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CD_(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师伟 李晔紫 +4 位作者 赵海滨 杨丹丹 姜天元 李东方 翟瑶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4-899,共6页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对大鼠心肌组织微环境中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中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n=8)和G-CSF组(n...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对大鼠心肌组织微环境中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中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n=8)和G-CSF组(n=8)。各组均于造模3 h后给予相应药物,连续6 d,第7天处死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CD34、VEGF、Ki-67阳性细胞表达。结果模型组、中药+G-CSF组和G-CSF组CD34、VEGF、Ki-67阳性细胞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中药+G-CSF组、G-CSF组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G-CSF组CD34、VEGF阳性表达高于G-CSF组(P<0.05),两组Ki-67阳性细胞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能够提高CD34和VEGF的表达,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G-CSF,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骨髓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环境 活血化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再住院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暐 林英 张福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液体潴留等各种可能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再住院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并整理了2003-01-01至2004-12-31因慢性心力衰竭住我院的患者158例,随访记录人口学资料、心脏功能、住院原因、治疗情况、治疗依从性包括门诊随诊情... 目的:探讨液体潴留等各种可能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再住院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并整理了2003-01-01至2004-12-31因慢性心力衰竭住我院的患者158例,随访记录人口学资料、心脏功能、住院原因、治疗情况、治疗依从性包括门诊随诊情况及出院一年内的再住院,以一年内心力衰竭再住院为研究终点,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以上各因素与再住院的关系。结果:液体潴留、不定期门诊随诊是再住院的危险因素。不定期门诊随诊的患者比定期门诊随诊的患者再住院危险性增加了13.471倍(OR=14.471,95%的CI为6.332~37.611,P<0.001)。有液体潴留诱因的患者比没有液体潴留的患者再住院危险性增加了1.645倍(OR=2.645,95%CI为1.184~6.345,P<0.05)。年龄、性别、疾病史、肌钙蛋白T、左心室射血分数、院外规律服药等因素对再住院无影响(P>0.05)。结论:有效的疾病管理模式如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包括定期门诊随诊、控制液体潴留等可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哀竭 再住院 液体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B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暐 李秀珍 +3 位作者 范倩 金凤财 李蕾 张福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评价载脂蛋白B(Apo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7例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poB是否大于980mg/L,分成ApoB升高组(n=44例)和ApoB正常组(n=6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随访,... 目的:评价载脂蛋白B(Apo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7例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poB是否大于980mg/L,分成ApoB升高组(n=44例)和ApoB正常组(n=6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随访,记录代谢指标,治疗依从性及心脏不良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死亡,缺血性卒中)发生情况。结果:ApoB升高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ApoB正常组(40.9%与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冠心病治疗药物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发现,ApoB升高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poB正常组(52.3%与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其中,ApoB升高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ApoB正常组(45.5%与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高载脂蛋白B水平是AMI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提示积极控制ApoB可能改善AMI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不良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Langendro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及功能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婵娟 潘昡 +1 位作者 赵明镜 鲁卫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1-26,F0003,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并进行功能评价。方法将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ontrol,n=12)和模型组(model,n=14)。两组均建立标准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持续灌注(95%O2+5%CO2过... 目的建立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并进行功能评价。方法将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ontrol,n=12)和模型组(model,n=14)。两组均建立标准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持续灌注(95%O2+5%CO2过饱和,左心室插入球囊压力管),K-H液持续灌注平衡20min后对照组K-H液持续灌注105 min;模型组同对照组平衡20 min后穿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下缘部位,造成局部停灌(缺血)30 min,而后剪断结扎线复灌(再灌注)75 min。伊文思蓝、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缺血面积;记录左心室压力及心率变化过程,比较各组平衡20 min、局部缺血30 min、再灌15 min、再灌30 min、再灌7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灌流液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量。结果对照组血供正常,模型组局部缺血、梗死明显;对照组、模型组平衡末心肌酶学及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局部缺血、再灌注各个观测时刻心肌酶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模型组经历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酶漏出明显升高,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受损,心肌耗氧量升高。结论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灌注模型稳定可靠,掌握制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后,可顺利快速地成功制备,为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提供更接近临床疾病状态的实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Langendorff离体心脏 局部缺血再灌注 模型制备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治疗H型高血压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袁晶 焦福智 +4 位作者 刘欣 孟园 李赛赛 赵芸 李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2129-213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天麻钩藤饮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搜集有关天麻钩藤饮治疗H型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的文献,应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2篇,共纳入1158例。Meta分... 目的:系统评价天麻钩藤饮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搜集有关天麻钩藤饮治疗H型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的文献,应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2篇,共纳入11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天麻钩藤饮可有效提高患者降压疗效和临床疗效,降低舒张压(DBP)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降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质量指数(LVMI),提高E/A,而对收缩压(SBP)、24 h SBP、24 h DBP、LVEF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可有效提高H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临床疗效,降低血清Hcy水平,改善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效果优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H型高血压 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收缩压 舒张压 降压疗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