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镁合金化学镀Ni-P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贾启华 高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37,共4页
为获得热处理技术应用于镁合金化学镀Ni-P镀层的最佳参数,在不同温度下对镀层进行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性盐雾实验(NSS)等手段检测并分析不同温度热处理对镀层物相、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 为获得热处理技术应用于镁合金化学镀Ni-P镀层的最佳参数,在不同温度下对镀层进行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性盐雾实验(NSS)等手段检测并分析不同温度热处理对镀层物相、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i-P镀层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结构,镀层的耐蚀性和硬度得到极大改善;热处理温度为350~400℃时,Ni-P镀层的综合性能最好,温度过高,镀层性能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热处理 硬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时间对镁合金化学镀镍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启华 许晓娟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共4页
为了优化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工艺,把沉积时间作为变量参数,采用SEM,XRD和NSS等方法对不同沉积时间下获得的镍磷镀层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沉积时间对沉积速率、沉积过程、相结构、硬度、耐蚀性等方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镀时间为40 mi... 为了优化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工艺,把沉积时间作为变量参数,采用SEM,XRD和NSS等方法对不同沉积时间下获得的镍磷镀层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沉积时间对沉积速率、沉积过程、相结构、硬度、耐蚀性等方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镀时间为40 min时,所获得的Ni-P镀层的综合性能最佳。镀层由非晶态和少量微晶组成,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和较高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镀 沉积时间 耐蚀性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化学镀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启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镁合金作为基体,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和施镀温度两个反应条件对超声波辅助化学镀NiP沉积速率、镀层硬度、耐蚀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学镀相比,在超声波作用下制得的镀层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沉积速率得到明显提高。在65℃,150 ... 以镁合金作为基体,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和施镀温度两个反应条件对超声波辅助化学镀NiP沉积速率、镀层硬度、耐蚀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学镀相比,在超声波作用下制得的镀层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沉积速率得到明显提高。在65℃,150 W的条件下,镀层的综合质量最佳,是非晶态结构的高磷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化学镀 沉积速率 NI-P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倍率钛酸锂改性研究及其电化学应用
4
作者 许晓娟 贾启华 +2 位作者 时雅滨 高丹 张学彬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6-2028,共3页
被称为"零应变"材料的尖晶石型钛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循环性能好、结构稳定、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在大电流下和低温下的表现却不尽人意。综述了近年来高倍率钛酸锂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以模板法、水热离子交换法... 被称为"零应变"材料的尖晶石型钛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循环性能好、结构稳定、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在大电流下和低温下的表现却不尽人意。综述了近年来高倍率钛酸锂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以模板法、水热离子交换法等对钛酸锂进行结构调控,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和非碳材料二氧化钛对钛酸锂进行复合改性,并展望了钛酸锂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锂 结构调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芯吸附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贾启华 许晓娟 +1 位作者 高丹 张学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3-36,41,共5页
从吸附剂制备、吸附机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和脱附再生等方面综述了玉米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玉米芯 生物吸附剂 改性 重金属 吸附机制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辣椒红色素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学彬 田志聪 +4 位作者 刘璐 程士奇 高丹 刘增博 时雅滨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3-156,共4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法U 6(64)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间、颗粒度对辣椒红色素收率的影响,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选择萃取工艺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法U 6(64)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间、颗粒度对辣椒红色素收率的影响,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选择萃取工艺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辣椒红色素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32℃、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时间3.5 h、颗粒度50目。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辣椒红色素收率为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超临界CO2萃取 均匀设计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微波改性花生壳对Cd^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贾启华 孙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36-1740,共5页
采用硼酸-微波二次改性的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花生壳进行改性,获得改性生物吸附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分析了改性花生壳的结构和成分,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改性花生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 采用硼酸-微波二次改性的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花生壳进行改性,获得改性生物吸附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分析了改性花生壳的结构和成分,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改性花生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壳投加量为4 g/L,pH为6~7,30℃的条件下,Cd^2+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7.2%,最大吸附量为21.77 mg/L。通过相关模型对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曲线的拟合,证明花生壳对Cd^2+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微波改性 吸附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玉米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启华 时雅滨 +1 位作者 许晓娟 孙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4-37,共4页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作为农业废弃物的玉米芯是制备吸附剂的理想材料,对各类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并具有独特的优势。对玉米芯的改性方法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玉米芯对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无机氮、无染料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明...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作为农业废弃物的玉米芯是制备吸附剂的理想材料,对各类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并具有独特的优势。对玉米芯的改性方法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玉米芯对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无机氮、无染料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明确了玉米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改性 吸附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低温碳化改性玉米芯对Cu^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贾启华 张学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2-255,259,共5页
采用硼酸-低温碳化法对预处理过的玉米芯进行改性,研究改性玉米芯对Cu^2+的吸附行为以及脱附再生能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改性玉米芯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并探讨了玉米芯投放量、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 采用硼酸-低温碳化法对预处理过的玉米芯进行改性,研究改性玉米芯对Cu^2+的吸附行为以及脱附再生能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改性玉米芯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并探讨了玉米芯投放量、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2+初始浓度为30mg/L,玉米芯投加量为3g/L,pH为6~7,温度为30℃的优化条件下,改性玉米芯对Cu^2+的吸附在12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达到93.8%。吸附饱和后的改性玉米芯在超声波辅助下,用0.1mol/L的HCl溶液解析再生,可循环利用4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玉米芯 铜离子 生物吸附 脱附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硫酸钾结晶器实验验证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时雅滨 魏学龙 +3 位作者 田明 张梓雨 闫会恬 贾启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5,共5页
为优化硫酸钾结晶器结构以获得优质硫酸钾晶体,研究了硫酸钾结晶器在搅拌桨作用下的流场分布、流体动力学性能以及混合效率,建立结晶器三维模型,应用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揭示结晶器内三维流动形态,研究... 为优化硫酸钾结晶器结构以获得优质硫酸钾晶体,研究了硫酸钾结晶器在搅拌桨作用下的流场分布、流体动力学性能以及混合效率,建立结晶器三维模型,应用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揭示结晶器内三维流动形态,研究内部流体流动规律,分析其流速分布,并应用PIV测试数据和混匀时间测定验证了三维湍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完成工业结晶器结构优化,将搅拌桨直径由70 cm增至90 cm,高度由100 cm降至67 cm,优化后混合效率和固相颗粒均匀性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 硫酸钾 结晶 粒子图像测速 优化设计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