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百年》
1
作者 刘玉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回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走过的百年历程,以历史叙事的方式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百年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既具有重要的历史考据意义,又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 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回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走过的百年历程,以历史叙事的方式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百年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既具有重要的历史考据意义,又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坐标,不仅有利于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路径的开创性,而且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中国经济实践融合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路径 参考坐标 百年历程 中国经济实践 必要手段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推动绿色发展的逻辑必然、困境释源与路径探赜
2
作者 王杰雅 奚冬梅 《绿色中国》 202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给绿色发展提供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视域。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推动绿色发展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克服资本生产力痼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发展过程... 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给绿色发展提供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视域。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推动绿色发展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克服资本生产力痼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发展社会文化意识滞后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培育绿色科技创新主体支持力度、构建多元参与的绿色治理新格局等方面来构建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推动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逻辑必然 困境释源 路径探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遭遇的美国冷战思维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1
3
作者 钮维敢 陈康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101,158,159,共27页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自身文化底蕴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优质公共产品,却遭遇美西方的袭扰与阻遏。特别是在安全与发展问题层出不穷的中东地区,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美国冷战思维挑战尤为严峻。以冷战遗留视角进行审视,美国主要通...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自身文化底蕴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优质公共产品,却遭遇美西方的袭扰与阻遏。特别是在安全与发展问题层出不穷的中东地区,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美国冷战思维挑战尤为严峻。以冷战遗留视角进行审视,美国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对“一带一路”在中东的建设进行阻遏和破坏。第一条路径较为直接,其策略包括:抛出替代“一带一路”的中东方案、借助话语传播优势污名化“一带一路”、挑唆域内矛盾以破坏“一带一路”建设环境、逐步构建中东“小多边”机制阻滞“一带一路”以及想方设法遏制“数字丝绸之路”等。第二条路径较为隐蔽,由于美国外交奉行冷战思维,中东地区一系列的冷战遗留问题始终无法消弭且不时被激化,这同样对“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构成威胁。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发起国,中国应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超越冷战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东地区 美国冷战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推动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杜磊 朱晓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考察邓小平如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目前,学界关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研究主要从这一思想的内容体系、实践成就和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考察邓小平如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目前,学界关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研究主要从这一思想的内容体系、实践成就和理论意义等方面展开。本文拟对邓小平如何具体推动对外开放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结合20世纪80年代国际国内各种因素,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对外开放 世界奇迹 历史节点 实践成就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维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跨越 被引量:1
5
作者 焦明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8,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的精辟凝炼和精准概括,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话语权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历史维度看,党秉持初心守正创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强国建设和民族...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的精辟凝炼和精准概括,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话语权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历史维度看,党秉持初心守正创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高水平陷阱”、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范式及“中等收入陷阱”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条条框框束缚的三重跨越,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也为期望立足本国国情加快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道路、中国范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 人类文明 三重跨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6
作者 张春玲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75,共3页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是一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掌握历史主动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史中形成的独特优势。党的领导是我们始终保持历史主动的最根本保证,是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国内...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是一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掌握历史主动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史中形成的独特优势。党的领导是我们始终保持历史主动的最根本保证,是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下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可靠保证。未来道路上还有更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需要应对,唯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推动这项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主动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构建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刘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工具理性与“思政”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使“育才”与“育人”呈现脱节状态,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旨在打破“育才”与“育人”的壁垒局面,汇聚成立德树人的整体...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工具理性与“思政”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使“育才”与“育人”呈现脱节状态,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旨在打破“育才”与“育人”的壁垒局面,汇聚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以强化政治引领,增进价值认同为根本;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育人格局为抓手;以创新协作机制,促进协同发展为动力;以统筹各类资源,落实激励保障为依托,科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赋能、立德树人工程的圈层效应,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共同体 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筹款兴学的议题重现——以河南中小学教育经费收入管理为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焦明江 李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56,共7页
教育经费的筹措是教育经费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民国时期,河南在学校教育经费短绌而处于“停办则不可,进行则不能”的严峻形势下,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尽力筹措经费保障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遭遇到一... 教育经费的筹措是教育经费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民国时期,河南在学校教育经费短绌而处于“停办则不可,进行则不能”的严峻形势下,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尽力筹措经费保障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遭遇到一些消极因素的阻碍。在积极、消极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民国时期河南筹款兴学走出了一段马鞍型的发展曲线,并为今人窥斑见豹观察近代中国教育经费管理和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区域研究的个案与历史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河南教育 中小学教育管理 教育经费筹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把握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与时代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爱玲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73,共6页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只有深刻把握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弄清楚我们自信的文化到底是什么,以及文化自信具有的时代特征等问题,才可...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只有深刻把握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弄清楚我们自信的文化到底是什么,以及文化自信具有的时代特征等问题,才可能探索和回答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科学内涵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在“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上着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爱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1,共3页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真善美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 种子 心灵 学生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凭什么(下)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爱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6,共6页
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内生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 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内生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历史文化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和实践养分;交流互鉴、博采众长的文化建设方针原则和包容品质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经验借鉴和世界共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底气和力量支撑;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和行动自觉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历史文化和理论实践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宣传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静 钟名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6-89,共4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宣传思想话语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基于建设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加强对青年思想引领和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需要,宣传思想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夯实理论价值支撑,构建立体多样的传播体...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宣传思想话语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基于建设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加强对青年思想引领和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需要,宣传思想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夯实理论价值支撑,构建立体多样的传播体系,推动构建平等、包容、多元的话语生态,持续增强话语体系的创造力和内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宣传思想 话语体系 意识形态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与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春玲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6-71,共6页
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是指启蒙运动所塑造的理性、科学、自由、权利等意识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世俗基础是现代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市场经济、工业化、都市化、民主政治、法治社会等现代社会体系... 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是指启蒙运动所塑造的理性、科学、自由、权利等意识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世俗基础是现代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市场经济、工业化、都市化、民主政治、法治社会等现代社会体系和社会模式。作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功用:一重是作为现代社会的反映,是现代社会的时代本质、精神表征,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基础;一重是作为反思"现代性问题"的现代性批判,是对现代价值观念的批判和对现代性问题的反省。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维度出发,现代性的本质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导的现代化"祛魅"进程是现代性价值观念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导致现代性危机和现代性问题的罪魁祸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性问题 资本逻辑 现代性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凭什么(上)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爱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内生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 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内生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历史文化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和实践养分;交流互鉴、博采众长的文化建设方针原则和包容品质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经验借鉴和世界共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底气和力量支撑;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和行动自觉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历史文化和理论实践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和美乡村的人文之美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梦圆 宁玉琢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20期40-42,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建设已经逐渐由“美丽乡村”向“和美乡村”转变。和美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和底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人文美是乡村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美乡村的人文美主...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建设已经逐渐由“美丽乡村”向“和美乡村”转变。和美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和底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人文美是乡村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美乡村的人文美主要体现在自然美、建筑美、制度美和道德美四个方面。要充分展现和美乡村的人文之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以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完善乡村管理制度、提供优质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加强乡村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等方面入手,不断满足人们对和美乡村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和美乡村 人文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的依据——基于“中国梦”的视角
16
作者 赵爱玲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6期40-42,共3页
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内生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中国梦为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 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内生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中国梦为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而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推动实现全世界人民梦想的持久动力。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中国梦”概念和“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既是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征,也为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不竭动力与世界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家博物馆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思想道德教育路径探究
17
作者 梁宏桔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2期98-101,共4页
虽然自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后,我国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多年,但是现有的培育体系往往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价于职业技术培训,忽视了思想观念、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不完善,现... 虽然自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后,我国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多年,但是现有的培育体系往往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价于职业技术培训,忽视了思想观念、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不完善,现有不健全的培育体系使得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尚不能满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型职业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仍存在缺乏教育环境、市场经济发展冲击、信息传播媒介多样化、新型职业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教育队伍不健全等困难,基于此提出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联系、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整体素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等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 思想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