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在山地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源 刘伟 +2 位作者 刘微 王敏 秦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针对我国南方山地探区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导致常规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难以准确成像问题,研究了基于TTI各向异性的全速度建模技术,建立了一套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流程。首先采用井约束初至层析反演... 针对我国南方山地探区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导致常规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难以准确成像问题,研究了基于TTI各向异性的全速度建模技术,建立了一套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流程。首先采用井约束初至层析反演方法建立准确的起伏地表速度模型,将其与常规处理获得的中深层速度模型进行匹配拼接,建立起初始的各向同性起伏地表全速度模型;然后通过井震联合的方法获取各向异性参数,将其加入到各向同性起伏地表全速度模型中,结合倾角和方位角数据,实现TTI各向异性起伏地表全速度建模。四川盆地DXC工区地震资料的成像处理验证了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的有效性;基于TTI各向异性全速度模型的起伏地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有效地消除了起伏地表的影响,同时降低了复杂构造与速度各向异性对地震成像的影响,使得地下构造成像更合理也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复杂构造 TTI介质 全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峰矿105号矿体残矿回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万串串 王湖鑫 +2 位作者 罗先伟 陈光武 蒋靖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40-344,共5页
早期矿山经过多年开采一般会遗留大量的采空区与高品位残矿,随着资源禀赋条件的改变及深部矿体开采安全的需要,上部采空区通常需要及时处理,与此同时安全回收高品位残矿往往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高峰矿105号矿体为例,受民采破... 早期矿山经过多年开采一般会遗留大量的采空区与高品位残矿,随着资源禀赋条件的改变及深部矿体开采安全的需要,上部采空区通常需要及时处理,与此同时安全回收高品位残矿往往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高峰矿105号矿体为例,受民采破坏的影响,—152m水平以上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极大影响了深部矿体开采的安全,通过对采空区及残矿的分类,制定了残矿回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的技术方案,最后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为高峰矿其他地段残矿回采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矿开采 采空区治理 协同技术 高峰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平台无人驾驶系统基于语义信息的模块串联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慧岩 关海杰 +2 位作者 刘海鸥 龚建伟 吴贺禹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05-2716,共12页
为提高无人履带平台在复杂越野环境下的通行能力,提出一种通过语义信息串联无人驾驶系统中环境感知、运动规划、运动控制模块的方法。环境感知模块通过相机与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方法,利用图像语义信息与激光雷达点云特征,结合平台通过... 为提高无人履带平台在复杂越野环境下的通行能力,提出一种通过语义信息串联无人驾驶系统中环境感知、运动规划、运动控制模块的方法。环境感知模块通过相机与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方法,利用图像语义信息与激光雷达点云特征,结合平台通过性几何参数,对环境中可通行区域进行粗提取,之后在可通行区域利用高斯聚类模型对环境进行精细的可通行度分析,最终生成具有不同通行度语义信息的三维栅格地图;运动规划模块在考虑平台运动学模型、动力学约束以及平滑过渡约束的基础上,结合地形与道路表面属性生成行为运动基元,通过对基元的分层式在线选择生成具有行为语义的轨迹;运动控制模块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充分考虑平台驱动电机的执行能力、跟踪偏差以及控制稳定性,借助运动规划给出的行为运动基元语义属性,对控制目标函数权重系数进行实时更新,减小轨迹跟踪的横向误差,航向误差以及速度误差。最终利用中型混合动力无人履带平台进行了实车验证,结果表明:所提运动规划方法结果相较于基于平面二值栅格地图规划的轨迹在平均俯仰角、平均侧倾角、平均曲率分别降低46.1%、46.5%、14.2%;所提出基于行为语义轨迹变参数运动控制方法相较于定参数的运动控制方法分别在横向偏差、航向偏差、速度偏差降低17.1%、2.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平台 无人驾驶系统 语义信息 三维栅格地图 行为运动基元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自动化技术在煤层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立宁 李鑫 +3 位作者 李洪涛 杨超 孟晓强 赵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36,121-122,共3页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具有复杂山地地貌、低压生产和低成本开发等特点,在生产中存在数据获取、设备控制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为此,①通过自主研发井场无线采集技术,在国内煤层气生产中率先实现了全井场生产数据的无线采集、传输,实...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具有复杂山地地貌、低压生产和低成本开发等特点,在生产中存在数据获取、设备控制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为此,①通过自主研发井场无线采集技术,在国内煤层气生产中率先实现了全井场生产数据的无线采集、传输,实现了橇装施工和快速链接,解决了山区复杂地貌生产数据采集及传输的布线难题,减少了现场维护工作量;②打破煤层气田生产与监控管理站点间的地域界限,应用基于ArchestrA Framework架构的网络化监控技术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模板化开发、网络化实施、多用户协作、集中化存储,实现了煤层气自动化系统"两级三地"的远程部署、分布式监控模式;③按照"缓慢、长期、持续、稳定"的抽排基本原则,建立起了煤层气智能排采控制模型,以排采过程中液面高度、液面下降速度、井底流压、套压等为主要控制参数,采用智能排采技术,实现了排采设备的生产参数自动调整,改变了煤层气井固定的生产制度,降低了对煤层的伤害。运用以上技术,建成了管理控制521口排采井、6座集气站和1座处理中心的自动化系统,达到了平稳运行、安全生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煤层气田开采 规模自动化 数据无线采集 网络化监控 智能排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砂泥岩薄互层基本地震属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伟 尹成 +2 位作者 王敏 赵虎 彭达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8-476,共9页
在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预测研究中,常因地震资料的"假象"或"陷阱"造成解释或预测结果的错误。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单砂体楔形模型,运用褶积方法正演合成地震记录,并提取其振幅类和瞬时类共20种基本... 在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预测研究中,常因地震资料的"假象"或"陷阱"造成解释或预测结果的错误。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单砂体楔形模型,运用褶积方法正演合成地震记录,并提取其振幅类和瞬时类共20种基本地震属性;讨论了不同属性提取时窗对这些地震属性的影响,遴选出8种受时窗影响小且具有代表性的地震属性。建立了两种典型砂泥岩薄互层地质模型,重点分析了遴选出的8种基本地震属性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它们随薄互层砂岩厚度、泥岩夹层厚度和砂泥岩累积厚度的变化规律,为砂泥岩薄互层地震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薄互层 河流相储层 基本地震属性 正演模拟 地震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山油藏水平井立体井网井距调整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剑 刘月田 +3 位作者 聂彬 陈健 刘亚庆 杨朝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均衡驱替是注水开发井网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于以中高角度裂缝发育为主、纵向油层厚度大的潜山油藏,流体重力作用对立体井网均衡驱替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渗流理论,以水平井立体五点井网为例,建立了考虑重力作用时生产井见水时间的公式,给... 均衡驱替是注水开发井网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于以中高角度裂缝发育为主、纵向油层厚度大的潜山油藏,流体重力作用对立体井网均衡驱替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渗流理论,以水平井立体五点井网为例,建立了考虑重力作用时生产井见水时间的公式,给出了均衡驱替时注采井距公式,并选取油藏参数计算了均衡驱替时中心水平井的位置;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井立体五点井网中心注水井所在的位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优化结果误差为4.73%,在实验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随着中心注水井逐层上移,纵向上各生产井见水时间差先减小后增大;当注水井S2位于第6层时,生产井S1和S3见水时间差达到最小,实现了均衡驱替,此时采出程度最高,达到42.52%,比S2井位于11层时提高3.84%;均衡驱替时注水井S2到生产井S1和S3的距离之比为2.95。通过调整注水井的位置,减弱了重力作用造成的非均衡驱替,改善了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立体井网 均衡驱替 井距调整 见水时间 潜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气井关井期间井底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尹邦堂 李相方 +2 位作者 李骞 范坤 胡爱荣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1,共5页
常规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认为,气井关井后压力恢复初期井口测压受到井筒储集效应影响,后期受温度降低引起的续流影响,并且在压力恢复期间井筒中不存在流体的流动。但是,新疆克拉2气田部分高温高压气井的实测结果表明,关井后测得的井口压... 常规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认为,气井关井后压力恢复初期井口测压受到井筒储集效应影响,后期受温度降低引起的续流影响,并且在压力恢复期间井筒中不存在流体的流动。但是,新疆克拉2气田部分高温高压气井的实测结果表明,关井后测得的井口压力恢复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常规方法所计算的压力曲线并不一致。对高温高压气井关井后的井筒温度特征、井筒续流特征和井筒流体参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关井期间井口(底)压力同时受到井筒储集效应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且在压力恢复过程中井筒内一直存在续流流动,需要进行流动气柱压力计算。为此,综合考虑井筒续流、井筒温度及井筒流体参数的变化特征,基于井筒压力恢复原理,建立了关井期间的井底压力计算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验证。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计算出的压力恢复曲线正常,可用于产能试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高温 高压 关井 井口压力 井底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井喷顶部压井成功最小泵排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尹邦堂 李相方 +2 位作者 任美鹏 张兴全 胡爱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9,共6页
墨西哥湾MC252井发生井喷后,BP公司采用顶部压井法进行压井,但最终失败,目前未见相关文献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顶部压井法是一种非常规压井方法,缺乏现场实践经验及理论指导。压井成功的关键就是从井口泵入的重钻井液无法被井筒中的油... 墨西哥湾MC252井发生井喷后,BP公司采用顶部压井法进行压井,但最终失败,目前未见相关文献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顶部压井法是一种非常规压井方法,缺乏现场实践经验及理论指导。压井成功的关键就是从井口泵入的重钻井液无法被井筒中的油气两相携带出井筒,从而使得重钻井液在井筒中聚集,逐渐建立平衡,从而压井成功。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通过研究最小携带钻井液滴的理论,建立了压井成功时的最小泵排量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的参数情况下的泵排量,为成功压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利用模型计算分析了BP顶部压井法失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部压井 气液两相流 最小携液理论 最小泵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梦想云的测井智能化解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丽莎 史永彬 +2 位作者 金玮 李华 塔斯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3,共7页
迄今为止,地球物理测井仍然是石油工业中用于识别地下岩层物性以及是否含油气性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基于梦想云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开展测井智能化解释,以数据收集和拼接为基础,进行特征抽取,结合专家知识和经... 迄今为止,地球物理测井仍然是石油工业中用于识别地下岩层物性以及是否含油气性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基于梦想云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开展测井智能化解释,以数据收集和拼接为基础,进行特征抽取,结合专家知识和经验构建模型,开展机器学习和模型训练,完成模型测试与迭代,并分别对砂岩、泥岩的判别(阈值为0.4,60口井)和油层、水层判别(阈值为0.5,47口井)进行了智能化解释技术验证。解释结果显示:砂岩、泥岩判别用时约2~4h,泥岩和砂岩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4%和9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2%;油层、水层判别用时约4~6h,油层和水层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3%和7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6%,有效提高了多口井测井解释自动化程度和结果符合率,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为传统的石油测井解释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想云 测井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辫状河型冲积扇片流带特征与支撑砾岩成因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大卫 纪友亮 +6 位作者 高崇龙 靳军 杨召 段小兵 桓芝俊 张月 季梦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6-1036,共11页
冲积扇砂砾岩油藏是准噶尔盆地勘探热点,尤其是玛湖凹陷特大型砂砾岩油藏的发现,更加表明砾质冲积扇储层研究的必要。选取白杨河冲积扇为研究对象,对砾质辫状河型冲积扇内部片流带以及支撑砾岩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冲积扇砂砾岩油藏是准噶尔盆地勘探热点,尤其是玛湖凹陷特大型砂砾岩油藏的发现,更加表明砾质冲积扇储层研究的必要。选取白杨河冲积扇为研究对象,对砾质辫状河型冲积扇内部片流带以及支撑砾岩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扇内片流带沉积介于扇根补给水道与扇中辫状水道沉积环境之间,与二者呈过渡接触,片流带规模可达千米级别,内部支撑砾岩的发育改善了片流带储层物性;2)识别出三类支撑砾岩,分别是片流支撑砾岩、沿层理面发育的支撑砾岩以及沟槽底部支撑砾岩,前两者均为超临界水流淘洗成因,后者则为径流改造成因;3)片流支撑砾岩发育于片流沉积,具有较好的成层性以及较高的线密度;沿层面发育的支撑砾岩发育于辫状沟槽沉积环境,形态受限于沟槽规模,可与交错层理砾岩匹配形成大规模优质岩相组合;沟槽底部发育的支撑砾岩发育于辫状水道底部,规模小但连通性好。综上,基于野外露头片流带以及支撑砾岩研究可以为井下砂砾岩油藏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型冲积扇 片流带 颗粒支撑砾岩 粒度特征 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相能量守恒研究产水气井携液能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玉 张遂安 +3 位作者 靳宝光 吴延强 刘凯 刘欣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58-2264,共7页
为研究产水气井井筒中的携液流动规律,正确预测气井产液量,指导排水采气方案设计与实施和构建井筒/油藏耦合模型,采用分相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一套专门用于计算气井携液能力计算的管流模型,并设计一套灵活的求解方法,能够在已知两端压力和... 为研究产水气井井筒中的携液流动规律,正确预测气井产液量,指导排水采气方案设计与实施和构建井筒/油藏耦合模型,采用分相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一套专门用于计算气井携液能力计算的管流模型,并设计一套灵活的求解方法,能够在已知两端压力和气相流量的前提下对产液量进行直接求解。经与实测管流资料进行对比计算发现,在计算大产气量的两相管流时,所用模型的计算精度高于经典的多相管流模型。使用该模型对气井携液能力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产液气井存在携液能力最强的产气量点,在制定气井生产方案或进行排水采气优化设计等工作时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井 气液两相管流 携液能力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的海量离散点高程并行插值算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智广 张腾畅 +1 位作者 吴相锦 鲁强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4-619,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GPU的高程并行插值算法,实现了对三维地表上海量离散点的并行加速渲染。通过高程纹理组织三维地表网格高程数据作为离散点渲染的基础,并通过GLSL编写GPU着色器程序动态控制图形渲染管线,实现视点相关的高程并行插值算法。... 提出一种基于GPU的高程并行插值算法,实现了对三维地表上海量离散点的并行加速渲染。通过高程纹理组织三维地表网格高程数据作为离散点渲染的基础,并通过GLSL编写GPU着色器程序动态控制图形渲染管线,实现视点相关的高程并行插值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GPU的高程并行插值算法较传统的内存插值算法,将三维地表上海量离散点的渲染量级从百万级提高到了千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量离散点 高程纹理 并行插值 着色器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准公共产品的供求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傅建敏 傅建平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01-102,共2页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我国准公共产品市场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问题的解决需依赖竞争性供给改革及需求市场优势的增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准公共产品 垄断 供求 竞争性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非线性拟合方法的多点产能计算模型
14
作者 袁玉 张遂安 +2 位作者 吴延强 彭川 薛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2,共7页
在利用生产资料确定IPR曲线时,数据的处理方法会影响计算结果,甚至得不到合理的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考虑单相流动的Standing方程,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多点产能计算模型。该模型拓宽了Standing方程的应用范围,提高了生产资... 在利用生产资料确定IPR曲线时,数据的处理方法会影响计算结果,甚至得不到合理的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考虑单相流动的Standing方程,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多点产能计算模型。该模型拓宽了Standing方程的应用范围,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减小了测试数据本身误差对产能计算的影响,避免了因选择数据不当而得到不合理结果的可能。与常用计算方法对比发现,该方法简单可靠,计算精度高,可用于确定油井流入动态、计算油井产能、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产能计算模型 油井流入动态 Standing方程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4
15
作者 马涛 张仲宏 +6 位作者 王铁成 丁建宇 黄兆越 项建 辛麒 王建宇 朱明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81,共11页
石油行业已步入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新阶段,面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迫切需求,如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油气上游企业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受全球信息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的影响和国际最佳实践案例的启示,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板块制定了... 石油行业已步入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新阶段,面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迫切需求,如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油气上游企业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受全球信息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的影响和国际最佳实践案例的启示,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板块制定了上游业务信息与应用共享平台建设蓝图规划,组织开展了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化建设。梦想云平台采用云计算、微服务架构设计,融合企业数据治理理念及技术体系,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梦想云"平台+能力+应用"生态,建成上游业务开放共享的"数据+技术+应用"环境,初步形成了上游业务智能共享能力,为上游业务应用提供敏捷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云平台及其应用采用DevOps、敏捷开发等技术实现高效一体化开发,保障了上游业务数据互联、技术互通、业务协同。梦想云平台作为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智能共享平台,为落地"共享中国石油"战略,支撑上游业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梦想云平台 微服务 容器 DaaS PAAS SAAS DevO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梦想云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3
16
作者 杜金虎 时付更 +2 位作者 张仲宏 王铁成 丁建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6,共9页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应用,信息化发展进入智能共享新时代。研究和建设统一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高效灵活应对业务需求变化,成为勘探开发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文章旨在讨论所涉及的相关问...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应用,信息化发展进入智能共享新时代。研究和建设统一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高效灵活应对业务需求变化,成为勘探开发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文章旨在讨论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勘探开发梦想云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梦想云的基本原理和总体设计方案,阐述了梦想云平台、数据连环湖、数据中台能力、应用商店、人工智能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总结了梦想云平台、数据连环湖和一系列通用应用建设成果和应用场景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想云平台 数据连环湖 数据中台能力 应用商店 人工智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想云数据连环湖建设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勇 黄文俊 +4 位作者 王铁成 王华 孟令培 谭雷军 梁肖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8,共7页
中国石油信息化在30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历经分散建设、集中建设、集成应用3个阶段,正在迈向协同共享新阶段,努力建成"共享中国石油"。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板块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针对中国石油上游平台多、数据库多、孤立应... 中国石油信息化在30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历经分散建设、集中建设、集成应用3个阶段,正在迈向协同共享新阶段,努力建成"共享中国石油"。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板块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针对中国石油上游平台多、数据库多、孤立应用多的"三多"问题,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上游业务数据资源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数据的汇聚、存储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组织研发了勘探开发梦想云及数据湖技术,并在梦想云1.0统一数据湖的基础上,提出了逻辑统一、互联互通的集团级主湖和油气田公司级区域湖的数据连环湖设计与建设方案,通过试点验证,取得了预期效果,为梦想云2.0数据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梦想云 数据连环湖 数据生态 数据存储 共享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对水泥环密封性影响试验与数值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席岩 王海涛 +2 位作者 李军 王江涛 吴宏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3,共6页
为准确量化循环载荷对井筒水泥环密封性的影响,基于页岩气井多级压裂过程中套管内压多次升高和降低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高温三轴循环载荷作用下水泥石岩心应力-应变试验,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数值模型,基于Mohr-Coulomb准则和损... 为准确量化循环载荷对井筒水泥环密封性的影响,基于页岩气井多级压裂过程中套管内压多次升高和降低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高温三轴循环载荷作用下水泥石岩心应力-应变试验,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数值模型,基于Mohr-Coulomb准则和损伤理论,计算了多级压裂过程中循环载荷作用下水泥环内边界处等效塑性应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循环载荷作用下水泥石累积塑性应变显著,初始塑性应变量最大,后续呈线性增加;多级压裂过程中,水泥环、套管胶结面处易出现累积塑性应变,初始塑性应变量最大,后续呈线性增加,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对应性;降低水泥石弹性模量,增大泊松比、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有利于降低累积塑性应变量,保护水泥环密封的完整性。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井压裂过程中水泥环密封完整性设计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循环载荷 胶结失效 等效塑性应变 损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石油A1系统PCEDM数据模型基本实体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曾庆猛 王冬梅 +2 位作者 姚子修 曲京 史浩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6期464-466,共3页
以基本实体部分为例,从模型结构、表关系、模型扩展3个方面对中石油A1系统PCEDM数据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PCEDM涉及到基本实体的表有19张,表与表之间关系复杂;涉及的数据项(字段)有500多项,各个字段都有它固定的含义。数据模型扩展有... 以基本实体部分为例,从模型结构、表关系、模型扩展3个方面对中石油A1系统PCEDM数据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PCEDM涉及到基本实体的表有19张,表与表之间关系复杂;涉及的数据项(字段)有500多项,各个字段都有它固定的含义。数据模型扩展有5种途径:保留预留字段、直接在原有表中加入新的字段、增加新的子表、扩展全新的顶级结构、增加新的下拉列表选项。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PCEDM模型,更好地维护和完善PCEDM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模型 数据表 关系 结构 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自组网分布式编码域非正交多址机制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文俊 李旭 +2 位作者 杨明强 梁亚楠 吴贺禹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82-3092,共11页
基于无人平台集群的分布式协同作战是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由此对智能集群无线自组网通信提出了快速响应的性能需求。针对现有无线自组网分布式多址接入机制在复杂多变战场环境与时断时续通信链路中存在的效率下降、无法满足快速响应需... 基于无人平台集群的分布式协同作战是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由此对智能集群无线自组网通信提出了快速响应的性能需求。针对现有无线自组网分布式多址接入机制在复杂多变战场环境与时断时续通信链路中存在的效率下降、无法满足快速响应需求的问题,提出基于分布式协同的编码域多址(DC-CMA)机制。DC-CMA机制以分布式无线自组网邻居节点信息维护与非正交多址技术为基础,设计高效的接入编码图样,通过降低图样稀疏性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多址机制整体资源效率。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信道中断率相同时,与正交多址机制相比,DC-CMA机制可将信息交互周期缩短10%~50%,提升通信资源效率达5%~30%。利用无线自组网节点设备样机,模拟分布式协同任务数据进行端到端传输时延测试,得出DC-CMA机制相比于正交多址机制可降低平均传输时延超过30%,能够为提升无人平台集群分布式快速响应协同能力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自组网 调度周期 分布式协同作战 无人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