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增生结节及外周带非癌组织在3.0T MR动态增强灌注成像中的强化表现 被引量:17
1
作者 景国东 金爱国 +6 位作者 吴骋 张盼盼 王振 陈玉坤 王莉 陆建平 汪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CE-MRPI)及定量分析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前列腺癌和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前均行常规MRI和DCE-MR灌注成像检查。共采集216个兴趣区的数据,包括前列腺癌结节87处...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CE-MRPI)及定量分析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前列腺癌和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前均行常规MRI和DCE-MR灌注成像检查。共采集216个兴趣区的数据,包括前列腺癌结节87处,前列腺增生结节75处,外周带非癌组织54处。在相应的灌注参数图上分别测量各兴趣区的Ktrans和Kep值,并比较三类组织之间的差异,并对其强化曲线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结节、增生结节及外周带非癌组织之间比较,Ktrans和Ke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4和111.84,P<0.001);前列腺癌结节呈高灌注,外周带非癌组织呈低灌注,增生结节介于两者之间,仅26.7%的增生结节呈高灌注。前列腺癌主要强化方式为速升速降型(62/87)和速生缓降型(24/87);前列腺增生结节的强化方式为速升缓降型(22/75)、速升平台型(20/75)、缓升平台型(22/75)、缓慢上升型(11/75);外周带非癌组织主要强化方式为缓升平台型(37/54)和缓慢上升型(15/54)。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灌注成像及定量分析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灌注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韵如 龙思丹 +4 位作者 杨道文 张洪春 樊建设 孙力超 张洪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1814-1821,1825,共9页
目的:评价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 目的:评价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筛选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由2名研究员按照为本次分析制定的纳排标准独立筛选文献,选定文献后建立Excel表格录入所需数据,制作文献质量评估表,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样本量合计15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加味玉屏风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OR=0.26,95%CI(0.18,0.37)],可改善患者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MD=4.61,95%CI(2.43,6.79)],并且能够提高患者运动耐力6MWD[MD=43.90,95%CI(29.48,58.32)],提高患者体内的IgA水平[MD=0.25,95%CI(0.17,0.34)]。结论: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可提高客观疗效,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小。但鉴于本次分析纳入的研究大多质量低下,结论证据支持力度较弱,有待更多方法学质量高,设计严谨,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玉屏风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景国东 汪剑 +4 位作者 楚小权 高振坡 张盼盼 陆建平 王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在鉴别前列腺癌与非癌组织(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组织)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前列腺癌患者37例(均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和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均行经直肠12...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在鉴别前列腺癌与非癌组织(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组织)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前列腺癌患者37例(均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和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均行经直肠12针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行3.0T常规MRI及10个b值(0、50、100、250、500、750、1000、1500、2000、2500s/mm2)的单次激发EPI扫描,通过DKI模型计算平均扩散系数(MD)和平均峰度(MK)参数图,分别测量前列腺癌组织、中央叶及移行带非癌组织、外周带非癌组织的MD、MK值,比较各组织间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MD、MK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央叶和移行带非癌组织、外周带非癌组织三者之间的MD值、M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值、MK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当MD、MK界值分别为1.617×10^-3mm^2/s、0.736×10^-3mm^2/s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91.6%和95.8%、99.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3和0.983。结论:DKI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前列腺癌与非癌组织结构的差异,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