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耘境知天——佳格棉花大数据服务应用管理平台对新疆大型农机合作社棉花生产全流程的决策支持 被引量:2
1
作者 顾竹 彭欣 成鹏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36期52-54,共3页
依托新疆棉花规模化种植的优势,自2014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开始采用机采棉的种植模式,并租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司的采棉机进行高效棉花采收工作,当前利用采棉机采收已经在新疆主要棉花种植区域普及。佳格依托新疆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司现有... 依托新疆棉花规模化种植的优势,自2014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开始采用机采棉的种植模式,并租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司的采棉机进行高效棉花采收工作,当前利用采棉机采收已经在新疆主要棉花种植区域普及。佳格依托新疆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司现有农机资源和优势,以棉花标准化种植生产区域为应用试点,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建设“耘境知天”棉花大数据服务应用管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化服务 规模化种植 农机合作社 应用管理平台 采棉机 棉花种植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园行内蛇莓覆盖在季节更替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冀明辉 徐金涛 +4 位作者 马庆叠 李龙飞 刘欢 高丽娟 郝宝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36,共14页
为研究梨园行内蛇莓覆盖对土壤的改善效果,以地布覆盖作为对照,通过对2020—2022年蛇莓覆盖下春季、夏季、秋季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研究蛇莓覆盖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梨园行内蛇莓覆盖能提高湿度、降低温度,... 为研究梨园行内蛇莓覆盖对土壤的改善效果,以地布覆盖作为对照,通过对2020—2022年蛇莓覆盖下春季、夏季、秋季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研究蛇莓覆盖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梨园行内蛇莓覆盖能提高湿度、降低温度,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SCAT)和有机质(SOM)、碱解氮(AN)含量,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梨树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在秋季最多,夏季最低。(2)基于OTU分析,细菌在土壤中的一致性、多样性要强于真菌,真菌的差异性要强于细菌。梨园土壤行内覆盖能提高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降低β多样性指数,提高物种丰富度和稳定性。随着季节的更替,细菌的稳定性降低,真菌的稳定性提高。(3)秋季对照(AGC)、处理(AIC)在主坐标分析(PCoA)、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等分析中均聚在一起,其余组聚在一起,说明季节更替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大于2年蛇莓覆盖,秋季与春夏两季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4)细菌、真菌门水平分别以Proteobacteria、Ascomycota为主,属水平分别以unidentified Gamma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_Fungi为主,种水平分别以Acidobacteria bacterium WWH4、Fungi_sp.为主。(5)SCAT与微生物有较强的相关性,AN、速效钾(AK)分别与细菌、真菌的多样性相关性较强。综上所述,梨园行内蛇莓覆盖有益于果园微生态的改善,作为一种新的行内覆盖模式对土壤管理模式的更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行内蛇莓覆盖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群落 季节更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探讨
3
作者 李子兆 信冠栋 +1 位作者 胡畔 闪晓伟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快推进空间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以空间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粤农保与福农保为切入点,分析研究空间遥感地... 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快推进空间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以空间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粤农保与福农保为切入点,分析研究空间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应用的现状与趋势,并探讨其面对的局限性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遥感 地理信息 农业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市农情遥感监测信息化建设与思考
4
作者 杨文伟 金鑫 +2 位作者 崔伟 夏思成 朱浩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5期37-39,189,共4页
盐城市基于卫星遥感监测、部省级平台数据回流、市县级数据对接共享等资源,利用遥感等信息技术,构建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建设了农作物识别、成熟度预估、产量预估、气象预测预警等模型,实现了全市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种植面积、作... 盐城市基于卫星遥感监测、部省级平台数据回流、市县级数据对接共享等资源,利用遥感等信息技术,构建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建设了农作物识别、成熟度预估、产量预估、气象预测预警等模型,实现了全市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种植面积、作物长势、成熟度、产量及农业自然灾害等农情监测。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系统数据库建设、各功能模块和建设成效,并提出了提升农情遥感监测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农情 遥感监测 成效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唐义军 杨文伟 +2 位作者 仓晶晶 崔伟 夏东帅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1期4-6,10,共4页
本文作者系统介绍了“盐农云”平台总体架构和重点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资源池、业务直通车、“三农”决策舱、信息服务窗等4大版块以及种植业稳产保供监测、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等49个业务应用模块。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盐农云”平台推广... 本文作者系统介绍了“盐农云”平台总体架构和重点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资源池、业务直通车、“三农”决策舱、信息服务窗等4大版块以及种植业稳产保供监测、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等49个业务应用模块。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盐农云”平台推广应用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对持续建设、使用和管理“盐农云”平台提出了总体设想和初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农云 总体架构 功能模块 建设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候参数和面向对象法的濒海生态脆弱区植被遥感提取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贵花 王瑞燕 +3 位作者 赵庚星 袁秀杰 彭杨 王向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9-216,共8页
用遥感数据快速准确地提取植被信息对生态环境监测和发展气候模型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意义。由于中国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类型插花分布,传统遥感提取方法精度较低。该文选取近代黄河三角洲典型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区,基于MODIS和LANDSAT8数... 用遥感数据快速准确地提取植被信息对生态环境监测和发展气候模型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意义。由于中国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类型插花分布,传统遥感提取方法精度较低。该文选取近代黄河三角洲典型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区,基于MODIS和LANDSAT8数据,通过提取研究区的物候参数和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融合处理,根据植被类型斑块大小确定分割尺度,根据典型植被类型的物候特征、光谱和空间等特征值构建分类规则,利用分区策略自上而下进行面向对象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总体精度为80.75%,Kappa系数0.79,高于传统物候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广生态幅的棉田与其他植被的光谱混淆是传统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植被分类精度低的主要原因,利用物候参数进行植被分区能规避棉田和自然植被的光谱混淆,有利于对植被类型的区分。分类结果与当地植被分布情况相符,可以用于研究区植被类型的精细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 提取 濒海生态脆弱区 物候参数 面向对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SAT作物模型的中美大豆主产区单产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春萌 田芷源 +2 位作者 陈威 刘佳佳 白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139,共8页
开展基于作物模型的大面积作物产量估测研究,可以为及时掌握全球重点地区农作物的生产情况提供数据支撑。该研究以大豆为监测作物,选取中国吉林省和美国爱荷华州作为研究区域,基于DSSAT作物估产模型中的SOYGRO大豆模型,利用分辨率为0.5&... 开展基于作物模型的大面积作物产量估测研究,可以为及时掌握全球重点地区农作物的生产情况提供数据支撑。该研究以大豆为监测作物,选取中国吉林省和美国爱荷华州作为研究区域,基于DSSAT作物估产模型中的SOYGRO大豆模型,利用分辨率为0.5°×0.5°的生育期气象要素以及500 m×500 m绿色叶绿素植被指数,进行遥感数据融合作物模型估测大豆单位产量的模拟与验证研究。结果显示,2008-2017年,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单位产量模拟值的平均误差为16.8%,均方根误差为762.8 kg/hm^(2),平均偏差为107.2 kg/hm^(2);中国吉林省大豆单位产量估测的平均误差为36.3%,均方根误差为1088.4 kg/hm^(2),平均偏差为-237.9 kg/hm^(2)。在县域尺度下,大豆单位产量模拟值与调查值的拟合度较好,尤其在产量较低的年份,其中美国爱荷华州的产量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78,中国吉林省的相关系数偏小,为0.59,表明对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单位产量的估测精度优于中国吉林省。研究所建立的大豆单位产量估测技术路线,可以为中美两国主产区作物单位产量的大面积有效估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模型 大豆 产量 绿色叶绿素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焦铁锋 田海运 +3 位作者 于海珠 李明达 林天天 孙晨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1期52-53,共2页
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今年来农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确立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根据发展趋势,吉林省率先... 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今年来农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确立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根据发展趋势,吉林省率先建立了省级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集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一体,以卫星遥感技术为核心,利用气象、长势、病虫害预报等各种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农业管理与服务的综合信息与功能应用的系统平台,为农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和服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农业信息化 互联网+ 卫星遥感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数据助力江苏省稻麦病害监测预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尚芬芬 彭欣 +2 位作者 谈晶晶 毛学伟 张延发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8-20,共3页
江苏省通过充分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创新构建病害模型算法等措施,构建了稻麦重大病害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有效提升了稻麦病害监测预警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今后,江苏省需紧跟科技发展步伐,逐步丰富大数据平台的功... 江苏省通过充分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创新构建病害模型算法等措施,构建了稻麦重大病害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有效提升了稻麦病害监测预警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今后,江苏省需紧跟科技发展步伐,逐步丰富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应用,统筹利用"苏农云"建设成果,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稻麦重大病害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的功能模块和分析能力,提高江苏省"大数据+"稻麦病害监测预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稻麦病害 监测预警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