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进展——基于东京北京双奥备战训练的思考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辉 魏小斌 +2 位作者 苏炳添 刘嘉俊 陈小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98,共9页
基于东京夏奥会和北京冬奥会备战的实践案例,系统总结我国双奥备战的成功经验,结合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探讨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趋势,对于优化新奥运周期备战参赛效能及推进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我国从创新双... 基于东京夏奥会和北京冬奥会备战的实践案例,系统总结我国双奥备战的成功经验,结合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探讨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趋势,对于优化新奥运周期备战参赛效能及推进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我国从创新双奥备战的顶层设计、优化训练与选拔路径、突出科技助力、细化组织管理模式、完善训练综合保障体系五大方面构建备战训练的路径。审视科学化训练推进过程,同步存在训练思想与理论建设滞后、专业人才队伍不足、体能训练理念冲突、剂量负荷调控受限、科技引领思维欠缺等现实问题。聚焦科技助力到科技引领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转折,提出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趋势: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三位一体”训练模式趋向深度融合;基于高新技术的训练负荷趋向剂量投入与精准管理;基于能量代谢的专项运动特征研究更加细化;体能训练的前瞻性、系统性愈加深入;形成多学科、跨领域、国际化团队建设联合攻关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奥运备战 科技引领 科学化训练 竞技体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球类项目体能测试科学化探索——基于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选秀测试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小斌 陈辉 陈小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5-54,F0003,共11页
以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选秀体能测试为研究对象,对集体球类项目体能测试的科学化和精准化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选秀体能测试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预测效果,在测试内容、方法、流程及评价标准方面可为相应项目的体能测... 以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选秀体能测试为研究对象,对集体球类项目体能测试的科学化和精准化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选秀体能测试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预测效果,在测试内容、方法、流程及评价标准方面可为相应项目的体能测评提供参考性依据。我国集体球类项目体能测试的设计、优化可从理念与方法视角借鉴职业化联赛测评体系,以专项特征为依据,在充分考虑场上位置差异和年龄差异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质进行多维设计;实施过程中应通过测试内容的标准化安排规避影响测评结果稳定性和准确性的不利因素;同时,应建立长期化体能测评数据库进行追踪性研究,综合助力我国集体球类项目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能测试 评价标准 集体球类项目 四大职业体育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化数据的足球训练负荷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小斌 陈辉 +3 位作者 王念慈 王衍卜 井伟祯 陈小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足球训练负荷的有效实施是保障运动员实现竞技能力获得运动表现提升的基石。文章通过综述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量化下的足球训练外负荷以及内负荷特征研究,为我国足球项目的科学化训练及相关赛季性项目训练负荷... 足球训练负荷的有效实施是保障运动员实现竞技能力获得运动表现提升的基石。文章通过综述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量化下的足球训练外负荷以及内负荷特征研究,为我国足球项目的科学化训练及相关赛季性项目训练负荷的设计与监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赛季中足球训练的总跑动距离、高速跑负荷相对比赛更低,而加、减速跑与比赛差异较小;一周内训练负荷呈“倒U”形分布;赛季后半阶段训练负荷显著下降;训练负荷存在位置差异,其中边后卫和中场球员的跑动负荷较高;非首发运动员与首发运动员在总训练时长和跑动距离上差异不大,但存在高强度负荷不足问题;赛季前准备期由于训练时间更长,训练课次更多,因而负荷较高。建议教练员与科研人员加强训练负荷监控工作,清晰把握与认识负荷的分布特征与适应机制,根据比赛特征、周期特点等因素科学安排训练负荷,保障比赛时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训练 负荷监控 周期 疲劳 恢复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次主观疲劳度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久翔 于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2,168,共12页
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使用课次主观疲劳度(Session-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sRPE)的现状进行梳理,确定sRPE在青少年足球运动队中的适用范围,帮助青少年足球队进行便捷的科学化训练。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 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使用课次主观疲劳度(Session-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sRPE)的现状进行梳理,确定sRPE在青少年足球运动队中的适用范围,帮助青少年足球队进行便捷的科学化训练。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football、sRPE、youth等关键词检索文献,对纳入的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41篇文献42项研究,随机对照研究3项,质量评价平均16分;队列研究39项,质量评价平均6.87分。目前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使用sRPE的研究方向包括:检验sRPE的有效性;通过sRPE监控训练或比赛负荷;分析sRPE在恢复中的应用;比较sRPE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构建sRPE与伤病模型关联,确定二者潜在发生关系。结论:sRPE是一种简单、个性化的评估青少年训练内负荷的方式,可在训练后10~30 min通过Borg主观疲劳感知评估10或100量表(The Borg RPE Category Ratio CR-10/CR-100 Scale,Borg CR10/CR100)使用。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sRPE可用于:(1)监控训练内负荷,为教练员合理制定训练计划,为防止过度训练或伤病发生提供依据;(2)评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疲劳和恢复状况;(3)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氧表现提升的训练计划制订;(4)sRPE无法准确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伤病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足球 训练负荷量化 sRPE 科学训练 主观疲劳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23年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选秀成功的体能标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小斌 宋庆全 陈小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9,共9页
体能是集体球类项目的核心竞技能力之一,获取运动员需要达到的具体体能标准对于训练目标设定和训练内容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过去20年(2004—2023年)美国国... 体能是集体球类项目的核心竞技能力之一,获取运动员需要达到的具体体能标准对于训练目标设定和训练内容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过去20年(2004—2023年)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选秀联合测试大会(Scouting Combine,SC)中的体能测试和选秀结果,探究NFL SC选秀成功的体能标准阈值。结果:1)NFL SC中的体能测试能够分辨选秀结果(P<0.05),符合体能标准的运动员选秀成功的概率是未达到标准运动员的1.5~4.4倍(OR=1.514~4.413,P<0.05);2)选秀标准可以区分不同指标对不同位置运动员的影响程度;3)选秀指标在纵向上具有明显变化,该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橄榄球运动员体能需求的变化及其趋势。研究结果为我国美式橄榄球体能训练中的标准和目标设立提供了科学化研判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能训练 美式橄榄球 体能标准 训练目标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 m冠军高亭宇的备战策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卫 石煜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为提高速度滑冰项目奥运备战参赛水平,基于优秀运动员个案分析,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相结合的方式,从科技助力的视角系统分析高亭宇奥运备战冲刺阶段的训练和比赛情况。研究认为,深入分析专项运动技术、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是开展科学... 为提高速度滑冰项目奥运备战参赛水平,基于优秀运动员个案分析,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相结合的方式,从科技助力的视角系统分析高亭宇奥运备战冲刺阶段的训练和比赛情况。研究认为,深入分析专项运动技术、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是开展科学化训练的前提,复合型科研训练团队集约化高效运行能够实现科研和训练的一体化。技术优化和训练创新是高亭宇奥运备战工作的核心,技术优化主要通过风洞训练和分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实现,训练创新主要体现在理念创新(“长板效应”)和手段创新(冰上超速训练)方面。高亭宇奥运备战策略主要包括:1)深刻认识项目特征,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2)强化复合型科研训练团队的高效运行;3)依托科技创新,实现核心竞技能力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奥运备战 科技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学者共识 被引量:48
7
作者 李丹阳 赵焕彬 +43 位作者 杨世勇 李春雷 闫琪 史东林 王雄 尹晓峰 牛雪松 曹晓东 李山 李豪杰 孙君志 史衍 李赞 戴剑松 任占兵 史兵 张婧 曲国洋 甄志平 刘俊一 于亮 裘鹏 邹晓峰 张利锋 杜长亮 黄彩华 黄岩 胡晓燕 张卫 牛永刚 马瑞 张秀丽 徐飞 赵华 李恩荆 崔运坤 黄森 黄信嘉 张琰 黄展煜 王川 Georgios Nassis 路文平 吕万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Early sport specialization,ESS)是关乎青少年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内外体育科学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明晰青少年早期专项化的概念,梳理早期专项化的基本内涵,归纳青少年早期...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Early sport specialization,ESS)是关乎青少年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内外体育科学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明晰青少年早期专项化的概念,梳理早期专项化的基本内涵,归纳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国际经验及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提出青少年专项化训练科学化的应对之策。基于此,拟定如下学者共识:第一、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是指在青春期之前围绕一个特定运动项目进行的高强度的训练;第二、尽管诸如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要求很早(6~9岁)进行专项化训练,但绝不能忽视早期专项化训练极易对动作技能学习、运动技能学习、体能训练科学化、长期职业生涯发展及身体健康等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三、对于大多数运动项目来说,青少年相对较晚的进行专项化训练、或早期进行多样化训练且在晚期进行高水平专项化训练,成年后在竞技体育领域获得成功的概率更高;第四、技术主导类项目可以在正确动作模式基础上开展早期专项化训练,训练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动作质量,避免出现动作模式异常诱发运动损伤;第五、青少年专项训练科学化的根本在于建立集体能、技术、战术、心理、运动智商及人文素养于一体的训练体系;第六、青少年专项训练科学化的关键在于依据生理年龄和身体机能发育特征,强化青少年各个时期体能训练科学化;第七、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综合应对策略为:选择合适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时机、构建青少年长期发展模型、强化青少年多样化训练、训练与监控充分结合,以及建立与年龄相适应的赛事体系;第八、倡导以健康和快乐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导向,以培养终身体育素养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专项化训练 多样化训练 青少年体能训练 青少年长期发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影响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文华 李春雷 +1 位作者 吴晓妹 丁乾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9,共14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FEOT)与传统力量训练(TST)对运动员纵跳能力、短距离直线冲刺能力和变向能力的干预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Wanfang Data、Web of Science、PubMed、Elsevier、EBSCO-MEDLINE等数据库中...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FEOT)与传统力量训练(TST)对运动员纵跳能力、短距离直线冲刺能力和变向能力的干预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Wanfang Data、Web of Science、PubMed、Elsevier、EBSCO-MEDLINE等数据库中关于FEOT干预运动表现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4”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异质性分析及亚组分析,采用软件“Stata/SE 15.1”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性偏倚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FEOT比TST更能有效地提高纵跳高度(MD=0.31,95%CI[0.11,0.51],p=0.001),缩短变向测试用时(SMD=-0.71,95%CI[-1.01,-0.42],p<0.01);FEOT可以缩短短距离直线冲刺用时,但无统计学意义(SMD=-0.04,95%CI[-0.34,0.27],p=0.081)。结论: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更能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纵跳能力和变向能力、提高成年运动员短距离直线冲刺能力,而对青少年运动员短距离直线冲刺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在中等惯量和大惯量、与特定运动表现的力的矢量方向相近或相同的训练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 离心超负荷训练 传统力量训练 纵跳 冲刺 变向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深练习诱导PAP对男子短跑运动员起跑阶段运动力学影响
9
作者 刘瑞东 严智杰 +1 位作者 林生发 李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旨在探究无负重跳深(DJ)与20%体重负重跳深(WDJ)对男子短跑运动员起跑阶段运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及最佳恢复时间。采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招募24名一级男子短跑运动员,通过Kistler KiSprint数字起跑器收集起跑反应时、速度、加速度、力量发... 旨在探究无负重跳深(DJ)与20%体重负重跳深(WDJ)对男子短跑运动员起跑阶段运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及最佳恢复时间。采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招募24名一级男子短跑运动员,通过Kistler KiSprint数字起跑器收集起跑反应时、速度、加速度、力量发展速率(RFD)、冲量及功率等数据,分析在3种干预形式(DJ组、WDJ组、控制组)在4min、8min、12min恢复时间下的激活后增强效果。结果表明:1)诱导练习形式与恢复时间对起跑速度、峰值水平RFD、峰值水平力量、水平冲量、前后腿冲量及功率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2)WDJ组在多数指标上表现优于DJ组,尤其在峰值水平RFD、水平冲量和前腿冲量上提升更显著且持久(12min时仍具优势);3)8min时多数指标达峰值,为最佳恢复时间。研究结论:相对于无负重跳深练习,20%体重的负重跳深练习是一种更为有效的PAP诱导方法,能够显著提升男子短跑运动员起跑阶段的运动表现,且8min恢复时间为发挥其最佳效果的时间窗口。未来研究可围绕不同负重比例、恢复时间以及实际比赛环境对PAP的影响展开,以制定更为个性化、科学化的赛前热身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后增强效应 跳深 起跑 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间断久坐对糖、脂代谢和血管功能的急性影响及其科学机理与应用建议:系统综述
10
作者 殷明越 刘骞 +6 位作者 李汉森 张博翼 杨臻 谭伊能 陈志力 邓盛基 黎涌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71,共19页
目的:系统综述运动间断久坐对糖、脂代谢与血管功能的急性影响,并梳理其科学机理,提供循证应用建议。方法:检索Pubmed等四个数据库,使用Cochrane工具评估偏倚风险,审查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由于纳入文献在受试者、结局指标与干预方案... 目的:系统综述运动间断久坐对糖、脂代谢与血管功能的急性影响,并梳理其科学机理,提供循证应用建议。方法:检索Pubmed等四个数据库,使用Cochrane工具评估偏倚风险,审查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由于纳入文献在受试者、结局指标与干预方案存在高度异质性,因此未使用荟萃分析定量合成证据。结果:共纳入59篇随机交叉试验文献,受试者共1214人。偏倚风险主要为实施与测量偏倚,部分研究在受试者纳入与方案设计上存在方法学问题。健康人群中,多数研究支持运动间断久坐能降低餐后血糖、胰岛素与血脂,并改善收缩压、舒张压、血流量与剪切应力。临床人群中,多数研究支持运动间断久坐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胰岛素,也能够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流量与剪切应力,但难以改善血脂。涉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研究极少且结果不一致,难以得出具体结论。结果差异主要源自受试者与干预方案差异。运动间断久坐相关科学机理可能与蛋白质转运、调节激素分泌和动作力学模式相关。结论:运动间断久坐能抵消久坐的不利影响,并急性改善糖、脂代谢与血管功能。未来应考虑更多元应用情景、人群与结局,探究间断的量-效关系并整合电子提醒等环境干预策略。方法设计需基于循证且亟待规范,确定核心测量指标及工具以降低测量结果异质性,检测更直接的生物标记物及其信号通路变化。通过效应-多组学-分子-功能等整合范式,识别心血管代谢潜在风险因素间的协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坐间断 运动间断久坐 糖、脂代谢 血管功能 碎片化运动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m短跑科学化训练进展与趋势——基于运动生物学和方法学的思考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雪峰 陈辉 +3 位作者 苏炳添 宋庆全 束洋 陈小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1,共9页
100 m短跑是奥运会最具影响力的项目,深入研究世界短跑项目的训练进展与趋势对提升我国短跑科学化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运动生物学和训练方法学的角度,从训练理念、负荷和方法等不同层面对... 100 m短跑是奥运会最具影响力的项目,深入研究世界短跑项目的训练进展与趋势对提升我国短跑科学化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运动生物学和训练方法学的角度,从训练理念、负荷和方法等不同层面对世界及我国短跑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以伸髋肌群和踝屈肌群为驱动力的用力模式是近年世界短跑训练的重点;增大ATP-PCr储量和提高无氧糖酵解供能速率是短跑运动员训练的2项主要任务;力量和爆发力训练是世界精英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安排的重要部分;短跑的神经-肌肉动员和募集特征及其相应的能量代谢过程是负荷安排的关键。基于奥运备战的现实诉求,应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世界短跑训练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科学探索与认识短跑专项特征,从源头把握训练规律及方向;加强基础性研究,重点聚焦尚未解决与有争议的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跑科学化训练体系,助力我国短跑竞技实力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m短跑 专项特征 肌肉用力模式 能量代谢 训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刺间歇训练方式对有氧、无氧能力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久翔 苏香楠 +4 位作者 梁亚普 朱笑莹 薛皓为 李荣荣 于亮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6,128,共12页
目的:从骨骼肌无氧代谢角度比较不同冲刺间歇训练(SIT)方式对有氧、无氧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意在针对不同训练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方法:4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8%阻力系数冲刺30s的训练方式A(A,n=10),9%阻力系数冲刺30s的... 目的:从骨骼肌无氧代谢角度比较不同冲刺间歇训练(SIT)方式对有氧、无氧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意在针对不同训练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方法:4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8%阻力系数冲刺30s的训练方式A(A,n=10),9%阻力系数冲刺30s的训练方式B(B,n=9),8%阻力系数冲刺45s的训练方式C(C,n=10),9%阻力系数冲刺45s的训练方式D(D,n=8)进行为期4周,每周3次,5组,间歇5min的SIT训练。训练前后进行有氧和无氧能力相关测试(CMJ、立定跳远、30m、VO_(2max))、无氧功率(3个指标)、肌肉功能测试包括表面肌电(8个指标)、等速肌力(8个指标)测试。结果:(1)四种SIT对有氧、无氧测试成绩的影响:A方式可显著提高立定跳远、30m、VO_(2max)成绩(P<0.05);B方式可显著影响CMJ、立定跳远、30m、VO_(2max)成绩(P<0.05);C方式可显著提高30m、VO_(2max)成绩(P<0.05);D方式可显著提高30m冲刺成绩(P<0.01);ABD方式对VO_(2max)的提升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四种SIT影响有氧、无氧能力的因素:A方式在无氧和等速中筛选出3个因子解释对爆发力的影响,贡献率为75.89%,对速度和有氧能力未筛选出相关因子进行解释;B方式在无氧、肌电、等速中筛选出3个因子可解释对爆发力的影响,贡献率为65.09%,对速度和有氧能力未筛选出相关因子进行解释;C方式可在肌电、等速中分别筛选3个和5个因子对速度、有氧能力进行解释,贡献率为82.28%;D训练方式可从肌电和等速中筛选5个因子解释对爆发力和速度的影响,贡献率为81.68%,该方式对爆发力提升效果有限;(3)四种SIT方式后有氧、无氧测试成绩的差异肌电和等速因子的贡献率为37.15%,未筛选出无氧因子进行解释。结论:(1)冲刺时间为30s的A、B训练可作为爆发力训练的方式,四种SIT训练均可作为提升速度素质的方式,提升有氧能力时可选取A、B、D训练方式;(2)无氧和骨骼肌因素可作为解释四种SIT训练效果的重要贡献变量;(3)四种SIT训练方式造成无氧、有氧能力的差异与下肢骨骼肌平均功率频率及屈膝峰值力矩有关,但可解释程度有限,与Wingate峰值/平均功率及无氧功率递减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刺间歇训练 训练模式 骨骼肌 无氧能力 有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热点聚焦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奥娜 曲淑华 +1 位作者 谢永民 郭成根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52,共6页
采用文献计量法等,梳理并分析近十年我国体育文化研究聚焦的热点主题及未来研究方向。总体来看,近十年我国体育文化研究成果数量略有回落,但总量依然较高;相关的研究学者缺乏交流与合作,多为独立性研究;研究机构尚未形成学术共同体。研... 采用文献计量法等,梳理并分析近十年我国体育文化研究聚焦的热点主题及未来研究方向。总体来看,近十年我国体育文化研究成果数量略有回落,但总量依然较高;相关的研究学者缺乏交流与合作,多为独立性研究;研究机构尚未形成学术共同体。研究热点聚焦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传播、运动项目文化、群众体育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等主题。未来研究方向集中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认同、体育文化现代化与国际化潮流、高校体育文化功能与培育、体育文化新业态融合与创新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研究 体育文化 热点聚焦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0,共1页
在抗阻训练中"力-速度关系"是影响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训练负荷对肌肉肥大、力量和爆发力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关于抗阻训练动作速度的精细化研究较少。传统速度抗阻训练定义为:动作(离心和向心结合)完成时间<4s。慢速抗阻训... 在抗阻训练中"力-速度关系"是影响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训练负荷对肌肉肥大、力量和爆发力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关于抗阻训练动作速度的精细化研究较少。传统速度抗阻训练定义为:动作(离心和向心结合)完成时间<4s。慢速抗阻训练定义为:向心或离心阶段持续2~6.5s,总时间4~13s。极慢速度抗阻训练定义为:向心或离心动作≥10s或总时间≥14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训练 刺激模式 训练负荷 动作速度 爆发力 精细化研究 肌肉肥大 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阻力训练的运动表现优化机理、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玉莹 李卫 石煜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96,F0003,共9页
可穿戴阻力训练(wearableresistancetraining,WRT)指将“微负荷”附加到身体的躯干和四肢部位,用于在特定动作下进行高速阻力训练。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WRT对运动表现特异性转移的优化、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 可穿戴阻力训练(wearableresistancetraining,WRT)指将“微负荷”附加到身体的躯干和四肢部位,用于在特定动作下进行高速阻力训练。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WRT对运动表现特异性转移的优化、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1)WRT可以优化影响速度和敏捷等运动表现转移的因素,如缺乏速度、运动范围受限、肌肉收缩类型差异和比赛环境脱节等。2)WRT提升运动表现的作用机制包括转动惯量作用因素、神经系统的适应性、能量代谢特征、预激活效应和个性化适应特征。3)WRT对冲刺跑影响方面,手臂附载WRT可能改善短跑运动中与步幅相关的特征;下肢附载WRT会提供一种独特的训练刺激,通过增加转动惯量刺激水平力产生;躯干附载WRT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更大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使最大速度阶段比加速阶段更超载,并实现最大冲刺速度能力的提高。4)身体附载WRT进行相关训练对速度、爆发力、弹跳和变向移动等运动能力具有潜在的改善优势。5)上肢附载外部负荷≤2.5%BM,下肢附载外部负荷≤5%BM,躯干附载外部负荷5%~30%BM的训练负荷更为合理。未来应重点从附载方式和受试者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教练员可以考虑将WRT作为日常辅助训练工具配合其他阻力训练一并使用,其有望改善周期和非周期性类项目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阻力训练 运动表现 微负荷 特异性转移 速度与敏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兰冬奥会我国备战参赛形势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尚磊 陈辉 +2 位作者 魏小斌 刘嘉俊 陈小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51,共16页
总结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突出成绩与经验,深入分析冬奥会后新赛季我国冰雪运动项目的表现,并与世界冰雪运动强国进行比较,是研判米兰冬奥会备战参赛形势并形成对策建议的重要渠道。研究认为:1)科学化和国际化是我国在北京冬奥会取得佳绩... 总结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突出成绩与经验,深入分析冬奥会后新赛季我国冰雪运动项目的表现,并与世界冰雪运动强国进行比较,是研判米兰冬奥会备战参赛形势并形成对策建议的重要渠道。研究认为:1)科学化和国际化是我国在北京冬奥会取得佳绩的重要杠杆,跨项目选材、体能训练和跨领域多学科训练团队构建等举措是展现优异表现的主要抓手;2)我国冬奥会的竞技实力和冬季项目的整体发展仍处于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尚未形成长期、稳定和突出的优势项目,在竞技水平、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上仍与世界冰雪运动强国存在一定的差距;3)北京冬奥会上,我国共有38名运动员在24个小项上获得前6名,与在上述项目获得前6名的201位国外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运动员存在人数少、厚度薄和年龄偏大等问题;4)与夏奥会不同,冬奥会东道主国的主场优势难以延续,东道主国次届客场的金牌和奖牌数量显著下降;5)北京冬奥会后的2022—2023赛季,我国优秀运动员面临参赛效益低、优势不明显、夺金数量少、运动人才断档以及金牌运动员老龄化等多重挑战。研究建议,聚焦训练,通过职能部门下沉运动训练管理,实现上下贯通、高效协同,从而稳步提高我国冬奥参赛水平;在巩固当前冬奥重点项目的同时,打造和形成我国冰雪运动竞技优势项目;高度重视冬季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冬季项目发展规划和运行机制,以及科学化训练和参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冬奥会 冰雪运动 备战 参赛形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备战巴黎奥运会的形势分析与策略研究——基于“双奥”周期的成功经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辉 魏小斌 +1 位作者 苏炳添 陈小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0-498,共9页
通过文献梳理、国家队调研、辩证分析等方法,对东京北京“双奥”周期我国备战训练的共性成功经验、巴黎奥运会面临的形势及备战策略进行深入探究。研究认为,“双奥”周期我国从深化备战组织体系与目标责任体系建设、科学化训练水平提升... 通过文献梳理、国家队调研、辩证分析等方法,对东京北京“双奥”周期我国备战训练的共性成功经验、巴黎奥运会面临的形势及备战策略进行深入探究。研究认为,“双奥”周期我国从深化备战组织体系与目标责任体系建设、科学化训练水平提升、服务保障体系搭建、备战政策升级等5大方面进行科学化路径建构。基于备战巴黎奥运会“新周期”面临的形势、挑战与目标提出应对策略:坚持聚焦目标,坚定奥运争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巴黎奥运的五大竞技板块项群分类施策;坚持提质增效,践行科学化训练的根本地位与支撑作用;坚持科技赋能,创新科技助力与训练实践的深度融合;坚持提档升级,优化备战综合保障能力的精细化服务水平;坚持标准引领,统筹推进国家队奥运备战的赢标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奥运会 备战形势 “双奥”周期 备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离心运动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微管形态及自噬体降解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祯 雷槟恺 +2 位作者 于亮 李俊平 王瑞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离心运动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微管形态变化及自噬体降解特征。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急性离心运动组,于运动后0h、12h、24h、48h、72h取材。分离单根肌纤维检测微管形态,Western Blot检测LC3、p62蛋白表达,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急性离心运动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微管形态变化及自噬体降解特征。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急性离心运动组,于运动后0h、12h、24h、48h、72h取材。分离单根肌纤维检测微管形态,Western Blot检测LC3、p62蛋白表达,腹腔注射秋水仙碱检测恢复前期(12h内)骨骼肌自噬流。结果:①急性离心运动后恢复期内骨骼肌微管形态改变,恢复12h大量横向微管丢失且纵向微管束密度降低;②恢复12h肌纤维中多见自噬体,24h与48h自噬溶酶体增多;③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1 light chain 3,LC3)Ⅱ型蛋白表达在恢复12h、24h、48h显著增加(P<0.05),0h、72h显著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于恢复12h最高(P<0.05);④急性离心运动组运动后恢复前期(12h内)骨骼肌自噬流显著低于安静组(P<0.05)。结论:急性离心运动后恢复期内骨骼肌自噬体降解存在“瓶颈”,恢复前期(12h内)自噬流降低,可能与骨骼肌横向、纵向微管丢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离心运动 恢复 自噬体降解 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间不对称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干预手段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丹阳 程序 +1 位作者 阙怡琳 倪丽丽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100,共7页
肢体间不对称是当前国际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梳理国际权威研究成果,厘清肢体间不对称的概念和内涵,探究肢体间不对称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肢体不对称的评估方式、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法。主要结论第一,肢体间不对称主要是指身... 肢体间不对称是当前国际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梳理国际权威研究成果,厘清肢体间不对称的概念和内涵,探究肢体间不对称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肢体不对称的评估方式、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法。主要结论第一,肢体间不对称主要是指身体左右两侧肢体结构、动作模式、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差异;第二,肢体间不对称直接影响爆发力输出、多向速度、离心—向心能力、平衡能力,潜在影响运动经济性、动作模式及专项运动技能的发挥;第三,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式为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双侧和单侧)、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核心区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建议在训练实践中应将肢体不对称与基础力量、爆发力等测评结合起来,以优化精英运动员的评估体系;应对运动员的肢体间不对称进行持续的动态监控,探索肢体间不对称与多种运动能力、神经肌肉疲劳等多种能力的交互影响,为调控训练计划提供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间不对称 单侧训练 双侧训练 体能训练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儿童灵敏素质发育规律及其与脑电信号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红 于亮 赵丽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2-949,共8页
目的:探讨小学生灵敏素质发育规律及其与脑电信号的关系,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阶段的灵敏素质训练提供借鉴。方法:对北京市6所小学2014年入学的儿童进行连续4年的跟踪测试,测试从二年级(7岁)持续至五年级(10岁),每年测试项目为反应时... 目的:探讨小学生灵敏素质发育规律及其与脑电信号的关系,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阶段的灵敏素质训练提供借鉴。方法:对北京市6所小学2014年入学的儿童进行连续4年的跟踪测试,测试从二年级(7岁)持续至五年级(10岁),每年测试项目为反应时、十字象限跳、脑电图及骨龄测试。4年共保留2081人次正常发育的学龄儿童测试数据,对学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灵敏素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脑电信号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小学生反应时成绩在三年级~五年级持续提升,四年级~五年级出现最大幅度提升;十字象限跳成绩在二年级~五年级持续提升,在二年级~三年级时出现最大幅度提升。脑电波δ频段相对功率在四年级~五年级显著降低;θ频段相对功率在二年级~五年级持续降低;α1频段相对功率于三年级~四年级显著降低;α2频段相对功率于三年级~五年级持续提升;β1和β2频段相对功率呈波动变化,五年级时β1和β2频段相对功率水平与三年级时相近。小学生反应时成绩或十字象限跳成绩与脑电波α2频段相对功率、θ/β、(δ+θ)/α指标显著相关。结论:二年级~五年级岁学龄儿童的灵敏素质快速增长,其中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五年级时灵敏素质发育更快。随年级增长,脑电波呈现慢波逐渐衰减、快波逐渐增多的趋势。小学生灵敏素质与脑电信号变化存在关联,具备优秀灵敏素质的学龄儿童,其α2频段相对功率更高,θ/β和(δ+θ)/α比值更低,可结合上述脑电信号特征判断学龄儿童灵敏素质水平,进而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素质 神经 脑电图 相对功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