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彦龄 徐家济 刘晓鹏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7期989-990,共2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用于剖宫产PCIA效果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足月单胎初产妇80例,年龄20~37岁,体重55.80kg,孕龄38~41周,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用于剖宫产PCIA效果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足月单胎初产妇80例,年龄20~37岁,体重55.80kg,孕龄38~41周,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PCIA采用方法为羟考酮1mg/k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B组采用羟考酮1mg/kg+右美托咪定5μg/k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持续输注速度1ml/h,单次追加0.5ml,锁定时间15niino比较术后产妇对切口痛及宫缩痛的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胃动素含量。结果B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36h和48h的静息镇痛的VAS评分比A组明显降低(P<0.05);B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P<0.05);B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24h胃动素浓度比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比单纯羟考酮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且有利于产妇术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剖宫产 羟考酮 肠鸣音恢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神经阻滞途径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义平 孙忠朋 徐家济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9期1275-1276,共2页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术,足月、单胎、初产妇60例,年龄24~35岁,体重50~80kg,孕39~40周,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A组)与腰方肌阻滞组(B组).A组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而B...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术,足月、单胎、初产妇60例,年龄24~35岁,体重50~80kg,孕39~40周,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A组)与腰方肌阻滞组(B组).A组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而B组采用腰方肌阻滞用于术后镇痛,并采用吗啡自控静脉镇痛泵(PCA).记录术后2h、4h、8h、12h和24h的VAS评分,记录两组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追加镇痛药物的情况.结果B组术后12h和24h时的VAS评分相比A组明显降低(P<0.05);B组术后0~12h和12~24h,患者吗啡用量均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在剖宫产术后24h内追加镇痛药物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腰方肌阻滞方法用于术后镇痛相比腹横筋膜平面阻滞方法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腰肌 腹肌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切口感染患者行皮瓣移植术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合适剂量探讨
3
作者 代建忠 刘立涛 徐家济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6期15-20,39,共7页
目的探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行皮瓣移植术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外科2017年4月~2018年10月胸骨切口感染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n=30),A组:盐酸右美托咪定0.3μg·kg^-1·h... 目的探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行皮瓣移植术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外科2017年4月~2018年10月胸骨切口感染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n=30),A组:盐酸右美托咪定0.3μg·kg^-1·h^-1组、B组:0.4μg·kg^-1·h^-1组、C组:0.5μg·kg^-1·h^-1组以及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T2时间点:A组和D组的SBP、DBP和MBP、心率、BIS值等各项指标明显高于B组和C组;T3时间点,随盐酸右美托咪定剂量增加,A、B、C组心率明显降低;T4时间点,C组和D组BIS值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B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虽然C组相比于A、D组心率明显降低,有利于降低心肌耗氧量,但心动过缓、BIS值<40的不良事件率明显增加;A、D组相比于C组,BIS值>60的比例增加。结论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行皮瓣移植术中,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初始剂量后以0.4μg·kg^-1·h^-1维持输注,血压、心率变化较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更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切口感染 心脏术后 右美托咪定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解裕彤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3期75-76,共2页
目的全面顺利推行各家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体系,利用管理学方法探讨实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通过参与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全面实施科室成本核算,总结归纳实施方案和问题所在。结论考虑依据门诊次均费用与临床科室床日费用计算得到的换... 目的全面顺利推行各家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体系,利用管理学方法探讨实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通过参与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全面实施科室成本核算,总结归纳实施方案和问题所在。结论考虑依据门诊次均费用与临床科室床日费用计算得到的换算比,作为第三级分摊的主要分摊系数;探讨利用医疗质控评价体系控制医院风险基金的分摊系数,以期缓解诱导需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核算 医院管理 制度制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齐虹 庞旭静 +2 位作者 陈浩卓 鲍晓龙 范双琦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9期112-115,共4页
目的评估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抗菌药物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的30名药物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1年1—12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对照组),2022年1—12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实施P... 目的评估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抗菌药物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的30名药物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1年1—12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对照组),2022年1—12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观察组),对比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入组工作人员对于抗菌药物管理满意度以及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对于抗菌药物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能够保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以及管理质量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法 抗菌药物 管理质量 满意度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侧上肢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6
作者 王欣欣 孙超 +12 位作者 黎爽 郑涵絮 顾国燕 宋晓朵 于海艳 尹咏梅 吴海虹 田欣 管月红 尚云霄 赵爽 黄富表 马迎春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53-56,61,共5页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动静脉内瘘右利手患者的双侧上肢功能,了解动静脉内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内瘘侧上肢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北京市6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动静脉内瘘且右利手患者,收...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动静脉内瘘右利手患者的双侧上肢功能,了解动静脉内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内瘘侧上肢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北京市6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动静脉内瘘且右利手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生化资料、握力、关节活动度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等上肢功能指标。内瘘侧及非内瘘侧上肢功能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握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MHD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56.7%),年龄(59.63±10.60)岁,中位透析龄62.50(24.00,113.00)月。患者非内瘘侧握力高于内瘘侧握力(t=-5.133,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MHD患者内瘘侧握力与血肌酐(β=0.353,P<0.001)、认知功能评分(β=0.223,P=0.006)呈正相关,与尿素清除指数(Kt/V)呈负相关(β=-0.235,P=0.007),男性握力大于女性(β=-0.253,P=0.004)。非内瘘侧腕关节尺偏的角度大于内瘘侧(t=-2.814,P=0.006)。在STEF各项操作中,内瘘侧在大球(t=2.327,P=0.021)、大圆片(t=2.472,P=0.015)、布(t=2.688,P=0.008)项目中操作时间长于无内瘘侧。结论MHD患者内瘘侧握力、关节活动度及灵活性均存在下降,影响内瘘侧握力的因素包括性别、血肌酐、Kt/V和认知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上肢功能 动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影像特征及误诊分析
7
作者 权建华 刘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20例PCNSL患者,其中10例误诊,通过分析误诊、未误诊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探讨PCNSL患者易误诊的影像学原因。结果本组头痛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20例PCNSL患者,其中10例误诊,通过分析误诊、未误诊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探讨PCNSL患者易误诊的影像学原因。结果本组头痛15例、肢体无力11例、视力视野受损7例、头晕6例。20例共检出30个病灶,位于浅部脑组织19个,深部脑组织7个,脑室内4个;单发病灶14例,多发病灶6例;合并坏死6例。10例首诊误诊者纳入误诊组,误诊为转移瘤5例、脑胶质瘤5例。误诊时间10 d~2个月。诊断正确组和误诊组在多发病灶、出血、合并坏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经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对MRI增强扫描明显增强部位取材行病理检查后,确诊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予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放疗。随访1年,病情稳定,无死亡病例。结论接诊PCNSL患者时,当MRI增强扫描未发现典型征象时,易误诊颅内其他疾病;颅内占位性多发病灶、出血、合并坏死是PCNSL影像学误诊的因素,仔细观察、认真鉴别,必要时多学科协作会诊并及早行手术病理检查有利于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 误诊 转移瘤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8
作者 薛雨 王越 +3 位作者 尹美玲 杨闯 高健文 王可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进行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进...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进行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的介入取栓时间、救治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介入取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救治总有效率96.29%、并发症发生率3.70%,对照组则分别为77.78%、25.92%,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阶段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 急性脑梗死 介入取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与颅内动脉瘤关系及血压管理 被引量:8
9
作者 白志峰 高天 +4 位作者 汪晶 张隆辉 张士永 杜世伟 周明月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4期456-457,461,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血管瘤样突起,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因素,目前认为高血压与动脉瘤发生、生长关系紧密,明确高血压在动脉瘤中的促进机制有利于高血压患者在发现动脉瘤后合理控制血压,改善预后。我们回顾了近年关于动...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血管瘤样突起,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因素,目前认为高血压与动脉瘤发生、生长关系紧密,明确高血压在动脉瘤中的促进机制有利于高血压患者在发现动脉瘤后合理控制血压,改善预后。我们回顾了近年关于动脉瘤与高血压关系以及血压管理文献,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颅内动脉瘤 疾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蛋白在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付伟 毕东祥 +1 位作者 杜文彬 郝魁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并分析其在血肿周围脑水肿发生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所...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并分析其在血肿周围脑水肿发生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及人院72h后行血清铁蛋白及头颅CT检查,计算人院时及人院72h后血肿体积、脑水肿总体积及经校正后的相对水肿体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相关的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铁蛋白与相对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当天患者脑血肿体积为(13.25±5.54)cm^3,入院72h后脑血肿体积为(30.26±11.28)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h后患者脑水肿总体积为(49.37±14.23)cm^3,较人院时脑水肿总体积[(30.26±11.28)cm^3]显著增大(P〈0.05);相对水肿体积增加1.13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高血清铁蛋白水平(β=13.592,P〈0.01)及糖尿病(β=13.592,P〈0.01)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当天,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和相对水肿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1,P〉0.05);入院72h后相对水肿体积与血清铁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是反映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增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在血肿周围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清铁蛋白 血肿周围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疏肝利胆和胃方组方特点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机制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艳红 吴东宁 +2 位作者 滕丹 白光 王庆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03-109,共7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疏肝利胆和胃方的组方特点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疏肝利胆和胃方中10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进行主坐标分析(PCoA),研究其组方特点;构建...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疏肝利胆和胃方的组方特点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疏肝利胆和胃方中10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进行主坐标分析(PCoA),研究其组方特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依托CTD数据库形成反流性食管炎背景网络,进行靶点映射,分析疏肝利胆和胃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机制。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212个有效成分及862个分子靶点。方内协同增效的药对包括黄芩-枳实和白芷-砂仁。半夏为该方的核心药物,该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核心靶点为PTGS2和BCL2L1,涉及NF-κB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疏肝利胆和胃方的组方特点,并揭示该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有效成分起效机制,可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和胃方 反流性食管炎 生物信息学 主坐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晓凤 惠延年 +5 位作者 王雨生 张鹏 谢晓繁 刘晓娟 赵炜 朱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Rac1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人RPE细胞在含有200μmol·L-1CoCl2的培养液内分别培养0.5h、1h、2h、4h、8h、12h... 目的观察Rac1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人RPE细胞在含有200μmol·L-1CoCl2的培养液内分别培养0.5h、1h、2h、4h、8h、12h和24h。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缺氧条件下RPE细胞Rac1的表达及时相变化。常氧状态下培养的RPE细胞作为对照。结果缺氧条件下RPE细胞早期即有Rac1的表达,主要位于胞浆,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阳性表达量上调,在8h达到高峰,12h开始下降。与常氧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分析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一致。结论Rac1在缺氧早期的RPE细胞中呈瞬时高表达,可能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缺氧 免疫细胞化学 Western-blo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5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颍 《国医论坛》 2016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对原发性痛经(PD)的防治效果,尝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研究组给予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两组镇痛效果...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对原发性痛经(PD)的防治效果,尝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研究组给予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及前列腺素(PG)水平。结果:研究组愈显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48.21%,研究组治疗期间各月经周期CM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PGE_2高于对照组,PGF_(2α)、PGF_(2α)/PGE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经周期内,对照组CM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MSS评分略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可纠正PD患者PG合成失衡,迅速缓解症状,疗效确切且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热敏灸 电针 三阴交 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上肢功能与健康个体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欣欣 孙超 +12 位作者 黎爽 郑涵絮 顾国燕 宋晓朵 于海艳 尹咏梅 吴海虹 田欣 管月红 尚云霄 赵爽 黄富表 马迎春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10期785-789,共5页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动静脉内瘘右利手患者与成年健康个体之间上肢功能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北京市6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动静脉内瘘且右利手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生化资料、握力及简易上肢功...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动静脉内瘘右利手患者与成年健康个体之间上肢功能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北京市6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动静脉内瘘且右利手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生化资料、握力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等上肢功能指标。MHD患者及成年健康个体上肢功能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入组MHD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56.7%),年龄(59.63±10.60)岁,中位透析龄62.50(24.00,113.00)个月。将入组的MHD患者按照性别及年龄分组,与成年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的握力相比,35~40岁组[女性:(20.27±1.10)kg比28 kg,t=-9.968,P=0.064;男性:(25.85±8.38)kg比45 kg,t=-4.998,P=0.038]、41~50岁组[女性:(20.37±9.25)kg比28 kg,t=-1.844,P=0.139;男性:(27.59±10.43)kg比43 kg,t=-4.433,P=0.002]、51~60岁组[女性:(17.99±8.84)kg比26 kg,t=-2.717,P=0.026;男性:(25.64±9.04)kg比40 kg,t=-4.205,P=0.006]及61~70岁组[女性:(14.11±9.45)kg比23 kg,t=-3.880,P=0.001;男性:(27.41±9.22)kg比36 kg,t=-4.837,P<0.001]握力均存在下降。STEF各项目操作时间均高于中国健康人群。结论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握力及灵活性与健康人群相比均存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人迎穴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颍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第1期15-16,共2页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与多发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针灸是周围性面瘫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针刺方法不一,从而导致临床疗效差异显著,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状况。本院通过针刺人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方法 疗效差异 人迎穴 多发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疗效满意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超声方法在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
16
作者 宋桂霞 徐家济 韩书勤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7期1358-1359,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式超声与常规超声在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桡动穿刺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改良式超声组(A组)和常规超声组(B组),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后在超声下进行桡动脉穿刺,记录两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 目的比较改良式超声与常规超声在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桡动穿刺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改良式超声组(A组)和常规超声组(B组),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后在超声下进行桡动脉穿刺,记录两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超声定位时间比B组显著缩短(P〈0.05),且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B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超声方法能显著提高超声下桡动脉的首次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桡动脉 首次穿刺成功率 穿刺失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二代引起剥脱性皮炎致粒细胞缺如一例
17
作者 杜娟 刘世刚 王晶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0期48-48,共1页
1例男性患者,38岁,以"高血压脑出血吸入性肺炎"收入院。静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抗炎停药20天后,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皮肤感染致粒细胞缺乏。
关键词 头孢呋辛钠 迟发性过敏反应 剥脱性皮炎粒 细胞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发热伴喉间喘鸣音一例治疗体会
18
作者 杜娟 张金凤 杜伟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0期196-19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双下肢疼痛伴无力1月余”入神经内科,入院后查颈椎核磁:颈椎病,颈3~6椎间盘轻度突出。胸段脊髓:胸段脊髓纤细伴异常信号性质待定;胸7椎体血管瘤可能性大,胸10椎体压缩性骨折,胸椎轻度退变...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双下肢疼痛伴无力1月余”入神经内科,入院后查颈椎核磁:颈椎病,颈3~6椎间盘轻度突出。胸段脊髓:胸段脊髓纤细伴异常信号性质待定;胸7椎体血管瘤可能性大,胸10椎体压缩性骨折,胸椎轻度退变,右侧胸腔积液。腰椎核磁:腰椎骨关节病,腰4~5椎间盘膨出,腰5~骶1椎间盘突出。腰椎正侧位:腰椎退变,腰椎骨质疏松。脑脊液生化:白细胞0,蛋白24mg/dl,葡萄糖46mg/dl,氯117mmol/L,OB阳性。血常规 WBC 3.41×109/L,RBC 2.15×109/L,HGB 87g/L, HCT22.1%,EO%15.2%,CRP 109.8mg/L,生化肝肾功正常,白蛋白31.2g/l;腹部超声:双肾多发囊肿,盆腔少量积液,右侧胸腔积液,右下方局限性肺不张;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心包积液(少量);胸片示右肺炎症,右侧胸腔积液(少量);既往慢性腹泻病史,长期营养不良。查体:消瘦,神志清楚,言语流利,精神差,定向力、理解力、计算力、记忆力尚可,双侧额纹对称未变浅,睑结膜苍白,双侧瞳孔等大圆,d=d=3mm,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向活动充分,未见眼震,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呼吸音低,未及干湿性啰音。双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未引出,左侧病理征(+),感觉检查不合作。初步诊断:脊髓病变,胸10椎体压缩性骨折,贫血,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低蛋白血症,肺炎,骶尾部褥疮。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并予丙种球蛋白10g静点3d营养支持及抗炎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患者双下肢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持续卧床。入院3d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4℃,伴喘憋,胸片提示右肺炎症,右侧胸腔积液,考虑肺部感染,痰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给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抗炎10d、予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患者体温间断升高,仍有咳嗽、喘憋,为进一步治疗转入内科继续治疗。转入后复查血常规示WBC 3.42×109/L,RBC 2.3×1012/L,HGB 74g/L,EO%15.2%,C反应蛋白223.9mg/L,查BNP3385mg/l,考虑感染合并心衰,抗感染治疗同时予利尿、扩管等治疗,后复查BNP恢复正常。患者仍间断发热、喘息,复查胸片提示右肺片状渗出影,胸腔积液(较入院时加重)。继续留取痰培养并加强翻身、叩背排痰等,给予更换抗炎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用,患者精神差,持续卧床,进食差,给予鼻导管鼻饲饮食,间断给予白蛋白输入,血色素低,给予红细胞悬液输入纠正贫血。患者体温间断恢复正常,喘息症状无好转。患者能自主咳痰,痰逐渐变得黏稠、拉丝,喘息、体温升高时喉间喘鸣音加重,听诊双肺未及哮鸣音,右肺可及湿啰音,多次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正常,嗜酸性粒细胞12%~16.2%明显增高,CRP增高,血气分析正常,我院条件有限未行血清总IgE测定,因患者双下肢疼痛拒绝搬动,故未行肺CT检查。后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曾交替及联合应用过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依替米星、左氧氟沙星等抗阴性菌药物及万古霉素抗阳性菌药物,期间多次留取痰、尿、便涂片找霉菌菌丝,二次痰涂片中可及霉菌孢子,也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但治疗近一月患者仍间断发热,持续喘息,病情无明显好转,病人情绪低落,精神紧张。因我院条件有限,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真菌感染,与家属协商后抽血送上级医院查降钙素原0.1ng/dl(正常),GM试验大于1000(大于正常的20倍),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检验结果考虑为真菌感染,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给予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40mg,2次/d,3d后减量1次/d,7d后改口服激素逐渐减量,3个月停药,同时联合伏立康唑0.2g,q12h静点14d,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用药d3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喉间喘鸣音明显好转,应用d7时患者无喘息,复查血常规:WBC 3.43×109/L,RBC 2.98×109/L HGB 96g/L,HCT 30.8%,EO%0 CRP 10.1mg/L,复查胸片右肺片状渗出影,少量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吸收),后患者出院。一月后电话回访,患者体温正常,无喘息,激素继续减量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间喘鸣音 间断发热 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灸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BTNL2-HLA信号通路影响机制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文文 贾占波 +6 位作者 王庆峰 刘春志 吴东宁 蒋亦昕 李庆刚 聂艳 于边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8-23,共6页
目的观察脐灸疗法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结肠黏膜内BTNL2-HLA信号通路调控情况,探讨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脐灸组各35例。常规组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5~2g/d,... 目的观察脐灸疗法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结肠黏膜内BTNL2-HLA信号通路调控情况,探讨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脐灸组各35例。常规组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5~2g/d,口服;脐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脐灸疗法,每周2次。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采用生物信息学逆向挖掘与BTNL2相关的调控分子及互作网络以确定其潜在的调控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脐灸疗法对缓解期UC患者结肠黏膜内相关靶点的调控。结果脐灸组完全缓解率为82.86%(29/35),常规组为51.43%(18/35),脐灸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2组均可调控BTNL2-HLA信号通路关键靶点分子的表达,脐灸组对HLA-DQA1和HLA-DRA的调控效果更佳。2组对HLA-DMA、HLA-DQA2、HLA-DRB1无调控效果。结论脐灸疗法对UC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BTNL2-HLA信号通路是其主要的作用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脐灸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 BTNL2-HLA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15、sST2及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党璋 吴琼 +1 位作者 王娟 王颖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分化生长因子-15(GDF-15)、血清可溶性ST2(sST2)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7例AMI作为观察组,根... 目的分析血清分化生长因子-15(GDF-15)、血清可溶性ST2(sST2)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7例AMI作为观察组,根据随访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分为MACE组(n=25)和无MACE组(n=32)。另选取同期52例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GDF-15、sST2及cTnI在各组间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GDF-15、sST2、cTnI及三者联合检测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MI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GDF-15、sST2及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MACE组GDF-15、sST2及cTnI水平均高于无MACE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GDF-15、sST2、cTnI联合检测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最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治疗时间长、大面积梗死及GDF-15、sST2、cTnI表达异常为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AMI患者GDF-15、sST2及cTnI水平高于正常人群;GDF-15、sST2及cTnI为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分化生长因子-15 血清可溶性ST2 肌钙蛋白I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