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诱抗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牛雯雯 李跃 +6 位作者 商明清 王涛 唐文颖 赵艳丽 高俊平 张路生 杜宝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4-147,共4页
为探索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对小麦生长势、抗病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21—2023年,在邹城市、滨城区、牡丹区、商河县开展田间试验。设维大力、氨基寡糖素、常规药剂和CK处理,通过种子包衣、茎叶喷雾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 为探索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对小麦生长势、抗病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21—2023年,在邹城市、滨城区、牡丹区、商河县开展田间试验。设维大力、氨基寡糖素、常规药剂和CK处理,通过种子包衣、茎叶喷雾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维大力处理小麦长势优于其他3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77.46%、62.39%、74.58%,增产率分别为23.69%、38.25%、20.75%、9.12%,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通过整体分析,维大力可不同程度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提高防效,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出苗量,增加产量,与氨基寡糖素处理效果相当,且略优于氨基寡糖素。该研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维大力 茎基腐病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园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淑萍 陆宴辉 +4 位作者 崔艮中 张涛 赵腾 解晓军 吴孔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4-198,共5页
在山西临猗进行了枣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示范。组建"冬剪残桩、寄生蜂释放、性诱剂诱捕、生物制剂喷施"为主要措施的枣园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人工大量释放红颈常室茧... 在山西临猗进行了枣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示范。组建"冬剪残桩、寄生蜂释放、性诱剂诱捕、生物制剂喷施"为主要措施的枣园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人工大量释放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绿盲蝽性诱剂等技术后,冬枣幼果(疏果前)和果实(疏果后)受害率在绿色防控园分别为14.4%和4.2%,与农户常规防治园的差异不显著;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若虫的平均寄生率为37.5%,显著高于农户常规防治园的6.2%;每公顷枣园总计诱集到30 749头绿盲蝽成虫,平均每个诱捕器能诱捕到绿盲蝽成虫(683.3±23.1)头。6-8月绿色防控园绿盲蝽的数量(5.05±0.86)头/百枝,显著低于农户常规防治园(12.71±2.22)头/百枝。绿色防控技术完全替代化学防治,有效控制了枣园绿盲蝽的种群发生与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红颈常室茧蜂 性诱剂 寄生率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成虫求偶及交配行为观测
3
作者 常明山 文娟 +3 位作者 蒋学建 邓艳 马涛 温秀军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3-145,共3页
为了解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化蛹、羽化和交配节律,林间采集老熟幼虫置于室内养虫笼,每天观察、统计化蛹和羽化数量,并将雌雄成虫按照1∶1的性比进行放置,观察成虫在20:00至次日6:00的求偶和交配节律.结果表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全天均可... 为了解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化蛹、羽化和交配节律,林间采集老熟幼虫置于室内养虫笼,每天观察、统计化蛹和羽化数量,并将雌雄成虫按照1∶1的性比进行放置,观察成虫在20:00至次日6:00的求偶和交配节律.结果表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全天均可化蛹和羽化,化蛹率81.45%,羽化率26.45%,雌雄蛹比例1.42∶1,雌雄成虫比例1.30∶1.雌、雄成虫求偶时触角竖起、摆动,前翅频繁张开、振动,飞舞跳跃,腹部未见明显弯曲,成虫求偶高峰一般出现在进入暗周期后的2h左右,交配高峰期出现在0:00时至次日2:00,即进入暗期4~6h.其中在0:00-2:00时成虫交配平均持续时间最长,持续约70 min.研究结果为开展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化学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 求偶 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下两种引诱剂对白星花金龟的协同诱集效果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文静 冯丽凯 +3 位作者 王祥兆 王翔 林克剑 李粉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8-363,382,共7页
为评价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效果,分别在葡萄园、玉米田和杨树林悬挂诱捕器,采用糖醋液、诱芯及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诱集白星花金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3种处理在葡萄园与玉米田的诱集总量分别为1621.7头和1543.0头... 为评价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效果,分别在葡萄园、玉米田和杨树林悬挂诱捕器,采用糖醋液、诱芯及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诱集白星花金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3种处理在葡萄园与玉米田的诱集总量分别为1621.7头和1543.0头,显著高于杨树林中的诱集量(41.7头)。白星花金龟在葡萄园有2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和8月上旬,在玉米田有3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两种生境中5月至8月下旬雌少雄多,之后雌虫略多于雄虫,整体上雌雄比分别为1∶1.4(葡萄园)和1∶1.3(玉米田)。在葡萄园和玉米田中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的诱集量从始至终都优于糖醋液、诱芯单独处理及两处理之和,甚至在葡萄园中显著高于糖醋液与诱芯单独处理之和,表明2种引诱剂协同处理可显著提高诱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星花金龟 糖醋液 诱芯 协同 诱集 发生动态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大力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洁雯 薛建光 +3 位作者 张付强 杨亚江 钱海涛 齐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149-152,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维大力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分别在河南省南阳社旗、正阳农场和正阳刘寨3地开展了田间试验,设置2个处理:处理组为维大力1 mg/L初花期叶面喷施2次,对照组为等量清水喷施2次...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维大力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分别在河南省南阳社旗、正阳农场和正阳刘寨3地开展了田间试验,设置2个处理:处理组为维大力1 mg/L初花期叶面喷施2次,对照组为等量清水喷施2次,分别在花生成熟期调查主茎高、单株结果数、单株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果重。结果表明,在南阳社旗,花生经过维大力喷施处理后,主茎高、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干重显著优于对照,单株分枝数、饱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产量增加1542.45 kg/hm^(2),增产率达33.64%。正阳农场和正阳刘寨的花生经过维大力喷施处理后,各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产量分别增加375.15和625.35 kg/hm^(2),增产率为14.29%和12.82%。花生初花期叶面喷施2次1 mg/L维大力,可起到控旺效果,提高花生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显著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大力 花生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全伟 王淑荣 +5 位作者 崔艮中 钱海涛 王璐 张从顺 王琳 齐俊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2期26-28,共3页
维大力(VDAL)是一种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具有提高植物抗逆、抗病、改善品质、增产、稳产等功能。为了探究维大力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7-2018年连续2年在张家口地区生菜产区进行田间试验,生菜定植2周叶面喷施维大力49.95 g/hm^2(... 维大力(VDAL)是一种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具有提高植物抗逆、抗病、改善品质、增产、稳产等功能。为了探究维大力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7-2018年连续2年在张家口地区生菜产区进行田间试验,生菜定植2周叶面喷施维大力49.95 g/hm^2(T1)、维大力30.00 g/hm^2(T2)、维大力25.05 g/hm^2(T3)、维大力21.45 g/hm^2(T4)、清水(CK)。结果表明:相较于CK,2017年,赤城处理T1单株毛重和直径均显著提高,分别增加14.29%和17.55%;单株净重提高5.95%;毛产量、净产量和商品率分别增加14.29%、5.95%和10.34%;处理T3毛产量和商品率分别提高2.38%和9.2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8.90%。2017年,尚义处理T1单株毛重和直径均明显增加,分别提高27.06%和19.98%;单株净重增加16.67%;毛产量、净产量、商品率分别提高27.06%、16.67%、7.78%;可溶性糖含量提高8.33%。2018年,张北处理T2、T3毛产量增加9.64%、6.02%;处理T2净产量提高12.00%;各处理商品率分别增加5.43%、4.35%、3.26%。2018年,尚义处理T3毛产量、净产量、商品率分别增加1.94%、1.52%、3.26%;可溶性糖增加3.52%。综上所述,在生菜定植2周叶面喷施适宜推广使用维大力49.95 g/hm2,对生菜产量、品质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免疫激活蛋白 维大力 生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对小麦抗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动军 王香芝 +5 位作者 张付强 张钊 张从顺 钱海涛 崔艮中 齐俊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0期86-89,共4页
维大力(VDAL)作为植物新型免疫激活蛋白,具有提高作物抗逆、增产等作用。本试验选择河北隆尧县和河南博爱县作为试验地点,通过对小麦不同生长期施用不同浓度维大力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维大力对小麦的抗逆(旱)及产量性状影响,结果表明,小... 维大力(VDAL)作为植物新型免疫激活蛋白,具有提高作物抗逆、增产等作用。本试验选择河北隆尧县和河南博爱县作为试验地点,通过对小麦不同生长期施用不同浓度维大力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维大力对小麦的抗逆(旱)及产量性状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冬灌期+返青期每亩小麦叶面喷施维大力2 g能够有效提高抗逆性、促进生长,达到增产、稳产目的。该结果为维大力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大力 小麦 抗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大力(VDAL)在河北鸡泽小麦上功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俊文 李振乾 +1 位作者 张付强 齐俊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2期60-61,269,共3页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此保证小麦稳产、促进增产可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利于国泰民安。河北省是我国主要冬小麦种植区域之一,但是倒春寒、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制约着小麦产业的发展。现将维大力应用于小麦上,研究其在不良环境发生后...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此保证小麦稳产、促进增产可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利于国泰民安。河北省是我国主要冬小麦种植区域之一,但是倒春寒、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制约着小麦产业的发展。现将维大力应用于小麦上,研究其在不良环境发生后对小麦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达明,使用维大力拌种剂处理小麦种子可显著增加穗粒数20.93%,提高产量14.82%,且对旗叶白粉病防控效果达72.64%;使用维大力拌种剂和维大力大量元素水溶肥处理小麦可显著提高穗长7.74%,增加穗粒数13.51%,增加千粒重0.67 g,增加产量17.77%。维大力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作为小麦产业投入品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维大力 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 白粉病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迷向剂飞机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帕尔哈提 吾吐克 张磊 +4 位作者 主海峰 李世强 范仁俊 王滔 赵腾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6期11-14,共4页
为了探索利用飞机喷施微胶囊迷向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最适试验条件,试验比较了3种施用浓度和2种喷嘴大小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0.7mm的喷嘴、微胶囊迷向剂的施用量1 500g?hm-2为试验最适条件,防治效果最好,其迷向率为97.25%;蛀果率为... 为了探索利用飞机喷施微胶囊迷向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最适试验条件,试验比较了3种施用浓度和2种喷嘴大小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0.7mm的喷嘴、微胶囊迷向剂的施用量1 500g?hm-2为试验最适条件,防治效果最好,其迷向率为97.25%;蛀果率为2.13%,比空白对照减少约21个百分点,比常规化学防治减少约3.32个百分点;相对防效为90.82%,比常规化学防治高出约1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飞机防治 迷向技术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种植黑果枸杞瘿螨的发生及危害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盛强 黄伟 +3 位作者 李粉莲 叶远荣 蔡恩格力 张春竹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60-63,共4页
采用室内观察及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危害黑果枸杞的瘿螨种类,掌握田间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为综合防控瘿螨危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白枸杞瘤瘿螨Aceria pallida是危害新疆黑果枸杞的重要害虫,为害黑果枸杞的叶片、花蕾、花... 采用室内观察及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危害黑果枸杞的瘿螨种类,掌握田间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为综合防控瘿螨危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白枸杞瘤瘿螨Aceria pallida是危害新疆黑果枸杞的重要害虫,为害黑果枸杞的叶片、花蕾、花柄、果实、嫩茎及刺。4月上中旬开始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中旬形成第一次危害高峰期,10月下旬停止危害。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以雌成螨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受害黑果枸杞植株老虫瘿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枸杞瘤瘿螨 黑果枸杞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及品牌诱芯对水稻二化螟的诱捕效果研究
11
作者 王俊文 唐松 +2 位作者 林华 王琳 李拥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5期131-132,134,共3页
性诱剂诱芯配合诱捕器诱捕作为绿色防控技术,正成为二化螟防控新手段。现阶段应用较多的性诱剂诱芯的载体是PVC管及橡胶塞。为筛选引诱效果较好的二化螟诱芯载体,开展了不同载体及品牌诱芯对水稻二化螟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PE管诱... 性诱剂诱芯配合诱捕器诱捕作为绿色防控技术,正成为二化螟防控新手段。现阶段应用较多的性诱剂诱芯的载体是PVC管及橡胶塞。为筛选引诱效果较好的二化螟诱芯载体,开展了不同载体及品牌诱芯对水稻二化螟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PE管诱芯对二化螟诱捕效果显著高于橡胶塞诱芯和PVC管诱芯,诱捕量分别是橡胶塞诱芯和PVC管诱芯的1.66倍和4.40倍,橡胶塞诱芯诱捕量显著高于PVC管诱芯。不同品牌诱芯试验中,中捷四方"诱尔牌"橡胶塞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量显著高于纽康PVC管诱芯,诱捕量是纽康PVC管诱芯的2.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橡胶塞诱芯 PVC管诱芯 PE管诱芯 诱捕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