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快乐体育”的再认识——重读《体育之研究》的启示 |
何强
熊晓正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5
|
|
2
|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发展研究 |
李兵
黄亚玲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3
|
冬季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启示 |
冯雅男
孙葆丽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2
|
|
4
|
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 |
任海
王凯珍
肖淑红
赵书祥
陈国强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85
|
|
5
|
体育资源利用的改革与体育资源配置改革的法规平台——论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四) |
任海
王凯珍
肖淑红
赵书祥
陈国强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5
|
|
6
|
我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论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二) |
任海
王凯珍
肖淑红
赵书祥
陈国强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9
|
|
7
|
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与体育资源的开发——论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三) |
任海
王凯珍
肖淑红
赵书祥
陈国强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9
|
|
8
|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 |
熊晓正
邹月辉
刘媛媛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3
|
|
9
|
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选择的差异 |
郑国华
薄雪松
肖正
尹国昌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8
|
|
10
|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
孙葆丽
孙葆洁
潘建林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3
|
|
11
|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演变与重构 |
熊晓正
郑国华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2
|
|
12
|
女性身体观对女性体育的影响 |
徐长红
任海
吕赟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13
|
理解的艺术——从中西体育文化历史比较的视角评析 |
郑国华
郎勇春
熊晓正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14
|
中国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访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先生 |
郑国华
熊晓正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15
|
女性身体观与女性体育互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
徐长红
任海
吕赟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16
|
HIF-1α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高原反应及低氧运动习服效果的关联研究 |
潘秀清
胡扬
徐飞
邢亚卫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7
|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及其选择 |
何强
熊晓正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8
|
奥林匹克精神与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 |
易剑东
吴昌宗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41
|
|
19
|
我国优秀男子橄榄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特点的研究 |
李红
沈祖宏
黄亚茹
郑红军
胡扬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20
|
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成长模式与成长状态 |
易剑东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4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