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队疗养院护士脱产集中培训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洪威 高丽红 +1 位作者 田静 邢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脱产集中培训在军队疗养院护士培训管理体系中应用及效果。方法自2007年起,选择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疗养科的全体护理人员86名为研究对象,在每年的4~5月份对其进行为期20~30 d的脱产培训,每天学习时间不能少于8h,培训... 目的:探讨脱产集中培训在军队疗养院护士培训管理体系中应用及效果。方法自2007年起,选择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疗养科的全体护理人员86名为研究对象,在每年的4~5月份对其进行为期20~30 d的脱产培训,每天学习时间不能少于8h,培训以集中授课、小组训练、带教示范、情景模拟、现场演示、汇报演出等多种方式进行。结果7年内疗养院护士培训率达100%。疗养员对疗养科护士满意率逐年增长,从2007年的96.12%增加至2012年的99.15%。在“疗养科护士培训效果自评表”中显示,认为培训对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团队的整体形象有明显促进和提高的占首位。在“疗养科护士培训效果他评表”中显示,疗养科所有医生都认为培训后,护理团队的整体形象、整体素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等均有提高,其中明显提高的分别占99.1%、98.7%、和98.5%。结论脱产集中培训是疗养院护士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及时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充分提高疗养院护士的综合素质及疗养护理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养院 护士 培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H”规范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疗养科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赵静 张钊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4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3H"(hotel,hospital,home)规范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疗养科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注重疗养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需求,实施以宾馆式礼仪服务、医院式个性化护理服务及家庭式温馨服务为核心的"3H"护理服务模式,比... 目的探讨"3H"(hotel,hospital,home)规范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疗养科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注重疗养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需求,实施以宾馆式礼仪服务、医院式个性化护理服务及家庭式温馨服务为核心的"3H"护理服务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疗养员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在实施"3H"护理模式后,疗养员满意度(87.88%vs 92.78%)和护理质量评分[(84.78±4.03)vs(90.83±1.54)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H"护理模式的实施提升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疗养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护理模式 疗养 护理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飞行人员睡眠状况调查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莞尔 高和 +5 位作者 崔丽 钟方虎 张继东 李嵘 刘欣欣 王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调查军队飞行人员的睡眠习惯、常见睡眠问题、白天嗜睡程度和飞行前夜睡眠情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380名军队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132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飞行人员平均夜间睡眠时间6.99h,24h平均睡眠时... 目的调查军队飞行人员的睡眠习惯、常见睡眠问题、白天嗜睡程度和飞行前夜睡眠情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380名军队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132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飞行人员平均夜间睡眠时间6.99h,24h平均睡眠时间8.10h。4.10%的飞行人员24h睡眠时间不足6h。中重度打鼾发生率22.80%,易醒或(和)早醒和入睡困难≥3次/周的发生率为7.65%和5.81%,夜尿患病率4.03%。平均ESS评分5.59±4.40分,以≥11分评估嗜睡发生率为14.99%。飞行中困倦发生率14.20%。62.53%的飞行人员飞行前夜较平时睡眠发生变化。结论飞行人员中存在着多种睡眠问题,并且飞行前夜睡眠可发生变化,这些都可能影响飞行安全,应进行研究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数据收集 飞行 睡眠 嗜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静华 刘武岩 +2 位作者 谢博多 栾海 张晓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康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收治的行TKA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康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收治的行TKA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及持续被动运动训练,观察组同时行推拿配合持续冰敷。检测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变化;评价2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检测2组股静脉血流峰度及平均速度;统计DVT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D-D及FIB先升高后降低,PT、APTT先降低后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14 d FIB、PT、APTT已基本恢复至术前(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2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且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 2组股静脉血流峰值及平均速度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及术后14 d 2组VAS评分较术后1 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4.08%)明显低于对照组(18.37%)(P<0.05)。结论:TKA术后给予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可有效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DVT形成,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推拿 冰敷 下肢深静脉血栓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补体受体1分子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金川 田亚平 +6 位作者 江朝光 温新宇 高艳红 董矜 郭广宏 王玲 董振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9-733,共5页
目的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疗属世界难题。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表明,SLE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分子水平及功能低下,但未见研究对CR1基因... 目的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疗属世界难题。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表明,SLE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分子水平及功能低下,但未见研究对CR1基因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联进行报道。文中旨在探讨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SLE的关联。方法检测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对照组)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及5个标签SNP位点基因型,比较对照组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对应CR1分子水平的差异,以及SLE组和对照组组间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和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对照组CR1基因rs3818361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CC、CT基因型者(P<0.05),rs11118167T>C/TC、CC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TT基因型者(P<0.01),rs9429945C>T/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CC基因型者(P<0.01)。SLE组CR1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geometric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GMFIR)低于对照组(P<0.01);有3个标签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P<0.01或P<0.05),与非携带者比较,CR1-rs4844600G>A/GG基因型(OR:8.672,95%CI:3.864~19.462)及G等位基因(OR:7.419,95%CI:3.425~16.073)、CR1-rs3818361C>T/CC基因型(OR:1.872,95%CI:1.113~3.149)及C等位基因(OR:1.575,95%CI:1.067~2.325)、CR1-rs11118167T>C/TT基因型(OR:2.083,95%CI:1.065~4.071)及T等位基因(OR:1.941,95%CI:1.050~3.588)携带者患SLE风险增加。结论健康人CR1基因rs3818361C>T/TT基因型、rs11118167T>C/TC、CC基因型和rs9429945C>T/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该SNP位点其他基因型携带者。SLE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水平降低,CR1基因rs4844600G>A、rs3818361C>T、rs11118167T>C等3个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其易感基因型CR1-rs4844600G>A/GG、CR1-rs3818361C>T/CC和CR1-rs11118167T>C/TT与SLE患者CR1分子水平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细胞免疫 补体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治疗法研究近况 被引量:25
6
作者 谢博多 张利泰 +1 位作者 王泽林 王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中药外治疗法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局部疗效上与中药内治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从涉及病种、外治手段、作用机理三方面对近3年来中药外治疗法文章进行综述,发现中药外治疗法在骨软伤科和皮肤科研究较多,其次为外科与妇科,... 中药外治疗法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局部疗效上与中药内治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从涉及病种、外治手段、作用机理三方面对近3年来中药外治疗法文章进行综述,发现中药外治疗法在骨软伤科和皮肤科研究较多,其次为外科与妇科,在其他方面研究较少;针对新药物、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建议加大关于作用机理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治疗法 中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肺炎4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其顺 杨广庭 +3 位作者 姜伟 刘彦斌 禹猛 高建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肾移植术后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肾移植术后肺炎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术后7d~2年3个月,其中术后1~4个月发病占75%(36/48)。重症肺炎12例(25%),4例(8%)在发病后迅速发展为...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肾移植术后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肾移植术后肺炎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术后7d~2年3个月,其中术后1~4个月发病占75%(36/48)。重症肺炎12例(25%),4例(8%)在发病后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炎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突出,发热是最早或主要表现,有时是唯一的表现,部分病例有干咳、咯黄白色黏液痰,混合细菌或真菌感染时痰量增多。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移植3个月内以巨细胞病毒(CMV)肺炎为主,并常混合其他微生物感染,3个月后以细菌感染为主。影像学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发生感染的患者,只给予麦考酚吗乙酯(MMF)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减量。2008年6月以后,诊断肺部感染的患者,确诊后完全停用MMF和CNI减量。3例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500mg/(kg.d)。酌情使用甲泼尼龙20mg或40mg,每日2次。在无确切临床病原学资料时,给予广谱抗生素、抗病毒联合治疗。病原学明确后,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43例(90%)治疗有效,3例转外院,1例并发脑出血放弃治疗,1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结论肾移植受者肺炎起病大多隐匿,病程进展快。病原体以CMV和细菌为主,多表现为多重感染及重症肺炎。肾移植术后第1~4个月是肺炎发生和死亡的危险时期。及时调整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明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采用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提高肾移植术后肺炎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炎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脂联素对内皮素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收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楠 刘迎娣 +1 位作者 郭明洲 梁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脂联素对内皮素(ET)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T6收缩的影响,探讨脂联素在此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胶原晶格法观察不同浓度(0.25、0.5μg/ml)脂联素及脂联素(0.5μg/ml)与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5 mmol/L)共... 目的观察外源性脂联素对内皮素(ET)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T6收缩的影响,探讨脂联素在此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胶原晶格法观察不同浓度(0.25、0.5μg/ml)脂联素及脂联素(0.5μg/ml)与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5 mmol/L)共同作用下对ET-1诱导的HSC-T6细胞收缩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脂联素(0.5μg/ml)作用后HSC-T6细胞中E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脂联素(0.5μg/ml)作用后HSC-T6细胞培养液中ET-1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0.5、1、2μg/ml)脂联素与ET-1共同作用下HSC-T6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HSC-T6细胞中AMPK、p-AMPK、Akt、p-Akt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法。结果 (1)胶原晶格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组凝胶面积显著收缩[(24.8±7.3)%vs(71.9±4.1)%,P<0.01];脂联素(0.5μg/ml)处理后,明显抑制ET-1引起的收缩[(52.7±20.6)%vs(24.8±7.3)%,P<0.05];L-NAME(5 mmol/L)可以部分抵消脂联素的抑制作用(P>0.05)。(2)脂联素(0.5μg/ml)可以抑制HSC-T6细胞中E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可以抑制细胞上清液中ET-1的蛋白表达,在脂联素的基础上加入L-NAME后,脂联素的上述抑制作用均得到部分逆转。(3)HSC-T6细胞中有i NOS mRNA表达,加入ET-1后i NOS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同时加入ET-1和脂联素作用后i NOS mRNA表达较ET-1组增加,且随着脂联素浓度升高i NOS mRNA表达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HSC-T6细胞中i NOS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ET-1处理24 h后HSC-T6细胞中p-AMPK表达水平明显减低,在此基础上加入脂联素后,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且随脂联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ET-1处理24 h后HSC-T6细胞中p-Akt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在此基础上加入脂联素后,p-Akt的表达水平下降,且随脂联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脂联素能够抑制ET-1诱导的HSC收缩,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增加NO的合成,减少ET-1的合成分泌,同时阻断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脂联素抑制HSC的收缩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脂联素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捐献移植肾动脉细菌感染破裂的诊疗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建 张媛 +4 位作者 成伟丽 禹猛 姜伟 刘彦斌 牛宏燕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11-313,332,共4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细菌感染破裂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4例肾移植术后因细菌感染导致移植肾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移植肾区肿胀,不同程度疼痛,引流管引流出鲜红色血液...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细菌感染破裂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4例肾移植术后因细菌感染导致移植肾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移植肾区肿胀,不同程度疼痛,引流管引流出鲜红色血液或沿切口缝合线渗出鲜红色血液,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移植肾周血肿。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同期切除移植肾,标本进行细菌培养,4例均为细菌感染,均行髂外动脉感染破裂修补术。1例术后恢复血液透析,等待再次移植;1例因术后并发腹腔严重感染死亡;2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移植肾动脉感染导致动脉破裂出血的病情凶险,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病死率较高。应严格执行器官供体选择标准,供体器官灌注液进行细菌培养,围手术期加强抗感染,预防术后感染性移植肾动脉破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细菌 感染 肾动脉破裂 移植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的分子损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天 关世奎 +3 位作者 武桂铃 辛振龙 蒋帅 杨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75-2777,共3页
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占人体重量的2%,但其耗氧量却占总耗氧量的18%-20%.可见脑在人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脑缺血也可称为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的重大疾病。其常由脑动脉硬化引发,在缺血缺氧条件会引发脑一... 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占人体重量的2%,但其耗氧量却占总耗氧量的18%-20%.可见脑在人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脑缺血也可称为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的重大疾病。其常由脑动脉硬化引发,在缺血缺氧条件会引发脑一系列功能障碍。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缺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损伤机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 分子 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不同穴位对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镇痛效果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博多 张红文 +1 位作者 葛磊 张利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腰痛穴和扭伤穴对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的镇痛效果,对比并分析各项结果,探讨具体机制。方法:自2013年5月—2014年10月,选取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1例,分别接受针刺后溪穴...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腰痛穴和扭伤穴对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的镇痛效果,对比并分析各项结果,探讨具体机制。方法:自2013年5月—2014年10月,选取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1例,分别接受针刺后溪穴治疗(后溪穴组)、针刺腰痛穴治疗(腰痛穴组)、针刺扭伤穴治疗(扭伤穴组)和常规止痛药治疗(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不同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溪穴组患者与扭伤穴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高于腰痛穴组总有效率(76.19%),亦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后溪穴组与扭伤穴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3.15±0.89)分和(3.21±0.75)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腰痛穴组(4.83±1.03分)和对照组(6.58±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痛穴组治疗后VAS评分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后溪穴、扭伤穴、腰痛穴治疗对于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止痛效果均优于常规止痛药物,其中后溪穴与扭伤穴组效果无明显差异,均优于腰痛穴组。针刺后溪穴与扭伤穴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具有疗程短,效果好,费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部损伤 后溪穴 腰痛穴 扭伤穴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紧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影响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宇姣 姜大明 +5 位作者 张波 孙洋 高远 李玉泽 于海杰 齐国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2996-2999,3002,共5页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接受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不同的吸烟状况是否影响其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辽宁省20家医院的ASTEMI患者。根据吸烟状况分为吸烟...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接受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不同的吸烟状况是否影响其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辽宁省20家医院的ASTEMI患者。根据吸烟状况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住院时的一般状况、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治疗情况。主要观察终点及次要终点是随访结束(远期)及住院期间(近期)的全因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曲线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402例患者入选,吸烟组228例,不吸烟组174例,吸烟率为56.7%。吸烟组的年龄小于不吸烟组〔(56.47±10.90)岁vs.(64.86±11.9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组的男性比例高于不吸烟组(94.7%vs.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吸烟组的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吸烟组(P<0.05)。不吸烟组3支病变多于吸烟组,1支病变少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vs.5.7%,4.8%vs.8.0%,均P=0.19)。两组近期及远期的累积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P=0.08)。年龄〔HR=1.118,95%CI(1.069,1.168),P<0.001〕、体质指数〔HR=1.113,95%CI(1.107,1.219),P=0.02〕、吸烟〔HR=3.549,95%CI(1.305,9.650),P=0.01〕是影响ASTEMI接受PCI治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ASTEMI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吸烟者更年轻、并发症少及病变轻,但吸烟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与不吸烟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年龄、体质指数及吸烟是影响ASTEMI接受PCI治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分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武岩 杨璐 +2 位作者 宋晓东 朱胜 王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5-826,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102个囊肿)腘窝囊肿患者术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超声随访。结果:经手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超声诊断腘窝囊肿的准确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102个囊肿)腘窝囊肿患者术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超声随访。结果:经手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超声诊断腘窝囊肿的准确率为100%;经超声准确定位后,本组腘窝囊肿术后复发率为10.78%。结论:超声诊断腘窝囊肿准确可靠,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极高,而且能够准确分型,其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术前诊断与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囊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后溪穴结合中药热雾疗法治疗腰部训练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博多 张志强 +1 位作者 刘晓华 张利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82-2085,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后溪穴结合中药热雾疗法治疗腰部训练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1月选取某部新兵营集训期间发生的75例腰部训练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观察组。对照组A行常规治疗,对照组B行单纯针刺法治疗... 目的:探讨针刺后溪穴结合中药热雾疗法治疗腰部训练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1月选取某部新兵营集训期间发生的75例腰部训练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观察组。对照组A行常规治疗,对照组B行单纯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则行针刺联合中药热雾疗法。对3组的止痛立即见效例数、腰椎活动度达标时间以及治疗至恢复到能继续训练的时间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A相比,观察组在止痛立即见效例数、腰椎活动度达标时间以及恢复训练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A,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B比较,止痛立即见效例数、腰椎活动度达标时间以及恢复训练时间稍优于对照组B,但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对照组比较,对照组B在各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A,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后溪穴结合中药热雾疗法治疗腰部训练伤具有很好的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也优于单纯针刺法治疗疗效,是一种简便验廉的治疗方案,可以在基层部队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药热雾疗法 后溪穴 腰部训练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损斑块的生理学特征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娟 刘宏斌 +2 位作者 戴艳丽 李彦平 李东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6-778,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老年人群发病的主要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起血管或脏器急性栓塞的主要原因,约25%的缺血性脑卒中、70%左右的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老年人群发病的主要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起血管或脏器急性栓塞的主要原因,约25%的缺血性脑卒中、70%左右的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到易损的过程,涉及到炎症、免疫、代谢等多个过程.对斑块的检测,已逐渐从有创形态技术转为应用非创伤的影像技术,完成对易损斑块的识别.分子影像学因其能准确确定斑块的组成和活性,而具有识别潜在易损斑块和高风险斑块的能力,越来越引起心血管病研究者的重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为体内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状,提供了有效手段.现就易损斑块的生理学特征及无创影像学检查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栓塞 炎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复合物/蛋白A定向固定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龚俊华 郑峻松 +2 位作者 宋明辉 李艳 程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478-2482,共5页
目的以金纳米粒子修饰的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底电极,将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MWNTs-PB-CHIT)纳米复合物及蛋白A(PA)共修饰于其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AFP)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方法先在ITO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纳米金,... 目的以金纳米粒子修饰的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底电极,将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MWNTs-PB-CHIT)纳米复合物及蛋白A(PA)共修饰于其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AFP)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方法先在ITO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纳米金,随后将MWNTs-PB-CHIT纳米复合物滴涂于ITO玻璃电极的纳米金膜上,最后利用壳聚糖的吸附性及在酸性(pH=6.5)环境的负电性,静电吸附蛋白A并定向固定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制得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结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值与AFP浓度在1.0~250.0ng/m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5ng/ml,反应达到稳定电流所用时间为6min,并且电流值相对标准差小于3%。结论成功构建一次性使用、价格低廉的新型传感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甲胎蛋白 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复合物 蛋白A ITO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睿 马路 李长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242例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HSPN临床分型最常见为血尿和蛋白尿型(135例,55.79%);病理分型主要集中在Ⅱ和Ⅲ型。不同临床分型HSPN患...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242例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HSPN临床分型最常见为血尿和蛋白尿型(135例,55.79%);病理分型主要集中在Ⅱ和Ⅲ型。不同临床分型HSPN患儿的病理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46,P<0.001);尿检正常型的病理分型最轻,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型的病理分型以Ⅱ型较多,血尿和蛋白尿型以Ⅲa型较多,而肾病综合征型以Ⅲb型较多。肾穿时病程长短在不同临床(H=0.02,P>0.05)及病理分型(H=2.08,P>0.05)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不同病理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Ig A、补体C3水平以及血小板计数在不同病理分型和临床分型间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SPN患儿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临床特点 病理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点点 冯林春 +2 位作者 叶蕊 何玉琦 王雅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讨miR-29b与胃癌细胞顺铂耐受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顺铂浓度梯度处理后胃癌细胞系中miR-29b及其靶基因的表达;CCK8法检测miR-29b敲低状态和过表达状态下胃癌细胞受... 目的探讨miR-29b与胃癌细胞顺铂耐受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顺铂浓度梯度处理后胃癌细胞系中miR-29b及其靶基因的表达;CCK8法检测miR-29b敲低状态和过表达状态下胃癌细胞受顺铂处理后的增殖情况,评估miR-29b对胃癌细胞顺铂耐受性的影响。结果顺铂处理后miR-29b表达量显著上调,其靶基因AKT2表达下调。过表达miR-29b后胃癌细胞对顺铂抗性下降,干扰miR-29b表达后对顺铂的耐受性增强。Rescue实验结果显示,miR-29b通过AKT2促使胃癌细胞发挥对顺铂抗性的拮抗作用。miR-29家族另外两个成员miR-29a/c受顺铂诱导上调表达,但二者对胃癌细胞顺铂抗性的产生无显著作用。结论 miR-29b能够通过靶向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29b 顺铂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力为本实践为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苏红 陈俊国 任永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0-541,549,共3页
文章阐述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能力为本,实践为重"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了"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确立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立校行互培的师资队伍,确立校... 文章阐述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能力为本,实践为重"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了"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确立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立校行互培的师资队伍,确立校行紧密联系的三级实训场所,建立校行共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三阶段递进式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IgA肾病高尿酸血症与临床及牛津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扬 魏金凤 +3 位作者 周雪梅 李长春 张志浩 贺发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牛津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增高组(51例)及血尿酸正常组(162例),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和牛津病理分型的差异...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牛津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增高组(51例)及血尿酸正常组(162例),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和牛津病理分型的差异。结果血尿酸增高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牛津病理分型显示,血尿酸增高组系膜细胞增生(M1)程度及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2)程度较血尿酸正常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儿临床指标、病理表现较血尿酸正常组严重,血尿酸增高可能是致儿童IgA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高尿酸血症 牛津分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