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生长“米级”超大口径蓝宝石单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鹏 王晓亮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1-1511,共1页
近期,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人工晶体院”)采用自主设计制造的导模炉成功生长出尺寸达1000 mm×370 mm×12 mm的“米级”超大口径蓝宝石单晶,晶体表面平整、外观透明、质地均匀(见图1)。该超大尺寸蓝宝石单晶... 近期,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人工晶体院”)采用自主设计制造的导模炉成功生长出尺寸达1000 mm×370 mm×12 mm的“米级”超大口径蓝宝石单晶,晶体表面平整、外观透明、质地均匀(见图1)。该超大尺寸蓝宝石单晶的成功研发,标志着人工晶体院在导模法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晶体尺寸比肩国际水平,为实现我国重大国防装备用关键核心材料的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核心材料 国防装备 蓝宝石单晶 导模法 超大口径 自主可控 自主设计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酸镁粉体低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童亚琦 张微 +3 位作者 李辉 郑彧 张杰 石爽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5-311,共7页
铌酸镁微波介质陶瓷因优异的介电性能而备受关注。作为制备高性能铌酸镁陶瓷的关键原料,铌酸镁粉体的质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铌酸镁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系统分析了固相反应法、湿化学法、... 铌酸镁微波介质陶瓷因优异的介电性能而备受关注。作为制备高性能铌酸镁陶瓷的关键原料,铌酸镁粉体的质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铌酸镁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系统分析了固相反应法、湿化学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工艺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铌酸镁粉体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高性能铌酸镁粉体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镁粉体 低温合成方法 固相反应法 湿化学法 共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微波介质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Br_3:Ce闪烁晶体的生长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海丽 陈建荣 +3 位作者 李辉 郭蕾 张永春 黄存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2-1196,共5页
掺铈溴化镧(LaBr_3∶Ce)闪烁晶体具有光输出高、衰减时间短、能量分辨率高等优异特性,在核医学成像、地质勘探、石油测井、空间物理等核辐射探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改进的坩埚下降法,利用自发成核成功地生长了Ce^(3+)掺... 掺铈溴化镧(LaBr_3∶Ce)闪烁晶体具有光输出高、衰减时间短、能量分辨率高等优异特性,在核医学成像、地质勘探、石油测井、空间物理等核辐射探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改进的坩埚下降法,利用自发成核成功地生长了Ce^(3+)掺杂浓度5.0at%、尺寸φ50 mm×60 mm的LaBr_3∶Ce闪烁晶体,测试了晶体的光输出、能量分辨率和衰减时间等闪烁性能。结果表明,在137Cs(662 ke V)放射源作用下,LaBr_3∶Ce晶体的光输出为同体积Na I∶Tl晶体的155%,能量分辨率为3.3%,衰减时间为25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r3∶Ce闪烁晶体 改进的坩埚下降法 闪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3)(Al,Ga)_(5)O_(12):Ce晶体生长与闪烁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海丽 李辉 +5 位作者 周南浩 石爽爽 苏健 张微 陈建荣 黄存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56-2160,共5页
掺铈钆铝镓石榴石(Gd_(3)(Al,Ga)_(5)O_(12)∶Ce,简称GAGG∶Ce)闪烁晶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稀土闪烁晶体,具有光输出高、能量分辨率高、衰减时间短、无自辐射和不潮解等优点,在核医学成像、安检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掺铈钆铝镓石榴石(Gd_(3)(Al,Ga)_(5)O_(12)∶Ce,简称GAGG∶Ce)闪烁晶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稀土闪烁晶体,具有光输出高、能量分辨率高、衰减时间短、无自辐射和不潮解等优点,在核医学成像、安检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了GAGG∶Ce晶体的提拉法生长与闪烁性能表征。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GAGG∶Ce原料,采用XRD对合成的原料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在1500℃下煅烧12 h合成的多晶料为纯GAGG相。利用提拉法生长出尺寸φ50 mm×90 mm的GAGG∶Ce晶体,测试了其透过光谱、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和脉冲高度谱,结果表明,7 mm厚样品550 nm的透过率为81.5%,晶体X射线激发发射峰中心波长位于550 nm,晶体的光输出为59000 photons/MeV,能量分辨率为6.2%@662 keV,晶体衰减时间快分量为149 ns,慢分量为748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GG∶Ce 闪烁晶体 高温固相反应法 提拉法 闪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酸锂晶体锂含量的精确测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金凤 黄存新 +3 位作者 孙军 徐海霞 张玲 许京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8-742,共5页
采用碳酸锂粉末和五氧化二铌粉末通过烧结制备了氧化锂含量为47.84mol%~50.50mol%的铌酸锂多晶粉末,并烧结为陶瓷片样品。然后利用精密数字电容电桥测量了这些样品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了铌酸锂的居里温度Tc与锂含量的关系。
关键词 铌酸锂 介电常数 居里温度 锂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成分铌酸锂晶体中反位铌的扩散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金凤 张华 +6 位作者 徐海霞 黄绍龙 张玲 孙军 黄存新 孔勇发 许京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79-3383,共5页
通常商业使用的同成分铌酸锂晶体(CLN)是固液同成分共熔点配比,其Li_2O含量约为48.6mol%,晶体中存在大量的锂空位和反位铌等本征缺陷,进而影响了晶体的电光系数、折射率、光折变等性能。研究表明,将缺锂的晶体在高温、富锂气氛下进行扩... 通常商业使用的同成分铌酸锂晶体(CLN)是固液同成分共熔点配比,其Li_2O含量约为48.6mol%,晶体中存在大量的锂空位和反位铌等本征缺陷,进而影响了晶体的电光系数、折射率、光折变等性能。研究表明,将缺锂的晶体在高温、富锂气氛下进行扩散处理可获得接近化学计量配比的铌酸锂晶体(nSLN),这种方法获得的nSLN晶体光学质量高,且技术简便、成本低,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富锂气氛下CLN晶体扩散过程中反位铌的扩散机制和扩散路径,认为反位铌在扩散过程中将迁移到晶体外部,并通过CLN晶片的单边扩散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 扩散 近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灰迹KTP晶体生长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建荣 杨春和 +1 位作者 袁雷 沈德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4-127,共4页
采用顶部熔盐籽晶法生长了具有高抗灰迹性能的KTiOPO4(HGTR-KTP)晶体,并对其透过光谱、光学均匀性、相位匹配角、抗激光损伤阈值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与普通KTP晶体的对比和大功率激光实验表明该晶体具有高的抗灰迹性能。
关键词 抗灰迹 KTP晶体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Br_(3):Ce,Sr闪烁晶体的生长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丽 周南浩 +4 位作者 许婉芬 张微 李焕英 韩加红 陈建荣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61-2166,共6页
采用自发成核坩埚下降法生长了直径25 mm的铈、锶共掺溴化镧(LaBr_(3)∶5%Ce,x%Sr,简称LaBr_(3)∶Ce,Sr,其中x=0.1、0.3、0.5,摩尔分数)闪烁晶体,测试对比了晶体的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透过光谱和脉冲高度谱等。结果表明,不同Sr^(2+)掺... 采用自发成核坩埚下降法生长了直径25 mm的铈、锶共掺溴化镧(LaBr_(3)∶5%Ce,x%Sr,简称LaBr_(3)∶Ce,Sr,其中x=0.1、0.3、0.5,摩尔分数)闪烁晶体,测试对比了晶体的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透过光谱和脉冲高度谱等。结果表明,不同Sr^(2+)掺杂浓度的LaBr_(3)∶Ce,Sr晶体在X射线激发下的发射光谱波形基本一致,但相比未掺杂Sr^(2+)的样品,发射峰的峰位发生了明显的红移,随着Sr^(2+)掺杂浓度的增大,发射峰红移程度增大。不同Sr^(2+)掺杂浓度的LaBr_(3)∶Ce,Sr晶体在350~800 nm不存在明显的吸收峰,0.3%和0.5%Sr^(2+)掺杂晶体的透过率有所降低。随着Sr^(2+)掺杂浓度的增大,能量分辨率逐步提高,Sr^(2+)掺杂浓度为0.5%时,LaBr_(3)∶Ce,Sr晶体的能量分辨率最高,达2.99%@662 keV。对尺寸φ25 mm×25 mm的LaBr3∶Ce,0.5%Sr晶体进行了防潮封装,所得晶体封装件的能量分辨率为2.93%@662 k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晶体 LaBr_(3)∶Ce SR 坩埚下降法 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 能量分辨率 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_2晶体的热锻研究
9
作者 黄存新 李薇 +3 位作者 张红武 李瑞龙 刘德铭 郑祖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首次对BaF_2晶体进行了热锻的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BaF_2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热锻的微观结构。分析了热锻温度对BaF_2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测试了BaF_2晶体在不同气氛条件下热锻后的红外和紫外透过... 本文首次对BaF_2晶体进行了热锻的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BaF_2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热锻的微观结构。分析了热锻温度对BaF_2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测试了BaF_2晶体在不同气氛条件下热锻后的红外和紫外透过率曲线。讨论了热锻BaF_2晶体雾状区域形成机理。对热锻BaF_2晶体其它性能测试表明,热锻BaF_2晶体的抗压强度、硬度和抗热冲击性能均优于单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锻 氟化钡 晶体 透过率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
10
作者 张泽 张明瑜 +5 位作者 方婉娴 徐平 曾晨 高莹 苏哲安 黄启忠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8-1936,共9页
C/C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性能新型复合材料,但是脆性大、韧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本研究利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法,设计并制备了三种C/C复合材料,基体炭分别为粗糙层、光滑层以及粗糙层/各向同性层带状结构热解炭,研究了C/C复合... C/C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性能新型复合材料,但是脆性大、韧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本研究利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法,设计并制备了三种C/C复合材料,基体炭分别为粗糙层、光滑层以及粗糙层/各向同性层带状结构热解炭,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沉积机理、断裂行为和增韧机制。结果表明,三种C/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分别为189.1、191.5、233.5 MPa。粗糙层和带状结构炭基体的C/C复合材料为假塑性断裂,而光滑层炭基体的C/C复合材料则是明显的脆性断裂。与粗糙层炭基体的C/C复合材料相比,带状结构炭基体的C/C复合材料通过不同结构热解炭之间的界面滑动,使得应变量增加了约70%,韧性得到了提升。因此,通过控制CVI工艺参数,实现带状结构热解炭制备,可以有效优化C/C复合材料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层间滑动 断裂模式 带状结构 高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石墨对碳化硅晶体生长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李荣臻 赵小玻 +6 位作者 魏华阳 李丹 周振翔 倪代秦 李勇 李宏凯 林清莲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74-2185,共12页
SiC是新一代射频器件和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电阻式物理气相传输法由于具有温度均匀性,成为生长大尺寸SiC单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多孔石墨等的使用提高了SiC晶体的质量和产量,而关于其机理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系... SiC是新一代射频器件和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电阻式物理气相传输法由于具有温度均匀性,成为生长大尺寸SiC单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多孔石墨等的使用提高了SiC晶体的质量和产量,而关于其机理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多孔石墨对SiC晶体生长的影响,并进行了晶体生长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多孔石墨的使用提高了原料区域的温度及温度均匀性,增大了坩埚内轴向温差,对减弱原料表层的重结晶也具有一定作用;在生长腔内,多孔石墨改善了物质流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生长区域的C/Si比,有助于减小相变发生概率,同时多孔石墨对晶体界面也起到改善作用。晶体生长结果实际验证了多孔石墨在提高传质均匀性、降低相变发生率和改善晶体外形上的作用。本文结果对于理解多孔石墨的作用机理以及改善SiC晶体生长条件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孔石墨 数值模拟 晶体生长 电阻加热 物理气相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生法制备低吸收蓝宝石晶体及其性能研究
12
作者 赵鹏 宋建军 +5 位作者 张微 承刚 张立生 付春雷 石刚 黄存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3-2209,共7页
为保障我国相关国防重大工程对低吸收蓝宝石晶体材料的需求,本文通过自主研制的晶体生长设备,成功生长了低吸收蓝宝石晶体。该晶体在紫外、可见光、近-中红外波段展现出了良好的透过率,波长250~400 nm的透过率大于83%,波长400~4200 nm... 为保障我国相关国防重大工程对低吸收蓝宝石晶体材料的需求,本文通过自主研制的晶体生长设备,成功生长了低吸收蓝宝石晶体。该晶体在紫外、可见光、近-中红外波段展现出了良好的透过率,波长250~400 nm的透过率大于83%,波长400~4200 nm的透过率超过85%。在晶体不同区域进行取样表征测试,得到晶体的平均位错密度为253.19 cm^(-2),摇摆曲线对称且峰形尖锐,半峰全宽为14″。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晶体在1064 nm处的光吸收系数均在(23.3~30.4)×10^(-6)cm^(-1),表明晶体内部的杂质元素得到有效控制,晶体光学性能优异,可用于高能激光系统、空间相机镜头等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吸收 泡生法 杂质元素 光吸收系数 透过率 位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电光晶体的生长及其器件性能研究
13
作者 石爽爽 师瑞泽 +3 位作者 王国影 肖亚波 王海丽 陈建荣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51-2155,共5页
磷酸氧钛铷(RbTiOPO4,简称RTP)是综合性能优异的电光晶体,具有电光系数高、半波电压低、激光损伤阈值高、器件小巧、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电光器件应用材料,非常适合用作电光开关、电光调制器等。激光系统的发展迫切需求更... 磷酸氧钛铷(RbTiOPO4,简称RTP)是综合性能优异的电光晶体,具有电光系数高、半波电压低、激光损伤阈值高、器件小巧、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电光器件应用材料,非常适合用作电光开关、电光调制器等。激光系统的发展迫切需求更高功率、更高重复频率和更窄脉宽激光用高性能电光晶体,基于此,本文选用富Rb的高[Rb]/[P]摩尔比值生长体系,通过顶部籽晶熔盐法生长出高质量RTP晶体,测试了晶体或器件的光学均匀性、重复频率、插入损耗、消光比和抗激光损伤阈值,结果表明,该晶体的光学均匀性为7.3×10^(-6)cm^(-1),重复频率为501 kHz,插入损耗为0.49%,消光比为31.57 dB,激光损伤阈值为856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 电光晶体 顶部籽晶熔盐法 光学均匀性 激光损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型金刚石单晶生长及合成腔体温度场分布研究
14
作者 肖宏宇 李勇 +7 位作者 田昌海 张蔚曦 王强 肖政国 王应 金慧 鲍志刚 周振翔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9-966,共8页
本文利用六面顶压机,在5.7 GPa、1560~1600 K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分别采用ϕ15 mm和ϕ30 mm两种尺寸合成腔体,系统开展了Ib型金刚石单晶的晶体生长工作,并借助于有限元法对两种尺寸合成腔体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研究。首先,借助于有限元法分... 本文利用六面顶压机,在5.7 GPa、1560~1600 K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分别采用ϕ15 mm和ϕ30 mm两种尺寸合成腔体,系统开展了Ib型金刚石单晶的晶体生长工作,并借助于有限元法对两种尺寸合成腔体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研究。首先,借助于有限元法分别对两种尺寸合成腔体的触媒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揭示了ϕ30 mm合成腔体温度场的均匀性要明显优于ϕ15 mm合成腔体。其次,金刚石晶体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ϕ15 mm合成腔体很难实现质量超过1.2 ct(1 ct=0.2 g)的优质Ib型金刚石单晶的生长,而ϕ30 mm合成腔体更适合用于生长大尺寸优质Ib型金刚石单晶。再次,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形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腔体尺寸的扩大不会对Ib型金刚石单晶的表面结晶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最后,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除了多晶金刚石的结晶质量较差,本研究两种腔体合成的其他金刚石单晶测试样品均具有较好的结晶质量。本研究对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大尺寸合成腔体的设计、大尺寸金刚石单晶的生长,以及多晶种法金刚石单晶合成技术的完善均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型金刚石 高温高压 温度梯度法 触媒 温度场 多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吸收系数研究
15
作者 雷牧云 李祯 +3 位作者 王颖 何敬晖 王立弟 庞珍丽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13-2021,共9页
随着激光器功率的提高,高能激光系统对发射窗口的要求越来越高。镁铝尖晶石(MgAl_(2)O_(4))透明陶瓷具有优异的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广泛用于红外制导窗口、高马赫航空器整流罩,以及极端环境下的光电设备窗口等,但用于激光发射窗口的... 随着激光器功率的提高,高能激光系统对发射窗口的要求越来越高。镁铝尖晶石(MgAl_(2)O_(4))透明陶瓷具有优异的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广泛用于红外制导窗口、高马赫航空器整流罩,以及极端环境下的光电设备窗口等,但用于激光发射窗口的相关报道尚不多。本文简要介绍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在激光发射窗口的应用研制现状,针对该应用最为关注的性能,测试了目前用于透明防弹装甲和飞行器窗口的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的吸收系数,分析了双金属醇盐法制备的镁铝尖晶石粉体和用热压结合热等静压工艺制备的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的纯度,探讨了影响陶瓷吸收系数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透明陶瓷 高能激光 窗口 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氮化硅粉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郑彧 张伟儒 +4 位作者 彭珍珍 王腾飞 李镔 邹景良 张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44-347,共4页
氮化硅陶瓷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结构陶瓷材料。纯度高、性能稳定且成本低廉的氮化硅粉体是影响氮化硅陶瓷性能和应用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氮化硅粉体制备方法:硅粉氮化法、碳热还原法、自蔓延高温合成等,分析比较了几种方法的... 氮化硅陶瓷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结构陶瓷材料。纯度高、性能稳定且成本低廉的氮化硅粉体是影响氮化硅陶瓷性能和应用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氮化硅粉体制备方法:硅粉氮化法、碳热还原法、自蔓延高温合成等,分析比较了几种方法的原理及特点,并对氮化硅粉体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硅粉氮化法 碳热还原法 自蔓延高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多孔陶瓷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坚 张超 +5 位作者 徐鹏 范德蔚 丁艳 曾俐 邹景良 张伟儒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92-2296,共5页
氧化铝,氧化锆等氧化物多孔陶瓷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抗压强度、低热导率和耐腐蚀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氧化物多孔陶瓷几种较为常见的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冷冻注模工艺和凝胶注模工艺两种制备氧化物... 氧化铝,氧化锆等氧化物多孔陶瓷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抗压强度、低热导率和耐腐蚀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氧化物多孔陶瓷几种较为常见的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冷冻注模工艺和凝胶注模工艺两种制备氧化物多孔陶瓷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目前在制备氧化物多孔陶瓷上存在的困难,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多孔陶瓷 制备工艺 冷冻注模 凝胶注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无磁合金粉的水雾化法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莹 顾毅 +4 位作者 吴艺辉 李辉 马春生 赵全 李丹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469,共5页
采用水雾化法制备铁锰无磁合金粉末,分析了合金粉末含锰质量分数和雾化工艺对铁锰合金粉末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雾化法生产铁锰无磁合金粉的方案可行,但锰质量分数不宜低于24%;在实验工况条件下,雾化压力对松装密度的影响可以忽... 采用水雾化法制备铁锰无磁合金粉末,分析了合金粉末含锰质量分数和雾化工艺对铁锰合金粉末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雾化法生产铁锰无磁合金粉的方案可行,但锰质量分数不宜低于24%;在实验工况条件下,雾化压力对松装密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雾化压力提高使产品流动性变差,以15 MPa雾化压力进行生产时,产品工艺性能(松装密度、流动性)最好;雾化压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产品烧结密度,在满足产品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提高雾化压力来提高产品烧结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雾化法 铁锰无磁合金粉 锰质量分数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薄膜的表面金属化及与Ti薄膜的界面扩散反应的AES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斌 朱永法 +3 位作者 姚文清 王鹤泉 曹立礼 胡为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6-19,共4页
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金刚石薄膜表面沉积了250nm厚的金属Ti层,通过300~600℃的真空热处理,促进了Ti与金刚石之间的界面扩散反应。利用俄歇电子能谱研究了Ti/金刚石薄膜界面的结合状态,发现在界面上形成了Ti的... 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金刚石薄膜表面沉积了250nm厚的金属Ti层,通过300~600℃的真空热处理,促进了Ti与金刚石之间的界面扩散反应。利用俄歇电子能谱研究了Ti/金刚石薄膜界面的结合状态,发现在界面上形成了Ti的碳化物。并发现Ti与金刚石薄膜发生了大幅度的界面扩散反应,Ti元素渗入金刚石层达600nm,促进了Ti与金刚石之间形成良好的化学结合,为获得高性能的金刚石切削工具提供了可能。界面扩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Ti/金刚石界面扩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2.3kJ/mol。过高的热处理温度(高于600℃)会导致金属Ti层严重的氧化,不利于界面扩散反应的进行。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有利于TiC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界面扩散反应 AES 薄膜 金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粉料造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腾飞 郑彧 +4 位作者 庄新江 李镔 邹景良 韦中华 徐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518,共4页
氮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断裂韧性等优异力学性能,并具有独特的自润滑性能,而日益受到重视。氮化硅陶瓷粉料是制备氮化硅陶瓷的关键原料,粉料的处理方式是影响陶瓷性能的关键步骤。本文介绍了目前较为常见的氮化硅陶瓷粉... 氮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断裂韧性等优异力学性能,并具有独特的自润滑性能,而日益受到重视。氮化硅陶瓷粉料是制备氮化硅陶瓷的关键原料,粉料的处理方式是影响陶瓷性能的关键步骤。本文介绍了目前较为常见的氮化硅陶瓷粉料的处理方法,并对各处理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喷雾造粒工艺及其目前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目前氮化硅粉料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氮化硅粉料处理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粉料处理 陶瓷成型 喷雾造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