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发展趋势综述 被引量:9
1
作者 余祖俊 唐涛 +2 位作者 李开成 宿帅 朱力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进一步结合现代感知、控制、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是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前沿方向。分析目前高速铁路运营中仍存在异物侵限造成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导致列车延误、运力与运量不匹配等...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进一步结合现代感知、控制、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是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前沿方向。分析目前高速铁路运营中仍存在异物侵限造成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导致列车延误、运力与运量不匹配等问题,提出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智慧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保持和提升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整体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新时期的智慧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以实现列车(群)全天候全无人自主追踪运行控制为目标,主要包括移动闭塞、列车运行净空感知、列车状态智能监测、列车自主追踪、智能调度指挥、车-地动态自组网通信等关键技术。结合新一代使能技术,研究高速铁路运行控制智能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智慧高速铁路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高速铁路 运行控制 平稳追踪控制 智能感知 车-地自组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最短路径的轨道交通网络冗余性关键站点识别方法
2
作者 吴鹏 李得伟 戴智丞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冗余性是韧性的重要属性之一。为解决轨道交通网络关键站点识别研究对时间冗余性考量不足的问题,提出考虑站间换乘时间的基于Space L与多线路耦合的时间加权城轨网络模型;采用节点删除的攻击模式模拟站点中断情景,提出基于最短旅行时间... 冗余性是韧性的重要属性之一。为解决轨道交通网络关键站点识别研究对时间冗余性考量不足的问题,提出考虑站间换乘时间的基于Space L与多线路耦合的时间加权城轨网络模型;采用节点删除的攻击模式模拟站点中断情景,提出基于最短旅行时间变化的站点冗余性指数、网络冗余性指数及冗余性评估模型;以2024年重庆市轨道交通网络为实例,研究冗余性指数与介数评估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站点平均冗余性指数为0.7998,冗余性指数K-means聚类中心为0.2788的站点占比为3.87%,部分站点冗余性较差即较关键;冗余性关键站点主要为向环外延伸较长线路中靠近网环的站点,而介数关键站点主要为多线路交会的换乘站,2组关键站点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介数关键站点中断,冗余性关键站点中断对网络性能影响更为明显且更具针对性,验证了冗余性关键站点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冗余性 关键站点 中断 城轨网络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新线开通对城市群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时空可达性的影响
3
作者 吴鹏 李得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7,共9页
为探究高速铁路新线开通对城市群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时空可达性的影响,基于复杂网络Space L建模方法,建立以实际铁路客运站为网络节点的时空加权城市群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模型;提出可达性评估模型以度量节点与网络的时空可达性及其变化;以... 为探究高速铁路新线开通对城市群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时空可达性的影响,基于复杂网络Space L建模方法,建立以实际铁路客运站为网络节点的时空加权城市群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模型;提出可达性评估模型以度量节点与网络的时空可达性及其变化;以成宜高速铁路及成渝城市群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宜高速铁路开通后,新增7座运营车站,约43%与47%既有站点的空间与时间可达性有所提升,但提升效果有限;网络平均最短路线长度、平均最短运行时间降幅分别为0.23%,0.03%,网络时空可达性有所提升但不够显著;经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及对比分析,站点依据时间可达性值的排序不变,站点依据空间可达性值的排序略有变化,新线开通对时空可达性的影响并不相同,但前10个关键站点的排序不变;铁路网络时空可达性关键站点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交通可达性 复杂网络 城市群 区域铁路网 功能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客流需求的高铁列车谱系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汝心 聂磊 +1 位作者 付慧伶 佟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81-2591,共11页
高速铁路的高质量服务特性激发了大量不同类型旅客的多样化出行需求。当前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数量日益增多,但提供的客运产品分类较少,列车谱系化特征不明显,难以适应旅客的多样性需求。设计具有显性差异特征的铁路客运产品,满足不同类型... 高速铁路的高质量服务特性激发了大量不同类型旅客的多样化出行需求。当前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数量日益增多,但提供的客运产品分类较少,列车谱系化特征不明显,难以适应旅客的多样性需求。设计具有显性差异特征的铁路客运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旅客在经济、快捷、方便、舒适等方面的异质性出行需求,实现铁路客流分类与产品分类的高效匹配,对新时代铁路旅客运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我国高速铁路网列车开行结构现状,并考虑路网中各线路具有不同的资源、能力、客流特征,基于铁路客运产品谱系化思想和发展趋势,从列车停站模式、旅速、运距、频率几个维度将既有列车种类进一步拓展划分为11类谱系,分析多层次旅客对谱系列车的选择,运用整数规划并结合客流分配技术,构建决策各线路区段上从11类谱系中选择列车开行种类、范围和数量的列车谱系结构优化模型,达到客流类型与列车谱系结构之间的有效匹配。以我国部分高铁路网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列车开行结构明显改善,各高铁线路上列车谱系结构差异化分布特征明显;不同层次客流旅速、列车谱系和客流层次对应、列车客座率、“车-流”运距比等指标均表现出较好的“车-流”匹配效果。在高铁列车大规模成网运营条件下,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具有谱系特征的列车产品提供方法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流需求 谱系结构 整数规划模型 “车-流”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多图融合的交通流量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顾焰杰 张英俊 +2 位作者 刘晓倩 周围 孙威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18-2625,共8页
交通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任务,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TFF)可以大幅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现有多图神经网络模型对上下文信息使用不足、图融合方法不平衡和只考虑静态空间关系等问题,提出基于时空多图融合(STMGF)的TFF模... 交通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任务,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TFF)可以大幅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现有多图神经网络模型对上下文信息使用不足、图融合方法不平衡和只考虑静态空间关系等问题,提出基于时空多图融合(STMGF)的TFF模型。首先,通过融合空间图、语义图和空间语义图提取不同区域的不同空间相关性,并利用空间注意力机制和图注意力机制融合不同的图结构以动态学习不同邻居的重要性;然后,使用多核时间注意力机制同时捕获局部时间依赖性和全局时间依赖性;最后,使用多层感知机预测交通流量,得到最终预测值。在NYCTaxi和NYCBike数据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NYCBike数据集的36步预测任务中,与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STGCN)、基于时空注意力的图神经网络(ASTGNN)、元图卷积递归网络(MegaCRN)相比,所提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8.46%、2.70%和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图融合 多核注意力 空间注意力 图注意力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转矩脉动测试分析
6
作者 刘艳杰 马昭钰 +2 位作者 刘昆朋 吴丽然 宋可荐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3,共10页
交流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牵引变流器直流环节电压存在2倍牵引网电压频率的脉动分量,会在牵引电机侧产生拍频电流,从而引起转矩脉动,不利于动车组机电系统稳定运行。文中首先分析了转矩脉动产生的原理,然后针... 交流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牵引变流器直流环节电压存在2倍牵引网电压频率的脉动分量,会在牵引电机侧产生拍频电流,从而引起转矩脉动,不利于动车组机电系统稳定运行。文中首先分析了转矩脉动产生的原理,然后针对两种典型动车组牵引变流器主电路进行了结构建模,通过数字仿真分析了转矩脉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接着基于现场实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获得了转矩脉动产生机械应力的关系,表明转矩脉动易对牵引电机及转向架等相邻机械部件产生机械损耗。最后,从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两方面对转矩脉动抑制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牵引传动系统 拍频电流 转矩脉动 机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旅客智慧出行服务数据体系研究
7
作者 黄悦 李得伟 徐恩华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6,共10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出行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旅客对出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出行服务有望利用数据信息分析与处理技术提升服务质量,但目前还存在数据标准不一、数据治理平台尚无、数据共享困难等难题。以高速铁路旅客服务为...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出行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旅客对出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出行服务有望利用数据信息分析与处理技术提升服务质量,但目前还存在数据标准不一、数据治理平台尚无、数据共享困难等难题。以高速铁路旅客服务为中心,贯穿出行前与售后、枢纽乘降与接驳和列车在途3个阶段,梳理旅客出行全过程的相关数据;以出行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从数据汇集、存储、治理、共享、应用与安全6个方面,设计高速铁路旅客智慧出行服务数据体系框架,并提出高速铁路旅客出行服务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思路,以期发挥高速铁路旅客智慧出行数据体系的数据价值,为智慧出行服务和运营管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智慧出行服务 数据体系 数据标准体系 旅客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重载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源 王雯婧 +3 位作者 宿帅 孙永奎 王峰 王文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81-3492,共12页
重载铁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是重载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刻画的重要工具,为重载钢轨病害的产生和演化机理的分析提供依据。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依赖人工手动调优的方式来实现车辆−... 重载铁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是重载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刻画的重要工具,为重载钢轨病害的产生和演化机理的分析提供依据。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依赖人工手动调优的方式来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校正,此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且难以保证仿真模型与实际场景的一致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方法,实现模型的自适应校正,为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和钢轨病害的分析奠定基础。首先,基于Universal Mechanism(UM)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Matlab接口,为优化算法在迭代过程中修正模型参数和运行模型仿真提供基础;其次,引入Morris筛选法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筛选出高敏感车辆参数,用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然后,考虑仿真模型与实际车轨相互作用的一致性,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校正方法,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校正;最后,利用真实线路小半径曲线的监测数据对提出的算法的敏感参数筛选和矫正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不仅可有效筛选出高敏感性车辆参数,还能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校正。研究成果优化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技术,能有效提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精度,进而为重载线路智能运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车轨耦合 动力学模型 遗传算法 模型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开关自动过分相阻抗建模与暂态分流特性
9
作者 吴丽然 吴命利 +1 位作者 刘建强 仇乐兵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7,共7页
分相区限制了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连续性,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的高效性,基于电子开关的自动过分相技术是提高供电连续性的方法之一。提出一种采用晶闸管阀组作为电子开关的过分相系统阻抗建模方法,考虑晶闸管阀组非线性阻抗、... 分相区限制了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连续性,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的高效性,基于电子开关的自动过分相技术是提高供电连续性的方法之一。提出一种采用晶闸管阀组作为电子开关的过分相系统阻抗建模方法,考虑晶闸管阀组非线性阻抗、传输线缆阻抗,分析列车通过锚段关节时晶闸管阀组、供电臂两回路的暂态分流特性,以及晶闸管阀组回路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现场试验证明阻抗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区 电子开关 阻抗建模 分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旅客多维出行需求的高速铁路票额分配优化研究
10
作者 景云 王琪 +1 位作者 王思源 吴明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204,共12页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旅客多维出行需求的特征,研究科学合理的票额分配方法是实现运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高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高速铁路(HSR)网络中的票额分配问题,基于融合乘客偏好的时空网络,构建弹性需求下区分旅...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旅客多维出行需求的特征,研究科学合理的票额分配方法是实现运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高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高速铁路(HSR)网络中的票额分配问题,基于融合乘客偏好的时空网络,构建弹性需求下区分旅客类别的双层规划票额分配模型。运用模型转化、大M法和分段线性方法,将模型重新表述为单层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LP),采用GUROBI求解器求解。京沪高铁案例结果显示:在相同潜在需求下,考虑旅客分类的弹性需求票额分配方案相比票额共用方案,旅客实际需求增加1.97%,客票收益增加4.49%;相比无旅客分类方案,旅客实际需求增加1.16%,客票收益增加2.27%。这表明弹性需求下考虑旅客分类的票额分配模型可以为高铁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化票额配置结构,吸引潜在旅客,获得更多客票收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票额分配 线性化方法 高铁列车 多维出行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客“门到门”城际出行路径规划研究综述
11
作者 李得伟 吕佳晰 +3 位作者 黄悦 徐恩华 杨瑞霞 戴智丞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52,共13页
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际出行需求日益增长。为提高旅客出行服务质量、促进绿色出行,研究全面回顾了近10年旅客“门到门”出行路径规划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单一出行方式和组合出行方式下的路径规划问题建模,归纳总结了... 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际出行需求日益增长。为提高旅客出行服务质量、促进绿色出行,研究全面回顾了近10年旅客“门到门”出行路径规划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单一出行方式和组合出行方式下的路径规划问题建模,归纳总结了最短路径算法、A*算法、Dijkstra算法等路径搜索算法的特点及其适用场景。在出行路径推荐方面,梳理了基于不同数据类型(如问卷数据、历史出行轨迹数据)的路径推荐方法,并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算法,特别是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在特征提取与推荐模型构建中的应用进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多交通方式的智能整合与优化,构建更加精细化的出行服务系统,并推动“端到端”路径规划系统的实现,推动智能交通发展和绿色出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路径规划 路径搜索 路径推荐 个性化 出行即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北斗定位压制干扰测试场景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雅迪 刘江 +2 位作者 蔡伯根 王剑 陆德彪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36,共9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铁路沿线运行环境可能存在的信号压制干扰对北斗定位性能形成严重威胁,无法满足列车定位的安全可信性需求。为此,面向列车北斗定位的干扰测试已成为评估和优化列车定位系统的重要支撑性手段。提出基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铁路沿线运行环境可能存在的信号压制干扰对北斗定位性能形成严重威胁,无法满足列车定位的安全可信性需求。为此,面向列车北斗定位的干扰测试已成为评估和优化列车定位系统的重要支撑性手段。提出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列车北斗定位压制干扰测试场景生成方法,结合对压制干扰类型、特性及影响的分析,基于干扰测试场景的关键基础要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实现场景要素重要度量化,设计测试场景生成与优化方法,并选取典型压制干扰测试场景,运用专用压制干扰测试系统进行测试与分析。该方法有助于支撑北斗专用测试评估平台构建,促进北斗在列车自主可信定位中的延伸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列车定位 压制干扰 测试场景生成 多目标优化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圆弧修形和交错角的人字齿轮啮合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晓燕 王曦 周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针对人字齿轮制造加工导致左、右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偏差,以及传统轴向位移迭代法受误差尺度限制的问题,以某型高速列车人字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位移迭代方法,并建立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该模型以有限... 针对人字齿轮制造加工导致左、右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偏差,以及传统轴向位移迭代法受误差尺度限制的问题,以某型高速列车人字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位移迭代方法,并建立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该模型以有限元法和有限长线接触理论为基础,在载荷-变形协调方程中考虑不同啮合点处螺旋角的差异,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主动齿轮轴向位移,通过LTCA模型分析了轮齿圆弧修形与齿面交错角对啮合激励和载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可适用于含不同误差类型的人字齿轮LTCA模型,且小误差下牛顿迭代法比传统迭代法的计算时间减少70%,圆弧修形量从2μm增至15μm,时变啮合刚度均值降低38%,啮合误差均值提高39%;当输入扭矩为500 N·m时,两侧齿面中部最大法向啮合力由100 N增大到370 N;随着齿面交错角的增大,时变啮合刚度均值提高,啮合误差均值减小,交错角相位差从0增加到π,时变啮合刚度、啮合误差的幅值分别降低了54%和79%。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字齿轮啮合稳定性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 承载接触分析 圆弧修形 齿面交错角 轴向位移 牛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存车条件的动车组交路计划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家鑫 赵鹏 +2 位作者 乔珂 张璞 魏利亨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动车组交路计划是高速铁路运输生产计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研究编制动车组交路计划时充分考虑夜间停放、到发线运用条件等以确保计划的可实施性。以一级检修周期为时间跨度构建动车组运用接续网络,考虑夜间存放地点、车站到发线运用、... 动车组交路计划是高速铁路运输生产计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研究编制动车组交路计划时充分考虑夜间停放、到发线运用条件等以确保计划的可实施性。以一级检修周期为时间跨度构建动车组运用接续网络,考虑夜间存放地点、车站到发线运用、检修里程和检修时间等约束,建立以动车组使用数量最小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开发两阶段分支定界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动车运用所担当的列车为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动车组夜间存放地点和到发线运用合理的情况下,构建的模型相比既有人工编制方法可以有效节省动车组使用数量,同时能编制动车组车站到发线运用方案及夜间存放方案,节约铁路部门运营成本,为相关人员编制动车组交路计划提供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动车组交路计划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到发线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轴箱轴承低频波动载荷加载装置
15
作者 侯宇 郑勇辉 +1 位作者 孙鹏田 王曦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2,共7页
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复杂的轮轨关系等因素会使轴箱轴承承受宽频带的波动冲击载荷,导致滚子-滚道接触载荷大幅变化,加速轴承的磨损及疲劳失效。为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轴箱轴承运用过程中承受的低频波动载荷,基于凸轮-弹簧机构设计、搭... 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复杂的轮轨关系等因素会使轴箱轴承承受宽频带的波动冲击载荷,导致滚子-滚道接触载荷大幅变化,加速轴承的磨损及疲劳失效。为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轴箱轴承运用过程中承受的低频波动载荷,基于凸轮-弹簧机构设计、搭建了一种低频波动载荷加载装置并开发了相应的轴箱轴承试验台架,加载装置施加的低频波动载荷以及在波动加载工况下轴箱轴承内部动态载荷分布情况的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波动载荷加载装置能够对轴箱轴承施加给定幅值、频率的波动载荷,轴承承载区域滚子-滚道接触载荷的波动情况与轴承总外加载荷的波动情况一致,验证了该波动载荷加载装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轴箱轴承 高速列车 变载荷 加载 试验台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网条件下的动车组交路计划编制方法
16
作者 李亚轩 聂磊 谭宇燕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22,共12页
在高速铁路成网运营条件下,针对动车组固定配属模式下的灵活检修需要,提出合理调配动车组的动车组交路计划编制方法。综合考虑动车组运用条件、检修要求、车站驻留能力及动车所检修能力等约束条件,根据动车组时空接续规则与空车调拨条件... 在高速铁路成网运营条件下,针对动车组固定配属模式下的灵活检修需要,提出合理调配动车组的动车组交路计划编制方法。综合考虑动车组运用条件、检修要求、车站驻留能力及动车所检修能力等约束条件,根据动车组时空接续规则与空车调拨条件,构建动车组接续网络图。以动车组使用数量、空车调拨里程、总检修次数和非配属动车所检修次数最小为目标,建立动车组成网运行条件下动车组交路计划编制模型。结合模型特点,设计基于松弛算法的启发式算法求解模型并用算例验证算法有效性。以京沪高铁及周边路网为案例,分别在动车组回配属动车所检修和灵活检修地检修两种条件下编制动车组交路计划,结果表明:少量动车组灵活检修地检修可有效提高动车组利用效率,降低动车组运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动车组交路计划 成网 整数规划 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客列车车次资源分配优化研究
17
作者 沈舒尧 李海杰 +3 位作者 聂磊 赵日鑫 胡怀宾 佟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98-3413,共16页
车次作为旅客列车多维特征的直观体现,其以名称载体形式辅助铁路运输企业进行列车信息识别、状态追踪与管理,并承担区分客运产品类别、便于旅客选择满足自身出行需求列车服务等重要功能。为解决当前我国铁路缺乏对车次资源系统管理,造... 车次作为旅客列车多维特征的直观体现,其以名称载体形式辅助铁路运输企业进行列车信息识别、状态追踪与管理,并承担区分客运产品类别、便于旅客选择满足自身出行需求列车服务等重要功能。为解决当前我国铁路缺乏对车次资源系统管理,造成的旅客列车车次编排主观性较强、效率较低,以及部分类型车次资源出现失衡或濒临枯竭等问题,通过梳理国外铁路车次资源分配特征,结合我国车次资源分配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车次资源分配流程并定义相关要素。以同时满足不同维度车次资源区分度和相同维度车次资源聚集度最大为目标,设计车次资源基础类别与资源组占用条件等约束,构建考虑多维属性的车次资源分配优化模型。针对模型求解时决策变量规模较大等问题,设计预先划分车次资源分配方案区域及构造备选占用方案的方法。采用调整后的客运产品谱系及不同预测期车次资源需求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规模、多维度车次资源分配效率较高,优化后分配方案较现状对远期车次资源系统平均占用率下降17.2%,平均有效剩余率及区分度分别提升36.3%和34%,体现不同客运产品属性差异的同时,保证车次资源充分利用。方法的提出为建立车次资源系统化理论研究体系,实现运输资源有效配置与铁路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旅客运输 车次资源 资源分配 优化模型 分配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小半径曲线钢轨超声A显滤波算法研究
18
作者 张江涛 曹源 +3 位作者 王峰 孙永奎 宿帅 安运通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9,共11页
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段的复杂环境会将大量噪声引入超声探伤A显波形中,导致B显成像点密集,进而引发伤损误判。为有效去除噪声,提出一种基于掩码的小波阈值算法。首先,以小半径曲线钢轨轨头核伤检测为例,采用小波层相关算法对多时频尺度... 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段的复杂环境会将大量噪声引入超声探伤A显波形中,导致B显成像点密集,进而引发伤损误判。为有效去除噪声,提出一种基于掩码的小波阈值算法。首先,以小半径曲线钢轨轨头核伤检测为例,采用小波层相关算法对多时频尺度波形进行特征提取,并记录特征点坐标;其次,对时频图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确定具有多时频尺度特征的簇中心坐标;然后,通过关联计算将小波层相关结果与时频图聚类结果进行比较,保留坐标一致的点作为特征提取结果,并据此采用基于掩码的小波阈值算法对A显波形进行滤波处理,通过伤损成像评价滤波效果。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伤损检出率的前提下,较原始成像算法和低通滤波器,B显成像点数量分别降低了69.91%和39.15%,有效减少了噪声对A显波形的干扰,并保持了较高的检出率,为小半径曲线B显图像伤损辨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超声探伤 小半径曲线 小波分析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列控系统的电子轨道地图数据约简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德彪 王子琪 +2 位作者 王剑 蔡伯根 丁珣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61,共11页
电子轨道地图是新型列控系统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的重要参考源。为满足地图精度高、存储量低的要求,针对轨道线路数据约简方法开展研究。在面向直线表达的线路数据方面,对道格拉斯普克算法和基于线路数据航向角特征约束的约简2种算... 电子轨道地图是新型列控系统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的重要参考源。为满足地图精度高、存储量低的要求,针对轨道线路数据约简方法开展研究。在面向直线表达的线路数据方面,对道格拉斯普克算法和基于线路数据航向角特征约束的约简2种算法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面向线路数据的直线和曲线混合表达,提出一种基于Clothoid曲线的约简算法。利用曲线DP算法和垂直投影误差要求,得到Clothoid曲线片段,实现轨道圆曲线和直线的分段,提高线路数据的约简率,保障生成地图的精度。为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选取京沈高铁北票东—阜新北的线路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lothoid曲线拟合生成的轨道段满足0.5 m垂距精度和0.2 m测量精度,约简率达99.5%,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新型列控系统电子轨道地图数据约简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电子轨道地图 数据约简 Clothoid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区间双向中断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玮腾 钱蕾 +1 位作者 韩宝明 冉江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0-779,共10页
针对运营区间双向中断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提出了在中断区间两侧利用渡线开行小交路的开行方案.考虑中断线路及与之衔接的其他线路,以减少乘客总等待时间为优化目标,构建涵盖中断阶段和恢复阶段的网络列车时刻表协同调整... 针对运营区间双向中断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提出了在中断区间两侧利用渡线开行小交路的开行方案.考虑中断线路及与之衔接的其他线路,以减少乘客总等待时间为优化目标,构建涵盖中断阶段和恢复阶段的网络列车时刻表协同调整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国内某城市地铁局部线路的实际运营数据为例,对运营区间双向中断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进行调整.结果表明:小交路调整策略能较好地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中断下的服务水平,与单线列车时刻表调整相比,所提出的网络列车时刻表协同调整模型可使超出列车容量的乘客总人数减少15.0%,乘客总等待时间减少3.9%,能够更好地应对运营中断事件,提高运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行调整 双向中断 时刻表调整模型 小交路行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