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酸杆菌荧光染色镜检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北川 王嫩寒 +7 位作者 张洁 侯继增 赵平 樊国旺 李国红 王甦民 洪峰 吕尚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67-273,共7页
目的对荧光显微镜检测抗酸杆菌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5个结核病专业诊疗机构共收集2157份标本,每份标本均采用荧光染色(FS)、萋-尼染色(Z-N染色)镜检。其中1245份标本同时进行传统培养检查,并且以培养结果为最终的金标准,计算FS和... 目的对荧光显微镜检测抗酸杆菌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5个结核病专业诊疗机构共收集2157份标本,每份标本均采用荧光染色(FS)、萋-尼染色(Z-N染色)镜检。其中1245份标本同时进行传统培养检查,并且以培养结果为最终的金标准,计算FS和Z-N染色镜检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正确指数-(敏感度+特异度)-11(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所有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配对7。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标本荧光染色镜检阳性率为10.8%(234/2157),萋-尼染色镜检阳性率为8.8%(190/2157),两种镜检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73,P〈0.001)。初诊标本经荧光染色镜检的阳性率为15.9%(179/1127),萋一尼染色阳性率为13.2%(149/1127),荧光染色镜检检出抗酸杆菌的能力较萋尼染色高20.1%;两种镜检方法检查初诊标本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00,P〈0.001)。同时完成涂片和培养的标本,荧光染色镜检阳性率13.8%(172/1245),培养阳性率15.2%(189/124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3,P=0.140)。同时完成涂片和培养的初诊标本,荧光染色镜检阳性率16.4%(128/781),培养阳性率19.7%(154/781),分离培养阳性率较荧光染色阳性率高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1,P〈0.01)。荧光染色镜检的敏感度为60.3%(114/189)、特异度为94.5%(998/1056),假阴性率为39.7%(75/189)、结果正确指数为0.548,萋-尼染色镜检相应指标分别是56.6%(107/189),97.1%(1025/1056),43.4%(82/189)和0.537。结论与萋一尼染色镜检比较,荧光染色镜检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很好的特异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适合在工作量较大、人力资源紧张的基层实验室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荧光染料 显微镜检查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