患儿发育及神经功能正常。提出术前做好体位牵张和连体处皮肤护理,可减小皮瓣缝合后的张力。术后密切观察切口、四肢活动、皮瓣血运,积极控制术后感染,做好肛门及会阴部护理,有利于交叉V型皮瓣的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部连体儿 分离术 皮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后大鼠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云强 孙天胜 刘佳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对大鼠血清中多种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后对大鼠多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4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80±10)g,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第1天组,创伤第2天组,创伤第3天组,创伤第5天组,创伤... 目的:对大鼠血清中多种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后对大鼠多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4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80±10)g,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第1天组,创伤第2天组,创伤第3天组,创伤第5天组,创伤第7天组,每组5只。5个创伤组制造大鼠右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的模型,然后分别在造模后第1,2,3,5,7天抽取各组腹主动脉,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的含量,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只进行上述检测。对各组检测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血清中AST、ALT、Cr、BUN、LDH、CK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ST、ALT、BUN、CK在创伤第1天组达到峰值(P<0.05);Cr在创伤第3天组达到峰值(P<0.05);LDH在创伤第2天组达到峰值(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后会引起大鼠血清中多种生化指标的升高,尤其以创伤后前3d的影响较为显著,这些生化指标改变可间接的反应心、肝、肾器官的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脑损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伦膦酸钠治疗2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法斌 朱兵 +2 位作者 孙天胜 于小奎 马青嵩 《安徽医学》 2013年第5期635-639,共5页
目的探讨阿伦膦酸钠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治的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23例,给予口服阿伦膦酸钠70 mg每周1次维持治疗,连续服用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以后患者疼痛、病变... 目的探讨阿伦膦酸钠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治的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23例,给予口服阿伦膦酸钠70 mg每周1次维持治疗,连续服用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以后患者疼痛、病变部位X线表现及阻射密度、生化指标(ALP)的变化。结果 2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经阿伦膦酸钠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63%。19例患者病变部位X片检查发现病损区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及溶骨区域出现明显钙化沉积并且大小未见继续扩大。2例X片检查发现病损区无任何变化。1例病损区有进行性发展的趋势,总有效率82.64%,骨病损区X线平均阻射密度较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血清ALP明显降低,治疗前ALP为(110.25±3.21)U/L;治疗后为(40.35±3.1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伦膦酸钠可有效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生成,从而抑制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结构不良 阿伦膦酸钠 影像学表现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