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三个重要维度 |
韩振峰
程刘畅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的科学家精神 |
何玉芳
龚凌雁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3
|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形式主义批判的逻辑进路 |
王吉平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4
|
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的价值向度 |
侯菲菲
林柏成
陈树文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5
|
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曼海姆的马克思主义观评析 |
翟媛丽
林建成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6
|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研究》 |
周青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
7
|
关于正确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当代启示——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考察 |
于维力
张瑞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世界意蕴 |
郑士鹏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述要与展望 |
黄晓娟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理路 |
徐先艳
贾佳琪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协同发展探析 |
安志强
李丹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
12
|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成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武颖
杨蔚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13
|
运用党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
吴琼
谷圆圆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
14
|
早期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及其哲学变革意蕴 |
刘秀萍
何晓亮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
15
|
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概念的理论探源及其存在论革命意蕴 |
何晓亮
刘秀萍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16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四重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对《资本论》的解读 |
何玉芳
张晓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
17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王琛
林建成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2
|
|
|
18
|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析青年马克思的四重批判思想 |
杨晓文
刘秀萍
韩琦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9
|
数字治理中的技治主义:困境、根源与突破 |
邬晓燕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2
|
|
|
20
|
马克思早期的批判路线:历史主体的交织与嬗替 |
孙夕龙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