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阑尾提出切除在儿童非包裹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清政 刘伟 +2 位作者 孙森韬 李佳 刘雪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阑尾提出切除治疗儿童非包裹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2022年6月~2023年12月,对30例小儿非包裹性阑尾炎(2~6岁)实施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阑尾提出切除。脐正中置入5 mm trocar和30°腹腔镜,脐下缘置入5 m...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阑尾提出切除治疗儿童非包裹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2022年6月~2023年12月,对30例小儿非包裹性阑尾炎(2~6岁)实施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阑尾提出切除。脐正中置入5 mm trocar和30°腹腔镜,脐下缘置入5 mm trocar和操作钳,探查找到病变阑尾,腹腔镜无创抓钳钳夹阑尾头端或中央,电刀切开两trocar孔之间的组织,提出阑尾和盲肠末端至腹壁外,结扎阑尾根部和阑尾系膜,电钩离断阑尾。结果30例手术时间15~22 min,(18.0±2.5)min。术后6~8 h可下床走动;术后1天内排气并进流食。术后住院2~5 d,平均3.5 d。随访1~15个月,平均4.5月,均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阑尾提出切除是有效的阑尾切除方法,操作灵活、流畅,适用于非包裹性阑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部位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MRI表现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洋 袁新宇 +3 位作者 王瑶 胡梦泽 刘嵘 石玉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PRES)MRI表现。方法纳入23例allo-HSCT后PRES患儿,观察MRI所示病变累及范围、信号特点及随访变化。结果23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均受累,21例双侧受累,2例单侧... 目的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PRES)MRI表现。方法纳入23例allo-HSCT后PRES患儿,观察MRI所示病变累及范围、信号特点及随访变化。结果23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均受累,21例双侧受累,2例单侧受累;7例累及额颞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3例累及深部白质,2例累及丘脑,累及胼胝体、基底节及小脑各1例。病灶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像呈高信号,边缘模糊;1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示条片状高信号;ADC图中,皮质、皮质下及深部白质区病灶呈稍高或等信号,丘脑、基底节及小脑病灶呈稍低信号。对9例间隔10~75天(中位时间26天)复查MR,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全部消失,4例仍可见部分丘脑及基底节病变。结论allo-HSCT术后PRES累及范围及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DWI与ADC信号特点可辅助及时诊断、积极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髓系肉瘤诊断治疗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姣 陆爱东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50-953,共4页
髓系肉瘤(MS),也称为粒细胞肉瘤,是一种包含不成熟髓细胞的恶性髓外肿瘤。MS可单发,但更常见的是发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或发生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还可以复发形式出现。MS可发生在全... 髓系肉瘤(MS),也称为粒细胞肉瘤,是一种包含不成熟髓细胞的恶性髓外肿瘤。MS可单发,但更常见的是发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或发生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还可以复发形式出现。MS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儿童以皮肤和眼眶MS最多见。MS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活检、免疫组化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等多方面综合判断。诊断后,推荐尽早行全身化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可缓解特殊部位肿瘤引起的梗阻或压迫症状。MS预后主要取决于亚型和遗传学异常。文章综述了MS的发病机制、儿童MS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及预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与感染CT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淯淳 石玉铸 +2 位作者 王瑶 杨洋 袁新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6-809,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肺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CT表现,并与感染性病变鉴别。方法纳入148例allo-HSCT后出现肺部病变患儿,分为aGVHD组(n=85)和感染组(n=63)。比较组间年龄、术后发病时间及肺部CT征... 目的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肺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CT表现,并与感染性病变鉴别。方法纳入148例allo-HSCT后出现肺部病变患儿,分为aGVHD组(n=85)和感染组(n=63)。比较组间年龄、术后发病时间及肺部CT征象及分布模式差异。结果aGVHD组与感染组年龄与发病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GVHD组常见CT征象为磨玻璃影(GGO,35/85,41.18%)、实变影(14/85,16.47%)及胸腔积液(12/85,14.12%),多呈双侧、弥漫分布,可见胸膜下空逸;感染组常见征象包括实变影(33/63,52.38%)、GGO(32/63,50.79%)及支气管壁增厚(23/63,36.51%),多呈单侧、局限性分布;2组病变分布模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气管壁增厚多见于感染组(P<0.05)。结论儿童肺aGVHD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发病时间等信息可与感染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5
作者 李玉佳 官德秀 +2 位作者 郭姝 郭景 徐樨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目的总结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 目的总结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消化科住院的慢性腹泻的患儿中,确诊为VEO-IBD的患儿,其中病因为IL-10RA基因突变的患儿15例,对照组为15例非IL-10RA突变所致VEO-IBD患儿,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基因报告。结果IL-10RA基因突变所致的VEO-IBD患儿,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11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4例,临床症状以慢性腹泻(15/15例,100.0%)、便血(15/15例,100.0%)为主,肠外表现依次为口腔黏膜溃疡(6/15例,40.0%)、皮肤红斑(5/15例,33.3%);肛周表现依次为直肠会阴瘘5例(5/15,33.3%),肛瘘4例(4/15,26.7%),肛裂3例(3/15,20.0%),直肠会阴瘘、皮赘并存1例(1/15,6.7%);全身表现为IL-10RA基因突变组营养不良13例(13/15例,86.7%),肛周病变13例(13/15例,86.7%);对照组营养不良6例(6/15例,40.0%),肛周病变5例(5/15例,33.3%),此两项指标与IL-10RA基因突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IL-10RA突变患儿中,共检测到9个突变位点,其中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结论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VEO-IBD患儿发病年龄早,除消化道症状外,肠外表现和肛周病变较为常见,结肠镜下病变特点以结肠多发溃疡最常见,其次为炎性息肉。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 儿童 慢性腹泻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3例报告
6
作者 管丽蔷 姜帆 +2 位作者 陈姣 刘周阳 孙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9月行非血缘UCBT治疗的3例ML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表现为走路障碍、进行性运动功能倒退,2例出现智力落后;...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9月行非血缘UCBT治疗的3例ML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表现为走路障碍、进行性运动功能倒退,2例出现智力落后;3例均出现溶酶体芳基硫酸脂酶A(ARSA)下降,头部MRI均示脑白质不同程度的异常信号。3例均为ARS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3例均行非血缘UCBT,使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白消安方案预处理,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3例均植入成功,移植后1个月内全血均达到完全供者嵌合状态,头部MRI均提示脑实质病变逐渐停止进展,ARSA均逐渐恢复正常。3例患儿均出现感染,2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aGVHD),1例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c GVHD),经抗感染及调节免疫治疗后均好转。末次随访时间为2022年8月,3例患儿均存活,其远期疗效及神经系统恢复情况仍需长期随访。结论 UCBT是阻止MLD进展的一种安全及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儿维持治疗期延迟使用英夫利昔单抗3周未改变疾病活动指数
7
作者 周颖 黄瑛 +23 位作者 罗优优 陈洁 耿岚岚 龚四堂 游洁玉 房永利 张晶 李中跃 王朝霞 吴捷 肖园 许春娣 方莹 钟雪梅 李小芹 陈競芳 李在玲 徐樨巍 郭红梅 金玉 商丽红 谢晓丽 梅红 朱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流行期间,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延迟使用英夫利昔单抗(IFX)对炎症性肠病(IBD)患儿疾病活动指数的影响。方法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20日(疫情中)国内19家医院使用IFX的IBD连...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流行期间,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延迟使用英夫利昔单抗(IFX)对炎症性肠病(IBD)患儿疾病活动指数的影响。方法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20日(疫情中)国内19家医院使用IFX的IBD连续病例,疫情中较疫情前(2020年1月20日前)儿童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PCDAI)或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PUCAI)评分疾病分期加重为病例组,未加重为对照组。考察年龄、性别、延期治疗时间、WBC、Hb、PLT和CRP对疾病分期加重的影响。结果 19家医院参加了本次调查,232例应该接受IFX治疗的IBD患儿中,67例(28.9%)因疫情因素未按时使用IFX。暂停使用2例,疫情中失访;延迟使用65例,其中9例疫情中失访。56例延迟使用IFX[(17.9±9.9) d]并采集到疫情前和中数据的IBD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27例,女29例,平均年龄(11.3±4.1)岁。病例组11例(诱导阶段3例,维持阶段8例),对照组45例(诱导阶段2例,维持阶段43例)。疫情中与疫情前相比,延迟使用IFX的患儿WBC、Hb、PLT、CRP和疾病活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44、0.60、0.80、0.34和0.33)。11例疾病分期加重,其中6例需要住院,无因为延迟治疗而需要外科手术或死亡的病例。结论维持治疗阶段延迟3周使用IFX未改变IBD患儿疾病活动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炎症性肠病 儿童 英夫利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土家药复方竹节参片对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添力 孙永章 +4 位作者 李奇 刘立安 唐浪 刘绪 黄胜 《特产研究》 2023年第4期57-68,共12页
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土家药复方竹节参片治疗肝损伤(Liver injury,LI)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从TCMSP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提取复方竹节参片的化合物及靶点信息;Uniprot网站将靶点信息转换为Gene,将中药-成分-Gene信... 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土家药复方竹节参片治疗肝损伤(Liver injury,LI)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从TCMSP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提取复方竹节参片的化合物及靶点信息;Uniprot网站将靶点信息转换为Gene,将中药-成分-Gene信息导入Cytoscape V3.8.2获得中药-成分-Gene网络;利用OMIM、GeneCards和DrugBank网站提取“Liver injury”的疾病Gene,Excel绘制Venn图获得成分-疾病交集靶点,并构建交集靶点-成分网络图确定核心成分;利用STRING网站获得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及核心靶点,Matascape网站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AutoDock工具进行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复方竹节参片中共筛选出68种有效活性成分,治疗LI的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木犀草素、(20S)-原人参二醇和β-胡萝卜素等;治疗LI的核心靶点15个,分别为STAT3、JUN、AKT1、TP53、TNF、MAPK1、IL6、RELA、VEGFA、MAPK8、MAPK14、PIK3CA、MYC、CTNNB1和FOS。靶点主要涉及调节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活性、蛋白激酶活性、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癌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血管生长等生物学过程;重要通路有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途径、癌症及癌症中的蛋白多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TNF、Toll样受体和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良好。本研究表明,复方竹节参片可能通过作用于上述STAT3、JUN和AKT1等核心靶点,参与相关生物进程及通路的调节,进而发挥对LI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作用,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复方竹节参片对LI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竹节参片 肝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LL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周阳 孙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54-1760,共7页
目的:探讨Ph^+ALL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4例初治Ph^+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并评估相关因素对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的... 目的:探讨Ph^+ALL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4例初治Ph^+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并评估相关因素对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34例患儿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6.5个月,随访2年和5年累积OS率分别为(61.57±7.09)%和(50.75±8.22)%;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3.5个月,随访2年和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4.49±6.77)%、(48.77±7.42)%。合并髓系抗原表达患儿早期治疗反应良好率显著低于未合并者(P<0.05);早期治疗反应良好组1个疗程达CR率显著高于不良组(P<0.05);诱导治疗阶段加用TKI后1个疗程达CR率显著高于单纯接受化疗者(P<0.05)。化疗+TKI+allo-HSCT组和化疗+TKI组患儿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ALL患儿随访2年总生存率影响因素包括基线WBC计数水平、LDH水平、肝脏下缘与肋缘距离、脾脏下缘与肋缘距离、合并髓系抗原(+)、早期治疗反应性、1个疗程后FCM-MRD状态、1个疗程后BCR-ABL状态和TKI应用(P<0.05);随访2年无复发生存率影响因素包括LDH水平、肝脏下缘与肋缘距离、脾脏下缘与肋缘距离、合并髓系抗原(+)、早期治疗反应性、1个疗程后FCM-MRD状态、1个疗程后BCR-ABL状态和TKI应用(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ALL患儿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均为脾脏下缘与肋缘距离≥3 cm(P<0.05)。结论:儿童Ph^+ALL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独特;接受单纯化疗预后较差,而化疗与TKI联合使用能够显著增加生存获益,同时合并髓系抗原(+)者早期治疗反应性不佳;而脾脏下缘与肋缘距离≥3 cm是影响患儿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LL 临床生物学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缘脐带血移植治疗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1型1例随访4年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姣 刘周阳 +3 位作者 樊世芬 姜帆 姜志鑫 孙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5-549,共5页
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1型(LAD-1)是由于ITGB2基因变异引起白细胞黏附过程中不同步骤受损导致的一种原发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脐带脱落延迟、伤口愈合延迟及白细胞显著增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LAD-1的治愈手段。患儿男,生... 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1型(LAD-1)是由于ITGB2基因变异引起白细胞黏附过程中不同步骤受损导致的一种原发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脐带脱落延迟、伤口愈合延迟及白细胞显著增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LAD-1的治愈手段。患儿男,生后1个月以反复高热起病,伴肺炎及肠炎,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ITGB2基因纯合变异,诊断为LAD-1。生后6.5个月成功行脐带血移植后感染好转,白细胞恢复正常。脐带血移植治疗LAD-1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预防移植复发及治疗老年白血病临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静 郑晓丽 +10 位作者 薛梅 朱玲 丁丽 韩冬梅 闫洪敏 李晟 马垍冬 谭希同 周捷欣 郭子宽 王恒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时、移植后及老年AML患者巩固化疗后,供者NK细胞输注的安全性。方法:入组40例AML患者,其中年龄>60岁AML完全缓解(CR)患者21例,allo-HSCT患者19例。采集健康直系亲... 目的: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时、移植后及老年AML患者巩固化疗后,供者NK细胞输注的安全性。方法:入组40例AML患者,其中年龄>60岁AML完全缓解(CR)患者21例,allo-HSCT患者19例。采集健康直系亲属或供者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将细胞接种于NK细胞激活剂包被的培养瓶中,以重组人IL-15及IL-2细胞因子组合,优势扩增人NK细胞14 d。质检合格后进行静脉输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总数和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表型。AML患者巩固化疗后接受NK细胞输注,共78次;allo-HSCT患者移植时输注NK细胞11次,移植后3个月内输注NK细胞共32次。输注期间及之后48 h,记录患者体温、血压等,以观察细胞治疗的急性毒性,并记录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结果:免疫表型分析显示,细胞扩增前外周血中NK细胞(CD3^(-)CD56^(+))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14.10±4.22)%(n=121),培养14 d后CD3^(-)CD56^(+)细胞比例为(87.29±8.75)%(n=121),NK细胞增殖倍数为753.47±140.13倍(n=121)。NK细胞输注量为每次(7.58±2.50)×10^(7)/kg,其中3例患者各有1次输注出现低至中度发热,且均为多次输注后出现,对症处理后当天体温均恢复正常。1例4次输注均有发热,最高体温在38.5-39.0℃,给予对症处理后,体温在1-2 h内降至正常,后无任何不适。老年AML患者均未发生GVHD,移植患者6例发生急性GVHD,其中I度5例,Ⅱ度为1例。结论:采用该体系可获得高纯度的NK细胞,用于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老年AML患者,细胞输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胞外囊泡成药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玉爽 孙媛 郭子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7-1251,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一种细胞药物,已经被多个国家批准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组织损伤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证实,旁分泌是MSC的主要作用机制,细胞外囊泡(MSC-EV)是MSC作用的物质基础。在临床应用方面,... 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一种细胞药物,已经被多个国家批准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组织损伤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证实,旁分泌是MSC的主要作用机制,细胞外囊泡(MSC-EV)是MSC作用的物质基础。在临床应用方面,MSC-EV可避免MSC的某些不良反应,因此,MSC-EV可替代MSC用于临床实现无细胞的细胞治疗。成熟的规模化MSC培养技术,针对治疗目的及MSC-EV体内动力学特点对MSC进行改造,以及制备和收获大量高纯度MSC-EV方法的稳定,是MSC-EV成药性的基础。本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成药性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