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伸缩缝变化研究
1
作者 魏绍磊 肖宏 +2 位作者 钱忠霞 陈广生 张雅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39-3351,共13页
CRT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多层复合结构中,纵向之间存在伸缩缝,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底座板伸缩缝易产生离缝问题,影响底座板及下部结构的防水性能,对轨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开展现场环境温度和位移监测,获取了年度周期范围内的伸缩缝位移... CRT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多层复合结构中,纵向之间存在伸缩缝,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底座板伸缩缝易产生离缝问题,影响底座板及下部结构的防水性能,对轨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开展现场环境温度和位移监测,获取了年度周期范围内的伸缩缝位移和温度实测数据,分析了伸缩缝及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精细化配筋设计的无砟轨道结构及伸缩缝位置嵌缝层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无砟轨道结构及嵌缝层在极端升温和降温作用下的变形情况,仿真分析了不同底座板单元长度对结构及嵌缝层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荷载作用下,伸缩缝变化和环境温度呈现负相关关系,温度降低后,伸缩缝不断增大。在整体升降温50℃荷载作用下伸缩缝本身的变形可达7.9 mm,长期运营条件下易产生嵌缝材料与底座板之间的竖向离缝,降低防水效果。随着底座板单元长度增加,轨道结构位移呈现非线性增加趋势,随着单元板长度降低,底座板伸缩缝减小。在年温差较大的高速铁路地段,可以将结构的底座板单元长度减小,以降低底座板间的伸缩缝变化及嵌缝层受力。研究结果可以为CRT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纵向长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底座板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底座板伸缩缝 温度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rg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线路轨道不平顺谱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金锋 肖宏 崔旭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6,共8页
基于多尺度小波分析方法与异常值处理算法进行轨检数据的预处理,比较小波基的选取差异,通过最优小波基获得满足轨道谱估计要求的基础数据。使用现代谱估计中的Burg法进行谱估计方法上的优化,结果表明,与直接法与Welch法相比,Burg法在方... 基于多尺度小波分析方法与异常值处理算法进行轨检数据的预处理,比较小波基的选取差异,通过最优小波基获得满足轨道谱估计要求的基础数据。使用现代谱估计中的Burg法进行谱估计方法上的优化,结果表明,与直接法与Welch法相比,Burg法在方差性能与分辨率上均有优势。根据大量拟合公式的比选,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估计的轨道谱进行拟合,得到城市轨道交通快速线路不平顺谱表达式与相关参数。将地铁快速线路谱与国内外其他轨道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地铁快速线路谱与上海地铁轨道谱差异较小,与高速铁路谱及干线谱等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不平顺 现代谱估计 小波分析 轨道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工程精细-均衡分析理论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高亮 赵闻强 +2 位作者 钟阳龙 马超智 殷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铁路高安全、高平顺、高稳定的发展趋势对轨道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仅靠单一强度变形指标控制已无法满足其全寿命周期稳定服役的需要,亟需更具系统性、适应性及协调性的理论对其设计、施工及运营进行指导.归纳总结了轨道工程在建设及服... 铁路高安全、高平顺、高稳定的发展趋势对轨道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仅靠单一强度变形指标控制已无法满足其全寿命周期稳定服役的需要,亟需更具系统性、适应性及协调性的理论对其设计、施工及运营进行指导.归纳总结了轨道工程在建设及服役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初步提出轨道工程在精细化设计的基础上应遵循均衡设计的理念,并系统梳理了轨道工程中符合该理念的工程实例.在剖析精细化和均衡性内涵的基础上,综合了全寿命周期服役参数分析、结构精细化建模、参数影响规律分析等内容,并引入了广义系统能构造均衡性评估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轨道工程的精细-均衡分析理论.综合来看,目前轨道工程在设计、服役时较少考虑全寿命周期下的结构整体均衡,所提出的精细-均衡分析理论将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工程 协调 精细-均衡分析理论 全寿命周期 能量分析 服役性能评估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钢轨波磨对车辆-轨道振动及噪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阳 肖宏 +1 位作者 张智海 迟义浩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68,共8页
钢轨波磨作为地铁线路中最为常见的轨道损伤问题之一,始终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为研究不同轨道结构形式产生钢轨波磨后车辆内部振动噪声以及轨道结构振动的时频域特性,探究钢轨波磨对车辆和轨道的影响,对某地铁线路进行现场动静态测试,... 钢轨波磨作为地铁线路中最为常见的轨道损伤问题之一,始终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为研究不同轨道结构形式产生钢轨波磨后车辆内部振动噪声以及轨道结构振动的时频域特性,探究钢轨波磨对车辆和轨道的影响,对某地铁线路进行现场动静态测试,获取了钢轨波磨激励下车辆内部的振动和噪声响应以及轨道各部件的振动响应,使用时域指标统计、1/3倍频程谱分析等方法分析轨道振动响应特征和车内振动及噪声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半径曲线地段,浮置板轨道产生了特征波长约为200 mm的钢轨波磨,整体道床轨道产生了特征波长约为60 mm的钢轨波磨;浮置板轨道的钢轨、道床板、隧道壁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分别是整体道床的1.8、5.8倍及0.3倍;钢轨波磨对轨道振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高频范围,在300~400 Hz附近,浮置板轨道振级从钢轨至隧道壁共衰减66 d B,而整体道床共衰减49 d B;列车通过测试区域时,转向架上方与客室中部垂、纵向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基本一致,而客室中部横向振动加速度有效值约为转向架上方的2倍;车内转向架位置处的异常振动主要来源于钢轨波磨的激励,且短波长波磨所激励的车内振动及噪声更加剧烈。因此,地铁钢轨波磨产生后在轨道及车辆的振动噪声响应中均占主要成分,应及时对钢轨进行打磨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地铁工务维修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钢轨波磨 振动响应 车内噪声 小半径曲线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振动传递及衰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智海 肖宏 +3 位作者 甘天成 闫公甫 迟义浩 石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大机非稳态捣固作业是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必备工序,目前尚无研究涉及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此不足,选取某典型新建铁路,开展捣固作业过程中有砟轨道动力响应的现场大型原位试验,并在散体道床内部不同位置埋... 大机非稳态捣固作业是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必备工序,目前尚无研究涉及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此不足,选取某典型新建铁路,开展捣固作业过程中有砟轨道动力响应的现场大型原位试验,并在散体道床内部不同位置埋设自制的双轴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道床内部振动水平演变的实时监测。采用小波分析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从时域-频域角度探究了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和道床的振动传递及衰减特征,对比分析不同捣固作业次数影响下有砟轨道的吸振能力和耗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捣固作业过程中存在典型的振动逆向传递现象,会降低道床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夹持阶段轨枕的主要响应频率为68.7 Hz,约为35 Hz捣镐固定振动频率的2倍;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对不同方向振动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捣镐的横向振动分量会激发道床内部更加丰富的振动响应;第三次捣固作业过程中道床的振动水平较低,道砟颗粒破碎概率最小。因此建议在不改变捣固作业时间和其他捣固作业参数的条件下现场进行多次连续捣固作业时,作业次数不宜超过3次,以保证最佳捣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铁路 捣固作业 振动传递机制 振动衰减 捣固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铺设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地段的路基冻胀限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魏绍磊 肖宏 +2 位作者 王宏阁 王阳 钱忠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2726,共15页
我国冻土地区高速铁路分布广泛,路基冻胀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损伤影响较为突出,危害行车安全。但是目前尚未建立针对铺设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地段的路基冻胀控制限值。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考虑... 我国冻土地区高速铁路分布广泛,路基冻胀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损伤影响较为突出,危害行车安全。但是目前尚未建立针对铺设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地段的路基冻胀控制限值。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考虑混凝土结构损伤和车轨相互作用,建立车辆-无砟轨道-冻胀路基静动力分析模型,分析路基冻胀对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损伤和车辆动力性能指标的影响。综合静、动力控制指标,提出一种针对冻胀变形的分级控制限值;分别考虑轨道结构层间离缝和结构损伤、钢轨垂向动位移、乘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等多项控制指标,将路基冻胀限值划分为5个区域。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冻胀作用于轨道板中部时损伤和离缝量出现极值;结构损伤和车辆动力学响应均随波长减小和波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且均对波长的影响更为敏感。可以根据不同分区的冻胀限值保障车辆运营安全,为冻土区无砟轨道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冻胀限值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混凝土塑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轨铁路桥上板式无砟轨道纵向力学特性研究
7
作者 孔超 辛涛 +3 位作者 刘宗峰 王森 陈波 王宏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4-2413,共10页
为研究齿轨铁路桥上铺设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纵向力学特性,基于有限元理论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建立齿轨-无砟轨道-桥梁精细化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坡度下轨道结构应力变化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坡侧的轨道板端位置为荷载最不利... 为研究齿轨铁路桥上铺设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纵向力学特性,基于有限元理论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建立齿轨-无砟轨道-桥梁精细化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坡度下轨道结构应力变化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坡侧的轨道板端位置为荷载最不利位置。可在小于150‰坡度的齿轨铁路上直接应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坡度大于150‰时轨道板产生局部损伤;整体温度变化量为15~25℃时轨道板损伤较大。轨道纵向位移增长率随坡度增加逐渐减小,底座板位移增长率最大,150‰坡度时轨道最大位移为1.6 mm左右;底座板凹槽最大压缩量为0.52 mm,为增强凹槽限位能力,可调整凹槽上、下坡侧的垫层刚度。轨道与桥面层间约束不足,为相对不稳定层面,应采取增大桥面板凿毛程度、调整预埋钢筋规格等纵向稳定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轨铁路 无砟轨道 线路坡度 纵向受力 纵向位移 层间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钢轨波磨迁移诊断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阳 肖宏 +3 位作者 张智海 迟义浩 魏绍磊 方树薇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3,共9页
监测钢轨表面波磨状态是控制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的必要措施,利用安装在运营列车车体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实现对钢轨波磨的实时监测,具有低成本、高效和便携的优点。为实现利用车体动态响应识别钢轨波磨,通过小波变换等手段分析钢轨波磨激... 监测钢轨表面波磨状态是控制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的必要措施,利用安装在运营列车车体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实现对钢轨波磨的实时监测,具有低成本、高效和便携的优点。为实现利用车体动态响应识别钢轨波磨,通过小波变换等手段分析钢轨波磨激励下车体振动特性,建立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获取车体垂向加速度仿真数据集。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搭建钢轨波磨检测模型并在仿真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与其他几种常见的检测模型进行对比,最后将模型迁移到实测车体垂向加速度数据集上实现对钢轨波磨的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激励的振动能量在运行方向左侧和右侧空气弹簧对应的地板表面位置基本相同,通过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信号无法区分左右两股钢轨的差异。与SVM、LSTM及2D-CNN相比,本文提出的钢轨波磨检测模型精度最高,单个样本推理时间仅为1.00 ms,钢轨波磨识别准确度达9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车载检测 数据驱动 迁移学习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箱式路基新型结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宏 陈盈盈 +2 位作者 宋绪国 郭帅杰 魏绍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1-793,共13页
主要阐述箱式路基的结构特点、荷载分类及组合,并建立车辆-轨道-箱式路基-复合地基空间力学模型对其工作特性和荷载传递开展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箱式路基纵向长度应≤17.24m,底部设计厚度应≥500mm;在温度作用下无明显伸缩位移,但... 主要阐述箱式路基的结构特点、荷载分类及组合,并建立车辆-轨道-箱式路基-复合地基空间力学模型对其工作特性和荷载传递开展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箱式路基纵向长度应≤17.24m,底部设计厚度应≥500mm;在温度作用下无明显伸缩位移,但在结构端缝处存在钢轨应力峰;结构不存在共振风险;在350km/h速度下,箱式路基动应力、动位移均远比限值要求小;但顶板加速度会达到3.325m/s^(2),比我国传统简支梁桥振动加速度大,但比规范限值小;与传统土质路基对比,箱式路基对动荷载的吸收和耗散更具有优势,到路基垫层时,振动衰减超过90%,因此,对箱式路基底部复合地基进行设计时可不考虑列车动荷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新型结构 箱式路基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荷载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MBD耦合的冲击式捣固装置对有砟道床作业影响研究
10
作者 钱忠霞 肖宏 +2 位作者 孔超 迟义浩 王阳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156,共11页
冲击式捣固镐作为一种铁路道床捣固作业的常用小型养路机械,在铁路养护维修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对提升线路维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理论分析滞后于工程实践,目前主要基于工人长期的现场经验。为探明如何科学合理地采用人工捣... 冲击式捣固镐作为一种铁路道床捣固作业的常用小型养路机械,在铁路养护维修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对提升线路维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理论分析滞后于工程实践,目前主要基于工人长期的现场经验。为探明如何科学合理地采用人工捣固的方式进行有砟轨道的养护维修作业,利用离散元与多体动力学双向耦合方法建立冲击式手提捣固镐-有砟轨道精细化耦合模型,实现冲击式捣固镐作业的有效模拟,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从宏细观角度研究不同捣固深度影响下道床的质量状态、力学特性以及轨枕接触状态。结果表明:过小及过大的捣固深度都不能很好地使道床密实,在捣固深度为40 mm时,枕底上部、中部区域密度达到最大值,同时道砟与轨枕的接触数目达到最大值,相较于捣固作业前增加了50.85%,有利于枕底区域道床的密实稳定;轨枕应力随着捣固深度的增加会逐渐减小,以“枕底”受力为主,而道砟接触力会随着捣固深度的增加会逐渐增大。因此,综合考虑道床区域密实度、道砟与轨枕结构的受力,建议最佳捣固深度取4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护维修 冲击式捣固装置 捣固深度 密实度 轨枕应力 道砟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弹性轨枕有砟轨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春生 肖宏 高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81-87,共7页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设计相关规定,桥上有砟轨道地段应采用弹性轨枕或砟下垫,但目前对其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系统的高速铁路桥上弹性轨枕有砟道床静、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采用弹性轨枕后,道床的纵、横向阻力均...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设计相关规定,桥上有砟轨道地段应采用弹性轨枕或砟下垫,但目前对其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系统的高速铁路桥上弹性轨枕有砟道床静、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采用弹性轨枕后,道床的纵、横向阻力均较普通道床小,但能达到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的开通要求;2弹性轨枕有砟道床具有较小的支承刚度,能满足高速铁路钢轨支点刚度不大于30k N/mm的要求;3相对于普通道床,采用弹性轨枕后,会显著降低钢轨及桥梁的振动加速度,具有良好的减振、隔振性能;4采用弹性轨枕能有效减小道床的应力,大大减小线路养护维修工作量,体现了良好的优越性,适合于在桥上及岩质路堑等刚性基础地段铺设;5采用弹性轨枕会增大轮轨横向作用力及钢轨、轨枕的横向位移,使列车的运营安全性有所降低。总体上研究认为,在高速铁路桥上采用普通轨枕道床与弹性轨枕道床均能满足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开通的要求,但在满足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前提下,从减小道砟受力,减少养护维修,提供良好的减振、隔振等方面考虑,建议高速铁路桥上有砟轨道采用弹性轨枕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轨枕 桥上有砟轨道 静力学特性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及钢轨波磨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阳 胡吉平 +3 位作者 肖宏 崔旭浩 刘光鹏 张智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56-2466,共11页
为研究小半径曲线(R=300 m)地段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与钢轨波磨成因的关系,基于现场动静态测试获取钢轨波磨静态特征及轨道各部件振动加速度响应,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测试数据进行时频分析。考虑簧下质量建立导向轮对-钢弹簧浮置... 为研究小半径曲线(R=300 m)地段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与钢轨波磨成因的关系,基于现场动静态测试获取钢轨波磨静态特征及轨道各部件振动加速度响应,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测试数据进行时频分析。考虑簧下质量建立导向轮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频域线性分析模型,计算轨道系统模态和频响函数分析可能导致钢轨波磨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振动加速度在72,136,203,271,337和393 Hz附近存在共振峰,浮置板和隧道壁振动加速度均在72 Hz附近存在共振峰,其中72 Hz附近振动与160~200 mm波长波磨相关。钢轨波磨激励下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加速度响应与其振动固有特性紧密相关。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于中频(140~300 Hz范围)的减振效果要好于低频(50~100 Hz范围),因此一旦产生对应频率为69~87 Hz范围的钢轨波磨,将会显著降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轮轨横向力可以激发钢轨相对于浮置板的高阶横向弯曲振动模态,是导致小半径曲线地段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钢轨波磨产生的重要原因。车辆-轨道系统P2力共振模态及钢轨和浮置板一起相对于底座板的垂向弯曲共振模态可能是导致160~200 mm波长波磨产生的重要原因。钢轨相对于浮置板的横向弯曲共振模态可能是导致30~40 mm和100 mm波长波磨产生的原因。研究成果可为解释小半径曲线段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钢轨波磨成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钢轨波磨 现场试验 振动特性 频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复合不平顺对高速行车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小培 郭亮武 +1 位作者 侯博文 任闯闯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9,共8页
轨道复合不平顺是由多种垂、横向不平顺叠加而成的复杂随机波,是影响轮轨动态作用和行车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研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复合不平顺对行车品质的影响,考虑轮轨间复杂接触关系建立了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轨向-水平... 轨道复合不平顺是由多种垂、横向不平顺叠加而成的复杂随机波,是影响轮轨动态作用和行车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研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复合不平顺对行车品质的影响,考虑轮轨间复杂接触关系建立了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轨向-水平、轨向-高低、轨距-水平、轨距-高低4种复合不平顺的动力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不平顺幅值的增加,轮轨力、车体加速度、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等均会增大;轮轨力、舒适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随着复合不平顺波长的增大而减小;复合不平顺幅值组合变化时,车辆动力响应对水平、高低不平顺幅值变化的敏感程度高于轨向、轨距不平顺幅值变化.长波不平顺激扰频率与车体自振频率一致或接近时,车体会出现一定的谐振,垂、横向振动加速度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复合不平顺 高速铁路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厢内部噪声的地铁钢轨波磨自监督快速识别方法
14
作者 马超智 王阳 +2 位作者 张淑芳 钟杰 肖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2-290,共9页
钢轨波磨快速识别是轨道交通运维部门制定养修计划的基础,使用车厢内部(车内)噪声数据进行钢轨波磨快速识别具有显著优势。为解决车内噪声标签数据无法大量获取的问题及少标签样本通用学习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包含“预训练+精调”两阶段... 钢轨波磨快速识别是轨道交通运维部门制定养修计划的基础,使用车厢内部(车内)噪声数据进行钢轨波磨快速识别具有显著优势。为解决车内噪声标签数据无法大量获取的问题及少标签样本通用学习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包含“预训练+精调”两阶段的钢轨波磨自监督识别模型。首先,获取了地铁列车运行时大量车内噪声数据,并利用小波降噪与小波变换技术建立了车内噪声时频图数据集;然后,预训练阶段采用降噪卷积自编码器对大量无标签车内噪声时频图进行表征学习,获取预训练最优参数;在精调阶段利用“编码器+分类器”对少量有标签的车内噪声时频图进行监督学习;最后,开展了模型试验及钢轨波磨识别评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钢轨波磨自监督识别模型能够自动有效抽取时频图主要特征,模型针对“无波磨”、“30~100 mm波磨”、“100~300 mm波磨”和“30~100 mm+100~300 mm波磨”的检测精度分别为95.62%、96.46%、92.38%和9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钢轨波磨 车厢内部噪声 快速检测 自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V移动加载对轨道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亮 赵宁 +2 位作者 柴雪松 蔡小培 赵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共5页
为探究轨道加载试验车(简称TLV)在高速、重载线路上移动加载测试时其合理的加载参数,建立“TLV—高速板式无砟轨道/重载有砟轨道—路基”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系统分析加载速度、加载力、轨道结构参数的变化对轨道结构动态特性的影... 为探究轨道加载试验车(简称TLV)在高速、重载线路上移动加载测试时其合理的加载参数,建立“TLV—高速板式无砟轨道/重载有砟轨道—路基”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系统分析加载速度、加载力、轨道结构参数的变化对轨道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满足测试要求前提下,同等加载力下合理的移动加载速度建议参考值为40-50km/h;同等加载速度下移动加载力越大,可认为加载力参数越为合理;轨下结构刚度的增大使得TLV移动加载下测得的轨道部件动位移降低,振动响应增强;TLV移动加载下不同轨道结构部件的动态特性对于轨道结构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加载 高速无砟 重载有砟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无砟轨道温度场及轨道板温度梯度预估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丽华 何润东 +2 位作者 张吉松 高亮 何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820-8827,共8页
严寒地区无砟轨道结构的温度荷载取值,是轨道结构设计及服役性能研究急需解决的关键工程问题。基于东北地区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4个主要城市的历史气象数据及热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结构热力学模型,分析... 严寒地区无砟轨道结构的温度荷载取值,是轨道结构设计及服役性能研究急需解决的关键工程问题。基于东北地区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4个主要城市的历史气象数据及热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结构热力学模型,分析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无砟轨道-路基结构温度场分布特征,拟合计算结果建立了轨道板最大正负温度梯度与气象数据关系预估模型,对东北严寒地区轨道板最不利温度梯度进行讨论。结果表明: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内部温度垂向分布呈非线性,0.2 m深度范围内,轨道板及路基的日温度变化幅度较为剧烈,在1 d内承受正负温度梯度的交替作用,1.4 m深度后路基的温度趋于平稳,变化幅度可以忽略;通过日气温温差、日太阳辐射总量、风速3个主要气象数据,可以较好地预估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1 d内的最大正负温度梯度;轨道板的最大正温度梯度与日温差和太阳辐射总量成正比,与风速成反比,轨道板的最大负温度梯度与日温差、太阳辐射量及风速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东北地区 极端气候 温度场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CA砂浆黏弹特征的轨道-路基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丽华 邢文茂 张吉松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8,共7页
为探究轨道-路基结构的动力响应及结构存在损伤时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以速度350 km/h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无砟轨道-路基-地基大耦合的全尺寸三维数值模型,考虑CA砂浆黏弹特性与土体材料非线性,模拟轨道-路基... 为探究轨道-路基结构的动力响应及结构存在损伤时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以速度350 km/h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无砟轨道-路基-地基大耦合的全尺寸三维数值模型,考虑CA砂浆黏弹特性与土体材料非线性,模拟轨道-路基系统在10 s动荷载作用下竖向动位移、动应力及动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CA砂浆层和土体的非线性属性时,与弹性材料相比无砟轨道-路基结构的竖向动位移和动加速度的计算结果均增大、竖向动应力均减小。CA砂浆层掉块对轨道板的竖向动位移、动应力和动加速度影响显著;底座板以下结构的动力响应降幅明显。由此得出结论:低弹模的CA砂浆起到了良好的调整和减振作用。当分析轨道-路基系统整体的竖向动位移,以及轨道板的竖向动应力和竖向动加速度时,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性,需考虑两种材料的非线性。CA砂浆层脱空区域边缘的竖向动应力增长明显,当CA砂浆板中掉块长度达到1.25 m时,应尽快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路基 动力响应 CA砂浆层 黏弹性 掉块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横风与轨道不平顺耦合作用对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茉颜 肖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5,共5页
横风对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十分显著,轨道不平顺影响着列车轨道相互作用关系。目前已有研究尚未充分考虑到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状态的变化与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安全性问题的影响。为了研究这两者的变化耦合而造成的列车安全性影... 横风对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十分显著,轨道不平顺影响着列车轨道相互作用关系。目前已有研究尚未充分考虑到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状态的变化与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安全性问题的影响。为了研究这两者的变化耦合而造成的列车安全性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和有限元软件联合仿真,建立横风-高速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分析模型,输入5种典型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不平顺百分数谱,计算分析不同列车运行速度和风速条件下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指标。结果表明,对应于25%百分位数谱,列车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最低,接下来依次是50%百分位数谱、平均谱、70%百分位数谱和90%百分位数谱。其中在列车运行速度为300 km/h下,横风速度为25 m/s时,70%百分位数谱和90%百分位数谱对应的安全性系数超出安全限值,列车可能发生脱轨。因此在设计和检算强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时,宜采用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70%百分位数谱和90%百分位数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不平顺 高速列车 强横风 列车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雄城际铁路地下水开采条件下无砟轨道路基沉降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旭 李政 +2 位作者 冯海龙 汤天笑 沈宇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9-94,共6页
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京雄城际铁路沿线所经地区沉降问题显著,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本文利用Visual-Modflow和ABAUQS软件分别建立三维水文地质模型和沉降耦合数学模型,分析不同地下水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及不同地下水位变化条... 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京雄城际铁路沿线所经地区沉降问题显著,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本文利用Visual-Modflow和ABAUQS软件分别建立三维水文地质模型和沉降耦合数学模型,分析不同地下水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及不同地下水位变化条件下无砟轨道路基沉降特性,为制定京雄城际铁路所经地区的地下水合理开采方案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采时间增加,地下水位逐渐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渐减小;随着抽水速率的增加,地下水位下降高度逐渐增大且增大幅度逐渐减小,下降速率逐渐增大;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随开采时间或抽水速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路基顶面累计沉降逐渐增大,沉降速率逐渐减小;随着抽水速率的增加,累计沉降和沉降速率均增大。建议将雄县地区沿线单井抽水速率控制在1000 m^3/d以下,以控制京雄城际铁路路基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路基沉降特性 数值模拟 地下水 抽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极端低温条件下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场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丽华 赵世嘉 何润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51,共6页
基于环境监测资料和热力学基础理论,建立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三维瞬态温度场模型,分析哈尔滨地区冬季极端低温气象条件下无砟轨道温度场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确定东北严寒地区无砟轨道性能分析的温度参数。结果表明:无砟轨道温度场分布... 基于环境监测资料和热力学基础理论,建立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三维瞬态温度场模型,分析哈尔滨地区冬季极端低温气象条件下无砟轨道温度场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确定东北严寒地区无砟轨道性能分析的温度参数。结果表明:无砟轨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极端气温、轨道板吸收率、风速等;无砟轨道内温度变化滞后于环境温度,轨道板板顶及板边的日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沿轨道板板顶向下,温度场呈非线性变化,温度波动幅值不断缩小;轨道板吸收率越大,则板顶温度及温度梯度越高;风速越大,板顶温度越低,轨道板内正温度梯度越小,负温度梯度越大;建议东北极端低温条件下轨道板的温度参数取正温度梯度75℃/m,负温度梯度-2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严寒地区 热传导方程 极端低温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