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30年来大学生社会地位及思想教育变迁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刘胜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99,共4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针对大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等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按每10年左右为一个阶段,分析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针对大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等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按每10年左右为一个阶段,分析大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众科学知识价值取向与科学传播模式建构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宽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8,共3页
我国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技术活动的价值取向是在"生活科学"的认识论语境下展开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凸显出人与现实生活的维度,诉求于生存的志趣,与"生活科学"认识论思维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形成了优先关注...
我国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技术活动的价值取向是在"生活科学"的认识论语境下展开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凸显出人与现实生活的维度,诉求于生存的志趣,与"生活科学"认识论思维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形成了优先关注实用和效用的工具性价值。本文以此出发,探讨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价值取向与科学传播所形成的关系性存在方式,并提出建构科学传播的情境模式和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工具性价值取向
生活科学
情境与实践模式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发展观及其文明模式的风险困境与重建——生态文明视野下低碳能源安全理论的价值问题探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宽红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8,共6页
全球化风险时代表征出以气候、能源风险为主的灾难性认知状态,其生成与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观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使得人的本体性存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到了不安全的情境中。要走出工业文明所致的风险困境,保障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安全,...
全球化风险时代表征出以气候、能源风险为主的灾难性认知状态,其生成与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观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使得人的本体性存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到了不安全的情境中。要走出工业文明所致的风险困境,保障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安全,需要构建低碳能源安全战略来治理气候、能源风险,改善人的风险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的气候
能源风险
生态文明
“资本逻辑”与“工具理性”的结合
人本价值及其道德规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碳能源安全:人类本体性存在与发展的安全意识转向
4
作者
刘宽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5-149,共5页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了以气候、能源风险为主的全球化风险时代,气候、能源风险现象表征出"脱域性"的样态,生成了全球性的人造风险,使人的本体性存在走向了风险性存在,人类本体性存在的不安全样态开始生成。为了保障人类存在...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了以气候、能源风险为主的全球化风险时代,气候、能源风险现象表征出"脱域性"的样态,生成了全球性的人造风险,使人的本体性存在走向了风险性存在,人类本体性存在的不安全样态开始生成。为了保障人类存在的安全,实践低碳能源安全的路径成为现时代人类规避、防控气候、能源风险的主要手段,它体现了人之主体性能力的延伸以及现时代的安全意识转向。这一思路具有安全建构主义的价值意蕴,表征出安全文化的人本功能和整合功能,其诉求旨趣在于,通过发展观更新、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社会实践手段,走低碳经济之路,以缓解全球性风险的扩张,改善人的风险性存在,从而保障人类自身本体性存在与发展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的气候、能源风险
脱域性
低碳能源安全
安全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0年来大学生社会地位及思想教育变迁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刘胜君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99,共4页
文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针对大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等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按每10年左右为一个阶段,分析大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众科学知识价值取向与科学传播模式建构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宽红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8,共3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号:2008043037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国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技术活动的价值取向是在"生活科学"的认识论语境下展开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凸显出人与现实生活的维度,诉求于生存的志趣,与"生活科学"认识论思维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形成了优先关注实用和效用的工具性价值。本文以此出发,探讨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价值取向与科学传播所形成的关系性存在方式,并提出建构科学传播的情境模式和实践模式。
关键词
生存论
工具性价值取向
生活科学
情境与实践模式
现代性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发展观及其文明模式的风险困境与重建——生态文明视野下低碳能源安全理论的价值问题探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宽红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8,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区域低碳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10CGL055)
文摘
全球化风险时代表征出以气候、能源风险为主的灾难性认知状态,其生成与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观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使得人的本体性存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到了不安全的情境中。要走出工业文明所致的风险困境,保障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安全,需要构建低碳能源安全战略来治理气候、能源风险,改善人的风险性存在。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的气候
能源风险
生态文明
“资本逻辑”与“工具理性”的结合
人本价值及其道德规约功能
分类号
X922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F206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碳能源安全:人类本体性存在与发展的安全意识转向
4
作者
刘宽红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5-149,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区域低碳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10CGL055)研究成果
文摘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了以气候、能源风险为主的全球化风险时代,气候、能源风险现象表征出"脱域性"的样态,生成了全球性的人造风险,使人的本体性存在走向了风险性存在,人类本体性存在的不安全样态开始生成。为了保障人类存在的安全,实践低碳能源安全的路径成为现时代人类规避、防控气候、能源风险的主要手段,它体现了人之主体性能力的延伸以及现时代的安全意识转向。这一思路具有安全建构主义的价值意蕴,表征出安全文化的人本功能和整合功能,其诉求旨趣在于,通过发展观更新、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社会实践手段,走低碳经济之路,以缓解全球性风险的扩张,改善人的风险性存在,从而保障人类自身本体性存在与发展的安全。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的气候、能源风险
脱域性
低碳能源安全
安全建构主义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30年来大学生社会地位及思想教育变迁研究
刘胜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公众科学知识价值取向与科学传播模式建构
刘宽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传统发展观及其文明模式的风险困境与重建——生态文明视野下低碳能源安全理论的价值问题探究
刘宽红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低碳能源安全:人类本体性存在与发展的安全意识转向
刘宽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