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青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观察161例经人工肝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的转归,探讨人工肝治疗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各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胆红素特异性吸附(bilirubin specific adsorption,BSA)、活性炭灌流(... 目的 观察161例经人工肝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的转归,探讨人工肝治疗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各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胆红素特异性吸附(bilirubin specific adsorption,BSA)、活性炭灌流(hemoperfusion,HP)、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y—cling system,MARS)、组合型生物人工肝(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HBL)、人工肝治疗,平均治疗2.7次。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4个不同时段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乎,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20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P<0.O1和P<0.05)。92例患者痊愈,33例成功的实施肝移植,其余36例分别死于严重感染者、消化道大出血和肝肾综合征,存活率为77.64%。结论 人工肝可能作为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作为判断患者能否自然恢复或必须进行肝移植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治疗 重型肝炎 预后 血浆置换 胆红素特异性吸附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活性炭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凯 赵显国 +2 位作者 段钟平 王欣芳 李素珍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先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再经过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观察比较实验动物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后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后血液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实验动物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实验动物血液中总胆红素、氨、丙氨酸转移酶、内毒素、肌酐明显减少(P<0.01),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甲胎蛋白明显增加(P<0.01);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比较,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所增加(P<0.05),血氨、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安全、有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较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急性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前后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亚明 虞岱斌 +3 位作者 张晶 赵军 陈煜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前后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28头中国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5),在给予1.2g/kg的D-氨基半乳糖后48h,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进行...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前后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28头中国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5),在给予1.2g/kg的D-氨基半乳糖后48h,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动物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在经过人工肝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存时间(128.7±11.3)h较对照组(67.9±9.4)h明显延长(t=15.9,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均出现暂时性下降,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9~4.7,P<0.05)。结论1次人工肝治疗可以使炎性细胞因子暂时下降,缓解急性肝衰竭的进程,但尚不能完全阻断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动物模型 细胞因子 人工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大明 徐洪涛 +5 位作者 王开林 李学昌 刘青 韩大康 李颖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 总结目前常用人工肝治疗方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t system)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 对7例慢性肝脏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应... 目的 总结目前常用人工肝治疗方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t system)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 对7例慢性肝脏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应用上述三种人工肝方法治疗15人次,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7例均顺利进行原位肝脏移植,其中6例成活。结论 人工肝可明显改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术前状况,为肝移植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功能衰竭 人工肝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青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1期35-38,共4页
目的 通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探讨血浆置换疗法的经济学意义。方法 以直接医疗收费代替成本,以病死率,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的时间作为效果指标,计算成本-效果比。结果 在内... 目的 通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探讨血浆置换疗法的经济学意义。方法 以直接医疗收费代替成本,以病死率,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的时间作为效果指标,计算成本-效果比。结果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使总住院费用平均降低14271.38元,住院天数平均减少16.36天;平均使一例患者的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的费用,与单纯药物治疗的费用比分别为1:1.40、1:1.42和1:1.41。结论对诊断明确的重型肝炎,在现有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及时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可缩短病程,降低费用,具有较好成本-效果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肝损害1例
6
作者 王海燕 段钟平 单晶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10期579-579,共1页
关键词 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浆置换治疗 重度肝损害 抗感染治疗 皮肤黄染 皮肤紫癜 经期延长 冲击治疗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滤过抢救急性戊型肝炎合并甲状腺危象1例
7
作者 张晶 韩大康 +2 位作者 李亚明 单晶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10期576-576,共1页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滤过 抢救 急性戊型肝炎 合并症 甲状腺危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