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岔参数在线测量中激光条纹中心自适应提取
1
作者 荆颖春 何启欣 +2 位作者 崔建英 张政 冯其波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414-2423,共10页
激光条纹中心的提取精度是影响结构光视觉测量精度的核心因素。在结构光道岔参数在线测量系统中,道岔搬动引起的激光条纹位置变化及环境干扰会造成激光条纹亮度、宽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系统的测量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St... 激光条纹中心的提取精度是影响结构光视觉测量精度的核心因素。在结构光道岔参数在线测量系统中,道岔搬动引起的激光条纹位置变化及环境干扰会造成激光条纹亮度、宽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系统的测量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Steger算法的光条中心自适应提取方法,该方法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精度高等特点。通过Otsu阈值分割结合Two-Pass算法得到有效光条区域,从而消除杂散光的干扰,提高计算速度;随后,通过细化算法提取光条骨架并确定初始中心点,提出一种基于邻域几何法线方向的光条宽度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关联光条宽度与高斯核参数σ,实现卷积核尺寸的自适应调整,最终获得光条亚像素级中心点。测量结果显示,标准量块的平均误差在0.09 mm以内,适合道岔参数在线测量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测量 线结构光 中心线提取 Steger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ppy)3掺杂PVK体系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利岩 赵谡玲 +3 位作者 徐征 张福俊 孙钦军 张妍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28-2331,共4页
对蓝色磷光材料Ir(Fppy)3不同浓度掺杂PVK薄膜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VK:Ir(Fppy)3/BCP/Alq3/LiF/Al的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验结果发现,磷光材料掺杂浓度不同,器件发光特... 对蓝色磷光材料Ir(Fppy)3不同浓度掺杂PVK薄膜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VK:Ir(Fppy)3/BCP/Alq3/LiF/Al的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验结果发现,磷光材料掺杂浓度不同,器件发光特性不同。当Ir(Fppy)3掺杂浓度比较低时,EL光谱中可以观察到PVK较弱的发光;当Ir(Fppy)3掺杂浓度较高时,会发生浓度猝灭;当Ir(Fppy)3掺杂浓度比较适中时,EL光谱中观察不到PVK的发光,只有Ir(Fppy)3的发光。通过I-V-L特性的比较,当掺杂浓度为4%时,器件的光电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K Ir(Fppy)3 能量传递 蓝色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球形CaWO_4∶Re^(3+)(Sm^(3+),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征 赵谡玲 +3 位作者 彭小波 高晨家 高轶群 王芸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63-1367,共5页
目前使用的白光LEDs荧光粉,主要是适于蓝光GaN芯片激发的黄、绿、红色稀土荧光粉。黄、绿光荧光粉技术已经相对完善,而发光良好、性能稳定的红色荧光粉比较少。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蓝光激发型红色荧光粉。相对于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荧... 目前使用的白光LEDs荧光粉,主要是适于蓝光GaN芯片激发的黄、绿、红色稀土荧光粉。黄、绿光荧光粉技术已经相对完善,而发光良好、性能稳定的红色荧光粉比较少。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蓝光激发型红色荧光粉。相对于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荧光粉体,本文利用水热法在较低温度160℃成功制备出了发光性能良好的单分散球形钨酸钙红色发光材料CaWO4∶Sm^(3+)和CaWO_4∶Eu^(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荧光光谱仪(PL)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所制备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光学特性。讨论掺杂稀土离子浓度、反应时间等条件的改变对样品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掺杂浓度不仅影响材料的形貌,还影响其发光强度。当Sm^(3+)和Eu^(3+)掺杂量分别为6%和4%时,CaWO_4∶Sm^(3+)和CaWO_4∶Eu^(3+)材料的发光性能最优。研究结果表明,Sm^(3+)和Eu^(3+)掺杂的CaWO_4材料可以作为荧光灯和蓝光芯片LED用荧光粉的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CaWO4∶Sm3+ CaWO4∶Eu3+ 球形结构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聚合物中掺杂染料DCJTB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妍斐 徐征 +2 位作者 张福俊 王勇 赵谡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0-762,共3页
将Alq3和DCJTB作为掺杂物与基质PVK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共溶,旋涂成膜,制备了PVK∶Alq3∶DCJTB为发光层的结构为ITO/PVK∶Alq3∶DCJTB/BCP/Alq3/LiF/Al的器件,其中Alq3和BCP分别用作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PVK用作蓝光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 将Alq3和DCJTB作为掺杂物与基质PVK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共溶,旋涂成膜,制备了PVK∶Alq3∶DCJTB为发光层的结构为ITO/PVK∶Alq3∶DCJTB/BCP/Alq3/LiF/Al的器件,其中Alq3和BCP分别用作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PVK用作蓝光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保持PVK和DCJTB的质量比为100∶1不变,改变PVK和Alq3的质量比,当PVK和Alq3的质量比为20∶1时,得到了效果较好的白光。器件在电压为14V时,色坐标达到(0.33,0.36),在10~14V范围内变化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 能量传递 有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穴注入层对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利岩 赵谡玲 +4 位作者 徐征 张福俊 孙钦军 张天慧 孔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6-889,共4页
以DPVBi为发光层,NPB为空穴传输层,在阳极ITO和NPB之间分别插入不同的空穴注入层CuPc和PEDOT∶PSS,制备了两种结构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ITO/CuPc/NPB/DPVBi/BCP/Alq3/Al和ITO/PEDOT∶PSS/NPB/DPVBi/BCP/Alq3/Al,研究了不同空... 以DPVBi为发光层,NPB为空穴传输层,在阳极ITO和NPB之间分别插入不同的空穴注入层CuPc和PEDOT∶PSS,制备了两种结构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ITO/CuPc/NPB/DPVBi/BCP/Alq3/Al和ITO/PEDOT∶PSS/NPB/DPVBi/BCP/Alq3/Al,研究了不同空穴注入材料对蓝色OLEDs发光性能的影响,并与没有空穴注入层的器件进行了比较。其中CuPc分别采用旋涂和真空蒸镀两种工艺,比较了不同成膜工艺对器件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空穴注入层的器件比没有空穴注入层器件性能要好,其中插入水溶性CuPc的器件,其发光亮度和效率虽然比蒸镀CuPc器件要低,但比插入PEDOT∶PSS器件发光性能要好。又由于水溶性CuPc采用旋涂工艺成膜,与传统CuPc相比,制备工艺简单,所以为一种不错的空穴注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穴注入层 CUPC PEDOT:PSS 蓝色有机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配合物Eu(UVA)3Phen与PVK掺杂体系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钦军 徐征 +2 位作者 赵谡玲 张福俊 高利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76-2679,共4页
将一种新型稀土铕配合物Eu(UVA)3Phen作为掺杂剂与基质PVK按不同质量比进行掺杂,对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掺杂体系中存在从PVK到Eu(UVA)3Phen的F rster能量传递。通过优化主客体材料的... 将一种新型稀土铕配合物Eu(UVA)3Phen作为掺杂剂与基质PVK按不同质量比进行掺杂,对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掺杂体系中存在从PVK到Eu(UVA)3Phen的F rster能量传递。通过优化主客体材料的配比浓度,当掺杂浓度为4%时,得到了色纯度较好地红光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光材料fac-tris(2-phenylpyridinato-N,C^(2’))iridium(Ⅲ)对不同荧光材料的敏化作用及发光机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丹丹 赵谡玲 +3 位作者 徐征 张福俊 岳欣 朱海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26-2629,共4页
在荧光材料中掺杂合适的磷光敏化剂,可以大大提高荧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效率。选择磷光材料fac-tris(2-phenylpyridinato-N,C2')iridium(Ⅲ)(Ir(ppy)3)分别与荧光材料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 在荧光材料中掺杂合适的磷光敏化剂,可以大大提高荧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效率。选择磷光材料fac-tris(2-phenylpyridinato-N,C2')iridium(Ⅲ)(Ir(ppy)3)分别与荧光材料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DCJTB)、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掺杂作为发光层,当掺杂质量比合适时,磷光材料的发光消失,得到了纯正的荧光材料的发光。同时,对磷光材料的敏化作用及发光机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Ir(ppy)3对两种不同荧光材料的敏化作用强弱,发现Ir(ppy)3对荧光材料Rubrene的敏化作用更强。对影响敏化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推测其原因与磷光材料和荧光材料的相容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敏化剂 荧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Eu(TTA)(2NH_2-Phen)_3的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光 张福俊 +5 位作者 徐征 吕玉光 赵谡玲 李秋萍 孔超 岳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28-3231,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Eu(TTA)(2NH2-Phen)3,将其作为掺杂物与基质聚乙烯基咔唑(PVK)按照不同质量比混合共溶,旋涂成膜。测量了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确认了所合成的Eu(TTA)(2NH2-Phen)3具有发射荧光的能力,进而将其应用于电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Eu(TTA)(2NH2-Phen)3,将其作为掺杂物与基质聚乙烯基咔唑(PVK)按照不同质量比混合共溶,旋涂成膜。测量了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确认了所合成的Eu(TTA)(2NH2-Phen)3具有发射荧光的能力,进而将其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中。还制备了以PVK∶Eu(TTA)(2NH2-Phen)3为发光层,器件结构为ITO/PVK∶Eu(TTA)(2NH2-Phen)3/2,9-di methyl-4,-diphenyl-1,10-phenan throline(BCP)/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Alq3)/Al的多层器件,得到了Eu3+的红色电致发光。研究不同掺杂浓度时器件发光光谱的变化及PVK的发射光谱与Eu(TTA)(2NH2-Phen)3的吸收光谱的交叠情况,证明了混合薄膜中Eu3+电致发光机理主要是载流子的直接俘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发光 载流子俘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和长程杂化密度泛函研究推拉结构有机发光分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小君 王宁 程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40-1646,共7页
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具有推拉结构的有机发光材料3-(二氰亚甲基)-5,5-二甲基-1-(4-[9-咔唑基]-苯乙烯基)环己烯(DCDCC)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并考虑了溶剂效应.通过与实验光谱的比较,重点评价了包括局域和长程在内的8种交换泛函.结果... 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具有推拉结构的有机发光材料3-(二氰亚甲基)-5,5-二甲基-1-(4-[9-咔唑基]-苯乙烯基)环己烯(DCDCC)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并考虑了溶剂效应.通过与实验光谱的比较,重点评价了包括局域和长程在内的8种交换泛函.结果表明泛函的选择对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包含44%Hartree Fock交换泛函的BMK杂化函数联同连续极化模型和中等大小的基组最适合研究DCDCC分子的光谱性质.此外,尽管DCDCC分子内电荷转移并没有强致发出双荧光,但仍然可以用平面分子内电荷转移和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模型解释DCDCC激发态的结构.BMK泛函计算的结果表明DCDCC的激发态结构支持平面分子内电荷转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程杂化泛函:局域杂化泛函: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内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插入Au薄膜改善绿光OLED器件的发光色纯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妍斐 赵谡玲 徐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3-905,共3页
在一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Au常被用作阳极,研究者希望Au在导电的同时兼具半透明可出光的属性,这要求Au在能导电的同时厚度要尽量薄。因此制备两种金属共同组成电极成为了选择。将半透明Au/Al层插入阳极一侧,制备了结构为ITO/Al(16 nm)/... 在一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Au常被用作阳极,研究者希望Au在导电的同时兼具半透明可出光的属性,这要求Au在能导电的同时厚度要尽量薄。因此制备两种金属共同组成电极成为了选择。将半透明Au/Al层插入阳极一侧,制备了结构为ITO/Al(16 nm)/Au(10 nm)/TPD(30 nm)/A1Q(30 nm)/LiF(0.5nm)/Al的OLED器件,相对于器件ITO/TPD(30 nm)/AlQ(30 nm)/LiF(0.5 nm)/Al在长波方向出现了光谱窄化现象,通过分析和实验判断该现象是Au薄膜特有的对光的选择透过性造成,而并非微腔效应。阳极一侧加入了Au/Al的器件保持了广视角无角度依赖的优点,同时可以输出滤掉部分红光的纯度更高的发光,发光色纯度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腔效应 光透过率 色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的新方法:金属超薄层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妍斐 赵谡玲 徐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6-909,共4页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插入金属超薄层常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在无机材料MoQ_3与有机材料TPD之间插入5 nm金属层Au,制备了结构为ITO/MoO_3(5 nm)/Au(5 nm)/TPD/AlQ/LiF/Al的OLED器件。相对于没有金属层Au的器件,发光效率得到了提...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插入金属超薄层常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在无机材料MoQ_3与有机材料TPD之间插入5 nm金属层Au,制备了结构为ITO/MoO_3(5 nm)/Au(5 nm)/TPD/AlQ/LiF/Al的OLED器件。相对于没有金属层Au的器件,发光效率得到了提高。通过分析认为Au在TPD和MoO_3之间形成一个小的空穴陷阱,在降低了器件中的电流密度的同时,由于5nm的Au对AlQ绿光的光透过率大于80%,发光亮度未受明显影响,是发光效率提高的原因。本文为提高OLED器件发光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效率 MOO3 MO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阱结构器件在反向偏压调制下光致发光猝灭的研究
12
作者 朱海娜 徐征 +4 位作者 张福俊 赵谡玲 王智斌 宋丹丹 张妍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4-307,共4页
实验过程中制备了3种不同周期的有机阱结构器件,分别用N,N-’diphenyl-N,N-’bis(1-napthyl)-1,1-’biphenyll-4,4-’diamine(NPB)和4,4,N,N-’dicarbazolebiphenyl(CBP)作为电子的势阱和势垒。讨论了3个器件在反向偏压调制下的光致发... 实验过程中制备了3种不同周期的有机阱结构器件,分别用N,N-’diphenyl-N,N-’bis(1-napthyl)-1,1-’biphenyll-4,4-’diamine(NPB)和4,4,N,N-’dicarbazolebiphenyl(CBP)作为电子的势阱和势垒。讨论了3个器件在反向偏压调制下的光致发光的猝灭。研究结果显示在作者所制备的器件中NPB层中激子的猝灭速度要比CBP层中的激子猝灭速度快。这主要是因为NPB层中的有效电场要比CBP层中的有效电场强。当所制备的有机阱结构器件的周期数增加时,在相同的反向电场下,NPB和CBP层中的激子猝灭速度会随之增加,因为实验中制备的这3个器件为Ⅱ型量子阱结构,激子在这种阱结构器件中会随着阱周期数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周期数较大的器件猝灭现象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有机阱结构 光致发光 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酞菁化合物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和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孔超 徐征 +5 位作者 赵谡玲 张福俊 闫光 张天慧 高利岩 龚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2,共5页
以水溶性酞菁铜(CuTcPc)为空穴注入层制备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表面经过CuTcPc溶液修饰,能够提高空穴的注入能力,增加器件的电流密度和亮度。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空穴传输材料的空穴迁移率一般大于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空... 以水溶性酞菁铜(CuTcPc)为空穴注入层制备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表面经过CuTcPc溶液修饰,能够提高空穴的注入能力,增加器件的电流密度和亮度。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空穴传输材料的空穴迁移率一般大于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空穴是多数载流子;但是,CuTcPc修饰处理不仅提高了器件的电流密度和亮度,也提高了器件的电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CuTcPc层不仅提高了器件的空穴注入能力,也影响了电场的分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子的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酞菁铜 有机电致发光 载流子平衡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棒/MEH-PPV异质结的复合电致隧穿发光
14
作者 杨一帆 赵谡玲 高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95-2899,共5页
利用低温水热法生长的ZnO纳米棒(ZnO—NRs),和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苯撑乙烯撑](MEH-PPV)复合制备了结构为"ITO/ZnO晶种/ZnO—NRs/MEH-PPV/Al"的发光器件。测试结果发现,该器件具有非常好的二... 利用低温水热法生长的ZnO纳米棒(ZnO—NRs),和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苯撑乙烯撑](MEH-PPV)复合制备了结构为"ITO/ZnO晶种/ZnO—NRs/MEH-PPV/Al"的发光器件。测试结果发现,该器件具有非常好的二极管整流特性。对ZnO—NRs/MEH-PPV异质结施加超过17V的反向偏压时,可同时获得两种半导体材料的发光,且ZnO近紫外光(380nm)发射强度远大于MEHPPV的红橙光强度,发光功率随着反向偏压的增加迅速增强,然而施加正向偏压时未探测到发光。该器件的发光机理不同于其他文献报道的正偏压发光,而属于反偏压发光器件,其发光机理归因于有机无机复合异质结的界面特殊性和ZnO—NRs的纳米尺寸效应,反偏压下器件实现的是载流子隧穿发光,而正偏压时载流子以表面态的无辐射复合及漏电流方式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棒 有机无机复合 电致发光 隧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阶编码格式的全光波长变换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吴重庆 王健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共8页
随着高阶编码格式成为高速光通信系统的主流,面向DPSK、QPSK、PM-QPSK以及QAM等新型编码格式的波长变换,成为全光网尤其是波长交换网的关键之一。对面向新型编码格式的波长变换技术进行了回顾,指出:由于四波混频对于编码格式不敏感,所... 随着高阶编码格式成为高速光通信系统的主流,面向DPSK、QPSK、PM-QPSK以及QAM等新型编码格式的波长变换,成为全光网尤其是波长交换网的关键之一。对面向新型编码格式的波长变换技术进行了回顾,指出:由于四波混频对于编码格式不敏感,所以当前此类波长变换清一色的集中于四波混频技术,但其变换效率低下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为了提高变换效率,寻求新的波长变换方案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波长变换 高阶编码格式 全光网 DPSK QPSK PM-QPSK Q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离子掺杂透明的LaF_3-SiO_2纳米玻璃-陶瓷的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3
16
作者 佟鹏 赵谡玲 +1 位作者 徐征 徐叙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3-535,53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r3+掺杂的透明纳米LaF3-SiO2玻璃-陶瓷样品,并研究了其上转换发光性质与发光机制。研究得到了Er3+浓度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规律,拟合了上转换荧光强度与LD工作电流的关系,发现所得结果与理论值能够很好...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r3+掺杂的透明纳米LaF3-SiO2玻璃-陶瓷样品,并研究了其上转换发光性质与发光机制。研究得到了Er3+浓度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规律,拟合了上转换荧光强度与LD工作电流的关系,发现所得结果与理论值能够很好地一致。在980nm激光二极管激发下,获得了发射波长为520、540、660nm的有效上转换发光。在较低的功率泵浦下,540nm波长的绿光波段发射最强,其发光主要过程是处于4F7/2态的Er3+离子能量大部分被弛豫到4S3/2态,再由此激发态跃迁到基态4I15/2态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上转换发光 玻璃-陶瓷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离子浓度对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形貌及荧光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珊珊 徐征 +2 位作者 赵谡玲 梁志琴 朱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08-2112,共5页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Yb^(3+)、Er^(3+)共掺的Na 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实验结果表明,不同F-离子对纳米晶的晶型和粒径尺寸起着重要的作用。低F-离子浓度下,NaYF_4纳米材料的粒径尺寸随F-离子浓度的增加逐渐变小且趋于均一;高F-离子浓度...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Yb^(3+)、Er^(3+)共掺的Na 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实验结果表明,不同F-离子对纳米晶的晶型和粒径尺寸起着重要的作用。低F-离子浓度下,NaYF_4纳米材料的粒径尺寸随F-离子浓度的增加逐渐变小且趋于均一;高F-离子浓度下,六方晶相的形成受到抑制,上转换纳米晶出现团聚现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F-离子的浓度有利于促进荧光发射。同时F-离子浓度对荧光寿命也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纳米材料 NAYF4 形貌控制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在照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清雨 赵谡玲 +3 位作者 徐征 樊星 王健 杨倩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3,共7页
作为下一代固态照明光源,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由于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将其用做照明光源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中首先简述了WOLEDs的发光原理... 作为下一代固态照明光源,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由于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将其用做照明光源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中首先简述了WOLEDs的发光原理,总结了目前常见的WOLEDs的结构和常用的发光材料,重点介绍了多发射层白光器件、多重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基于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发射的白光器件、p-i-n结构的白光器件等器件结构的发光机理及其优缺点。本文依据WOLEDs高效率、高亮度、高显色性、长寿命的实用条件,详细解释了器件效率,色纯度,相关色温和器件寿命等性能评价标准。我们还分析了WOLEDs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瓶颈,并针对器件效率和器件寿命两个主要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介绍了世界上照明用WOLEDs各公司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市场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固态照明 发光效率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敏化剂掺杂的NaYF_4∶Yb^(3+),Er^(3+)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启晓 赵谡玲 +4 位作者 徐征 宋丹丹 乔泊 张俊杰 左鹏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06-1411,共6页
为了探究泵浦功率对不同浓度敏化剂离子掺杂的上转换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浓度敏化剂Yb^(3+)掺杂的NaYF_4∶Yb^(3+), Er^(3+)上转换纳米颗粒。首先对这种纳米晶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用X射线粉... 为了探究泵浦功率对不同浓度敏化剂离子掺杂的上转换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浓度敏化剂Yb^(3+)掺杂的NaYF_4∶Yb^(3+), Er^(3+)上转换纳米颗粒。首先对这种纳米晶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了制备的纳米晶体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证明了制备的纳米颗粒均为结晶性良好、形状规则的六方相纳米晶体,随着Yb^(3+)掺杂浓度的提高,纳米晶体的粒径有所增加。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泵浦功率对不同浓度敏化剂Yb^(3+)掺杂的NaYF_4∶Yb^(3+), Er^(3+)上转换纳米颗粒在980 nm激发光下的光致发光特性做了详细的研究。对于不同浓度敏化剂掺杂的样品,随着泵浦功率的提高,上转换发光的强度增强,这可以归因于高泵浦功率促进材料对激发光的吸收。上转换发光的红绿比也得到了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浓度敏化剂Yb^(3+)掺杂的样品中,发光的红绿比改变的程度和可调谐的范围有所不同。为了深入的了解上转换发光机制,对不同浓度样品中可能发生的电子能量传递机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假设,认为上转换发光过程中,不同浓度样品中红绿比变化程度的不同是发光离子组合之间的平均距离和包括多声子弛豫、交叉弛豫和反向能量传递的非弛豫过程的综合作用。在低浓度敏化剂掺杂的样品中,由于掺杂浓度导致Yb^(3+)和Er^(3+)之间的平均距离较大,反向能量传递过程比较微弱。在非弛豫过程中,发生在同一发光中心Er^(3+)上的多声子弛豫和相邻发光中心Er^(3+)之间的交叉弛豫为主要过程。随着泵浦功率的提高,高能级的布居速率增加减弱了非辐射弛豫对发光的影响,材料的红绿比只有微弱的提高,绿光是上转换发光中的主要成分。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敏化剂离子Yb^(3+)和激活剂离子Er^(3+)之间的平均间距减小,反向能量传递过程得到增强,成为非辐射弛豫过程中的主要部分。由于泵浦功率增强而提高的高能级对上转换发光的贡献,通过相邻敏化剂和激活剂离子之间的反向能量传递过程得到迅速的衰减,使红光成为上转换发光中的主要成分。在980 nm的近红外光激发下,在不同浓度Yb^(3+)掺杂的样品中存在不同侧重的非辐射弛豫过程,由于多声子弛豫、交叉弛豫和反向能量传递共同作用,红绿比随着泵浦功率提高而增加。这种发光特性不但使得我们得到红光性能更好的上转换荧光材料,而且可以通过测定材料的红绿比来判定材料的掺杂浓度。经过进一步的设计和修饰,这种纳米材料很有潜力作为一种多功能光动力治疗纳米平台在生物检测领域中得到应用。不同浓度样品中可能发生的电子能量转移过程的提出,有利于对上转换发光机理的了解和稀土发光离子组合的设计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F4∶Yb^3+ Er^3+ 上转换发光 敏化剂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瞬态电致发光研究磷光掺杂体系发光瞬时过冲的发射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晓霞 徐征 +3 位作者 赵谡玲 乔泊 张成文 王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0-714,共5页
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载流子累积、载流子复合等物理过程的深入了解对提高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通过瞬态电致发光测量可以研究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部载流子累积。对结构为:ITO/NPB(30 nm)/host:Ir(ppy)_3/BCP(10 nm)/A... 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载流子累积、载流子复合等物理过程的深入了解对提高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通过瞬态电致发光测量可以研究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部载流子累积。对结构为:ITO/NPB(30 nm)/host:Ir(ppy)_3/BCP(10 nm)/Alq_3(20 nm)/LiF(0.7nm)/Al(100 nm)的器件分别研究主体材料以及客体掺杂浓度变化对有机掺杂型器件瞬态发光行为的影响。实验发现,当单脉冲驱动电压关闭后,只有TAZ:Ir(ppy)_3掺杂器件出现发光瞬时过冲现象,即发光强度衰减到一定时间时突然增强;且随着客体掺杂浓度的增加,瞬时过冲强度逐渐增强。通过分析TAZ:Ir(ppy)_3掺杂器件的瞬时过冲强度对主体材料与掺杂浓度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发现,瞬时过冲效应强度主要受限于发光层内部积累的电子载流子;TAZ:Ir(ppy)_3发光层内电子容易被客体材料分子俘获并积累,电场突变时陷阱电子容易跳跃到主体材料上并与主体材料上积累的空穴形成激子,激子能量传递到客体材料上并复合发光继而出现发光强度的瞬时过冲现象。研究发光瞬时过冲行为可探究器件发光层内的载流子和激子的动态行为,有利于指导器件的设计,从而减少积累电荷的影响,提高器件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电致发光 有机电致磷光 瞬时过冲 陷阱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