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构建硕士研究生层次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恺 卢雁 +3 位作者 邱卓英 江小情 郝传萍 刘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8-326,共9页
目的探讨硕士研究生层次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体系。方法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形成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胜任力,并应用于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探讨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结果基于RCF,... 目的探讨硕士研究生层次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体系。方法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形成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胜任力,并应用于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探讨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结果基于RCF,构建了特殊体育教育教师的胜任力架构,涉及特殊体育教师的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和研究5个领域,胜任力和活动的熟练程度须达到相应水平。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应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估4个方面突出RCF特色和围绕胜任力的培养进行建设。结论运用RCF构建了基于胜任力的特殊体育教育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专业教育方案。该方案使用RCF说明特殊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并可以将此转化为基于胜任力的硕士研究生层次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内容。运用RCF构建基于胜任力的特殊体育教育体系,该体系可以用于确定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中的培养目标、教学形式、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评估内容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胜任力架构 特殊体育教育 硕士 专业建设 基于胜任力特殊体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构建智力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亚茹 郝传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9-669,共11页
目的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适用智力残疾儿童的功能定向和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方法运用《国际疾... 目的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适用智力残疾儿童的功能定向和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方法运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1)和ICF对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功能、活动和参与功能进行系统分析。依据ICF“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残疾和健康模式以及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参照美国《适应体育国家标准(第三版)》(APENS-3),构建适用于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发展要求的、功能定向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结果智力残疾儿童可能表现出基本动作发展缓慢、体适能水平较差、运动能力弱、运动动机不足等问题。适应性体育课程目标主要是促进儿童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并且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运动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发展目标、动作发展目标、体育活动参与度目标、健康目标、适应与赋能目标。根据体育活动的类型,课程内容包括体适能类活动、运动技能训练类活动以及运动项目相关类活动。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涉及教材编写和教学建议。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可以从运动能力的发展、动作发展、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健康行为的养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进行,运用整体、多维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智力残疾儿童的动作发展以及运动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开发适应性体育课程中,还应该确定无障碍环境与辅助技术的适用性。结论运用ICD-11和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健康状况、主要功能和运动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APENS-3,构建了智力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架构,并且建立了功能导向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儿童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养成,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儿童 智力残疾 适应性体育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研究适应体育教师学科教学内容知识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亚茹 卢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9-567,共9页
目的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探讨适应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知识,以构建适应体育教师胜任力体系和基于胜任力的适应体育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和鉴定方法。方法运用RCF,参照美国《适应体育国家标准(第三版)》(APENS-3),对适应体育教... 目的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探讨适应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知识,以构建适应体育教师胜任力体系和基于胜任力的适应体育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和鉴定方法。方法运用RCF,参照美国《适应体育国家标准(第三版)》(APENS-3),对适应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构建适应体育教师专业核心胜任力。结果基于RCF和教师教学活动,从实践领域(教学)和学习与发展领域(继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出发,构建适应体育教师的教学相关核心胜任力;基于构成教育的5个领域:学生、教师、教学、课程、教学评价,构建适应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内容。该胜任力架构可运用于适应体育教师职业教学能力鉴定、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和继续教育能力培训、绩效评估等领域。结论应用RCF并参照APENS-3,构建了适应体育教师的学科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及其核心内容,可应用于适应体育教师教学能力鉴定、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和胜任力培训,以及教学绩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胜任力架构 适应体育教育 教学内容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活动融入现代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架构与方法体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邱服冰 邱卓英 +9 位作者 王国祥 卢雁 汤修齐 郝传萍 邱芬 李安巧 耿玉东 余莉娅 莫仕围 刘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1-888,共8页
目的探索体育融入现代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与方法。方法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现代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政策指南,探讨在健康服务体系的六个构成要件方面,即领导力和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 目的探索体育融入现代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与方法。方法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现代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政策指南,探讨在健康服务体系的六个构成要件方面,即领导力和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和健康信息系统,如何促进体育活动融入现代健康服务体系中,以及在健康服务连续体的预防、干预、康复和健康促进四个环节中,体育活动融入健康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与要求。结果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跨行业、多学科的健康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促进医疗与体育的融合,将运动干预作为健康干预的方法,发展体育与健康融合的服务技术与标准;培养掌握运动干预和运动康复的专业人才,发展信息系统,促进体育与健康服务的融合发展。结论体育活动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健康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入手,可以构建体育活动融入现代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促进实现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联合国“2030议程”发展目标之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实现“健康中国”相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服务体系 体育运动和健康 健康服务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并发言语障碍的诊断、评估与康复:基于WHO-FICs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葛胜男 王勇丽 +4 位作者 尹敏敏 万勤 杨亚茹 Lancy Lantin HUANG 黄昭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645,共9页
目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对脑性瘫痪并发言语障碍进行诊断、功能分析和康复干预研究。方法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研究相关诊断,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研究相关功能分类,基... 目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对脑性瘫痪并发言语障碍进行诊断、功能分析和康复干预研究。方法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研究相关诊断,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研究相关功能分类,基于《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3)对言语康复进行系统分析,并制定结构化康复策略。结果脑性瘫痪ICD-11分类为08神经系统疾病,进一步分为8D20.0痉挛型单侧脑瘫、8D20.1痉挛型双侧脑瘫(8D20.10痉挛型四肢瘫脑瘫、8D20.11痉挛型双侧脑瘫)等临床亚型;常并发的言语障碍涉及6A00智力发育障碍、6A01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MA80言语障碍、MA81言语不流畅、MA82语音障碍。脑性瘫痪并发的言语功能障碍主要涉及ICF s1神经系统结构、s3涉及发声和言语的结构、b3发声和言语功能、d1学习和应用知识,以及环境和个人等多个因素;在b3发声和言语功能中,主要涉及的功能包括b310发声功能、b320构音功能和b330言语的流畅和节奏功能。脑性瘫痪言语功能的康复策略,涉及ICHIβ-3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等领域的康复治疗方法。结论基于WHO-FICs的ICD-11、ICF和ICHIβ-3,系统构建了脑性瘫痪并发言语障碍的评估与康复方法体系,包括疾病分类、言语并发症分类,言语功能的分类、评估与康复,建立脑性瘫痪并发言语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功能分析和康复干预的方法体系和编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言语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 诊断 评估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的作业治疗: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晓龙 杨亚茹 +5 位作者 邱服冰 郭凤宜 黄锦文 曹磊 张甜甜 宋为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1-629,共9页
目的研究《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在作业治疗中的理论架构、方法体系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系统应用。方法基于ICF理论,结合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的相关政策文件,分析作业治疗发展的理论架构,探讨基于ICF框架下临床情境下系统化... 目的研究《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在作业治疗中的理论架构、方法体系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系统应用。方法基于ICF理论,结合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的相关政策文件,分析作业治疗发展的理论架构,探讨基于ICF框架下临床情境下系统化的作业治疗。结果基于ICF构建作业治疗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明确现代康复服务中综合作业治疗干预的目标、原则与应用方法。作业治疗干预目标是通过多学科、跨领域地应用综合作业治疗方案,提高个体的活动和参与,使功能最佳化。作业治疗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功能定向的原则,在不同情景下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建议系统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构建系统化的作业治疗服务体系,即功能与需求分析(ICHI)-功能分类、评估及编码(ICF)-疾病分类、诊断及编码(ICD)-作业治疗干预(ICHI)。结论构建了基于ICF的作业治疗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建立了综合性的临床作业治疗应用模式,明确了以活动和参与为导向的作业治疗干预目标,提高了作业治疗的系统化、结构化、标准化及精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作业治疗 康复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HO-FICs构建言语流畅性障碍的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被引量:3
7
作者 尹敏敏 凌星 +3 位作者 杨亚茹 戴蘅钰 葛胜男 黄昭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0-636,共7页
目的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3),探讨言语流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和功能评估,分析言语流畅性障碍的主要评估内容,构建整体康复干预方案。方法基于ICD... 目的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3),探讨言语流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和功能评估,分析言语流畅性障碍的主要评估内容,构建整体康复干预方案。方法基于ICD-11和ICF分析言语流畅性障碍相关疾病及功能诊断标准;根据ICF的理论,分析言语流畅性障碍评估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指标;依据ICF和ICHIβ-3构建言语流畅性障碍整体化与结构化康复干预方案。结果根据ICD-11,言语流畅性障碍属6A01.1发育性言语流畅性障碍,相关疾病涉及6A01.0发育性语音障碍、6A01.2发育性语言障碍、脑性瘫痪等,以及MA80.0失语、MA80.1语言困难和失语、MA80.2构音障碍等。根据ICF,言语流畅性障碍主要涉及s3涉及发声和言语的结构,b3发声和言语功能,特别是b330言语的流畅和节奏功能,以及d1学习和应用知识,d3交流,d7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特别是d330说、d350交谈、d355讨论和d360使用交流设备与技术等。结构化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康复干预方案主要涉及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方法包括评估类、训练治疗类、教育咨询和社会与心理支持类等。结论构建了言语流畅性障碍的诊断、评估和康复理论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流畅性障碍 诊断 评估 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韧性改善脑外伤康复效果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浩强 陈瀚哲 杨亚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0-677,共8页
目的 系统综述心理韧性在改善脑外伤康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主题词检索方式,在PubMed、ScienceDirect、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心理韧性干预在改善脑外伤康复效果中作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经筛选从文... 目的 系统综述心理韧性在改善脑外伤康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主题词检索方式,在PubMed、ScienceDirect、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心理韧性干预在改善脑外伤康复效果中作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经筛选从文献中提取研究、国家、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干预频率、干预效果、康复影响和影响因素,并采用PEDro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共获得有效文献6篇,主要集中在心理韧性干预在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身体功能、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研究。结论 心理韧性干预可减少患者的身体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促进心理功能恢复,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采取灵活的应对方式,积极适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心理韧性 干预 康复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