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转旋翼飞机倾转机构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宝玉 李德彪 霍亚东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39,共4页
倾转机构在倾转旋翼机过渡飞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文中以某倾转旋翼机倾转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计算数学模型,研究传动角随作动器固定点变化规律,并以整个倾转过程中传动角算术平均值最大为优化目标,得到作动器固定位置最优点,并以该点... 倾转机构在倾转旋翼机过渡飞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文中以某倾转旋翼机倾转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计算数学模型,研究传动角随作动器固定点变化规律,并以整个倾转过程中传动角算术平均值最大为优化目标,得到作动器固定位置最优点,并以该点为研究目标,当作动器匀速运动时,研究倾转角度及角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倾转机构控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点位置横向距离为4r、纵向距离为0.7r时,倾转过程平均传动角最大为67.369°;当作动器匀速运动时,倾转机构角度接近线性增加,角速度先降低,后提高,呈类抛物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机构 传动角 优化 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进入圆球的火星大气密度与风速反演方法
2
作者 韩碧 李萧 齐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针对现有火星大气密度和风速探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入圆球的火星大气密度和风速反演方法。圆球携带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测量大气阻力加速度和姿态。基于圆球阻力加速度方向实现风速与密度解耦,设计了风速独立求解算法和基于高精... 针对现有火星大气密度和风速探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入圆球的火星大气密度和风速反演方法。圆球携带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测量大气阻力加速度和姿态。基于圆球阻力加速度方向实现风速与密度解耦,设计了风速独立求解算法和基于高精度风速反演结果的密度求解算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对反演算法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反演得到高精度火星中低层大气密度和风速,在80 km以下,横向风速误差在8%以内,密度误差7%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大气 进入圆球 风速 大气密度 加速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捷联惯组隔振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9
3
作者 段宇星 李笑 +3 位作者 杨海 杨强 苏渤 王鑫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8-346,共9页
针对捷联惯组在无人机中的特殊安装环境,提出了一种在偏移安装环境中实现三轴向等刚度与准解耦隔振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及其动力学方程,对隔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隔振器的轴径刚... 针对捷联惯组在无人机中的特殊安装环境,提出了一种在偏移安装环境中实现三轴向等刚度与准解耦隔振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及其动力学方程,对隔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隔振器的轴径刚度比为0.8左右且阻尼比大于0.125时系统可以实现设计要求。最后,设计并制造隔振系统,分别在振动台上以及无人机飞行环境中对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隔振系统有效地削弱了偏移安装环境带来的捷联惯组振动问题,可以实现三轴向等刚度设计与准解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组 隔振系统 无人机 动力学分析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共轴无人直升机低速飞行的姿态控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欣林 王立峰 钟伦超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2期12-17,共6页
以“共轴直升机+推进螺旋桨”构型的复合式高速共轴直升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复合式高速直升机在低速飞行模式下的动力学建模和飞行控制技术,建立了复合式高速共轴直升机的全量非线性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小扰动线性化模型理论对... 以“共轴直升机+推进螺旋桨”构型的复合式高速共轴直升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复合式高速直升机在低速飞行模式下的动力学建模和飞行控制技术,建立了复合式高速共轴直升机的全量非线性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小扰动线性化模型理论对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线性化,简化被控对象。采用H∞混合灵敏度GS/T控制理论对低速飞行阶段的姿态进行控制律设计,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表明,在输入控制量上注入高频噪声依然能得到稳定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直升机 H∞控制 直升机建模与仿真 混合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翼布局低雷诺数气动干扰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榕融 张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45,共12页
为了进一步探索双翼布局总体气动特性随两翼之间相对几何位置的变化规律,在前期风洞实验的基础上,以具有较大厚度的NACA0030翼型为基准模型,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几何特征的双翼布局。随后,基于混合网格和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采... 为了进一步探索双翼布局总体气动特性随两翼之间相对几何位置的变化规律,在前期风洞实验的基础上,以具有较大厚度的NACA0030翼型为基准模型,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几何特征的双翼布局。随后,基于混合网格和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采用自主发展的流场求解器对这些双翼布局开展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工作,详细地探索了低雷诺数Re=1.20×10^(5)流动情况下双翼之间的弦向相对位置、法向相对位置对双翼布局流场涡流结构和总体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双翼之间距离越近,气动干扰效应越显著。当弦向相对距离小于1.2、法向相对距离小于0.8时,双翼之间气动干扰效应较明显。相对于弦向距离,法向位置对气动特性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设计合理的相对几何位置,相对于单翼布局,双翼布局的总体气动效率可提高50%,因此双翼布局可以作为未来低雷诺数飞行器的气动设计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翼布局 气动干扰 低雷诺数流动 流动分离 增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椭球到圆球的磁传感器补偿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欣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1期21-23,31,共4页
针对低成本电子罗盘在大倾角情况下航向角误差急剧增大这一问题,将误差的补偿假设为由椭球到圆球过程。研究了基于姿态误差矩阵补偿的校正算法,将电子罗盘的补偿技术由平面椭圆补偿拓展到空间椭球补偿。通过最小二乘法、牛顿法、最速下... 针对低成本电子罗盘在大倾角情况下航向角误差急剧增大这一问题,将误差的补偿假设为由椭球到圆球过程。研究了基于姿态误差矩阵补偿的校正算法,将电子罗盘的补偿技术由平面椭圆补偿拓展到空间椭球补偿。通过最小二乘法、牛顿法、最速下降法等手段求解得到了最终的姿态误差矩阵。通过实验可以证实:此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电子罗盘在大倾角情况下的航向误差,并且具有成本低、简单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补偿 电子罗盘 校正 椭圆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