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针吸取细胞学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突变的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智慧 吴希兰 +6 位作者 应建明 李峻岭 邱田 郭会芹 赵焕 山灵 凌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9-205,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前,需要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基因是否突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细针吸取悬浮液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细胞学悬浮液标本,Real-t...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前,需要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基因是否突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细针吸取悬浮液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细胞学悬浮液标本,Real-time PCR法检测EGFR 18-21号外显子,KRAS 2号外显子12、13密码子突变。结果检测85例肺癌转移淋巴结针吸标本,EGFR突变率37.3%,KRAS突变率7.2%。19例组织切片标本,与细胞学结果一致(kappa=1.0)。13例有EGFR突变,临床分期IV期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2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6.7%);8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66.7%);3例最佳稳定疾病(stable disease,SD)(25.0%)。结论细针吸取标本检测EGFR、KRAS基因突变,标本取材容易、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针吸取细胞学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瑞珍 乌兰娜 +12 位作者 刘植华 王倩 李俊华 李晴 李霓 刘志红 石菊芳 张长淮 周艳秋 刘彬 翁雷明 吴瑞芳 乔友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hrid capture 2,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quid—hased cytologytest,... 目的:了解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hrid capture 2,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quid—hased cytologytest,LCT)检测宫颈脱落细胞、醋酸肉眼检查(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VIA)和阴道镜检查4种方法对2004年11月~2004年12月深圳南山区华侨城区域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共1137例进行盲法同步宫颈癌筛查。对阴道镜检查异常或可疑异常者行阴道镜下直接活检;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temined sign,Ascus),或HPV阴性但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妇女再次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4种检查方法的金标准。结果:共取病理122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无宫颈癌病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lial neoplasia。CIN)Ⅲ级3例,CINⅡ级11例,CINⅠ级36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9例;正常宫颈3例。人群的高危HPV总检出率为14.0%;LCT阳性率为12.6%;VIA阳性率为12.5%;阴道镜阳性率为13,6%。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均呈趋势性增加(P〈0.005);VIA和阴道镜阳性率在各级宫颈病变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宫颈病变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高危HPV对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7.1%、87.3%、8.8%、100%、7.6%和0;LCT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2.9%、88.4%、88.5%、9.1%、99.9%、8.0%和8.0%;VIA以上各指标分别为35.7%、96.0%、95.3%、10.0%、99.2%、8.9%和67.0%;阴道镜以上各指标分别为50.0%、86.8%、86.4%、4.5%、99.3%、3.8%和58.0%。结论:高危HPV检测和LCT检查均为目前宫颈癌筛查较好的方法,VIA和阴道镜检查敏感性较差,漏诊率高,不适合大范围筛查,但二者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可应用于临床病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杂交捕获 薄层液基细胞学 醋酸肉眼检查 阴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标准体位 被引量:10
3
作者 薛华丹 张竹花 +4 位作者 金征宇 林松柏 赵文敏 张立仁 张抒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 :探讨建立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标准体位。材料和方法 :对 12 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用舒张期增强扫描重建像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及容积漫游技术 (VRT)重建 ,其中 3 0例与常规... 目的 :探讨建立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标准体位。材料和方法 :对 12 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用舒张期增强扫描重建像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及容积漫游技术 (VRT)重建 ,其中 3 0例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总结 16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不同体位的显示情况 ,得出CT冠状动脉造影统一体位。结果 :分别定义了 6个MIP重建体位和 9个VRT重建体位。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标准体位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临床治疗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古丽拜尔·卡哈尔 侍效春 +3 位作者 刘晓清 张丽帆 梅丹 邓国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296-2298,共3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并筛选预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观察研究,对我院2007年9月—2010年5月应用利奈唑胺的53例共62人次住院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并筛选预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观察研究,对我院2007年9月—2010年5月应用利奈唑胺的53例共62人次住院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17人次,27.4%),其中有8人次(12.9%)发生了Ⅲ度和Ⅳ度血小板下降;其次为血红蛋白下降(7人次,11.3%);仅3人次(4.8%)出现肝功能异常。经对症治疗和停药处理后,除7例患者因基础病严重而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好转。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生明显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高龄〔OR=4.8,95%CI(1.4,16.2)〕、肾功能不全〔OR=3.2,95%CI(1.0,10.0)〕和低基础血小板值〔OR=5.9,95%CI(1.6,21.1)〕有关(P<0.05)。结论利奈唑胺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多可恢复至基线水平。在高龄和低基础血小板计数的患者中需要密切监测全血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药物毒性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8例脾动脉瘤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志伟 李晓光 +1 位作者 金征宇 杨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0个月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7例随访3~3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血管再通。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术后定期影像随访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经导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晓光 金征宇 +2 位作者 杨宁 刘巍 潘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患者,采用5-FU、表阿霉素、丝裂霉素C和IL-2的化疗方案进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2例患者还接受了肝动脉化疗栓塞,共2~8个疗程。结果所有患...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患者,采用5-FU、表阿霉素、丝裂霉素C和IL-2的化疗方案进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2例患者还接受了肝动脉化疗栓塞,共2~8个疗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显效2例、有效7例;影像学疗效评价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1例。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肝转移 经动脉灌注化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6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伟元 陈民钧 王辉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 :研究阴沟肠杆菌 6株的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基因型。 方法 :分别使用对TEM型、SHV型和CTX M型基因特异的引物 ,PCR扩增 6株阴沟肠杆菌接合子Esbl基因 ,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其基因型。结果 :3株阴沟肠杆菌的接合子均含有C... 目的 :研究阴沟肠杆菌 6株的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基因型。 方法 :分别使用对TEM型、SHV型和CTX M型基因特异的引物 ,PCR扩增 6株阴沟肠杆菌接合子Esbl基因 ,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其基因型。结果 :3株阴沟肠杆菌的接合子均含有CTX M 3型酶 ,同时含有TEM型酶。另 3株阴沟肠杆菌接合子均含有一种等电点为 8.3未知的 β内酰胺酶 ,同时含有一种 pI为 5 .4或 5 .5未知的 β内酰胺酶。 结论 :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可产CTX M 3型酶 ,对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PCR 耐药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以上患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与外科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诚 赵世华 +10 位作者 蒋世良 黄连军 徐仲英 凌坚 郑宏 张戈军 吕滨 张岩 金敬琳 闫朝武 戴汝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比较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既适宜行封堵术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按意愿分为介入治疗组(以下简称介入组,共137例)和外科手术组(... 目的比较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既适宜行封堵术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按意愿分为介入治疗组(以下简称介入组,共137例)和外科手术组(以下简称外科组,共96例)。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率、住院天数、输血量和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49±8)岁和(48±7)岁,P=0.135]、性别构成比和术前心功能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外科组较介入组缺损直径大,分别为(24.9±6.8)mm和(18.9±5.4)mm(P<0.001)。两组技术成功率(97.1%和100%,P=0.151)和残余分流率(0.7%和0%,P=0.583)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死亡,但外科组并发症发生率(30.2%和16.1%, P=0.015)和输血量[(273.1±491.5)ml和0ml,P<0.001]高于介入组,住院时间[(12.0±4.0)d和(4.6±3.3)d,P<0.001]和操作时间[(212±36.5)min和(60.0±17.7)min,P<0.001]均长于介入组,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介入组,分别为(29839.6±7533.1)元和(39570.0±5929.5)元(P<0.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对于40岁以上ASD患者,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而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淋巴显像诊断乳糜胸腹水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黎波 李方 +1 位作者 张少华 杨梅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评估核素淋巴显像定性及定位诊断乳糜胸腹水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总结 5 7名拟诊为乳糜胸腹水患者共 79例次的淋巴显像 ,分析图像特点 ,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比较。结果 :5 7例患者的首次显像中 32例为阳性 ,2 1例基... 目的 :评估核素淋巴显像定性及定位诊断乳糜胸腹水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总结 5 7名拟诊为乳糜胸腹水患者共 79例次的淋巴显像 ,分析图像特点 ,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比较。结果 :5 7例患者的首次显像中 32例为阳性 ,2 1例基本可以确定漏出部位 ,7例随访患者的多次显像结果与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基本一致。该方法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 82 %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88%。结论 :淋巴显像对乳糜胸腹水的定性及定位有重要作用 ,并能为病因诊断提供线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胸水 乳糜腹水 核素淋巴显像 硫化锑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肥厚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人参皂甙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力军 邢善田 茹祥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4-86,共3页
以狭窄腹主动脉方法所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显示,在大鼠尾动脉血压升高,左心室壁增厚的同时,出现胸腺脾T细胞增殖能力降低,IL-2分泌量也明显下降,人参皂甙(50mg·kg-1·d-1,sc)在缓解血压增高的同时,... 以狭窄腹主动脉方法所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显示,在大鼠尾动脉血压升高,左心室壁增厚的同时,出现胸腺脾T细胞增殖能力降低,IL-2分泌量也明显下降,人参皂甙(50mg·kg-1·d-1,sc)在缓解血压增高的同时,能部分地升高其免疫水平,提示该药对由于心肌肥厚所出现的免疫抑制现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人参皂甙 大鼠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国伟 潘永康 +5 位作者 李兆文 杨柯 李婺芳 袁贤奇 龙凤军 郭有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7-10,共4页
本文报道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42例急性心肌梗塞,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证实rt-PA有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本组病例未见到严重出血及其他... 本文报道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42例急性心肌梗塞,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证实rt-PA有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本组病例未见到严重出血及其他严重副作用。作者对rt-PA的给药时机、应用指征及禁忌证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纤溶酶原 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被引量:10
12
作者 乔树宾 高润霖 +8 位作者 陈纪林 左鲁宁 杨跃进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徐波 吴永健 姚康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及其适当处理对策。  方法 :对我院进行的所有 PTCA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行 PTCA治疗 172 8例 ,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6例 ,均为完全闭塞...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及其适当处理对策。  方法 :对我院进行的所有 PTCA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行 PTCA治疗 172 8例 ,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6例 ,均为完全闭塞性病变 ,发生率为 0 .35 %。3例漏入心包 ,2例形成冠状动脉左心室瘘 ,1例形成冠状动脉右心室瘘。经球囊长时间加压扩张 ,穿孔全部闭合 ;无一例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死亡。  结论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并不常见 ,只要及时发现 ,恰当处理 ,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冠心病 冠状动脉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肌钙蛋白T增高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海波 高润霖 +5 位作者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吴元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T及肌酸激酶 MB同工酶 (CK- MB)水平进行了测定。仔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术中情况 ,并密切观察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严重冠脉事件 (如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等 )。  结果 :CS及 CAG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 (3/ 5 1)及 2 .9% (1/ 34) ,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 (P=0 .5 3)。行 CS的患者中 ,术后 Tn T增高的 3例患者支架置入处均有分支血管闭塞 ,其中 2例术前 Tn T已高于正常。术后 Tn T增高与不增高者之间 ,CK- MB增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P>0 .0 5 )。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冠脉事件发生。  结论 :CS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很低 ;术后 Tn T增高与支架置入处分支血管闭塞、术前近期已有微小心肌损伤等有关。术后 Tn T增高对住院期间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可能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卒中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附52例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幸兵 李永宁 +4 位作者 任祖渊 苏长保 王任直 杨义 马文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21-32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 5 2例垂体卒中患者行常规TSE序列 Gd DT PAMRI增强扫描、CT扫描 ,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4 2 %的垂体卒中发生于垂体巨大腺瘤或大腺瘤 ,6 5 4%的病例MRI表现... 目的 :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 5 2例垂体卒中患者行常规TSE序列 Gd DT PAMRI增强扫描、CT扫描 ,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4 2 %的垂体卒中发生于垂体巨大腺瘤或大腺瘤 ,6 5 4%的病例MRI表现为T1 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 ,T2 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 ,MRI诊断垂体卒中准确率达 10 0 %。结论 :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卒中 MRI 垂体腺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SLE缺血性肠病的螺旋CT征象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彬 徐隽 +3 位作者 罗小华 吴苾 程燕 张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 2 3例确诊为SLE、并因急性腹痛而行腹部螺旋CT扫描的病人资料 ,其中 16例为增强扫描。阅片时着重观察肠道和肠系膜 (血管 )的异常CT表现。结果 肠壁肿胀...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 2 3例确诊为SLE、并因急性腹痛而行腹部螺旋CT扫描的病人资料 ,其中 16例为增强扫描。阅片时着重观察肠道和肠系膜 (血管 )的异常CT表现。结果 肠壁肿胀、增厚 19例 (19/2 3 ) ;12例出现肠壁“靶征”样强化 (12 /16) ;肠管扩张 16例 (16/2 3 ) ;肠系膜肿胀和脂肪密度增高 2 1例 (2 1/2 3 ) ,肠系膜血管充血、增粗 18例 (18/2 3 ) ,4例肠系膜血管呈“梳状”排列 (4 /16)。其他CT征象包括腹水、胸水、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肾脏异常、腹膜后淋巴结肿等。结论 肠壁和肠系膜 (血管 )的异常改变是SLE缺血性肠病最重要的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缺血性肠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综合治疗现状及其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德忠 王彬 +1 位作者 闫东 李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51-455,共5页
任何单一疗法治疗胰腺癌都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目前,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仍以根治性切除为主。放射治疗与手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扩散;术中放疗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存率;对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作用仍有争议。区域性化疗理... 任何单一疗法治疗胰腺癌都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目前,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仍以根治性切除为主。放射治疗与手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扩散;术中放疗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存率;对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作用仍有争议。区域性化疗理论上有诸多优势,但仍需数据支持。物理治疗和生物治疗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但只有建立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放疗、化疗、物理及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体系,才有可能根本改变治疗现状,显著提高长期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介入治疗作为重要的姑息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和椎体梗塞的解剖学及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槐 苏学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4-387,共4页
1971年DiChiro报告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诊断闭塞性血管病引起脊髓病变的价值。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已经被证实为脊髓疾病有价值的非侵袭性诊断方法。本文讨论脊髓和椎体梗塞的MRI征象及价值,并复习有关文献及... 1971年DiChiro报告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诊断闭塞性血管病引起脊髓病变的价值。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已经被证实为脊髓疾病有价值的非侵袭性诊断方法。本文讨论脊髓和椎体梗塞的MRI征象及价值,并复习有关文献及相关的解剖知识。1资料与方法回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诊断 脊髓梗塞 椎体梗塞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的介入诊疗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槐 刘德忠 闫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381-383,共3页
针对中晚期胰腺癌的任何治疗均为姑息性治疗,明显延长生存期的可能性不大,治疗目标在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疾病相关症状。不提倡采用可造成较大不良反应、疗效不大的剧烈治疗手段和药物。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好,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症状明... 针对中晚期胰腺癌的任何治疗均为姑息性治疗,明显延长生存期的可能性不大,治疗目标在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疾病相关症状。不提倡采用可造成较大不良反应、疗效不大的剧烈治疗手段和药物。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好,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症状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小,符合这一治疗原则。近年来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备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皮肤损伤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彦君 李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所致皮肤与皮下组织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经治的因肝脏恶性肿瘤而行TACE治疗的病例,筛检出TACE所致的皮肤并发症病例。结果中国医学科...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所致皮肤与皮下组织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经治的因肝脏恶性肿瘤而行TACE治疗的病例,筛检出TACE所致的皮肤并发症病例。结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对1 60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并发症,仅占0.25%。其中,2例患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与肝镰状韧带动脉有关,另外2例患者的皮肤并发症分别由肋间动脉灌注化疗及代替肝右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皮肤并发症轻者通常只需行局部对症处理即可,重者可能需行局部清创术。结论 TACE可导致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应采取预防措施并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肝动脉 化疗栓塞 治疗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R术后激光心肌管道的实验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晓东 刘晓程 +4 位作者 刘克 曹承刚 李若凡 程效东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透室壁性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MR)的供血机理。方法 :采用CO2 激光照射成年兔左室壁 ,形成透室壁性激光心肌管道 ,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 ,利用组织学切片染色法 ,观察激光心肌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及形态学变化...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透室壁性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MR)的供血机理。方法 :采用CO2 激光照射成年兔左室壁 ,形成透室壁性激光心肌管道 ,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 ,利用组织学切片染色法 ,观察激光心肌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TMR术后 ,激光心肌管道内相继出现血液凝固、机化、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 ,最终由纤维性瘢痕修复。但在纤维性瘢痕中存在着稀少的与心腔相通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结论 :激光心肌管道本身并不能对心肌直接供血 ,而是由机化过程形成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及纤维瘢痕中存留的小动脉对心肌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室壁性 激光心血管重建术 形态学 心肌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