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数据模型的矿山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
1
作者 张宇博 赵建科 +2 位作者 张烜赫 孟超 车延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00-305,共6页
矿山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基波零序电流幅值大、故障特征明显,因此零序电流选线法准确度较高;然而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会造成零序电流选线法失灵,限制了零序电流选线法的使用。针对现有零序电流选线法选线方法无法应用于中... 矿山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基波零序电流幅值大、故障特征明显,因此零序电流选线法准确度较高;然而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会造成零序电流选线法失灵,限制了零序电流选线法的使用。针对现有零序电流选线法选线方法无法应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大数据模型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首先总结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特征,梳理了现有主要选线方法,分析指出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是限制基波零序电流选线方法应用场景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引入了大数据模型,用于形成线路的特征数据,从而区分正常线路与故障线路,实现准确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例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小电流接地系统 故障选线 单相故障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煤矿压缩空气储能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同彬 刘淑敏 +3 位作者 马洪岭 梅东升 魏振鑫 梅城玮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176,共14页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建设成本低、设备占地面积小、储能周期长以及环保等优点,探索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创新途径之一,地下空间储能库可分为盐穴、含水层、枯竭油气田、废弃煤矿及岩洞储能库。随着国内废...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建设成本低、设备占地面积小、储能周期长以及环保等优点,探索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创新途径之一,地下空间储能库可分为盐穴、含水层、枯竭油气田、废弃煤矿及岩洞储能库。随着国内废弃煤矿数量逐年增多,直接将资源枯竭的煤矿关闭不仅造成巨大的地下空间资源浪费,还极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的安全、环境等问题,利用废弃煤矿地下空间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储能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系统梳理了我国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情况,阐述了废弃煤矿地下储能库建设、地下储能库密封性和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废弃煤矿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分析表明:①废弃煤矿有大量可利用空间,总结了废弃煤矿地下空间的8种再利用模式:农林用地、建设用地、场地绿化、水域利用、水热联用、湿地公园、矿山公园、空间再利用;②我国废弃煤矿压缩空气储能的研究起步晚,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关键技术不成熟,且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不足,尚未实现商业化、规模化推广应用;③总结提出了应对废弃煤矿压缩空气储能的三项关键技术,即废弃煤矿储能库建设选址评估方法、废弃煤矿储能库密封性关键技术、废弃煤矿储能库稳定性与安全评价;建立了废弃煤矿压缩空气储能库建设选址流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废弃煤矿 地下储能库 密封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联产机组耦合吸收式热泵运行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蔚 杨存辉 +4 位作者 吴国林 王海鸿 梅传颂 赵永良 盛德仁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1-958,共8页
为提升耦合吸收式热泵热电联产机组的经济性,基于Ebsilon搭建机组热力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热泵内外部参数对热泵效率和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结合某2×350 MW热电联产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采暖工况下,耦合... 为提升耦合吸收式热泵热电联产机组的经济性,基于Ebsilon搭建机组热力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热泵内外部参数对热泵效率和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结合某2×350 MW热电联产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采暖工况下,耦合吸收式热泵比只采用热网加热器可节省约18%的抽汽量,机组热效率提高1.2%;热网回水温度升高10 K,热泵性能系数COP下降约0.1%,机组的热经济性下降约4%,可通过提高热泵供热负荷,减小机组热经济性下降的幅度;提高低温循环水温度,热泵COP和机组热经济性均增大,当热网回水温度与其差异小于10 K时,供热性能提高效果不明显;热泵发生器出口蒸汽温度升高10 K,热泵COP增大18.9%,机组供热耗汽量增加约1%;通过调整热泵运行参数,可提取更多循环冷却水余热,降低热网加热器出力,减少机组的冷端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吸收式热泵 余热利用 热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中微尺度受陷气泡生长分布特性与宏观热力影响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邵苛苛 宋孟杰 +4 位作者 张旋 康文希 张颖 张龙 刘源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74,共23页
结冰是传热传质流动耦合的非线性、变密度液固相变过程,在自然界与工业界广泛存在且多呈负面影响。溶解于液态水中的微量空气在结冰时因冰晶挤压而汇聚后成核,形成较大气泡后因界面黏附力而停留在冻结锋面处,最终形成冰中大小各异、分... 结冰是传热传质流动耦合的非线性、变密度液固相变过程,在自然界与工业界广泛存在且多呈负面影响。溶解于液态水中的微量空气在结冰时因冰晶挤压而汇聚后成核,形成较大气泡后因界面黏附力而停留在冻结锋面处,最终形成冰中大小各异、分布不一的微尺度受陷气泡。形成于结冰过程的微尺度受陷气泡,不仅因改变冰的内部结构、密度分布、导热系数及冻结速率而影响后期动态结冰过程,亦会影响结冰过程和结束后冰体的整体导热系数、热阻分布、抗压强度、应力分布等宏观热学、力学物理特性。为精准预测及控制结冰过程,开发和优化各类防除冰技术,微尺度受陷气泡的生长分布特性与宏观热力影响研究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均备受关注。首先,以冰中微尺度受陷气泡为研究对象,从微观与宏观尺度对其成核机制、生长过程、分布特性和静态稳定性等进行综述。结果显示:气泡形状与冻结速率直接相关,当冻结速率大于25μm/s时,冰中出现长短轴比小于5的蛋状受陷气泡;当冻结速率在5~25μm/s时,冰中出现长短轴比大于5的针状受陷气泡;当冰冻结速率小于3μm/s时,冰中未能发现任何受陷气泡。其次,通过对既有文献中各类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对受陷气泡全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结冰时、成冰后热力物性的不同影响机制进行了梳理与解释。冰中受陷气泡因降低冰的密度及改变内部冰晶结构而会显著降低冰的有效导热系数。在融冰实验中,气泡体积分数为57%的冰比不含气泡的透明冰开始融化时间滞后约50%,相同时间内的融冰高度低36.81%。随气泡体积分数增加,冰的水平和竖直抗压强度均逐渐减小,当气泡体积分数由4%增加到34%时,水平和竖直方向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为原来的8.38%和8.10%。最后,基于既有受陷气泡研究成果,对目前存在的研究空白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与阐述。本综述对理清受陷气泡复杂特性、丰富结冰过程传质理论有较大帮助,亦可为既有防除冰技术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陷气泡 结冰成核 生长分布特性 热学特性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叠自动编码器的汽轮发电机多指标故障诊断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林 葛鸥翔 +5 位作者 郭永红 梅东升 毛永清 王斌 路朋 戴斌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56-3669,共14页
大型发电机的故障诊断对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的故障数据较少,且预警指标单一无法满足汽轮发电机故障诊断的要求。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堆叠自动编码器的汽轮发电机多指标早期故障预警与诊断模型。首先,根据多... 大型发电机的故障诊断对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的故障数据较少,且预警指标单一无法满足汽轮发电机故障诊断的要求。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堆叠自动编码器的汽轮发电机多指标早期故障预警与诊断模型。首先,根据多种相关性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采用堆叠自动编码器来学习降维后数据之间的深层映射关系,并提取出重构误差;在此基础上,建立包括参数与测点温度的静态阈值,重构误差的自适应动态阈值,温度波动差值的动态阈值和电流及有功功率上升速率阈值的多指标综合故障预警与诊断模型;然后建立故障征兆–参数关联合集,将超过阈值的数据结合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残差值,完成故障的具体诊断。最后,以京能集团河北涿州电厂以及山西某热电厂350MW汽轮发电机实际数据为例,验证所提出的基于堆叠自动编码器的汽轮发电机多指标故障诊断模型的有效性,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堆叠自动编码器的汽轮发电机多指标故障诊断模型能够提前2~10h预警故障并诊断出故障类型,为汽轮发电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堆叠自动编码器 故障诊断 故障预警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