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付东亮 刘晓飞 +5 位作者 彭文华 张虎 杨鹏 程文立 郑金刚 王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 探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5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 目的 探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5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图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析3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500例患者中,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的人群分布为42.0%、44.8%和13.2%。(2)氯吡格雷快代谢组的血小板抑制率在0~20%、20%~50%、50%~75%和75%~100%的人群分布为1.90%、14.29%、30.00%和53.81%;中代谢组的人群分布为3.57%、17.86%、22.32%和56.25%;慢代谢组的人群分布为7.58%、21.21%、30.30%和40.91%;3组之间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6个月,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发生心血管缺血事件分别有9、13和4例,3组之间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组人群中,CYP2C19基因型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推测仅通过CYP2C19基因型不能准确预测氯吡格雷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氯吡格雷抵抗 CYP2C19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与庚醇减少低氧再供氧心肌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玉杰 冯义柏 +5 位作者 于世龙 柯元南 王勇 李宪伦 朱丹丹 李志远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7期723-725,共3页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carvedilol,CVD)、庚醇(heptanol,HT)对不同时间低氧再供氧心肌细胞坏死、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锥虫蓝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低氧后不同时间再供氧细胞坏死、凋亡情况,观察CVD、HT对其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未给...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carvedilol,CVD)、庚醇(heptanol,HT)对不同时间低氧再供氧心肌细胞坏死、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锥虫蓝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低氧后不同时间再供氧细胞坏死、凋亡情况,观察CVD、HT对其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未给药)正常和低氧30 min时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供氧1 h凋亡指数为27.4%,与正常时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坏死的心肌细胞在再供氧2 h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运用CVD、HT后凋亡指数在再灌注1 h时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55.11%和21.53%。结论HT和CVD通过不同的作用可以减少低氧再供氧心肌细胞的死亡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庚醇 心肌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评估和药物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柯元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稳定性心绞痛 危险性评估 药物治疗 治疗 危险分层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邓洁焰 李霄 +4 位作者 周玉杰 张廷满 柯元南 季勇 刘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65-167,共3页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分析邓洁焰1李霄2周玉杰2张廷满3柯元南2季勇4刘兵5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临床治疗最显著的进展之一是静脉溶栓治疗。溶...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分析邓洁焰1李霄2周玉杰2张廷满3柯元南2季勇4刘兵5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临床治疗最显著的进展之一是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较多,我国常用尿激酶(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栓和抗凝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柯元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6-478,共3页
在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措施之一。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治斑块上形成白色血小板血栓,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则可以防止白色血栓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红色血栓完... 在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措施之一。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治斑块上形成白色血小板血栓,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则可以防止白色血栓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红色血栓完全阻塞动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而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症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