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链全氟化合物PFBA和PFBS对多齿新米虾急性毒性与氧化应激的研究
1
作者 梁宏仪 杜士林 +3 位作者 张亚辉 黄子晏 曹家乐 赵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353,共10页
近年来,短链全氟化合物(PFASs)作为长链PFASs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商业产品中。短链PFASs具有持久性、迁移性和潜在毒性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探究短链全氟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本文研究了全氟丁酸(PFBA)与全氟... 近年来,短链全氟化合物(PFASs)作为长链PFASs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商业产品中。短链PFASs具有持久性、迁移性和潜在毒性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探究短链全氟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本文研究了全氟丁酸(PFBA)与全氟丁烷磺酸(PFBS)这2种典型替代品对多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FBA和PFBS对多齿新米虾96 h-LC 50分别为7.866 mg·L^(-1)和0.713 g·L^(-1),PFBA比PFBS急性毒性更大,PFBS为低毒物质;CAT、SOD、AChE活性和MDA含量与PFBA和PFBS的暴露浓度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MDA含量随PFBS暴露浓度增大持续显著增加,而CAT、SOD和AChE的酶活性随暴露浓度增大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倒“U”型曲线关系,PFBA也呈现倒“U”型关系。研究表明PFBA与PFBS不同程度地干扰多齿新米虾体内酶活性变化,中低浓度暴露对机体产生一系列抗氧化损伤反应,高浓度暴露会造成机体出现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导致死亡。该研究为短链全氟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丁酸 全氟丁烷磺酸 多齿新米虾 氧化损伤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