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发病情况单中心调查 被引量:48
1
作者 刘娟 钱素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PICU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入出院指南,对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PICU的所有危重患儿进行筛选(小儿脓毒症/...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PICU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入出院指南,对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PICU的所有危重患儿进行筛选(小儿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诊断采用2002年初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确定的定义)。入选患儿填写调查表直至出院。纳入患儿3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出院后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危重患儿545例,脓毒症143例,严重脓毒症104例,现患率分别为26.2%和19.1%;住院病死率分别为0.7%、21.2%;90d病死率分别为1.4%、30.8%。3岁以下的婴幼儿病例占72.5%。肺炎为最主要的原发病,占47%。呼吸功能障碍(73.1%)为严重脓毒症患儿最常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存活的严重脓毒症患儿住PICU时间明显长于病死者,人均PICU费用及日均费用均高于危重患儿。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分)、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呼吸功能障碍及低白蛋白血症是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是PICU中常见病,病死率高,住院费用消耗大;发病以婴幼儿常见,肺炎为最常见的原发病;PCIS评分、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呼吸功能障碍及低白蛋白血症为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死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脓毒症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清华 耿荣 宋红艳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9期11-13,共3页
我院门急诊输液室承担门急诊各科病人的输液工作,从2006全年至2009年6月平均每目的输液量为1200~2900人次。而承担这些护理工作的护士只有60人,因此,在病人多、流动性大和环境嘈杂、护理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如何防范门急诊输液护理... 我院门急诊输液室承担门急诊各科病人的输液工作,从2006全年至2009年6月平均每目的输液量为1200~2900人次。而承担这些护理工作的护士只有60人,因此,在病人多、流动性大和环境嘈杂、护理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如何防范门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输液安全,提高输液病人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满意度,是门急诊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也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工作 门急诊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量 儿科 急诊输液室 护理管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对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内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荃 钱素云 杨新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对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内环境的影响。方法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5 mg/kg,建立内环境紊乱的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模型。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量生理...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对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内环境的影响。方法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5 mg/kg,建立内环境紊乱的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模型。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LPS和HC)、内毒素休克早期组(LPS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HC)、大剂量HC组(HD组,HC 100mg/kg)、中剂量HC组(MD组,HC 50 mg/kg)和小剂量HC组(LD组,HC 5 mg/kg),每组8只动物。模型建立后经静脉注射HC处理并观察4 h后,经股动脉取血进行微量血气、血糖及电解质钾、钠、钙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高血钠、低血钙及高血糖等内环境紊乱状态(P<0.05)。各HC干预组代谢性酸中毒指标及高血钾有所改善,以LD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仅LD组血钙明显高于LPS组(P=0.023),MD、HD组与LP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LD组的基础血糖值与实验结束时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束时,LPS组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D组(P<0.05);而HD组血糖甚至较LPS组高,MD组结果介于HD组与LD组之间,与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存在明显的内环境紊乱,不同剂量HC对其影响不同。小剂量HC对早期内环境紊乱有所改善,大、中剂量HC对内毒素休克早期内环境紊乱未见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内毒素 休克 氢化可的松 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洗胃改良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晓军 《护理研究》 2001年第3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幼儿 洗胃 中毒 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IgE综合征1例
5
作者 李峥 钱素云 刘靖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IgE 会厌 双胎 吸门 综合征 综合病症 性粒细胞 患儿 静脉点滴 丙种球蛋白 单纯蛋白 双侧颈部 出生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形态异常 皮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入序列IS861和IS1548与B族链球菌的表型及分型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杨明 杨永弘 +3 位作者 Dmitriev Alexander 申阿东 佟月娟 樊寻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目的 观察基因组插入序列IS861、IS1548在B族链球菌(GBS)基因组中的出现规律,探讨其与细菌表型如毒力、耐药性、血清分型的关系,评价插入序列用于细菌分子生物学分型的价值.方法 采用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核酸探针和Sou... 目的 观察基因组插入序列IS861、IS1548在B族链球菌(GBS)基因组中的出现规律,探讨其与细菌表型如毒力、耐药性、血清分型的关系,评价插入序列用于细菌分子生物学分型的价值.方法 采用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核酸探针和Southern杂交等技术对采自北京、广州和圣彼得堡的113株GBS菌进行基因组插入序列研究.结果 在113株GBS中,有67株(59.3%)和13株(11.5%)分别含IS861和IS1548,不同城市GBS菌株的插入序列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含IS1548的13株GBS都同时含IS861,全部属于血清Ⅲ型,且此类菌株含相对较多的插入序列拷贝.含插入序列的GBS菌株普遍具有较高的红霉素耐药性.67株菌IS861阳性菌株共产生9种HindⅢ的RFLP分型,不同分型的拷贝数为1-9个.13株IS1548阳性GBS中,共产生6种EcoRⅠ的RFLP杂交类型,拷贝数为8~9个.结论 插入序列在GBS基因组中插入的现象比较普遍,血清Ⅲ型GBS的特殊生物特性与IS861和IS1548插入密切相关,大部分血清Ⅲ型GBS可能来自同一个毒力克隆,对携带此型菌株的产妇或新生儿应引起临床重视;IS861和IS1548可能通过影响耐药基因的表达调控GBS对红霉素的敏感性;血清分型与插入序列的RFLP分型相结合能显著提高GBS菌株的分型率,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GBS的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无乳 DNA转座因子 基因分型 血清分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形性支气管炎患儿行床旁电子支气管镜诊治的护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颖 高蕾 麻克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4期60-61,共2页
塑形性支气管炎,又名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管型支气管炎、纤维蛋白性支气管炎、支气管黏液嵌塞综合征等,迄今命名尚未统一。1951年由Shaw首先报道,认为该病是由于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坏死、出血及支气管分泌异常,导致黏液在支气管内积... 塑形性支气管炎,又名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管型支气管炎、纤维蛋白性支气管炎、支气管黏液嵌塞综合征等,迄今命名尚未统一。1951年由Shaw首先报道,认为该病是由于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坏死、出血及支气管分泌异常,导致黏液在支气管内积聚、结块,形成支气管黏液嵌塞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在儿童较为少见,发病急骤,诊断和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且容易漏诊或误诊。临床上主要依据患者咯出的或纤维支气管镜取出的特征性的支气管管型而确诊。支气管镜检异物探取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儿因病情危重不宜搬动。由于床旁电子支气管镜轻巧灵便、图像清晰,可随时随地手术,因此成为重症呼吸道疾病诊治的重要工具。本文对5名塑形性支气管炎患儿床旁电子支气管镜诊治过程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塑形性支气管炎 电子支气管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下吸入低氧建立大鼠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晓岚 陈贤楠 +1 位作者 耿荣 周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35-437,共3页
为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下吸入12 %氧气建立大鼠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及稳定性 ,将动物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 ,在HFO下给大鼠吸入12 %氧气 ,连续观察肺动脉压(PAP)的变化 ,并测定吸12 %氧气后5min、10min、15min、30min和40mi... 为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下吸入12 %氧气建立大鼠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及稳定性 ,将动物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 ,在HFO下给大鼠吸入12 %氧气 ,连续观察肺动脉压(PAP)的变化 ,并测定吸12 %氧气后5min、10min、15min、30min和40min各时间点PAP值 ,观察基础和吸12 %氧气后血液气体交换情况 ,结果显示 :进入实验组的18只大鼠均在30min内达到低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吸入低氧15min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90 ,P<0.05) ;心率变化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0.32 ,P>0.05) ;PaCO2 和肺内动静脉分流 (Qs/Qt)差异均无显著性 (分别t=0.25 ,t=0.70 ,P>0.05)。提示HFO下吸入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吸入低氧 大鼠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