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空间布局与文脉传承——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忠忠 刘明珠 +1 位作者 韩欣芮 韩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大学文脉是大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凝聚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通过校园空间规划布局、建筑形式、景观营造等得以体现。大学文脉的传承对于彰显办学宗旨、提升校园品质、增强师生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从北京交通大学的实践... 大学文脉是大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凝聚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通过校园空间规划布局、建筑形式、景观营造等得以体现。大学文脉的传承对于彰显办学宗旨、提升校园品质、增强师生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从北京交通大学的实践探索和我国大学发展历程看,通过空间布局传承大学文脉的基本路径可考虑三个方面:适度创新,保持整体建筑布局与原有风格一脉相承,于“循古”之中添新意;运用校园文化符号延续、深化文化内涵,展示校园发展的“前世今生”;构建特色文化带展现校园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脉 传承 校园规划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影节与短片创意教学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创作为例
2
作者 易雨潇 王亚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3-37,共5页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影视类学科教学应坚持革新、注重实践,不断发展教学理论与研究。大影节所搭建的开放包容的跨领域实验场,为短片创意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旨在通过北京交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参与大学生电影节平台的短片...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影视类学科教学应坚持革新、注重实践,不断发展教学理论与研究。大影节所搭建的开放包容的跨领域实验场,为短片创意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旨在通过北京交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参与大学生电影节平台的短片创作为案例,探究电影节为短片创意教学提供的新视角。本文通过创作实践、案例分析、跨学科研究等方法,从竞赛命题、拍摄实践和跨领域创作三方面思考大影节为短片创意教学提供的新思路。总的来说,大影节以赛代练的模式,通过跨学科交流的方式整合了行业资源和高校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到行业的实践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意,培养了青年大学生对电影的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创意短片 短片创意教学 短片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校区的景观传承与需求——以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新校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子翱 刘贺丹 +1 位作者 何若萌 蒙小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3-622,共10页
在好风景里做学问是传统书院的宗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大学城片区首批新校区规划建设正在进行中,校园景观作为师生最直接、最高频使用和感受校园氛围与文化的五感来源,是新校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校区景观如何传承主校区历史文脉,营造... 在好风景里做学问是传统书院的宗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大学城片区首批新校区规划建设正在进行中,校园景观作为师生最直接、最高频使用和感受校园氛围与文化的五感来源,是新校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校区景观如何传承主校区历史文脉,营造师生需求下的好风景:以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新校区为例,研究通过对北交大在校生和校友们的问卷调查与访谈,以北交大主校区特征景观感知、学生们需求和期望的理想校园景观进行分项专题问卷调查,研究成果显示:(1)对主校区特征景观的传承,进行多校区间的校园景观延续设计,有利于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2)可进入的草坪空间,林下可停留空间,有一定私密感的空间,减压沉思冥想空间和亲水空间是校园室外空间最被期待的环境形式.(3)在水景、植物等校园室外空间景观元素的使用中,结合传统书院景观的环境育人、比德教化作用,将伦理教化融入校园环境中,丰富高校人文内涵.这些偏好与评价结果,可在北京市存量空间紧缺以及雄安新城增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新校区景观规划建设及主校区局部空间更新提供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校区 校园景观 传统书院 理想室外空间 冥想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校园“大院”的空间模式——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璠磊 徐彤 石克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0-174,共5页
高校校园空间具有典型的"大院"特征,在城市空间中自成一体,可以视作微缩的城市单元.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历史悠久的北京市高等院校之一,与其他校园相比,其边界与内部的空间形态有着诸多不同.本文从建筑学角度入手,基于城市空间... 高校校园空间具有典型的"大院"特征,在城市空间中自成一体,可以视作微缩的城市单元.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历史悠久的北京市高等院校之一,与其他校园相比,其边界与内部的空间形态有着诸多不同.本文从建筑学角度入手,基于城市空间符号理论,对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的"大院"边界原型及空间模式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校园 院对院 院套院 院交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城融合研究
5
作者 胡映东 封钧瀚 +2 位作者 张鹏 张文杰 董玉香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36,共8页
新建、改建铁路枢纽正在回归中心城区,成为新一轮城市更新的重要驱动力。过去20年,我国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已从尝试、探索转向站城融合创新。为探究这一枢纽新类型的缘起、演进、特征和趋势,综合运用知识图谱与实证研究方法,印证地下... 新建、改建铁路枢纽正在回归中心城区,成为新一轮城市更新的重要驱动力。过去20年,我国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已从尝试、探索转向站城融合创新。为探究这一枢纽新类型的缘起、演进、特征和趋势,综合运用知识图谱与实证研究方法,印证地下枢纽在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已经并将持续助力站城融合,提出枢纽集群规划、交通与开发融合、客站设计、人本环境、换乘效率等5方面设计策略,旨在优化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站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知识图谱 综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WR模型的天津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对租赁住房可支付性的空间分异影响
6
作者 张纯 王文洁 崔娜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3,共8页
在我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安居”与“出行”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的支持功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视角下临近轨道交通对租房价格的影响,而公平与发展视角下轨道交通对沿线租赁住房价格更加精细化的直接和间接异质性影... 在我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安居”与“出行”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的支持功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视角下临近轨道交通对租房价格的影响,而公平与发展视角下轨道交通对沿线租赁住房价格更加精细化的直接和间接异质性影响作用仍不清晰。以天津市为例,利用贝壳网租房价格数据与高德兴趣点数据(POI),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研究轨道交通可达性对住房可支付性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显示,到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对租房价格的影响存在差异,在0~400 m范围内呈现单向递减规律,在400~800 m范围内呈现倒U形规律,200~400 m范围内溢价最低;从轨道站点出发,不同方向的公共服务设施溢价效果不同,对轨道交通可达性的敏感度不同;轨道交通沿线住房可支付性,受到城市区位与邻里因素的可达性影响而逐渐降低。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轨道交通的住房可达性与可支付性之间的两维度地理空间研究框架,为面向青年友好的住房政策制定和高品质轨道交通生活圈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空间分异 可达性 住房可支付性 溢价效应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高儒 徐兴蒙 +1 位作者 鲁毓进 李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0,共10页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相互依存、互促发展,二者的协同优化有利于铁公水航合理布局和城乡空间优化配置,亟需探明相互作用机制。以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展望。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是...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相互依存、互促发展,二者的协同优化有利于铁公水航合理布局和城乡空间优化配置,亟需探明相互作用机制。以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展望。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串联和重塑国土空间的重要依托,又受到国土空间要素的制约和管控;交通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和时空压缩效应影响国土空间开发,同时通过生态、环境和碳排放影响国土空间保护;国土空间通过地理环境、区域战略及开发保护要求,对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运输活动产生影响。建议完善交通网络与国土空间相互作用评估方法,加快交通引导国土空间发展理论体系构建,强化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优化和规划研究。研究可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协同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国土空间 开发保护协同 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公共交通数字化出行影响因素及研究趋势
8
作者 侯彬彬 夏海山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高速城市化进程要求建设协调可持续交通系统,信通技术发展促使移动应用程序和电子支付系统进一步普及,按需出行(MoD)、共享出行(SM)和出行即服务(MaaS)等新型交通模式迅速发展,数字化出行逐渐成为人们完成日常活动的常规选择。然而,基... 高速城市化进程要求建设协调可持续交通系统,信通技术发展促使移动应用程序和电子支付系统进一步普及,按需出行(MoD)、共享出行(SM)和出行即服务(MaaS)等新型交通模式迅速发展,数字化出行逐渐成为人们完成日常活动的常规选择。然而,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出行服务并不能平等惠及所有区域和群体,未来公共交通系统数字化转型引发环境和社会争议。为优化公共交通智能移动系统建设,提升用户出行效率和体验,本文结合MaaS发展理念,从未来公共交通数字化出行核心内涵着手,讨论归纳已有研究方法,分析数字化出行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揭示未来数字化出行研究趋势。研究表明,基于智能移动系统的交通出行服务面临空间覆盖不均和弱势群体需求关注不足等关键问题。未来公共交通数字化出行研究应统筹关注建成环境、交通设施、时间因素、社会经济以及数字网络、后疫情等影响因素,进一步推进未来数字化出行研究方法创新及计算模型开发、强化相关影响因素指标量化及实证分析、提升数字化出行环境社会影响评估及优化策略。通过分析未来公共交通数字化出行影响因素及研究趋势,为优化未来数字化出行系统,促进环境和社会包容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需出行 共享出行 出行即服务 智能交通 交通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互通2.0:基于多层级网络效率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模式研究
9
作者 朱金津 夏海山 +1 位作者 刘晓彤 徐然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后城市空间进入更高的网络层级发展阶段,如何提升都市圈空间效能成为研究重点。首先,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当前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协同模式的研究特点与不足。其次,将网络与流动思想... 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后城市空间进入更高的网络层级发展阶段,如何提升都市圈空间效能成为研究重点。首先,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当前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协同模式的研究特点与不足。其次,将网络与流动思想纳入研究,进一步以多层级网络效率为切入点,分析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网络结构和功能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提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互联互通2.0模式,从网络结构的联通性、网络节点的耦合性以及要素流的流动性3个方面强化协同关系。最后,结合案例提出我国互联互通更高阶段的发展方向,理论上强调网络的层级性、节点性以及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践上提升多层次轨道交通枢纽的网络联通性与耦合性,研究成果可以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多层级网络 互联互通 城市空间效率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闲置站域空间资源评价与更新模式研究——以北京西部山区铁路为例
10
作者 沈敏敏 王岳颐 +3 位作者 唐翰 秦剑 王少华 李霄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70,共9页
聚焦于铁路闲置站域空间在城乡公共空间资源利用中的浪费问题,通过对站域空间的系统分类,开展空间资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更新对策。研究采用类型学方法,以北京西部山区四条典型铁路线的30个站域为对象,基于实地调研与地理信息数据构建... 聚焦于铁路闲置站域空间在城乡公共空间资源利用中的浪费问题,通过对站域空间的系统分类,开展空间资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更新对策。研究采用类型学方法,以北京西部山区四条典型铁路线的30个站域为对象,基于实地调研与地理信息数据构建了铁路闲置站域数据库,并从地形地貌与开发程度两个维度对站域空间进行评估,将其划分为九类。继而分析各类站域的空间特征,提炼典型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站域的资源潜力进行系统评价,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更新模式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置站域空间 资源评价 更新模式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协同的时空响应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纯 夏海山 于晓萍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中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期,从城市空间发展视角需要关注平衡问题。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失衡,主要反映在空间错位、时间异速和功能失配上,亟需揭示二者协同规律。本文通过影响模型、模拟模型与反馈模型构建协同分析框架,... 中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期,从城市空间发展视角需要关注平衡问题。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失衡,主要反映在空间错位、时间异速和功能失配上,亟需揭示二者协同规律。本文通过影响模型、模拟模型与反馈模型构建协同分析框架,以北京为例,探究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都市圈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职住空间关系会影响到轨道交通客流量,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都可能对轨道站点产生强客流压力。在城市尺度,轨道交通可达性较高的站点,会产生集聚效应而吸引更多的就业,增加周边就业岗位的密度。在站点尺度,轨道交通线路开通会带动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转变。研究表明,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核心是空间上匹配、时间上同步和功能上整合,研究旨在对中国城市应对轨道交通快速集中建设时期的挑战起到理论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形态 时空响应 协同规律 可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步行空间连续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杰 王晓燕 张育南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8,共8页
以北京三环到四环片区的70个轨道交通站点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步行网络的整体度和微观层面步行路径的通畅度两大层面分析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借助卫星图观测、地图标记及实地勘察等方法探寻其主导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城... 以北京三环到四环片区的70个轨道交通站点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步行网络的整体度和微观层面步行路径的通畅度两大层面分析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借助卫星图观测、地图标记及实地勘察等方法探寻其主导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城区站点周边步行网络整体度受主干道、快速路、高架桥三者影响最大,河流和铁路次之,少部分站点受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影响导致出入口周边地上与地面空间未能有效整合。借助行人出站后经常使用的步行流线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影响步行路径通畅度的环境要素主要体现在过街设施的连接性、平面交叉口的时间阻隔效应以及建(构)筑物的双重导向性三大方面。为实现地铁乘客从出站至目的地的步行可达,从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选址、站点出入口空间设计、站区环境要素及政策引导层面提出构建通畅连续的步行空间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 步行可达性 步行空间 连续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售收缩背景下商业稳定性的空间规律——以北京前门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盛强 许泽阳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9,共8页
近年来新冠疫情引发城市部分区域出现零售收缩问题,但也为深入挖掘各类商业变化背后的空间规律提供了机会。基于百度街景时光机和实地调研,详细记录了2017和2022年北京前门地区商业的更名、改行和存续情况,并基于多元回归综合距离、拓... 近年来新冠疫情引发城市部分区域出现零售收缩问题,但也为深入挖掘各类商业变化背后的空间规律提供了机会。基于百度街景时光机和实地调研,详细记录了2017和2022年北京前门地区商业的更名、改行和存续情况,并基于多元回归综合距离、拓扑、聚集三种空间规律对各条街道上商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拓扑规律的影响最为明显,且位于城市尺度高可达性街道的商铺在外部冲击下经营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稳定性 空间句法 拓扑规律 距离规律 商业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区铁路沿线公园声景评价及设计策略——以京秦铁路北京中心城区段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蒙小英 吴湘萍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0-911,共12页
铁路沿线城市空间通常被贴上遭受铁路运营车辆噪声污染大的标签而品质受损,实际上北京城区铁路沿线存在非常多的城市公园,这些公园的声景如何?文中以京秦铁路北京中心城区段沿线的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测量结合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 铁路沿线城市空间通常被贴上遭受铁路运营车辆噪声污染大的标签而品质受损,实际上北京城区铁路沿线存在非常多的城市公园,这些公园的声景如何?文中以京秦铁路北京中心城区段沿线的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测量结合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声环境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影响其声景评价结果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通滨河公园及郭家村绿地公园环境声压级超过规定的噪声限值,其声环境协调度和安静度也为负面评价。通过主客观数据分析,发现对于位于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附近的城市公园,城市交通噪声为影响公园声景主客观评价的主导声源。在安静的环境中,列车暴露噪声的好感度评价更加低。站场作业声、列车行驶声和汽车行驶声好感度评价的强度会受到其他因素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但其评价均为负面评价。人工声和生活声经常被认为是主导声,自然声感知频率较低。受访者行为会对声景满意度和协调度评价产生影响:安静休憩类的群体对于声环境的要求较其他类型的游客要求更高;而带孩子玩的群体对声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并结合北京市城区京秦铁路沿线公园研究结论,提出铁路城区段沿线公园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交通噪声 声景观 声评价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优化策略探讨——基于对编制人员和执行人员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蒙小英 杨昊飞 刘彦琢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北京公布并执行的15个市级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人员与执行人员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IPA分析和矩阵算法分析,对导则要素的重要性排序、编制人员对执行环节的关注度、执行人员对导则实施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 以北京公布并执行的15个市级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人员与执行人员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IPA分析和矩阵算法分析,对导则要素的重要性排序、编制人员对执行环节的关注度、执行人员对导则实施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除交通要素外,编制人员和执行人员对界面、景观、设施和服务对象这4个要素的重要性排序较为接近;编制人员对导则执行环节的关注度与执行人员对导则执行环节的满意度呈正相关;执行人员对导则编制的满意度与导则涉及的如执行弹性与刚性的尺度、导则术语的专业化程度等执行问题呈正相关。最后针对上述正相关要素,提出导则编制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导则 编制要素 关注度 满意度 执行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应用与国外案例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飞 王苗苗 +1 位作者 张育南 高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6,共9页
将北京部分地铁站点划分为传统街区型、文化科教型以及商业型站点3种类型,并分别与国外同类型站点在地理位置、站点公共艺术元素提取以及公共艺术运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北京地铁公共艺术未来发展提出应以人为本、凸显地域特色以及实... 将北京部分地铁站点划分为传统街区型、文化科教型以及商业型站点3种类型,并分别与国外同类型站点在地理位置、站点公共艺术元素提取以及公共艺术运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北京地铁公共艺术未来发展提出应以人为本、凸显地域特色以及实现公众参与等要点,并提出在站点公共艺术设置位置应一体化、艺术创作选题应进一步扩展以及公共艺术创作形式应多元化等建议,探究如何利用公共艺术作品改善地铁站点环境,提升乘客乘车体验,力求为今后地铁公共艺术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 公共艺术 地铁公共空间 展示形式及位置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中心城区京秦铁路沿线景观动态感知测度
17
作者 蒙小英 张子菡 陈雨清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12,共8页
【目的】目前铁路沿线景观研究缺少乘客视角下对真实场景的感知研究。【方法】以北京城区段京秦铁路沿线景观为研究对象,以铁路线上正常运营的普速列车乘客为被试者,使用眼动仪、智能穿戴耳夹传感器获取被试者在行驶列车内的生理指标,利... 【目的】目前铁路沿线景观研究缺少乘客视角下对真实场景的感知研究。【方法】以北京城区段京秦铁路沿线景观为研究对象,以铁路线上正常运营的普速列车乘客为被试者,使用眼动仪、智能穿戴耳夹传感器获取被试者在行驶列车内的生理指标,利用ErgoLAB人机环境同步平台作为数据收集、刺激呈现与数据分析系统,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乘客感知体验的景观特征及景观要素种类。【结果】1)铁路沿线景观中,与自然要素相比,人工要素吸引力更强。各景观要素之间的注视持续时长的排序为:建筑>植物>道路>铁路。2)天空开阔度、天际线丰富度正向影响人们的机体活跃程度。3)含有水体的场景与植物层次丰富的组团对视线的吸引力较大。4)在连续性的景观中,乘客的视觉容易被特殊景观节点或视觉要素复杂的景观画面所吸引。【结论】建议将北京中心城区铁路沿线景观纳入城市眺望景观治理。进一步提升乘客对京秦铁路沿线景观的动态感知体验,首要关注的是铁路沿线建筑的视觉吸引力,尤其是车站、站区景观等特殊节点;其次是突出重点区域的城市天际线,以及植物界面的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秦铁路 铁路沿线景观 景观感知 眼动追踪 心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轨道交通车辆段综合利用模式的演进与创新 被引量:7
18
作者 纪诚 卢源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30,共6页
通过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的实例,阐述北京市在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发展阶段对于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演进历程和创新。归纳出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律,指出车辆段综合利用势必成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 通过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的实例,阐述北京市在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发展阶段对于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演进历程和创新。归纳出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律,指出车辆段综合利用势必成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总结出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开发自身的基本特征:土地产权关系复合、主体利益指向多元、工程技术实施复杂、管理操作缺乏规范。提出一些基本观点:车辆段上盖开发需要对现有城市开发和轨道交通建设模式进行创新与突破;注重与城市规划、投资相结合,循序渐进;注重实施细节的保障点;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段 综合利用模式 投资 演进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点评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服务评价研究
19
作者 曾忠忠 赵英君 张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2,共11页
为探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使用现状,提出以网络点评作为数据来源,并基于乘客满意度展开其服务评价研究。将北京西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点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和语义分析,从3方面剖析北京西站使用现状:①乘客对北京西站的关注度与满意度... 为探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使用现状,提出以网络点评作为数据来源,并基于乘客满意度展开其服务评价研究。将北京西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点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和语义分析,从3方面剖析北京西站使用现状:①乘客对北京西站的关注度与满意度;②乘客行为与各个空间的关联度程度;③接驳交通、功能空间、商业、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北京西站整体乘车体验较好,但存在商业类型单一、慢行系统建设不充分、城市功能较弱等问题。研究展示了利用网络点评数据进行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使用评价研究的优势,从而为枢纽的建设或更新提供实证基础以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旅客运输 网络点评 使用后评估 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与建筑的景观--挪威水电公司公园与挪威景观的复兴 被引量:1
20
作者 约根森.卡斯滕 蒙小英 刘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7-49,共3页
目前,世界范围内几乎很少有对战后挪威现代主义园林的研究,这段历史直到现在大部分还保持着未成文的状态,这与对同时期挪威建筑所做的大量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为了对建筑历史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了解,对这一时期园林设计的发展进行... 目前,世界范围内几乎很少有对战后挪威现代主义园林的研究,这段历史直到现在大部分还保持着未成文的状态,这与对同时期挪威建筑所做的大量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为了对建筑历史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了解,对这一时期园林设计的发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历史 挪威 水电公司 景观 公园 艺术 园林设计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