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传输层PBD对Alq_3∶DCJTB电致发光器件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8
1
作者 贾勇 邓振波 +4 位作者 肖静 徐登辉 陈征 刘翔 吕昭月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PBD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一组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研究了掺杂器件中PBD对器件的光谱、亮度等的影响。发现PBD与NPB和DCJTB分别掺杂的器件的光谱与其它的器件不同,然后运用了载流子的注入、传输及PBD的传输特性等方法对光谱做出了... 以PBD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一组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研究了掺杂器件中PBD对器件的光谱、亮度等的影响。发现PBD与NPB和DCJTB分别掺杂的器件的光谱与其它的器件不同,然后运用了载流子的注入、传输及PBD的传输特性等方法对光谱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并运用高斯截谱的方法分析了各个发光峰的产生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D 电子传输层 激基复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制备ZnO薄膜的受激发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晶 张希清 +4 位作者 腾小瑛 熊德平 林鹏 王丽 黄世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75-778,共4页
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法在二氧化硅衬底上制备ZnO薄膜。得到了在不同温度下ZnO薄膜的吸收与光致发光。观测到了纵光学波 (LO)声子吸收峰与自由激子吸收峰 ;室温 (30 0K)下 ,PL谱中仅有自由激子发光峰。这些结果证实了ZnO薄膜具有较高的质... 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法在二氧化硅衬底上制备ZnO薄膜。得到了在不同温度下ZnO薄膜的吸收与光致发光。观测到了纵光学波 (LO)声子吸收峰与自由激子吸收峰 ;室温 (30 0K)下 ,PL谱中仅有自由激子发光峰。这些结果证实了ZnO薄膜具有较高的质量。探讨了变温ZnO薄膜的发光特性。研究了ZnO薄膜的受激发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磁控溅射 受激发射特性 制备 光电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电泳液中颜料粒子运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延芬 滕枫 +3 位作者 徐征 段晓霞 梁春军 邴秀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2-306,共5页
详细介绍了胶体悬浮液作为一种显示用电泳液时的电学性能,分析了电泳颗粒的运动特征;针对目前有些文献中提到的介电泳现象以及利用介电泳现象制成的无源矩阵驱动方式,从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介电泳现象在理论上确实存在,但是绝大多... 详细介绍了胶体悬浮液作为一种显示用电泳液时的电学性能,分析了电泳颗粒的运动特征;针对目前有些文献中提到的介电泳现象以及利用介电泳现象制成的无源矩阵驱动方式,从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介电泳现象在理论上确实存在,但是绝大多数的电泳液在显示时介电泳现象都很微弱,很难实现廉价、大面积的无源矩阵驱动;最后以一种电泳液为例测试了其反射谱,从实验角度验证了此结论,并给出了最佳的驱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 大面积 实验 分析 角度 文献 验证 无源矩阵 反射谱 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Tb(m-benzoicacid)_3的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峻峰 滕枫 +4 位作者 徐征 侯延冰 李勇 徐怡庄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对苯甲酸铽Tb(m benzoicacid) 3 的发光特性。以这种材料为掺杂剂 ,聚乙烯咔唑 (PVK)为基质材料制备了薄膜器件。通过对光谱的研究 ,发现在掺杂体系中 ,PVK与Tb(m benzoicacid) 3 之间存在有效的能... 研究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对苯甲酸铽Tb(m benzoicacid) 3 的发光特性。以这种材料为掺杂剂 ,聚乙烯咔唑 (PVK)为基质材料制备了薄膜器件。通过对光谱的研究 ,发现在掺杂体系中 ,PVK与Tb(m benzoicacid) 3 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 ,能量传递效率与铽配合物的掺杂浓度有关 ,随着Tb配合物的掺杂浓度的增加 ,Tb的特征发光在掺杂体系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增加 ,而PVK的发光相对明显减弱 ,当Tb(m benzoicacid) 3 :PVK的质量比高于 2 0 %时 ,整个体系的发光变为以Tb的发光为主 ,而PVK的发光基本猝灭了。以PVK :Tb(m benzoicacid) 3 掺杂体系为发光层 ,八羟基喹啉铝 (Alq)为电子传输层 ,制备了双层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的结构为ITO/PVK :Tb(m benzoicacid) 3 /Alq/LiF/Al,该器件的电致发光为三价铽离子的特征发光 ,在 2 1V的电压下 ,亮度可达 311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发光特性 苯甲酸铽 电致发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结构光电导型器件的光激发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靳辉 滕枫 +4 位作者 刘俊峰 孟宪国 徐征 侯延冰 徐叙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18-921,共4页
制备了PVK/ZnS有机无机复合的光电导型器件 ,器件结构分别为Glass/ITO/PVK/Al;Glass/ITO/ZnS/Al;Glass/ITO/ZnS/PVK/Al。通过研究此复合器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稳态光电导激发谱 ,得到了基本光激发过程。把PVK/ZnS的吸收谱和器件的光电... 制备了PVK/ZnS有机无机复合的光电导型器件 ,器件结构分别为Glass/ITO/PVK/Al;Glass/ITO/ZnS/Al;Glass/ITO/ZnS/PVK/Al。通过研究此复合器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稳态光电导激发谱 ,得到了基本光激发过程。把PVK/ZnS的吸收谱和器件的光电导谱进行比较 ,知道虽然两者的吸收对器件光电流都有贡献 ,但有效部分在PVK和ZnS的界面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结构光电导型器件 光激发机制 激发态过程 稳态光电导谱 吸收谱 场致猝灭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铽配合物与PVK混合体系的发光机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颖 邓振波 +2 位作者 徐登辉 肖静 王瑞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2-815,共4页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Tb(p-MBA)3phen(样品Ⅰ)和Tb(p-ClBA)3phen(样品Ⅱ)与导电聚合物材料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发现在样品Ⅰ与PVK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中,除了三价铽离子的发光外,还能看到明显的PVK的发光;而在电致发光中,...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Tb(p-MBA)3phen(样品Ⅰ)和Tb(p-ClBA)3phen(样品Ⅱ)与导电聚合物材料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发现在样品Ⅰ与PVK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中,除了三价铽离子的发光外,还能看到明显的PVK的发光;而在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只能看到Tb3+的绿光发射。对样品Ⅱ与PVK的混合发光层,无论其光致发光谱还是电致发光谱,都没有看到410nm处PVK的发射。进一步测量两种材料的激发光谱,初步探讨了器件的发光机理。样品Ⅰ的发光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PVK到稀土配合物的不完全的能量传递,二是由于载流子俘获机理;样品Ⅱ的发光则是由于PVK到稀土配合物的完全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电致发光 激子 能量传递 电子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PPY)3对Rubrene荧光材料的敏化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许洪华 徐征 +3 位作者 张福俊 赵谡玲 袁广才 陈跃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08-1611,共4页
最近几年,磷光器件是有机电致发光研究领域和产业化的一大热点。在实验中作者发现PVK∶PBD∶Rubrene共掺体系的发光中存在较强的PVK发光,能量传递不充分。由于一些具有重金属离子的有机物,存在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引入到共掺体系可... 最近几年,磷光器件是有机电致发光研究领域和产业化的一大热点。在实验中作者发现PVK∶PBD∶Rubrene共掺体系的发光中存在较强的PVK发光,能量传递不充分。由于一些具有重金属离子的有机物,存在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引入到共掺体系可以充分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的发光,从而获得高于一般有机材料器件所达到的内量子效率。为获得单色性较好的Rubrene发光,作者将磷光敏化剂Ir(ppy)3引入到PVK∶PBD∶Rubrene共掺溶液中,得到了纯正Rubrene发光,Forester能量传递也更加充分。当进一步提高Rubrene掺杂浓度以后,单色性Rubrene发光更加明显,并讨论了Ir(ppy)3所起的作用和器件的发光机理。磷光材料与有机小分子材料共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器件的发光亮度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ppy)3 RUBRENE 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液晶材料及电导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效盼 何志群 +1 位作者 张春秀 王永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盘状液晶分子易于形成柱状相结构材料,从而具有较高的电导特性,是理想的电载流子传输材料,可用于制备光电器件。本文主要介绍苯并菲、酞菁、六苯并冠等盘状液晶材料的制备、电导性能的研究以及在器件应用研究中如纳米导线、有机太阳能... 盘状液晶分子易于形成柱状相结构材料,从而具有较高的电导特性,是理想的电载流子传输材料,可用于制备光电器件。本文主要介绍苯并菲、酞菁、六苯并冠等盘状液晶材料的制备、电导性能的研究以及在器件应用研究中如纳米导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液晶 柱状相 载流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2MgSi_2O_7∶RE荧光粉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史艳宁 何大伟 梁忠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9-811,共3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2MgSi2O7∶RE(RE=Eu2+,Ce3+,Tb3+)系列荧光粉,研究了其结构和光谱特性。样品的XRD衍射图表明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引起基质晶格结构的变化。样品Ba2MgSi2O7∶Ce3+在紫外光激发下呈蓝紫色发射,而样品Ba2MgSi2O7∶Eu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2MgSi2O7∶RE(RE=Eu2+,Ce3+,Tb3+)系列荧光粉,研究了其结构和光谱特性。样品的XRD衍射图表明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引起基质晶格结构的变化。样品Ba2MgSi2O7∶Ce3+在紫外光激发下呈蓝紫色发射,而样品Ba2MgSi2O7∶Eu2+在紫外光激发下呈绿色发射。对样品Ba2MgSi2O7∶Eu2+的光谱分析表明Eu2+在焦硅酸钡体系中可能占据两个不同格位。此外还分析了Ce3+,Eu2+和Ce3+,Tb3+共激活焦硅酸钡盐在紫外光激发下的光谱特性,并对其中存在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 EU^2+ TB^3+ 能量传递 光谱 焦硅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TiO_2分层光电导型器件的电荷传输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靳辉 滕枫 +2 位作者 孟宪国 侯延冰 徐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7-582,共6页
研究了聚合物PVK与TiO2分层光电导器件的电荷传输特性,分别比较了两种器件:器件S1(ITO/TiO2/PVK/Al)和器件S2(ITO/PVK/TiO2/Al)。实验发现,器件S1的暗电流远小于器件S2的暗电流,S1的正向峰值光电流约是其反向峰值光电流的4倍,而S2的正... 研究了聚合物PVK与TiO2分层光电导器件的电荷传输特性,分别比较了两种器件:器件S1(ITO/TiO2/PVK/Al)和器件S2(ITO/PVK/TiO2/Al)。实验发现,器件S1的暗电流远小于器件S2的暗电流,S1的正向峰值光电流约是其反向峰值光电流的4倍,而S2的正向和反向峰值光电流都基本与S1的反向峰值光电流相近。这是由于PVK/TiO2界面处有效的电荷转移、恰当的电荷传输层、器件各层间能级匹配及其与电极功函数的匹配影响了光电流的强度大小。由此判断,器件S1的性能要优于器件S2。随电压的增大,S1结构的光电导响应谱在短波区域的拖尾增大,而S2结构几乎没有拖尾,这可能是两种结构的吸收和陷阱能级的差别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传输 光电导 二氧化钛 暗电流 电致发光 半导体材料 拖尾 陷阱能级 吸收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K∶Alq_3掺杂体系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世菊 徐征 +1 位作者 张延芬 段晓霞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采用一定比例的PVK和Alq3 混合薄膜作为发光层 ,制备了Al /PVK∶Alq3 /ITO单层器件。利用PVK和Alq3 混合薄膜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光致发光谱、电致发光谱研究了薄膜的激发态过程 ,结果表明PVK和Alq3 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 ,器件所表现... 采用一定比例的PVK和Alq3 混合薄膜作为发光层 ,制备了Al /PVK∶Alq3 /ITO单层器件。利用PVK和Alq3 混合薄膜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光致发光谱、电致发光谱研究了薄膜的激发态过程 ,结果表明PVK和Alq3 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 ,器件所表现的发光主要为Alq3的发光。同时利用电流电压关系、发光强度和电压的关系对器件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发现Al /PVK∶Alq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光谱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能量传递 光电性能 电致发光器件 8-羟基喹啉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稀土Tb配合物的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丽 张希清 +3 位作者 林鹏 熊德平 黄世华 俞天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用一种新型的含酚羟基的Schiff碱三足配体H3L3稀土Tb配合物作发光层制备了三层结构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在正向直流偏压下发出明亮的绿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EL)光谱和Tb配合物薄膜的光致发光(PL)光谱与典型的Tb配合物的发光光谱相同。研... 用一种新型的含酚羟基的Schiff碱三足配体H3L3稀土Tb配合物作发光层制备了三层结构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在正向直流偏压下发出明亮的绿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EL)光谱和Tb配合物薄膜的光致发光(PL)光谱与典型的Tb配合物的发光光谱相同。研究了器件发光及电学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配合物 光致发光性能 电致发光性能 SCHIFF碱 发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烷基芴电场调制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云白 滕枫 +2 位作者 徐征 侯延冰 徐叙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30-1033,共4页
有机发光材料和器件中相关物理机制是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电场作用下的有机半导体激发态的行为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电场调制发光光谱是研究在电场中元激发的产生和发展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文章利用电场调制光致发光(PL)方法... 有机发光材料和器件中相关物理机制是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电场作用下的有机半导体激发态的行为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电场调制发光光谱是研究在电场中元激发的产生和发展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文章利用电场调制光致发光(PL)方法研究了聚烷基芴的PL电场猝灭效应,得到聚烷基芴激子离化随电场强度变化的规律和载流子平均跳跃距离。研究还显示PL猝灭因子随激发波长的变化,短波长激发光时猝灭因子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烷基芴 电场调制光致发光 激子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PVK薄膜中两种组分相互作用的光谱及形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婷 徐征 +3 位作者 滕枫 钱磊 王永生 徐叙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0-793,共4页
将两种荧光材料Alq3和DCJTB同时掺杂到聚合物PVK中,通过混合薄膜的光学及电学性质研究了能量传递过程及电荷陷阱作用。同时用AFM分析了不同掺杂浓度下混合薄膜的相分离现象。发现随着DCJTB染料比例的增加,两种染料在PVK中的分散越来越均... 将两种荧光材料Alq3和DCJTB同时掺杂到聚合物PVK中,通过混合薄膜的光学及电学性质研究了能量传递过程及电荷陷阱作用。同时用AFM分析了不同掺杂浓度下混合薄膜的相分离现象。发现随着DCJTB染料比例的增加,两种染料在PVK中的分散越来越均匀,说明在双掺杂体系中存在Alq3和DCJTB的某种作用,这种作用打散了混合物中Alq3的聚集,但随着掺杂浓度的进一步增加,DCJTB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电荷传输通道,从而降低了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相分离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异质结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文革 徐征 +1 位作者 曲崇 徐恩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6-190,共5页
制备了3种有机 无机异质结电致发光器件。由于电场强度或界面势垒的不同,这3种器件的发光性能和发光机理有很大的差别:器件A的发光主要是来自无机层的蓝光,器件B中有机层和无机层都有发光,而器件C只有来自有机层的发光。对所制备的3种... 制备了3种有机 无机异质结电致发光器件。由于电场强度或界面势垒的不同,这3种器件的发光性能和发光机理有很大的差别:器件A的发光主要是来自无机层的蓝光,器件B中有机层和无机层都有发光,而器件C只有来自有机层的发光。对所制备的3种结构器件的EL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结构对发光起因的影响,揭示通过调节有机层和无机层厚度以及界面势垒高度可以实现对发光区域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无机异质结 电场强度 界面势垒 碰撞激发 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配位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及荧光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官 何志群 +2 位作者 赵生敏 王永生 穆林平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1-43,共3页
由三氯化铕、邻菲哆啉、噻吩基三氟-1,3-丁二酮及丙烯酸合成铕配位单体(ECM)后,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成侧链连有红色发光铕配位的聚合物(ECM与MMA的物质的量比1:60/1:30)。聚合物荧光光谱包括350~500nm和602-630nm... 由三氯化铕、邻菲哆啉、噻吩基三氟-1,3-丁二酮及丙烯酸合成铕配位单体(ECM)后,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成侧链连有红色发光铕配位的聚合物(ECM与MMA的物质的量比1:60/1:30)。聚合物荧光光谱包括350~500nm和602-630nm两个区域,最大发射波长613nm。Eu^3+的发光来自ECM中各配位体的能量传递和聚合物链的Forster能量转移。该类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溶解性和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丙烯酸 聚合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H-PPV/SiO_2异质结发光机理和非晶SiO_2二次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曲崇 徐征 陈跃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23-3227,共5页
在薄膜电致发光中采用有机聚合物MEH-PPV和无机半导体SiO2复合制成异质结发光器件,利用SiO2的加速、倍增和离化的二次特性,实现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结构为ITO/SiO2/MEH-PPV/SiO2/Al的发光器件,其电致发光光谱的显著特征是有两个发光谱... 在薄膜电致发光中采用有机聚合物MEH-PPV和无机半导体SiO2复合制成异质结发光器件,利用SiO2的加速、倍增和离化的二次特性,实现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结构为ITO/SiO2/MEH-PPV/SiO2/Al的发光器件,其电致发光光谱的显著特征是有两个发光谱带。光谱中除了波长较长(峰值为583nm)的MEH-PPV的激子发光谱外,还观察到了波长较短(峰值为403nm)的蓝色发光谱,并且长短波的发光强度随着电压的不同而变化。电压较低时,只有长波光发射。当电压较高时,只有短波光存在。这种有两个谱带的发光是固态阴极射线发光的独特标志,它是一种全新的激发方式,引发出发光学中一些新而重要的问题。固态阴极射线发光理论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SiO2的二次特性。文章研究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动力学问题,高电场下SiO2二次特性及厚度对二次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过热电子 固态阴极射线发光 SiO2二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懋勋教授和能量传递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世华 楼立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650,共5页
国际发光会议国际组织委员会前任主席严懋勋(William M Yen)教授于2008年1月17日不幸逝世。在本文中,我们简述他的研究组在能量传递的研究方面的两项工作,作为对他的纪念。
关键词 能量传递 国际组织 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阴极射线器件复合加速层的研究
19
作者 李远 赵谡玲 +5 位作者 徐征 张福俊 黄金昭 赵德威 姜薇薇 闫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74-1978,共5页
固态阴极射线器件的加速层,是提高固态阴极射线性能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加大电子能量,倍增电子数量。其中增加注入电子从而提高过热电子的数量,是提高固态阴极射线器件性能的关键。为此,文章尝试将加速层复合,兼顾加速与电子注入性能。首... 固态阴极射线器件的加速层,是提高固态阴极射线性能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加大电子能量,倍增电子数量。其中增加注入电子从而提高过热电子的数量,是提高固态阴极射线器件性能的关键。为此,文章尝试将加速层复合,兼顾加速与电子注入性能。首先将SiO2,ZnS和ZnO分别与有机聚合物MEH-PPV组合,确定较适合的复合加速层的组合:SiO2/ZnS和ZnO/SiO2。然后将这两种复合加速层的性能对比,发现SiO2/ZnS的性能更优越,因为电子注入性能ZnS和ZnO相当,而电子加速倍增性能ZnS明显优于ZnO,其中SiO2为主要的加速层,而ZnS起到降低注入势垒变成阶梯势垒的作用。最后又将复合加速层结构的固态阴极射线器件和传统的SiO2夹层固态阴极射线器件对比,发现这种复合加速层结构,尤其在高场下,可提高固态阴极射线的初电子源和过热电子的数目,从而提高其发光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复合加速层 过热电子 固态阴极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硅片上自组装生长的Pentacene薄膜生长机制及其结晶相态的研究
20
作者 袁广才 徐征 +6 位作者 赵谡玲 张福俊 许娜 田雪雁 孙钦军 徐叙瑢 王永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92-3095,共4页
采用热蒸发的方法在硅片衬底上自组装生长的Pentacene薄膜,薄膜在80℃温度下经2h恒温真空热处理,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entacene薄膜表面形貌及其生长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得到,在硅片上生长的Pentacene薄膜是以台阶岛状结构生长,其岛... 采用热蒸发的方法在硅片衬底上自组装生长的Pentacene薄膜,薄膜在80℃温度下经2h恒温真空热处理,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entacene薄膜表面形貌及其生长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得到,在硅片上生长的Pentacene薄膜是以台阶岛状结构生长,其岛状直径约为100nm。且Pentacene分子以垂直于衬底的方向生长,台阶岛状结构中每个台阶的平均高度约为1.54nm.s-1,与Pentacene分子的沿长轴方向的长度相近。从Pentacene薄膜的XRD图谱中可以看出,薄膜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因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结晶相,分别为薄膜相和三斜体相,且薄膜的结晶相将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向三斜体相转变,其临界厚度为80和150nm,当薄膜大于150nm时,薄膜的三斜体相占主导地位,而当Pentacene薄膜的厚度小于80nm时,Pentacene薄膜呈薄膜相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ene薄膜 梯田岛状生长 薄膜的生长机制 结晶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