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脊髓CT血管成像不同后处理方式显示硬脊膜动静脉瘘效果
1
作者 杨志丽 曹旭阳 +3 位作者 马世亮 郭旗 张富涛 徐建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观察全脊髓CT血管成像(CTA)不同后处理方式显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SDAVF,对全脊髓CTA原始图像行传统后处理[改良组织生长去骨容积再现(VR)及全范围轴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对病变层面原始图像分别行轴... 目的观察全脊髓CT血管成像(CTA)不同后处理方式显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SDAVF,对全脊髓CTA原始图像行传统后处理[改良组织生长去骨容积再现(VR)及全范围轴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对病变层面原始图像分别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MIP、VR和MIP+VR重建;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采用5分法对基于不同后处理方式所获图像显示SDAVF瘘口位置、病变范围及供血动脉效果进行主观评分。结果轴位MIP、VR及MIP+VR图显示SDAVF瘘口位置及供血动脉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高于以其他方式重建CTA图像(P均<0.05)。矢状位MIP、VR及MIP+VR图显示SDAVF病变范围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高于以其他后处理方式所获CTA图像(P均<0.05)。结论基于全脊髓CTA轴位MIP、VR及MIP+VR可观察瘘口位置及供血动脉,而矢状位MIP、VR及MIP+VR更利于观察SDAVF病变范围;联合应用多种后处理方式有助于全面显示病变结构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脊膜 CT血管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CT表现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敏 陈皓 +2 位作者 孙烨 曹旭阳 洪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CMV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allo-HSCT后PCP(PCP组)及26例CMVP患者(CMVP组),比较其CT表现。结果组间病灶(包括磨玻璃影及结节)分布方式、肺... 目的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CMV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allo-HSCT后PCP(PCP组)及26例CMVP患者(CMVP组),比较其CT表现。结果组间病灶(包括磨玻璃影及结节)分布方式、肺囊肿、病情达最重时间、30天病灶吸收>50%占比、病灶完全吸收占比及首次磨玻璃影病灶总严重程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llo-HSCT后PCP与CMVP的CT表现相似,但前者磨玻璃影分布范围较广、其内多见肺囊肿而预后较好,后者磨玻璃影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结节多呈弥漫分布且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造血干细胞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EC-T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EC-T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69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手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EC-T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69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手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EC-T序贯化疗,观察组在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62.86%(2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47%(9/34),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8.57%(31/35);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52.94%(18/34)(均有P<0.05),由此可得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10.02±1.28)U/mL vs(13.51±1.09)U/mL]、IgM[(1.31±0.39)U/mL vs(1.61±0.32)U/mL]、IgA[(1.78±0.29)U/mL vs(1.96±0.27)U/mL]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均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改善情况[71.42%(25/35)]高于对照组[35.29%(12/34)](P=0.003)。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周围神经系统、血小板、白细胞等,程度大多为Ⅰ~Ⅱ级,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其中观察组的白细胞毒性反应[40%(14/35)vs 82.35%(28/34)]、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10/35)vs 55.88%(19/34)]均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EC-T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比单纯化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加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复方苦参注射液 EC-T序贯化疗方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AGON评分对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罗岗 黄祎诺 +11 位作者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霍晓川 孙瑄 刘恋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 莫大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EAST)中接受机械取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为发病至治疗时间≤6 h,于术前经CT血管成像和(或)MR血管成像和(或)DSA证实。根据治疗后90 d mRS评分,将14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时间、卒中前mRS评分、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DRAGON评分、治疗方式的差异。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不同预后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RAGON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14(11,18)分比18(14,21)分],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71.1%(59/83)比50.0%(33/6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卒中史、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及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1.5)mmol/L比(8.2±3.3)mmol/L,(4.4±1.3)分比(5.2±1.4)分;均P<0.01];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卒中前mRS 0~1分比例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者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血糖水平、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10,16)分比19(16,24)分,168(126,134)min比239(210,295)min,199(183,285)min比275(260,345)min,(6.4±1.2)mmol/L比(9.0±2.4)mmol/L,(4.3±1.5)分比(6.1±1.2)分;均P<0.05];二者间其余基线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基线DRAGON评分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佳截断值为6分,其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入院时DRAGON评分可能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后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DRAGON评分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VO取栓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汪晶 高天 +3 位作者 白志峰 张隆辉 周明月 张士永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9-144,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TREVO支架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取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介入科2016年4月至6月使用TREVO取栓支架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6例,其中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例(时间窗为2.7~5.5 h),基底动脉闭...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TREVO支架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取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介入科2016年4月至6月使用TREVO取栓支架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6例,其中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例(时间窗为2.7~5.5 h),基底动脉闭塞4例(时间窗为4.0~7.0 h),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评价取栓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的状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6例患者经1~2次取栓后,其中5例闭塞血管获得再通(mTICIⅡb~Ⅲ级,后循环4例,MCA 1例),1例MCA闭塞部分再通(m TICIⅡa级);(2)2例MCA闭塞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8分1例,无改善1例;4例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3例出院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8~26分,无改善1例;2例MCA闭塞患者出院3个月mRS评分0分1例,4分1例;4例基底动脉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0分1例,1分2例,5分1例。结论使用TREVO支架取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初步经验显示比较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急性期 机械取栓 TREVO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郝晓凤 惠延年 +5 位作者 王雨生 张鹏 谢晓繁 刘晓娟 赵炜 朱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Rac1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人RPE细胞在含有200μmol·L-1CoCl2的培养液内分别培养0.5h、1h、2h、4h、8h、12h... 目的观察Rac1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人RPE细胞在含有200μmol·L-1CoCl2的培养液内分别培养0.5h、1h、2h、4h、8h、12h和24h。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缺氧条件下RPE细胞Rac1的表达及时相变化。常氧状态下培养的RPE细胞作为对照。结果缺氧条件下RPE细胞早期即有Rac1的表达,主要位于胞浆,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阳性表达量上调,在8h达到高峰,12h开始下降。与常氧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分析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一致。结论Rac1在缺氧早期的RPE细胞中呈瞬时高表达,可能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缺氧 免疫细胞化学 Western-blo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引导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屈腕屈指肌痉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芦海涛 崔利华 王艺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电刺激和超声两种引导方式下注射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屈腕和屈指痉挛患者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脑卒中后屈腕及屈指痉挛并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患者,根据引导方式分为肌电/电刺激引导组(n=36)... 目的观察肌电/电刺激和超声两种引导方式下注射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屈腕和屈指痉挛患者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脑卒中后屈腕及屈指痉挛并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患者,根据引导方式分为肌电/电刺激引导组(n=36)和超声引导组(n=37),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腕和手指部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MAS和FMA评分均显著改善(|Z|> 4.654, P <0.001);超声引导组MAS评分优于肌电/电刺激引导组(|Z|> 1.980, P <0.05);超声引导组药物用量显著低于肌电/电刺激引导组(t=4.023, P <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肉毒毒素改善脑卒中后腕指屈肌痉挛优于肌电/电刺激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超声 肌电图 电刺激 肉毒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芦海涛 郭忆 +1 位作者 王艺铮 崔利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2019年1月至10月,脑卒中后屈腕和屈指肌痉挛的住院患者30例,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测量前臂屈肌群桡侧腕屈肌(FCR)、尺侧腕屈肌(FCU)、指浅屈肌(FDS)和指深...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2019年1月至10月,脑卒中后屈腕和屈指肌痉挛的住院患者30例,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测量前臂屈肌群桡侧腕屈肌(FCR)、尺侧腕屈肌(FCU)、指浅屈肌(FDS)和指深屈肌(FDP)剪切波速度(SWV),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屈腕和屈指肌张力。结果患侧和健侧各肌肉SWV在牵伸位时均显著高于放松位(|Z|>3.844,P<0.001);牵伸位时,患侧各肌肉SWV显著高于健侧(|Z|>3.593,P<0.001);牵伸位与放松位SWV差值比较,患侧各肌肉明显高于健侧(t>3.199,P<0.01);各肌肉牵伸位平均SWV与屈腕MAS评分显著相关(r=0.605,P<0.001);指浅屈肌和与指深屈肌牵伸位平均SWV与屈指MAS评分明显相关(r=0.540,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群内不同肌肉的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上肢 超声弹性成像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瞻性队列的登记研究评价上市后经典名方治疗结局的设计要点思考——以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艾艳珂 刘佳 +12 位作者 赵天易 孟祥然 曹雪 王世华 李姗珊 李少红 吕晓颖 李洪皎 孙海舒 李杨 赵贺 何丽云 雒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602-606,613,共6页
中医上市后经典名方虽然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支撑,影响其走出国门。设计良好的基于前瞻性队列的登记研究可更加真实地反映上市后经典名方在现实医疗环境下治疗与结局的因果效应关系。本文以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缺血... 中医上市后经典名方虽然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支撑,影响其走出国门。设计良好的基于前瞻性队列的登记研究可更加真实地反映上市后经典名方在现实医疗环境下治疗与结局的因果效应关系。本文以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例,从控制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角度,在临床设计、统计学考量和质量控制3个方面对基于前瞻性队列的登记研究设计要点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记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治疗结局评估 上市后经典名方 研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比萘芬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甲癣10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季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分析特比萘芬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甲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门诊就诊的甲癣患者共102例。按照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0.25 g,1次/d,连服12周。联合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分析特比萘芬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甲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门诊就诊的甲癣患者共102例。按照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0.25 g,1次/d,连服12周。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每周2次,疗程相同。停药2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病甲(指甲、趾甲)的指甲生长长度、甲分离、甲板增厚、甲板破坏程度和甲沟炎评分、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清除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 90.19%,54.92%vs 29.41%,P<0.05)。结论特比萘芬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甲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比萘芬 半导体激光 甲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及影像分析
11
作者 杨丹 王向波 +2 位作者 闫鶴立 马红梅 刘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1-339,共9页
目的对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yelin-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s,MOGAD)的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18例MOGA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 目的对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yelin-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s,MOGAD)的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18例MOGA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男、女各9例,年龄14~68岁(中位数37岁)。最常见临床症状为认知功能下降和肢体无力,各11例(61.1%),其次是头痛和癫痫发作各8例(44.4%),感觉异常6例(33.3%),视神经炎及失语、构音障碍各5例(27.8%),发热4例(22.2%)等。腰穿检查5例(27.8%)脑脊液压力升高,11例(61.1%)脑脊液白细胞升高,6例(33.3%)脑脊液蛋白升高。影像上,累及大脑皮质9例(50.0%),其次为累及脊髓7例(38.9%)、脑干4例(22.2%)。急性期治疗,9例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8例应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1例仅用免疫球蛋白。3例患者在复发时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口服。11例(61.1%)为首次发病,7例(38.9%)存在复发,复发时间2个月至7年(中位数7个月)。结论MOGAD影像上常累及大脑皮质、脊髓、脑干,并出现相应受累部位的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可见白细胞、蛋白升高。急性期首选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约38.9%的患者存在复发,慢性期是否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皮质脑炎 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视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MR波谱分析急性期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额叶代谢物变化
12
作者 冯雪丹 于莎莎 +4 位作者 张玉婧 高煜 陈剑华 马红梅 徐建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74-978,共5页
目的采用1H-MR波谱(^(1)H-MRS)观察急性期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双侧额叶代谢物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例急性期抗NMDAR脑炎患者(脑炎组)和2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双侧额叶^(1)H-MRS,获得相... 目的采用1H-MR波谱(^(1)H-MRS)观察急性期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双侧额叶代谢物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例急性期抗NMDAR脑炎患者(脑炎组)和2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双侧额叶^(1)H-MRS,获得相应MRS及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谷氨酸盐复合物(Glx)和肌酸(Cr)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及Glx/Cr比值。记录脑炎组脑脊液抗NMDAR抗体滴度检测结果,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2组认知功能,比较组间^(1)H-MRS参数差异,并分析其与抗NMDAR脑炎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及与脑脊液抗NMDAR抗体的相关性。结果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Cho/Cr、mI/Cr、Glx/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29、-0.73、0.15,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下降、Glx/Cr升高(P均<0.05),而双侧额叶Cho/Cr、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Cho/Cr、mI/Cr及Glx/Cr与MMSE评分、MoCA总分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1)H-MRS有助于诊断急性期抗NMDAR脑炎及监测病情;抗NMDAR脑炎急性期双侧额叶NAA/Cr降低、Glx/Cr升高,但与认知障碍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磁共振波谱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丽稳 李星星 +5 位作者 顾若曦 王效增 荆全民 王耿 赵昕 韩雅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7-761,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10至2012-10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94例HOCM患者,回顾分析接受PTSMA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导管...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10至2012-10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94例HOCM患者,回顾分析接受PTSMA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导管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消融术前LVOTG平均为(102.7±47.5)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6个月、远期随访(>6个月)LVOTG分别为(33.9±30.2)mm Hg、(29.7±25.4)mm 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消融术前室间隔(IVS)厚度为(20.1士3.6)mm,术后6个月、远期随访IVS厚度分别为(17.5±2.9)mm、(16.4±3.6)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01)。随访间期1~11年,平均随访(63.8±28.5)个月,失访26例,死亡2例(1例猝死,1例脑出血死亡),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I^III级7例(17.5%),患者偶有胸闷、气短症状。存活38例患者均无心脏移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其它恶性心律失常。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LVOTG及IVS厚度,改善临床症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着术后时间延长,PTSMA效果逐年显著,远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早期活动方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计可欣 程洁 +5 位作者 郑卿勇 孔佳佳 王瑞 岳伟岗 王丽娜 张志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4-1791,共8页
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提高了ICU患者的生存率,危重患者接受的治疗措施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随之延长^([1])。84%—95%患者在出院后5年伴随持续的功能障碍,导致生存质量下降,再入院风险及医疗服务成本增加^([2])。早期活动和锻炼计划能够提... 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提高了ICU患者的生存率,危重患者接受的治疗措施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随之延长^([1])。84%—95%患者在出院后5年伴随持续的功能障碍,导致生存质量下降,再入院风险及医疗服务成本增加^([2])。早期活动和锻炼计划能够提高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状态,改善其预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成本 危重患者 生存质量 出院后 再入院 ICU患者 功能状态 卧床休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呈典型双峰脑炎表型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煜 王向波 +1 位作者 闫鹤立 马红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7例HSE继发AE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HSE和AE两病程阶段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AE相关抗体...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7例HSE继发AE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HSE和AE两病程阶段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AE相关抗体检测、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发病年龄27(范围16~45)岁。HSE症状首发距AE症状出现的时间间隔为27(范围18~55)d。AE期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5例(5/7),认知功能障碍3例(3/7),癫痫发作3例(3/7),记忆力减退2例(2/7),意识障碍1例(1/7),语言障碍1例(1/7),肢体运动障碍1例(1/7)。AE期7例(7/7)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体均阳性;1例(1/7)合并抗γ-氨基丁酸B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A/B receptor,GABABR)抗体阳性;2例(2/4)合并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抗体阳性。AE期3例(3/7)出现新发病灶,4例(4/7)无新发病灶。AE期7例均给予一线免疫治疗,1例加用长程免疫治疗。随访5(范围3~8)个月间,7例均预后良好,2例部分遗留HSE期出现的功能障碍。结论HSE继发AE呈现双相病程。AE期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抗NMDAR抗体最常见,还可见抗GABABR、MOG抗体,头颅MRI可见新发病灶,新病灶的出现可能与MOG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有关。继发AE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但患者可遗留HSE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煜 冯雪丹 +3 位作者 王向波 闫鹤立 马红梅 邹璨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37-1143,共7页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SDAVF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SDAVF患者的病历资料,描述性分析其一般资料...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SDAVF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SDAVF患者的病历资料,描述性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25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84.0%),发病年龄40~75岁,中位发病年龄61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25例(100.0%),感觉障碍22例(88.0%),尿便功能障碍16例(64.0%),腰背部疼痛3例(12.0%),呼吸费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2例(8.0%)。脑脊液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升高2例(18.2%,2/11),蛋白水平升高8例(72.7%,8/11)。MRI均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19例(76.0%)位于胸腰段,2例(8.0%)位于骶段,4例(16.0%)位于颈段及颅颈交界区。19例(76.0%,19/25)髓周可见血管流空影,11例(61.1%,11/18)髓质不规则片状强化或伴脊髓表面线样强化,其中5例(45.5%,5/11)呈现“断层征”。CTA检查的瘘口检出率为93.3%(14/15),供血动脉检出率为80.0%(12/15)。DSA检查示23例(92.0%)为单瘘口,2例(8.0%)为双瘘口。所有患者均行瘘口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中位随访5(3~6)个月,4例(16.0%)失访,完成随访的21例患者采用改良Aminoff-Logue评分评价预后,其中17例(81.0%)改善,3例(14.3%)无缓解,1例(4.8%)恶化。结论SDAVF多发生于脊髓胸腰段,以进行性运动、感觉及尿便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颅颈交界区SDAVF可出现脑干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脑脊液检查可呈类炎症反应,脊髓增强MR“I断层征”有助于SDAVF的早期识别,CTA检查可作为SDAVF的常规筛查手段。SDAVF容易误诊,早期诊治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病变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炎症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豪 周天 +8 位作者 马畅 李钦雪 刘俊侗 张振 任全鑫 刘亚云 韩雪雪 张天行 夏经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420,共7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入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等新型炎症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 目的:探讨并比较入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等新型炎症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AMI患者2164例,采用ROC曲线确定入院NLR、SII和FAR的最佳界值并以此分组。按NLR最佳界值5.53分为低值组(<5.53,n=1552)和高值组(≥5.53,n=612),按SII最佳界值1417.73分为低值组(<1417.73,n=1598)和高值组(≥1417.73,n=566),按FAR最佳界值13.53×10-2分为低值组(<13.53×10-2,n=1845)和高值组(≥13.53×10-2,n=3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变量调整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LR、SII和FAR分组中,高值组院内MACE、心原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值组,SII和NLR分组中,高值组心原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心脏破裂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值组,NLR和FAR分组中,高值组院内心房颤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是A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15,95%CI:1.312~2.7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模型+入院GRACE评分基础上联用SII可为AMI患者院内MACE风险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C指数(基础模型+入院GRACE评分+SII)=0.7700 vs.C指数(基础模型+入院GRACE评分)=0.7605,P=0.041]。对MACE各组成事件进行的多变量调整模型显示,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SII(OR=4.937,95%CI:1.259~19.365,P=0.022)和NLR(OR=15.066,95%CI:1.875~121.048,P=0.011)最高四分位数均为院内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SII和NLR还与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SII可以独立预测AMI患者院内MACE的发生风险,并且在入院GRACE评分的基础上,SII可以提供额外的院内MACE风险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炎症标志物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三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煜 冯雪丹 +4 位作者 王向波 赵毅 高雪 孙静坤 朱世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84-789,共6页
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是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少见类型,临床危害性大。TDAVF可表现为丘脑、小脑、脑干、脊髓受累的急进性神经功能障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静脉引流区域血管源性水肿伴出血、异常血管流空影、静脉窦不显影对TDAVF诊... 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是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少见类型,临床危害性大。TDAVF可表现为丘脑、小脑、脑干、脊髓受累的急进性神经功能障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静脉引流区域血管源性水肿伴出血、异常血管流空影、静脉窦不显影对TDAVF诊断有提示意义。TDAVF确诊依靠DSA,及时手术是良好预后的关键。作者回顾性分析3例TDAVF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分享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小脑幕 脊髓病变 双侧丘脑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性肌强直为主要表现的抗CASPR2抗体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娴 王丹丹 +1 位作者 刘宇 刘爱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35-437,共3页
神经性肌强直(neuromyotonia, NMT)是一种以肌肉颤搐、痉挛、无力为特点的周围神经过度兴奋,可合并重症肌无力、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1]。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2,CASPR2)是抗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 神经性肌强直(neuromyotonia, NMT)是一种以肌肉颤搐、痉挛、无力为特点的周围神经过度兴奋,可合并重症肌无力、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1]。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2,CASPR2)是抗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KC)复合物的结构蛋白之一,表达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髓鞘纤维近结旁区,协助VGKC复合物正确定位、聚集,1995年在部分神经性肌强直患者身上发现抗VGKC抗体[2],2010年在抗VGKC抗体阳性患者体内检测出抗CASPR2抗体[3],后者在北美的检出率为1.30%(51/3910)[4],国内尚无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本病临床较为罕见,症状形式多样,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或误诊为焦虑抑郁障碍、僵人综合征、代谢性疾病等。本文报告1例以神经性肌强直为主要表现为抗CASPR2抗体综合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发病特点、预后、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抗CASPR2抗体综合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肌强直 抗CASPR2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旭阳 洪楠 +4 位作者 徐建民 张富涛 杨志丽 马世亮 郭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5-688,共4页
目的观察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SCV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确诊SCVM患者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以术中所见及术后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CTA判断病变类型和范围的准确率,以及CTA显示增粗供血动脉及瘘口... 目的观察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SCV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确诊SCVM患者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以术中所见及术后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CTA判断病变类型和范围的准确率,以及CTA显示增粗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与DSA的符合率。结果85例SCVM包括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59例、脊髓周围动静脉瘘(SPAVF)10例、脊髓动静脉畸型(SAVM)12例及海绵状血管瘤(CM)4例。CTA判断病变类型和范围的准确率分别为85.88%(73/85)和92.94%(79/85)。除4例CM CTA及DSA结果均为阴性外,CTA显示81例SCVM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86.42%(70/81)和82.72%(67/81)。结论脊髓CTA能较准确显示CM之外大部分SCVM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动静脉瘘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