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伟 李洪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30,F0003,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男生相对好于女生,中等偏上运动量对男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中等...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男生相对好于女生,中等偏上运动量对男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普通高校 大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2-1943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论文研究
2
作者 龙宋军 孙葆丽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7-182,共6页
对1942-1943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论文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其论文的主要特征是书写认真、选题宏大、注重实践、关注国情、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论文中有些观点偏颇甚至是非判断错误。在此基础上应对这些珍贵... 对1942-1943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论文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其论文的主要特征是书写认真、选题宏大、注重实践、关注国情、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论文中有些观点偏颇甚至是非判断错误。在此基础上应对这些珍贵的文献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学术的和现实的价值探寻,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些历史文献的深度研究及其价值的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中华民国 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系毕业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邹新娴 周莎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2-86,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认为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已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领域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高,部分领域产业化步伐加快;但其体育产业发展依然存在产业总体规模不大...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认为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已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领域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高,部分领域产业化步伐加快;但其体育产业发展依然存在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产值偏低、主导产业作用不显著、产业领域就业人口比重小及体育产品的自主研发、创新力不强等4个问题,北京市体育产业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深度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大力发展体育竞赛业;积极推动体育用品业;健康推进体育彩票业;加快发展体育中介服务业和体育场馆管理业;优先发展与体育相关的新兴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产业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鸿江 赵德勋 +2 位作者 常志利 任占兵 尹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8,共6页
运用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英2国体育学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论:英国的课程设置因地制宜;专业划分清晰;重视跨学科课程和工具课程的设置;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 运用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英2国体育学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论:英国的课程设置因地制宜;专业划分清晰;重视跨学科课程和工具课程的设置;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在培养模式方面,英国则更加多种多样;紧跟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进行培养;以现实问题作为科研课题;重视与校外机构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研究生 课程结构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我国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健 曲鲁平 +4 位作者 陶岩 刘昱宏 康鸾 司洪旭 张蕾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1-504,共4页
运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从招生情况、课程与教材、师资力量、学术论文和社会评价五个层面对我国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就如何提高我国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 运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从招生情况、课程与教材、师资力量、学术论文和社会评价五个层面对我国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就如何提高我国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与建议,为各培养单位和决策部门提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在职研究生 教育质量 指导教师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邹继香 柳建庆 于志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7-40,共4页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对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判,认为北京奥运会将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举国体制的完善、科技体育的进步、体育人才的流动。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北京奥运会 管理体制 训练模式 竞技体育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运会的绿色遗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布特 戴爱珍 赵海燕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8,共4页
北京奥运会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这不仅体现在取得辉煌比赛成绩上,更体现在给奥林匹克历史传承留下的遗产上。北京奥运会的遗产是多层面的,绿色遗产是它的最丰厚核心价值,绿色场馆、绿色体育、绿色意识是推动奥林匹克体... 北京奥运会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这不仅体现在取得辉煌比赛成绩上,更体现在给奥林匹克历史传承留下的遗产上。北京奥运会的遗产是多层面的,绿色遗产是它的最丰厚核心价值,绿色场馆、绿色体育、绿色意识是推动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伟大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场馆 绿色体育 绿色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校园体育诉求表达研究——以校长约谈体育部门负责人为典型案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秦海权 李瑞杰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2-165,共4页
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访谈、调查、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大学生校园体育诉求表达行为的内外因、实现路径进行分析,讨论校长约谈体育部门负责人的现象,提出预评估、加强源头治理、转变应急模式等3个处理校园体育诉求表达现象的建议。通过引导... 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访谈、调查、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大学生校园体育诉求表达行为的内外因、实现路径进行分析,讨论校长约谈体育部门负责人的现象,提出预评估、加强源头治理、转变应急模式等3个处理校园体育诉求表达现象的建议。通过引导和转化,将大学生校园体育诉求表达行为中的负能量,变成促进建设和谐校园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 体育诉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学生普及奥林匹克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海元 王卓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通过对北京市部分中学普及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奥林匹克知识掌握不系统,各中学奥林匹克教育开展并不普及。中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奥林匹克师资和教材的缺乏等均成为制约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 通过对北京市部分中学普及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奥林匹克知识掌握不系统,各中学奥林匹克教育开展并不普及。中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奥林匹克师资和教材的缺乏等均成为制约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要建立奥林匹克教育主渠道,并与社会、家庭联合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青少年,为北京成功举办出色的一届奥运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奥林匹克教育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民赛场公共道德研究
10
作者 卢石 黄亚玲 +3 位作者 王会寨 王磊 宋亮 张来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共3页
赛场公共道德建设是突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赛场公共道德指标评价体系,由四个一级指标组成,分别是基本文明素质、观赛礼仪、体育精神认识... 赛场公共道德建设是突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赛场公共道德指标评价体系,由四个一级指标组成,分别是基本文明素质、观赛礼仪、体育精神认识、文化差异认同。最后,提出整理赛场礼仪、丰富宣传渠道、规范和引导市民行为等一系列加强北京市民赛场公共道德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场公共道德 市民 指标体系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优势转移现象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杨改生 周珂 +8 位作者 史友宽 周艳丽 张秋芬 郭潇 朱冀 丁英俊 阎照祥 孙思哲 杨逸晨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35,共12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田径、游泳、体操、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为例,回顾了国际体坛的格局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优势转移的规律:现代竞技体育优势的转移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现代男...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田径、游泳、体操、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为例,回顾了国际体坛的格局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优势转移的规律:现代竞技体育优势的转移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现代男子篮球竞技优势获得的金字塔模型共由外部环境、发展动力、竞技能力3个平台模块和1个路径模块(竞技能力提高→把握制胜因素→进行技战术、训练手段等的创新→获取竞争优势)构成,3个平台模块内部要素越协同,模块之间越适应,就越有利于竞技优势的获得。只有在拥有高水平竞技能力的基础上把握项目的制胜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创新,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优势转移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结构特征及奥运设项效益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吴希林 袁守龙 +1 位作者 孙平 唐家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4,共6页
运用数理统计法以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运动项目设置、各省(区、市)十运会和雅典奥运会所取得的成绩为研究对象,从运动项目结构和效益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我国运动项目结构的非均衡特征及形成机制,考察运动项目结构与全运战略和奥... 运用数理统计法以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运动项目设置、各省(区、市)十运会和雅典奥运会所取得的成绩为研究对象,从运动项目结构和效益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我国运动项目结构的非均衡特征及形成机制,考察运动项目结构与全运战略和奥运战略的协调程度,对运动项目设项效益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运动项目布局主要以全运竞争格局为导向,区域布局与普及率失衡,项目结构与奥运战略存在一定偏差,奥运设项效益偏低,通过竞赛体制改革,增进奥运战略导向力度,对运动项目结构进行调整是提高奥运设项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项目 结构 特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治理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晓晨 肖林鹏 +3 位作者 孙荣会 郇昌店 陈洪 宋鑫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80,共6页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治理的特殊性体现在5个方面:更容易受授权者和依托单位的制约和影响、缺乏个体利益、竞争机制和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以及无法用利润衡量组织绩效。根据实地调研结果,认为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治理存在主要问题有:内...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治理的特殊性体现在5个方面:更容易受授权者和依托单位的制约和影响、缺乏个体利益、竞争机制和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以及无法用利润衡量组织绩效。根据实地调研结果,认为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治理存在主要问题有:内部治理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缺失,外部治理环境不完善,并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实体化运营;优化外部治理环境,形成法律-政府-联合会-独立评估机构-舆论多方监督机制两方面提出改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治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内部治理结构 外部治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福建省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关联性和波及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月云 吴玉珊 +1 位作者 陈霞明 谢洪伟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21,共9页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以200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根据福建省2008年体育产业专项调查的数据,自编福建省体育产业投入产出流量表,对福建省体育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波及效果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体育产业与第二产业有着...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以200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根据福建省2008年体育产业专项调查的数据,自编福建省体育产业投入产出流量表,对福建省体育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波及效果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体育产业与第二产业有着高度的关联关系,第二产业特征明显,体育本体产业发展滞后;影响力系数处于三大产业部门的平均水平之上,体育产业对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鲜明的推动作用,但感应度系数却低于其平均水平,其发展主要是一种内生式的发展模式;中间需求率在50%以下,而其中间投入率在50%以上,属于带动能力强、附加值低的最终需求型产业,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出口对福建省体育产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为出口主导型产业;体育产业产品价格的改变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相当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投入 产出 区域经济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体育科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的探讨——一种更加注重程序化、情景化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8
15
作者 章岚 许小冬 赵开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4,11,共5页
采用逻辑分析法 ,从体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探讨了量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从质的研究方法的特点 ,论述了它在体育科学研究中运用的可行性和独特性。笔者认为质的研究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关键词 研究方法 体育科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苗治文 韩军生 王晓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5-28,共4页
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价指标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基本指标,评价指标经过权重后,筛选为3个不同级别指标。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结构上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经过了确定评价对象和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价指标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基本指标,评价指标经过权重后,筛选为3个不同级别指标。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结构上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经过了确定评价对象和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评价标准等4个步骤。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标志着小康社会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完成。体育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可使体育生活方式更加规范,是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填补和提高,为人们的体育生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拓了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生活方式 评价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高维岭 邵苏华 +3 位作者 李燕 汪伟信 袁守龙 金广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1-25,30,共6页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 ,对安徽省不同地域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 7个省级市和 4个县 (市 )社区体育发展规模、活动内容、组织结构、经费来源、健身动机等进行了研究分析 ,总结了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的...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 ,对安徽省不同地域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 7个省级市和 4个县 (市 )社区体育发展规模、活动内容、组织结构、经费来源、健身动机等进行了研究分析 ,总结了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 ,并对安徽省社区体育在新世纪中的发展战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体育 发展 战略 研究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志云 王伟明 +1 位作者 王晓芬 冯婵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51,共4页
通过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2001—2004年周期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的横向比较,总结竞技体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指出竞技体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人才培养 高等体育院校 竞技体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8
19
作者 张大超 苏妍欣 李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3,共16页
公共体育资源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享有体育文化、增强体质健康等的重要基础与条件,是实现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保障。客观、量化评估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状况,是促进城乡群众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与依据... 公共体育资源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享有体育文化、增强体质健康等的重要基础与条件,是实现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保障。客观、量化评估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状况,是促进城乡群众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与依据。从资源学的角度出发,重新界定了城乡公共体育资源的内涵、分类以及评估内容等;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相关专家多轮次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与不断反馈、调整,构建了包括5个1级指标、12项2级指标、23项3级指标的城乡公共体育资源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公共体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五大方面。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并详细分析了每个指标的内涵,介绍了其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群众体育 公共体育资源配置 公平性 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与满意度耦合视角的“村改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以成渝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24
20
作者 彭英 唐刚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2,共10页
为改善"村改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促进供给的科学化,基于供求关系理论和需求分类理论,运用卡诺模型,在"村改社"社区居住环境、物质条件、生活方式和治理体制变迁的基础上,从需求与满意度耦合的视角对成渝实验区的&q... 为改善"村改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促进供给的科学化,基于供求关系理论和需求分类理论,运用卡诺模型,在"村改社"社区居住环境、物质条件、生活方式和治理体制变迁的基础上,从需求与满意度耦合的视角对成渝实验区的"村改社"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村改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及分类,不同需求类型与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供给策略。结果表明:21项指标中有8项魅力需求,6项必备需求,5项期望需求,1项反向需求,1项无关需求;运用Better-Worse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出每项指标的整体满意度指数和不满意指数,绘制居民满意系数矩阵图,落在第四象限的指标对消除不满意和增加满意的能力都很大,集中在体育活动类指标;落在第三象限的指标对增加满意度的能力不大,但对消除不满意的能力较大,集中在体育场地设施类服务;落在第二象限的指标对增加满意度和消除不满意度的能力都低,包括特色体育活动项目开展、体育信息发布、体育管理工作和公众健身档案管理;落在第一象限的指标对增加满意度的能力大,对消除不满意的能力较低,包括体育指导服务和体育组织服务,就此提出相应的供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改社”社区 体育公共服务 需求 满意度 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