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儿童医院2008年皮肤病初诊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向欣 申春平 +2 位作者 徐子刚 王建才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5-5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初诊患儿的统计分析,了解该院儿童皮肤病的构成,以制定相应的诊疗、防控和管理措施。方法:统计于2008年2月16日—2009年2月15日在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初诊的104 278例患儿的基本信息。统计资料应用... 目的:通过对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初诊患儿的统计分析,了解该院儿童皮肤病的构成,以制定相应的诊疗、防控和管理措施。方法:统计于2008年2月16日—2009年2月15日在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初诊的104 278例患儿的基本信息。统计资料应用SPSS12.0软件分析。结果:常见疾病(前10位):湿疹34 687例(32.0%),丘疹样荨麻疹12 791例(11.8%),荨麻疹7 798例(7.2%),摩擦性苔藓样疹4 490例(4.1%),血管瘤及血管畸形3 540例(3.3%),病毒疹3 152例(2.9%),白色糠疹2 706例(2.5%),传染性软疣2 015例(1.9%),汗疱疹1 663例(1.5%),痤疮1 492例(1.4%)。年龄分布:新生儿858例(0.8%),婴儿28 512例(27.3%),幼儿28 396例(27.2%),学龄前儿童21 396例(20.5%),学龄期儿童21 603例(20.7%),青春期儿童3 513例(3.4%)。时间分布:1月份6 703例(6.4%),2月份8 955例(8.6%),3月份8 475例(8.1%),4月份9 124例(8.7%),5月份10 291例(9.9%),6月份9 272例(8.9%),7月份10 793例(10.4%),8月份9 982例(9.6%),9月份7 877例(7.6%),10月份8 880例(8.5%),11月份7 373例(7.1%),12月份6 553例(6.3%)。结论:湿疹、丘疹样荨麻疹和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本院皮肤病诊疗、防控和管理的重点疾病,5月份和10月份是本院皮肤病诊疗、防控和管理的重点时间段,婴、幼儿是本院皮肤病诊疗、防控和管理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皮肤病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儿童头癣的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琳 郝玉霜 +1 位作者 韩立华 陈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6-366,共1页
为了解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头癣流行状况及病原菌分布,对508例头癣患者病发均做了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直接镜检阳性423例(83.3%),培养阳性357例(70.3%)。分离出犬小孢子菌263株(73.7%),须癣毛癣菌72株(20.1%),红色毛癣菌8株(2.2... 为了解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头癣流行状况及病原菌分布,对508例头癣患者病发均做了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直接镜检阳性423例(83.3%),培养阳性357例(70.3%)。分离出犬小孢子菌263株(73.7%),须癣毛癣菌72株(20.1%),红色毛癣菌8株(2.2%),石膏样小孢子菌7株(2.0%),紫色毛癣菌6株(1.7%),铁锈色小孢子菌1株(0.3%)。结果示头癣是儿童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在北京地区主要致病菌为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未发现黄癣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儿童 头癣 病原菌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皮肤脉管异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 徐子刚 +1 位作者 孙玉娟 马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皮肤脉管异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84例儿童皮肤脉管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1996年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分类方法对患儿进行分类。结果384例患儿中,婴儿血... 目的总结儿童皮肤脉管异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84例儿童皮肤脉管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1996年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分类方法对患儿进行分类。结果384例患儿中,婴儿血管瘤185例,男女比例为1∶1.7,78.4%就诊年龄在生后6个月内,50.8%皮损位于头面部;先天性血管瘤132例,男女比例1∶1.9,75.0%就诊年龄在生后6个月内,皮损以头面部比例最高(37.1%);微静脉畸形27例,男女比例1∶1.3,就诊年龄以1岁内最多(40.7%),77.8%皮损位于头面部;静脉畸形16例,男女比例1∶1.3,就诊年龄以1岁内最多(31.3%),56.3%皮损位于头面部。250例(65.1%)患儿采取随诊观察,对其中80例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血管瘤类患儿的随访结果显示,有66例在1.5~2岁间肿瘤出现颜色明显变淡,面积减小一半以上,其中34例肿瘤基本完全消退。结论在儿童脉管性疾病中,婴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所占比例最大,肿瘤类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具有内皮细胞增生的脉管性疾病就诊年龄较早,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多数患儿采取随诊观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脉管异常 儿童 临床特点 治疗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皮肤串珠镰刀菌病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琳 燕丽 +1 位作者 韩立华 周春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32-534,共3页
报告1例儿童皮肤镰刀菌病。患儿女,15岁。面部浅表溃疡、小脓疱10年,自幼经常发热,肺部感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皮损痂皮和组织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串珠镰刀菌感染。诊断为限局性皮肤串珠镰刀菌病。经手术切除皮损联... 报告1例儿童皮肤镰刀菌病。患儿女,15岁。面部浅表溃疡、小脓疱10年,自幼经常发热,肺部感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皮损痂皮和组织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串珠镰刀菌感染。诊断为限局性皮肤串珠镰刀菌病。经手术切除皮损联合口服特比萘芬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病 儿童 串珠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基因检测确诊2例羊口疮
5
作者 乌日嘎 韩建文 +3 位作者 李东霞 吕新翔 刘盈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0-493,共4页
报告2例羊口疮。例1.患者男,46岁,右手手腕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例2.患者男,34岁,右上肢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皮肤科检查:例1患者右手手腕可见一2.5 cm×2.0 cm大的出血性脓疱,例2患者右手手背、右前臂屈侧可见多个约1.5 cm... 报告2例羊口疮。例1.患者男,46岁,右手手腕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例2.患者男,34岁,右上肢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皮肤科检查:例1患者右手手腕可见一2.5 cm×2.0 cm大的出血性脓疱,例2患者右手手背、右前臂屈侧可见多个约1.5 cm×1.0 cm大的出血性脓疱,脓疱中心均有脐凹、结痂,边缘淡红。2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相似,均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部分表皮坏死,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网状变性形成多房性水疱,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结果显示羊口疮病毒感染。2例患者均诊断为羊口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秀华 宋风丽 +6 位作者 马丽丽 石鑫 李妍 史伟 王春霞 刘盈 马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原因、特点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产科分娩的母婴同室新生儿9 131例进行研究。结果新生儿皮肤感染206例,感染率为2.26%;感染主要以新生儿脓疱疮(192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原因、特点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产科分娩的母婴同室新生儿9 131例进行研究。结果新生儿皮肤感染206例,感染率为2.26%;感染主要以新生儿脓疱疮(192例)为主;感染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3 d内发生的占89.81%;是否有创分娩、产程是否延长、是否为有围产期合并症的新生儿,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利奈唑烷对金葡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相当高。结论新生儿皮肤的特点是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内因,环境因素是外因。其感染的发生与分娩方式、产程长短、围产期合并症等因素有关。重视孕期保健和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皮肤感染 母婴同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08年北京地区CA16VP1区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娟 罗珍 +3 位作者 范东瀛 高娜 朱俊萍 安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42-2346,共5页
目的了解2007-2008年北京地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流行情况及其种系进化规律和基因分型。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007-2008年133例手足口病病例临床标本,从中筛选CA16毒株,扩增部分毒株VP1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 目的了解2007-2008年北京地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流行情况及其种系进化规律和基因分型。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007-2008年133例手足口病病例临床标本,从中筛选CA16毒株,扩增部分毒株VP1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39例45份CA16阳性标本,测定其中16株病毒的VP1区核苷酸序列,其同源性为91.43%~98.65%,氨基酸同源性为97.98%~100%。该16株病毒与GenBank中选取的24株CA16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8.13%~98.65%,氨基酸同源性为89.9%~100%。16株北京分离株中的9株与近年多数中国大陆分离株形成进化树上亲缘关系较近的一群,其余7株与我国台湾及周边国家的一系列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CA16为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原之一,本地区毒株同源性较高,同GenBank中24株CA16参比毒株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属于B基因群,16株北京分离株在系统进化树上有分别归属于两支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手足口病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面中部NK/T细胞淋巴瘤合并曲霉感染1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霞 徐子刚 +2 位作者 马琳 赵佩云 伏力兵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报告儿童面中部NK/T细胞淋巴瘤合并曲霉感染1例。患儿女,8岁,左鼻部皮损6个月,伴发热、左面部肿胀5个月。检查见左鼻翼组织表面有污褐色痂,周围糜烂,有脓性分泌物,并有异味,周围组织水肿,口腔黏膜有溃疡及坏死。肝脾大。末梢血全血细胞... 报告儿童面中部NK/T细胞淋巴瘤合并曲霉感染1例。患儿女,8岁,左鼻部皮损6个月,伴发热、左面部肿胀5个月。检查见左鼻翼组织表面有污褐色痂,周围糜烂,有脓性分泌物,并有异味,周围组织水肿,口腔黏膜有溃疡及坏死。肝脾大。末梢血全血细胞降低。创面镜检见大量分隔菌丝,经培养鉴定为曲霉菌属。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至皮下脂肪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周围有散在异形的淋巴细胞,皮下脂肪层有吞噬红细胞的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CD45RO+,散在CD56+。PAS染色可见菌丝和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曲霉感染 面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盈 徐宏俊 +1 位作者 杜娟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64-566,共3页
报告1例长期复发的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47岁。从2岁开始反复发作水肿性红斑、水疱、坏死及痘疮样萎缩性瘢痕形成,冬轻夏重,主要累及面部和四肢。组织病理示真皮层内可见较多淋巴样细胞灶状和散在浸润,可见核分裂象。... 报告1例长期复发的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47岁。从2岁开始反复发作水肿性红斑、水疱、坏死及痘疮样萎缩性瘢痕形成,冬轻夏重,主要累及面部和四肢。组织病理示真皮层内可见较多淋巴样细胞灶状和散在浸润,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淋巴样细胞CD2、CD3、CD4、CD5阳性,CD7、CD8少数细胞阳性,CD20、C1D56阴性,Ki-67约80%细胞阳性。原位杂交:很多细胞EBER阳性。诊断: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种痘水疱病样 EPSTEIN-BARR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皮肤脉管异常30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丽 徐子刚 +1 位作者 孙玉娟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3010例皮肤脉管异常患儿的疾病特点。方法:以3010例儿童脉管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总体资料和单个疾病资料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①总体资料特点:男女之比1:1.7;71.9%的发病年龄<1个月;部... 目的:分析3010例皮肤脉管异常患儿的疾病特点。方法:以3010例儿童脉管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总体资料和单个疾病资料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①总体资料特点:男女之比1:1.7;71.9%的发病年龄<1个月;部位以头、面部为主;初诊年龄64.1%的患儿<1岁;皮损面积以<1 cm^2最多;婴儿血管瘤最多见;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者最多。②常见脉管异常发病率依次为:婴儿血管瘤1105例(36.7%),先天性血管瘤共916例(30.4%),蜘蛛痣436例(14.5%),微静脉畸形323例(10.7%)。结论:①婴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所占比例最大。②大部分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③具有内皮细胞增生的脉管性疾病就诊年龄较早,可能与肿瘤早期增生迅速有关;而脉管畸形类疾病就诊年龄大于前者。④各类脉管性疾病皮损分布主要位于面部。⑤该类疾病治疗首选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皮损累及部位较深者,则采取局部注射药物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异常 皮肤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梅毒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玉娟 马琳 赵佩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7-558,共2页
为探讨我国儿童梅毒的特点,对我院的11例儿童梅毒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10例为先天性梅毒,1例为后天获得性梅毒。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10例,骨损害8例,肝脾肿大5例,贫血7例及血小板减少3例。临床分析提示,在我国儿童梅毒发病中先... 为探讨我国儿童梅毒的特点,对我院的11例儿童梅毒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10例为先天性梅毒,1例为后天获得性梅毒。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10例,骨损害8例,肝脾肿大5例,贫血7例及血小板减少3例。临床分析提示,在我国儿童梅毒发病中先天性梅毒仍是主要的;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易感是儿童与成人的不同点;儿童梅毒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对此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儿童 梅毒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盈 邢嬛 +3 位作者 肖媛媛 伏利兵 杨舟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20-422,共3页
报告1例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儿男,14个月。因间断发热伴反复肺部感染10个月,皮疹2个月就诊。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活检及真菌培养均显示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该患儿临床表现为多发结节、溃疡、坏死性损害,组织病理有脂膜炎样改变,... 报告1例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儿男,14个月。因间断发热伴反复肺部感染10个月,皮疹2个月就诊。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活检及真菌培养均显示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该患儿临床表现为多发结节、溃疡、坏死性损害,组织病理有脂膜炎样改变,容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原发性皮肤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媛媛 伏利兵 +1 位作者 张立新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1-353,共3页
报告1例婴儿原发性皮肤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儿男,52 d。因头皮肿物18 d,四肢及面部多发皮疹4 d就诊。头皮肿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浅层及皮下组织内见弥漫浸润的肿瘤细胞。瘤细胞体积小至中等大,胞质少,核类圆形,异形性明显,... 报告1例婴儿原发性皮肤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儿男,52 d。因头皮肿物18 d,四肢及面部多发皮疹4 d就诊。头皮肿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浅层及皮下组织内见弥漫浸润的肿瘤细胞。瘤细胞体积小至中等大,胞质少,核类圆形,异形性明显,可见核仁,易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细胞CD10(+)、CD4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因子(BCL)-2(+)、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少量弱+)、细胞特异性活化蛋白(PAX)-5(强+)、Ki-67约80%(+);CD3(-)、CD20(-)、CD45RO(-)、CD34(-)、CD99(-)、CD79α(-)。诊断为原发性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儿家长放弃治疗,患儿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皮肤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无色素性痣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邢嬛 伏利兵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9-621,共3页
为了解无色素性痣的临床特征,分析总结了106例儿童无色素性痣的临床特点,对其中10例做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本病发病年龄早,79.2%白斑于1岁内发现;躯干部最常见,占43.4%;局限型占60.4%,节段型占39.6%;66.0%白斑边缘很不规则,部分呈锯... 为了解无色素性痣的临床特征,分析总结了106例儿童无色素性痣的临床特点,对其中10例做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本病发病年龄早,79.2%白斑于1岁内发现;躯干部最常见,占43.4%;局限型占60.4%,节段型占39.6%;66.0%白斑边缘很不规则,部分呈锯齿状或泼溅状。组织病理学显示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无明显减少。其临床特征及组织学改变与其它局限性白斑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素性痣 黑素细胞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A治疗12例儿童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立新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94-595,共2页
我科于2004—2006年采用阿维A治疗12例儿童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患儿,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性 泛发性 阿维A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族链球菌与感染性皮肤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琳 张霞 刘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9-450,共2页
关键词 感染性皮肤病 A族链球菌 STREPTOCOCCUS 细菌性皮肤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皮肤科门诊 皮肤菌群 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毛母质瘤577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娟 尉莉 韩晓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毛母质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经手术切除和术后组织病理确诊的577例毛母质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577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1.3,发病年龄为0~16岁,中位发病年龄为6.6岁,病... 目的:探讨儿童毛母质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经手术切除和术后组织病理确诊的577例毛母质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577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1.3,发病年龄为0~16岁,中位发病年龄为6.6岁,病程为1周~108个月,平均病程为9.2个月。616处肿瘤中,5.0%位于头部,63.8%位于面部,10.3%位于颈部,5.0%位于躯干部,15.9%位于四肢。随年龄增长,面部发病率下降,四肢发病率升高。577例患儿中,88.9%为经典型,5.0%为多发型,3.1%为水疱型,3.0%为穿通型。多发型患儿肿瘤数为2~5个,均无并发其他疾病。结论:儿童毛母质瘤男女发病相当,出生即可发病,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好发部位为面部,其次为四肢。经典型最多见,其次为多发型,肿瘤数≤5个的多发型患儿并发其他疾病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A-T皮瓣治疗儿童口角巨大Spitz痣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晓锋 徐教生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79-681,共3页
Spitz痣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黑素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大于lcm的儿童Spitz痣更为罕见。“A-T”皮瓣是修复口唇组织缺损的一种常用方法。笔者报告了1例位于口角的儿童巨大Spitz痣,切除后采用A-T皮瓣修复缺损,重建口角,取得了良好的... Spitz痣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黑素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大于lcm的儿童Spitz痣更为罕见。“A-T”皮瓣是修复口唇组织缺损的一种常用方法。笔者报告了1例位于口角的儿童巨大Spitz痣,切除后采用A-T皮瓣修复缺损,重建口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TZ痣 A-T皮瓣 巨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邢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42-443,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了156例儿童AD临床资料,并按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和统计。结果:79%AD患儿于出生后1年内发病。1岁以内组和1~2岁组皮损主要表现为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样损害,好发于头面部及四...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了156例儿童AD临床资料,并按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和统计。结果:79%AD患儿于出生后1年内发病。1岁以内组和1~2岁组皮损主要表现为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样损害,好发于头面部及四肢伸侧;3~6岁组和7岁以上组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苔藓样斑块样皮损,好发于四肢屈侧,并常累及肘窝和窝。AD患儿中寻常型鱼鳞病、白色糠疹和毛周角化症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干皮症、面部苍白、耳下裂纹和弥漫性头皮屑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AD的皮损形态及好发部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明显变化。干皮症、面部苍白、耳下裂纹和弥漫性头皮屑在儿童AD的诊断中可能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丽 张立新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242,共1页
患儿女,6岁8个月。因头皮结节2年余,渐增大,于2006年6月10日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枕部可见直径1cm的深褐色结节,质中,边界清楚(图1),与表皮粘连,有触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全血生化、乙肝... 患儿女,6岁8个月。因头皮结节2年余,渐增大,于2006年6月10日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枕部可见直径1cm的深褐色结节,质中,边界清楚(图1),与表皮粘连,有触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全血生化、乙肝5项、丙肝、凝血3项、血常规、尿常规、抗HIV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