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付东亮 刘晓飞 +5 位作者 彭文华 张虎 杨鹏 程文立 郑金刚 王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 探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5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 目的 探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5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图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析3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500例患者中,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的人群分布为42.0%、44.8%和13.2%。(2)氯吡格雷快代谢组的血小板抑制率在0~20%、20%~50%、50%~75%和75%~100%的人群分布为1.90%、14.29%、30.00%和53.81%;中代谢组的人群分布为3.57%、17.86%、22.32%和56.25%;慢代谢组的人群分布为7.58%、21.21%、30.30%和40.91%;3组之间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6个月,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发生心血管缺血事件分别有9、13和4例,3组之间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组人群中,CYP2C19基因型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推测仅通过CYP2C19基因型不能准确预测氯吡格雷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氯吡格雷抵抗 CYP2C19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