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竞技散打,“轻体育”化改造——学校开展武术散打教学的理性思考 |
朱瑞琪
高亮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25
|
|
2
|
2008奥运北京世界武术套路比赛长拳项目得、失分因素分析 |
李巧玲
何瑞虹
王胭脂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3
|
民间武术传承与学院武术教育的冲突与融合 |
张昊
李翠含
吕韶钧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0
|
|
4
|
体育运动促进儿童学业成就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述评 |
蒋莹
杨玉冰
邢淑芬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2
|
|
5
|
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
王美娟
张茂林
张启华
李圣
于波
竺玉明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6
|
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武术馆校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
尹海立
李臣锋
黄义军
李杰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7
|
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结构及评价 |
宋亦春
李士英
李年铁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8
|
论社会转型与武术发展方式的转变 |
梁勤超
李源
闫民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9
|
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抢攻与防反步法技术运用规律研究 |
高亮
朱瑞琪
|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10
|
武术“拳势”之技理研究 |
李信厚
马学志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1
|
新规则下中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
吕墨竹
徐伟军
|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12
|
2002—2004年优秀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得分特点及技术发展趋势 |
何瑞虹
李巧玲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13
|
武术的文化自新与21世纪武术的发展 |
张红
杨丽
田文波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14
|
整体思维视野下的武术及学校武术教育 |
刘彩平
徐伟军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7
|
|
15
|
中国武术职业赛事发展研究 |
高亮
朱瑞琪
|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16
|
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开发研究 |
李颖
李杰
王东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7
|
中国近代武术传播的嬗变轨迹及规律研究(1911—1937) |
关硕
李士英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18
|
武术套路新规则实施以来优秀女子运动员得分特点及技术发展趋势 |
何瑞虹
李巧玲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9
|
由“武舞”至“拳种”:论历史进程中传统武术套路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因分析 |
武超
吕韶钧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20
|
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员自我控制调节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
宋亦春
高凯
李士英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