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旅游者与观光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EM和fsQCA的分析
1
作者 佘玉欣 陈希 +1 位作者 贾灵娟 薛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424,共11页
了解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机制对促进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在海南省选择了2个分别以体育旅游和观光旅游为主的海边游览区作为问卷发放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探究体育旅游者和观光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驱动... 了解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机制对促进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在海南省选择了2个分别以体育旅游和观光旅游为主的海边游览区作为问卷发放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探究体育旅游者和观光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体验偏好、地方依恋对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游憩体验偏好对地方依恋有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2)体育旅游者的游憩体验偏好和地方依恋对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更显著,体育旅游者的游憩体验偏好对其地方依恋的促进作用比观光旅游者更显著,体育旅游者的地方依恋在其游憩体验偏好影响环境责任行为时产生的中介作用比观光旅游者更显著;3)8个内生性因素形成了3条体育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组态路径、6条观光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组态路径;4)体育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主要表现为主动型情感驱动机制,观光旅游者则主要表现为更为复杂的多元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责任行为 地方依恋 游憩体验偏好 结构方程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2
作者 王石峰 蒋依依 江磊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共10页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厘清数字新质生产力与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内涵与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剖析了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数字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创新...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厘清数字新质生产力与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内涵与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剖析了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数字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创新体育产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体育产业供需精准适配、加速体育产业数实融合以及推动体育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全方位推动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向智能化、高效化、高级化、适配化、融合化、低碳化方向迈进。据此,提出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系统性实践进路:坚持体育科技创新驱动,夯实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内核;强化体育产业数字治理,激发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活力;数字技术驱动产业升级,提升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效能;培育数字体育复合人才,筑牢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根基;健全数字体育政策工具,强化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数实融合 体育经济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康养旅游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机制与行动路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石峰 蒋依依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102,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体育康养旅游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学理阐释、理论机制以及现实境遇,并提出行动路向。从需求机制、供给机制、动力机制三方面探讨体育康养旅游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机制。现实境遇:企业运营存在风...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体育康养旅游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学理阐释、理论机制以及现实境遇,并提出行动路向。从需求机制、供给机制、动力机制三方面探讨体育康养旅游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机制。现实境遇:企业运营存在风险,产业支撑体系不够,市场供需结构错配,专业技能人才紧缺。行动路向:实施立体化举措,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构建多元化主体,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培育多样化业态,提升供需适配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康养旅游 人口老龄化 康养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北京冬奥会场馆遗产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依依 王石峰 +1 位作者 石鹏飞 江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技术成为北京冬奥场馆遗产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引擎。系统探讨数字赋能北京冬奥会场馆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价值体现、阻滞因素和纾解路径,有助于推动北京冬奥会场馆遗产赛后高效利用。数字赋能北...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技术成为北京冬奥场馆遗产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引擎。系统探讨数字赋能北京冬奥会场馆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价值体现、阻滞因素和纾解路径,有助于推动北京冬奥会场馆遗产赛后高效利用。数字赋能北京冬奥会场馆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管理、生态五大方面,在具体实践中面临冬奥场馆数字化理念认知滞后、数字化政策标准缺失、数字化系统融合不畅、数字化运营管理缺位、数字化人才存在缺口等阻滞因素。据此,提出坚持人民至上,践行数字服务的宗旨;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数字化标准体系;数字技术嵌入,促进场馆数字化转型;多元主体协同,提高场馆数字化效能;市场需求导向,培育复合型场馆人才等纾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北京冬奥会 场馆遗产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关注度的中国居民休闲露营需求时空分异与机制
5
作者 江磊 蒋依依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7,共10页
揭示中国居民休闲露营需求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对于大众休闲时代推动休闲露营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网络关注度大数据,运用弹性系数、季节集中度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2—2021年中国296个城市... 揭示中国居民休闲露营需求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对于大众休闲时代推动休闲露营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网络关注度大数据,运用弹性系数、季节集中度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2—2021年中国296个城市单元居民的休闲露营需求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居民休闲露营需求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前兆效应”显著。②空间层面上,全国中、高水平休闲露营需求的市域范围日益扩大,表现为“零星点状”向“多核分布”的集聚趋势;四大区域需求存在明显的偏态分布和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各城市居民休闲露营需求发展类型与城市层级密切相关。③居民休闲露营需求时空分异由客源地居民和目的地两大方面“推—拉”因素及时间与空间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露营 旅游需求 网络关注度 时空分异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地理学视角下旅游度假区的数字化地方营造——以秦皇岛阿那亚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彩霞 陶慧 +3 位作者 刘家明 吕宁 张希月 薛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162,共12页
随着中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加快,休闲度假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度假区成为满足度假者日常生活与旅游深度体验的二元复合空间。其中,数字媒介在建构旅游度假区空间形象、开展目的地营销及形成地方认同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文章在构建基... 随着中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加快,休闲度假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度假区成为满足度假者日常生活与旅游深度体验的二元复合空间。其中,数字媒介在建构旅游度假区空间形象、开展目的地营销及形成地方认同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文章在构建基于媒介地理学视角的旅游度假区数字化地方营造理论模型基础上,以秦皇岛阿那亚为例,综合运用实地调研、半结构式访谈与文本分析等方法,从表征塑造、关系建构、连接方式和权力博弈4个方面分析了旅游度假区数字化地方营造的运行逻辑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媒介影响下旅游度假区的地方建构日益复杂,以美学为基础的虚实空间表征更符合度假者基于数字媒介进行旅游体验的需求;数字社会关系承载了度假者与度假区的情感联结,网络虚拟社群参与建构新的在地社会关系;数字技术改变了度假区与度假者之间的互动连接方式,度假者的远程在线感知与在地体验需要进行平衡;在虚拟与现实的交互中,只有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多主体参与度假区地方意义建构,才能形成最终的价值认同。研究拓展了媒介地理学理论的旅游应用场景,解析旅游目的地“网红”变“长红”的内在逻辑,结果可为数字媒介时代旅游度假区科学规划、精准营销以及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地理学 数字化地方营造 旅游度假区 阿那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