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政污水深度回用系统中反渗透膜表面微生物污染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海琴 杨成永 +1 位作者 赵宗升 周煜坤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2-1099,共8页
污水深度回用是世界各国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战略性选择,反渗透是污水深度回用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中水水质有其自身的污染特点,微生物污染是最复杂的污染形式,是市政污水深度回用反渗透运行过程关注的焦点,目前对生物膜形成和其对反渗透... 污水深度回用是世界各国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战略性选择,反渗透是污水深度回用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中水水质有其自身的污染特点,微生物污染是最复杂的污染形式,是市政污水深度回用反渗透运行过程关注的焦点,目前对生物膜形成和其对反渗透运行性能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结合国内外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研究及分析的文献成果,总结了微生物污染造成渗透通量和脱盐率变化的规律;为了阐明由于微生物细胞沉积和生物膜生长造成膜性能下降的机理,对微生物污染的性质、影响因素及相关理论、污染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微生物和胞外聚合物(EPS)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实际工程污染的评价、预测和减轻污染提供系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深度回用 反渗透 微生物污染 胞外聚合物(EPS)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回用的环境系统中抗生素、抗药菌与抗性基因分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肖肖 张昱 +1 位作者 李久义 田秀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56,共14页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很少考虑抗生素的去除,因而,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和再生水中频繁检出。在各种水环境中均发现抗生素抗药菌和抗性基因,特别是在再生水及其受纳环境中,这已构成了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本文综述了再...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很少考虑抗生素的去除,因而,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和再生水中频繁检出。在各种水环境中均发现抗生素抗药菌和抗性基因,特别是在再生水及其受纳环境中,这已构成了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本文综述了再生水回用的环境系统中抗生素分布与污染特征、抗药菌和抗性基因迁移转化规律与传播风险、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去除。综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可知,再生水回用环境系统中,抗药性分布与残留抗生素的浓度、灌溉频率及补给水量有关;Ⅰ型整合子和质粒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污水深度处理对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受消毒剂量、接触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本综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受纳环境中抗药菌和抗性基因污染分布和迁移,为揭示抗生素耐药性扩散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抗药菌 抗性基因 多重耐药 再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山区性河流取水工程安全设计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锦 石诚 徐海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1-63,共3页
通过对代表性山区河流电厂的取水工程安全实例分析 ,根据取水方式不同 ,建议应采取的措施分为 :直接在天然河道上布置取水构筑物时 ,取水头部上下端加设三角形挡沙板 ,取水口上游设导沙丁坝 ,抬高取水头高程和进水底槛高程 ,并且可考虑... 通过对代表性山区河流电厂的取水工程安全实例分析 ,根据取水方式不同 ,建议应采取的措施分为 :直接在天然河道上布置取水构筑物时 ,取水头部上下端加设三角形挡沙板 ,取水口上游设导沙丁坝 ,抬高取水头高程和进水底槛高程 ,并且可考虑设置两套取水系统 ,枯水期直接利用河道取水头取水 ,洪水期从移动式泵车取水 ;在河道上设置拦河低坝取水时 ,必须设置配套取水防沙设施 ,如排沙闸或冲沙闸 ,进水闸前设导沙坝 ,冲刷闸前设导沙坎 ,泄洪闸前设冲沙廊道和导流堤 ,还可在河道上设置潜水丁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水工程 电力工程 防沙措施 安全管理 水泵 冷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系统中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环境行为和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薛晓博 周岩梅 许兆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对阿特拉津在农田土壤中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着重评述了阿特拉津的吸附机制与影响因素、化学降解、生物降解、生态毒理、生物修复,最后提出微生物降解法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农田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阿特拉津 土壤 环境行为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环境中304不锈钢生物膜腐蚀电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进 许兆义 +1 位作者 李久义 焦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38-2646,共9页
研究了以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系统补水的北京某热电厂冷却塔底粘泥中分离纯化培养出来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生长特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方法研究了304不锈钢(SS304)表面生物膜... 研究了以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系统补水的北京某热电厂冷却塔底粘泥中分离纯化培养出来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生长特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方法研究了304不锈钢(SS304)表面生物膜特征及其主要成分和不锈钢/生物膜界面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再生水环境下304不锈钢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是由吸附的SRB菌体及以含碳有机物为主的胞外聚合物和FeS腐蚀产物构成.浸泡前期(前7 d)SS304电极表面阻抗值主要由SS304表面钝化膜的贡献;浸泡后期(14 d后),电极体系阻抗值由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和生物膜共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304不锈钢 硫酸盐还原菌 生物膜 原子力显微镜 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中水深度回用MBR-UF-RO集成系统中超滤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于海琴 李进 +1 位作者 王莹 杨成永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78,82,共5页
以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为处理对象的超滤的处理性能,考察超滤作为反渗透预处理措施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超滤出水浊度<0.1 NTU,污染指数<3,COD平均去除率为39.64%,为反渗透提供了基本稳定的进水水质。但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和胶... 以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为处理对象的超滤的处理性能,考察超滤作为反渗透预处理措施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超滤出水浊度<0.1 NTU,污染指数<3,COD平均去除率为39.64%,为反渗透提供了基本稳定的进水水质。但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和胶体杂质的穿透成为构成回用工艺中反渗透膜污染的主要原因。超滤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有机物和微生物,通过碱洗和碱、氯化学清洗取得明显清洗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水回用 超滤 可靠性 膜污染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厂冷却系统不锈钢生物膜腐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进 张万友 +2 位作者 李久义 焦迪 崔联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63-70,共8页
研究了以中水为循环冷却系统补水的北京某热电厂冷却塔底粘泥中分离富集出来的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生长特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lectrochemical impedence... 研究了以中水为循环冷却系统补水的北京某热电厂冷却塔底粘泥中分离富集出来的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生长特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lectrochemical impedence spectroscopy,EIS)方法对比研究了中水环境下,SS304和SS316L不锈钢表面SRB生物膜的生长特征以及不锈钢/生物膜界面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S316L不锈钢比SS304对SRB有更强烈的吸附特性,而耐蚀性依然好于SS304。在含SRB的中水中浸泡14 d,SS304和SS316L试片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222.95±16.06)nm和(249.68±38.18)nm;去掉生物膜后,SS304试片表面有明显点蚀痕迹,蚀坑最深处为541.24 nm,局部腐蚀速率相当于0.014 mm/a,而SS316L试片表面的蚀坑最深处为49.15 nm,局部腐蚀速率相当于0.001 mm/a。在浸泡后期SS304电极表面钝化膜开始出现点蚀,极化电阻比SS316L的低1~2个数量级。2种不锈钢表面形成SRB生物膜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中水 生物膜 不锈钢 原子力 显微镜 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导入超滤系统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于海琴 杨成永 张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9,共5页
通过对比研究单独超滤系统和粉末活性炭导入超滤膜系统(PAC leading-in UF)发现,投加PAC后通量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但并不能显著地减缓膜污染并获得高通量,说明PAC吸附的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不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而是在膜表面形成了&q... 通过对比研究单独超滤系统和粉末活性炭导入超滤膜系统(PAC leading-in UF)发现,投加PAC后通量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但并不能显著地减缓膜污染并获得高通量,说明PAC吸附的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不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而是在膜表面形成了"次级膜".试验中发现导入系统可显著提高对天然水中腐殖酸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到94%.此外在导入系统投加钙盐后可明显改善膜污染,达到有效控制膜通量的下降趋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活性炭导入超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Fe^(3+)对金霉素降解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辉 姚宏 +2 位作者 田盛 马友千 于晓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4-960,共7页
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植物疾病防治的广谱抗生素,作为一类难降解有机物存在于水环境中.通过对Fe3+与CTC的络合反应机制以及不同条件(Fe3+与CTC的摩尔比、温度、pH)下CTC降解规律的研究,探讨了Fe3+的... 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植物疾病防治的广谱抗生素,作为一类难降解有机物存在于水环境中.通过对Fe3+与CTC的络合反应机制以及不同条件(Fe3+与CTC的摩尔比、温度、pH)下CTC降解规律的研究,探讨了Fe3+的存在对CTC降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 molCTC分子最多络合2 molFe3+,且Fe3+与CTC的结合部位在CTC分子的A环;Fe3+的浓度会对CTC降解产生影响,当Fe3+与CTC的摩尔比为1∶1时,CTC的降解速率最大;CTC的降解速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而增大;投入与CTC等浓度的Fe3+时,10和20℃条件下CTC的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271%和322%(30℃时,Fe3+的效果不是很显著),pH=3、5和7时CTC的降解速率分别提高400%、141%和179%.由于Fe3+大量存在于金霉素制药废水中,通过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Fe3+对金霉素降解机制的影响规律,可为实际工程环境条件的确定及制药废水中CTC降解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CTC) FE3+ 降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火力发电厂气体消防系统设计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锦 石磊 石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9-51,共3页
鉴于我国目前还未颁布烟烙尽 (INERGEN)和七氟丙烷 (FM - 2 0 0 )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通过对大型火力发电厂气体消防系统进行分析 ,建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应做到 :有人值守的防护区域采用INERGEN或FM- 2 0 0灭火系统 ,防护区控制在 7个... 鉴于我国目前还未颁布烟烙尽 (INERGEN)和七氟丙烷 (FM - 2 0 0 )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通过对大型火力发电厂气体消防系统进行分析 ,建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应做到 :有人值守的防护区域采用INERGEN或FM- 2 0 0灭火系统 ,防护区控制在 7个以内 ,不考虑备用量 ,减少其存储容积 ;无人值守的防护区域采用低压CO2 灭火系统 ,防止其较高灭火浓度对人体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气体消防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烟烙尽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源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丹妮 冯皓迪 +3 位作者 代世婷 马春萌 杨敏 张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5-1454,共10页
畜禽粪便源有机肥是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母体及转化产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研究畜禽粪便源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残留情况,在全国8个省(市)采集55个有机肥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畜禽粪便源... 畜禽粪便源有机肥是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母体及转化产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研究畜禽粪便源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残留情况,在全国8个省(市)采集55个有机肥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畜禽粪便源有机肥中四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和土霉素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及10种转化产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和土霉素在55个有机肥样品中均有检出,浓度分别为1.63-4348μg·kg^(-1)、ND-11451μg·kg^(-1)、ND-30300μg·kg^(-1)、7.11-55008μg·kg^(-1).10种转化产物中,差向异构体是主要的转化产物.不同畜禽粪便来源的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猪粪肥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浓度高于鸡粪肥、牛粪肥和羊粪肥.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可能也会影响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浓度.种养结合模式生产的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浓度显著高于集中处理模式生产的有机肥.进一步研究了典型地区畜禽粪便源有机肥和施肥土壤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残留的污染特征,发现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通过施用有机肥进入土壤环境中,差向异构体在施肥土壤中仍是主要的转化产物.畜禽粪便源有机肥和施肥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残留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源有机肥 施肥土壤 四环素类抗生素 转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和西维因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效果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周岩梅 张琼 +1 位作者 刁晓华 李晓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7-1182,共6页
测定分析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研究了硝基苯和西维因在活性炭上吸附的等温线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Polanyi-Manes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相关系数,说明吸附可能是以色散力为主的多过程复杂反应,活性炭... 测定分析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研究了硝基苯和西维因在活性炭上吸附的等温线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Polanyi-Manes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相关系数,说明吸附可能是以色散力为主的多过程复杂反应,活性炭对西维因的吸附容量及吸附速率略小于硝基苯,快速吸附过程与慢速吸附过程的差距较为明显,说明吸附质分子大小和吸附剂孔隙结构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溶液Na+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很小,可能由于介质离子强度对分子间色散力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硝基苯 西维因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姚晓飞 周岩梅 +2 位作者 于晓华 吴锦涛 刘伟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7-200,216,共5页
测定了南沙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沉积物的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分级为0~4级,属于无污染至偏重度污染水平,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Zn〉As〉Se〉Cu〉Pb〉Sb〉Ni〉Cr〉Co〉V〉Tl。运用... 测定了南沙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沉积物的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分级为0~4级,属于无污染至偏重度污染水平,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Zn〉As〉Se〉Cu〉Pb〉Sb〉Ni〉Cr〉Co〉V〉Tl。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南沙河底泥中不同重金属来源存在着差异,其中Se、Tl、Zn、Cu主要来自矿石开采;V、Cr、Co、Ni主要由冶金锻造支配;As主要来源于燃煤源。PCA的聚类分析指出,本次研究中所调查的13个采样点在污染程度上可分为5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PEA)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西维因及敌草隆在草木灰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琼 周岩梅 +2 位作者 孙素霞 刁晓华 王东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9-534,共6页
测定分析了草木灰的孔隙结构、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选择理化参数接近,空间构型不同的2种农药西维因和敌草隆作为吸附质,研究其在草木灰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者在草木灰上吸附模式理截然不同,线性吸附方程及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拟合平... 测定分析了草木灰的孔隙结构、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选择理化参数接近,空间构型不同的2种农药西维因和敌草隆作为吸附质,研究其在草木灰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者在草木灰上吸附模式理截然不同,线性吸附方程及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拟合平面型分子西维因的吸附等温线及动力学曲线,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及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对非平面型分子敌草隆的等温线及动力学曲线拟合程度最高,说明平面型分子的吸附可能以简单的线性分配为主,而非平面型分子可能以多过程非线性吸附为主;等温线及动力学拟合参数显示,草木灰对平面型分子西维因的吸附量远大于非平面型分子敌草隆,说明吸附质分子的空间位阻效应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维因 敌草隆 草木灰 分子空间构型 位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渗滤液脱氮过程中的抑制现象及其消除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宗升 李炳伟 +3 位作者 刘鸿亮 赵云霞 陈智均 许其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对于垃圾填埋过程中高氨氮浓度、低C/N的晚期渗滤液,反硝化碳源不足会造成A/O脱氮系统的亚硝酸积累,导致对氨氧化和亚硝酸氧化过程的抑制作用.A2/O流程中的厌氧处理对难降解有机物的水解酸化作用可为后续反硝化提供易降解有机碳源,可消... 对于垃圾填埋过程中高氨氮浓度、低C/N的晚期渗滤液,反硝化碳源不足会造成A/O脱氮系统的亚硝酸积累,导致对氨氧化和亚硝酸氧化过程的抑制作用.A2/O流程中的厌氧处理对难降解有机物的水解酸化作用可为后续反硝化提供易降解有机碳源,可消除亚硝酸盐的积累及其对硝化过程的抑制.试验表明,厌氧处理可使氨氧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提高约1倍和1.3倍,分别达0.123mgN/(mgMLSSd)和0.0675mgN/(mgMLSSd),TN去除率由8%提高到15%.使浓度高达1000mg/L的氨氮,在0.138mgN/(mgMLSSd)的进水负荷下较为彻底地氧化为安全的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 脱氮 氨氮 亚硝态氮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对菲在沉积物上吸附与解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志霞 葛小鹏 +3 位作者 晏晓敏 林进 周岩梅 王东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2,共8页
采集了北京通州凉水河(标记为L)以及广东东江流域(标记为D)的沉积物,并进行菲(Phe)的连续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不同含量及组成的溶解性有机质(DOMs)对其吸附与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OMs能明显抑制菲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在实... 采集了北京通州凉水河(标记为L)以及广东东江流域(标记为D)的沉积物,并进行菲(Phe)的连续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不同含量及组成的溶解性有机质(DOMs)对其吸附与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OMs能明显抑制菲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110mg/L),菲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与DOC浓度呈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并且DOC浓度越高,对吸附作用的抑制越显著.在溶解性有机质存在条件下,菲在2种沉积物上的吸附均呈线性吸附特征,kd值随加入沉积物浸出液DOC浓度的减小呈增大的趋势.菲在2种沉积物上的解吸过程均呈现一定的迟滞性,其解吸迟滞性可用热力学指数TII来描述.随着菲初始浓度的增加,TII值先减小后增加,其变化可以用吸附在高低位点上的菲分子比例以及菲分子是否能够被禁锢在吸附剂微孔内部来加以解释;溶解性有机质的存在,能促进菲从沉积物上的解吸,从而使菲的解吸滞后性减弱,增强其在水环境介质中的迁移与传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吸附 解吸滞后 溶解性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河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险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姚晓飞 于晓华 +2 位作者 周岩梅 葛晓鹏 王东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2,共5页
通过测定南沙河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探讨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沙河水体重金属的污染较轻,沉积物的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分级在0~3之间... 通过测定南沙河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探讨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沙河水体重金属的污染较轻,沉积物的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分级在0~3之间,属于无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Zn>As>Pb>Cu>Cr>Cd。沉积物重金属呈现由较轻到中等的生态风险,以Cd的生态风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河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内燃机车不同工况下废气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福民 牛牧晨 +2 位作者 周玉松 张玉磊 高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97,共4页
针对铁路内燃机车对北京内燃段、梨树沟隧道、怀柔北机务段水阻试验台等采样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燃机车的污染物排放与其运行状况有关,各采样点大气环境中的NOx与TSP浓度存在差异。同时根据颗粒物的富集原理,对其产生... 针对铁路内燃机车对北京内燃段、梨树沟隧道、怀柔北机务段水阻试验台等采样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燃机车的污染物排放与其运行状况有关,各采样点大气环境中的NOx与TSP浓度存在差异。同时根据颗粒物的富集原理,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内燃机车污染物排放的措施,以改善内燃机车周边的大气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车 NOx TSP 富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维因在活性炭及草木灰上的吸附及解吸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岩梅 张琼 +1 位作者 王东升 许兆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68-1273,共6页
在详细表征活性炭(AC)、草木灰(PA)和沉积物(S)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的基础上,研究他们对农药西维因的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化学组成类似,孔隙结构不同的碳吸附剂所遵循的吸附机理不同.介孔分布较多的AC吸附机理复... 在详细表征活性炭(AC)、草木灰(PA)和沉积物(S)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的基础上,研究他们对农药西维因的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化学组成类似,孔隙结构不同的碳吸附剂所遵循的吸附机理不同.介孔分布较多的AC吸附机理复杂,介孔分布较少的PA以线性分配作用为主,AC对西维因的吸附量远大于PA,表面积标化饱和吸附量显示,表面积是影响吸附量的关键因素.AC对西维因的解吸量远小于吸附量,与PA的解吸量相当,PA的解吸量与吸附量相近,且解吸动力学数据均能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说明以分配作用黏附于碳吸附剂上的西维因可能又以分配的形式解吸.沉积物(S)中掺混AC和PA后,对西维因的吸附量增加,解吸量降低,证明AC和PA均具有应用于污染沉积物治理的潜力,但复杂的沉积物体系使得吸附并非简单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草木灰 西维因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和淀粉混合废水 被引量:9
20
作者 姚宏 王钰楷 +4 位作者 何永淼 徐菁 田盛 马友千 张树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83-188,共6页
采用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金霉素和淀粉生产混合废水。连续272d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CODCr为4000~16000mg/L,氨氮浓度为100~800mg/L(均值为530mg/L),总氮浓度为200~1000mg/L(均值为624.4mg/L)时,该组合工艺对CODC... 采用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金霉素和淀粉生产混合废水。连续272d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CODCr为4000~16000mg/L,氨氮浓度为100~800mg/L(均值为530mg/L),总氮浓度为200~1000mg/L(均值为624.4mg/L)时,该组合工艺对CODCr去除率为94%~98%,对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均值分别为96.9%和89.8%。出水CODCr、氨氮和总氮浓度均值分别为514、15.6和59.2mg/L。组合工艺可有效削减有机物负荷,减轻后续深度处理的负担,同时通过生物处理除氮降低了常规物化脱氮的运行费用和投资成本,且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均满足GB21903—2008《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废水 两级厌氧反应器(UASB) 好氧反应器(A O系统) 厌氧氨氧化(ANAMMOX) 金霉素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