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拐卖犯罪与“后拐卖”研究的关系地理学探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薛芮
陈慧
魏玲玲
-
机构
宁波大学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
出处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19-1429,共11页
-
基金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新时代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践研究”(bjy2022C101)。
-
文摘
在地理学视角上,拐卖犯罪是一种非正常的人口迁移活动。随着人文地理学的关系转向兴起,关系地理学给拐卖犯罪研究提供一种多元、复杂、动态的拓扑关系逻辑,有助于探究拐卖犯罪现象和相关主体间的关联性与过程性。以关系地理学为视角,首先梳理关系地理学在拐卖犯罪问题上的理论张力,获得关于拐卖犯罪的关系地理学基本认知;然后从空间、地方、主体性内涵上解构拐卖犯罪以及“后拐卖”情境,进而以此为依据,总结和建构关系地理学嵌入拐卖犯罪治理与后拐卖发展干预的研究逻辑。研究发现,父权文化下的“性别”和“身体”为拐卖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和“市场”,作为最小的空间尺度,身体的实践是研究拐卖犯罪的重要入口,在拐卖犯罪活动所构成的关系网络中,存在着空间性的身体规训和权力割裂。同时,拐卖犯罪会带来多元的历时的影响,被拐儿童和妇女在后拐卖情境下会存在地方关系和主体间性的重构。拐卖犯罪治理与后拐卖发展干预都需要引入关系地理学视角,以“关系”视角打通逻辑思路框架。
-
关键词
拐卖犯罪
“后拐卖”情境
关系地理学
女性主义地理
犯罪地理
身体
-
Keywords
human trafficking
post-trafficking
relational geography
feminist geography
crime geography
body
-
分类号
D917.3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