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治疗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明锐 华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23,共4页
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症状特点、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的潜在应用和价值进行了综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除... 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症状特点、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的潜在应用和价值进行了综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除典型呼吸道症状外,还出现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及骨骼肌损伤三类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症状出现在病毒感染早期,重症患者比例高于轻症患者,且可能导致长期并发症,反映了神经损伤症状多、早、重的特点。现有研究发现SARS-CoV-2感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与病毒直接损伤神经细胞、诱导过度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下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表达相关。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特点,我国COVID-19的诊疗方案充分考虑到谵语神昏,视物错瞀,四肢抽搐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推荐处方的多味中药及中成药都对神经系统症状和脑部疾病有治疗效果,具有缓解头痛、恢复意识、清热止血、恢复颅脑神经及肢体活动等功效。基于感染性及无菌性脑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提示能够抑制炎症、治疗脑部疾病的方剂或针灸疗法也可运用于治疗COVID-19患者的神经症状。鉴于COVID-19神经损伤的特点及中医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经验和优势,提倡中医药有效疗法可更广泛、深入应用于COVID-19神经症状的预防、治疗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神经系统损伤 临床症状 机制研究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M与FastSAM交互式分割技术在中医望诊客观化中的应用探究
2
作者 刘迈 王晶 +3 位作者 王曼睿 樊林淼 周恒宇 张晓晴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5,I0005-I0007,共8页
目的旨在探索分割一切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系列图像分割大模型在数字化中医望诊研究中的应用,有望减少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为训练舌、面、目、手等图像的特定部位分割模型过程中所需的大量人工标注工作。方法首先采用快速分... 目的旨在探索分割一切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系列图像分割大模型在数字化中医望诊研究中的应用,有望减少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为训练舌、面、目、手等图像的特定部位分割模型过程中所需的大量人工标注工作。方法首先采用快速分割一切模型(Fast Segment Anything Model,FastSAM)完成无监督分割舌、面、目等图像,评估其分割完整的舌部、面部和目部的效果,表明FastSAM能够高效分离中医望诊所需的特定部位。其次采用SAM在框选提示下可弥补FastSAM对舌部的裂纹、面部的额头、眼部的眼络、手部的指甲等细节部分分割结果不理想的缺点。结果FastSAM在舌部和面部的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值均超过0.9,目部超过0.8,表明在整体或部分图像分割方面表现良好,并且SAM能针对FastSAM无法处理的细节部位展现出良好的分割效果。结论SAM系列模型为后续中医理论指导下实现中医望诊图像特征分析提供一种新的分割方法,实现零样本分割各类中医望诊维度图像,从而有望大量减少中医望诊图像特征的人工标注工作量,同时有效提升中医望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舌诊 面诊 目诊 甲诊 四诊客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四诊辅助诊断装备历史沿革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易真 权磊 +2 位作者 爱丽娜·哈力斯 刘治远 韩东燃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52-3259,共8页
本文分别从政策推动、专利和产品总体态势以及关键技术研究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中医四诊辅助诊断装备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舌面脉仪和经络分析仪技术进展,阐明四诊装备的核心研发技术,为产品创新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政府从2009年至今累计... 本文分别从政策推动、专利和产品总体态势以及关键技术研究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中医四诊辅助诊断装备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舌面脉仪和经络分析仪技术进展,阐明四诊装备的核心研发技术,为产品创新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政府从2009年至今累计6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医装备研发,推动中医医疗装备智能化发展。中医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增加迅猛,尤其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康复器具和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突破。中医辅助诊断装备的相关专利发明约达1368个。技术上,脉诊采集技术已从单一参数转向混合参数,舌面诊仪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标准化诊断,而经络分析仪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无法完全支持临床实践。尽管中医四诊装备在产品和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行业集中度低和产品安全性等挑战。未来,这些装备将依赖临床标准的制定和技术发展,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支持中医药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装备 中医辅助诊断 舌面诊仪 脉诊仪 经络分析仪 中医望诊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辅合一”特性天然中药凝胶治疗糖尿病创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耿少辉 刘丽 +3 位作者 兰馨怡 高瑜若 刘怡柯 黄光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糖尿病创面愈合延迟,治疗周期长,传统清创换药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药辅合一”特性天然中药具有“药效物质”与“成胶辅料”的特点,其水凝胶有保水、保护伤口、负载药物实现缓释等效果,为伤口提供湿性愈合环境,通过抗菌、抗炎、抗氧化... 糖尿病创面愈合延迟,治疗周期长,传统清创换药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药辅合一”特性天然中药具有“药效物质”与“成胶辅料”的特点,其水凝胶有保水、保护伤口、负载药物实现缓释等效果,为伤口提供湿性愈合环境,通过抗菌、抗炎、抗氧化、促进血管生成等多种作用途径促进伤口愈合。本文对具有“药辅合一”特性的中药水凝胶的设计及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效果进行系统梳理,从而为中药材的新剂型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凝胶 糖尿病伤口 创面愈合 中医 辅料 药辅合一 甘草酸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免疫学教学中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恩宁 王辰 +3 位作者 郑志昕 张崇豪 郝钰 彭桂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0-1293,共4页
免疫学因其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细胞类型多样、分子机制复杂以及免疫应答过程具有高度动态性,使得教学过程颇具挑战。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为免疫学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结合国内应用现状和具体... 免疫学因其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细胞类型多样、分子机制复杂以及免疫应答过程具有高度动态性,使得教学过程颇具挑战。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为免疫学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结合国内应用现状和具体教学实践,文章深入探讨了AI技术与传统教学理论之间的脱节问题,分析了深度融合、教师角色转变等问题,并特别关注了隐私保护、公平性与可及性以及数据计算中的伦理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强化师资力量、加强隐私保护和算法可解释性、促进教育公平性和加强伦理教育等综合对策建议,旨在推动AI技术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免疫学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免疫学 伦理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分泌IL-2的CD19 CAR-T细胞构建与功能
6
作者 王文娟 陈静 +2 位作者 胡周 刘秀盈 王建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新型单载体SynNotch系统构建的局部分泌IL-2的CAR-T细胞(Syn.CD19.IL-2 CAR-T细胞)对传统CD19 CAR-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基于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单载体SynNotch系统,将CD19特异性FMC63抗体与IL-2表达模块整合,通过自失... 目的:探讨基于新型单载体SynNotch系统构建的局部分泌IL-2的CAR-T细胞(Syn.CD19.IL-2 CAR-T细胞)对传统CD19 CAR-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基于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单载体SynNotch系统,将CD19特异性FMC63抗体与IL-2表达模块整合,通过自失活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T细胞制备Syn.CD19.IL-2 CAR-T细胞。诱导验证实验分为Syn.CD19.IL-2 CAR-T细胞组和未转导T细胞组,通过ELISA检测抗原刺激后IL-2分泌水平。采用CFSE染色法检测在Syn.CD19.IL-2 CAR-T细胞存在时,CD19 CAR-T细胞与肿瘤Raji-Luc或SW620-CD19-Luc细胞共培养时,IL-2的分泌对CD19 CAR-T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D69表达,观察在Syn.CD19.IL-2 CAR-T细胞分泌IL-2的情况下,CD19 CAR-T细胞与Raji-Luc细胞共培养时的激活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自失活逆转录病毒载体Syn.CD19.IL-2 CAR,制备出Syn.CD19.IL-2 CAR-T细胞,病毒滴度>1×10^(7)拷贝/mL,转导效率达37.1%。抗原刺激后,SynNotch CAR-T细胞IL-2分泌量显著高于未转导T细胞(P<0.001)。在Syn.CD19.IL-2 CAR-T细胞分泌IL-2时,CD19 CAR-T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更高的活化水平(均P<0.001)。结论:成功构建的Syn.CD19.IL-2 CAR-T细胞能显著增强CD19 CAR-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Notch系统 CAR-T细胞 IL-2 CD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活性原料对低免疫力斑马鱼的免疫增强作用
7
作者 徐贵川 彭桂英 +5 位作者 刘华琛 李娜 包兴宇 李昊虬 刘艳 冯昊天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3,共9页
文章探究天然活性原料牛初乳、乳双歧杆菌BL-99、低聚半乳糖(GOS)和枸杞乳及其组合的免疫改善作用。利用转基因荧光斑马鱼静脉注射酒石酸长春瑞滨构建低免疫力模型,检测巨噬细胞数量、吞噬活性、T细胞数量以及重排激活蛋白Rag1和细胞因... 文章探究天然活性原料牛初乳、乳双歧杆菌BL-99、低聚半乳糖(GOS)和枸杞乳及其组合的免疫改善作用。利用转基因荧光斑马鱼静脉注射酒石酸长春瑞滨构建低免疫力模型,检测巨噬细胞数量、吞噬活性、T细胞数量以及重排激活蛋白Rag1和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牛初乳、BL-99能增加巨噬细胞数量、吞噬功能和T细胞数量;GOS、枸杞乳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和T细胞数量,但对巨噬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复合物1(牛初乳+BL-99+GOS)和复合物2(牛初乳+BL-99+枸杞乳)显著改善巨噬细胞数量、吞噬活性以及T细胞数量,并增强Rag1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研究表明,牛初乳、BL-99、GOS、枸杞乳和2种复合物均能增强低免疫力斑马鱼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免疫力 乳双歧杆菌 牛初乳 低聚半乳糖 枸杞乳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象理论联合五行学说视域下放大反馈通路的构建与解析——以胸痹发生发展为例
8
作者 刘迈 王晶 +1 位作者 刘永月 张晓晴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5-1104,共10页
放大反馈通路是电子学与控制论的交叉内容,涉及放大与反馈两个过程,能够揭示系统在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下的动态演变机制;胸痹作为本虚标实证,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文章着眼于脏腑功能失调与五行生克制化失常相互关联的... 放大反馈通路是电子学与控制论的交叉内容,涉及放大与反馈两个过程,能够揭示系统在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下的动态演变机制;胸痹作为本虚标实证,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文章着眼于脏腑功能失调与五行生克制化失常相互关联的角度,运用放大反馈的理论与模型,联合胸痹的心肾阳虚证、气滞心胸证,以及在脾胃功能失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下,构建并解析了由心、肝、肾组成的单级放大反馈通路及心、肝、肾、脾组成的双级放大反馈通路,着重分析了深度反馈现象与自激振荡现象,再用具体方证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明确了相关脏腑功能变化在胸痹病机演绎中的作用,探讨了在疾病病机演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量化关系。文章期望从控制论角度为研究难治性疾病的复杂病机演变过程提供新思路,为数字技术赋能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未来设计有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仿真模拟数字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五行学说 藏象学说 放大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hUC-MSC复制性衰老
9
作者 汪思云 朱琦 +2 位作者 谭春霞 鲁放 卢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7-1515,共9页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连续体外扩增构建hUC-MSC复制性衰老模型,以P2代细胞为对照组,P10代细胞为衰老组。将衰老的细胞置于含有HSYA的培养基中培养,利用CCK-8...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连续体外扩增构建hUC-MSC复制性衰老模型,以P2代细胞为对照组,P10代细胞为衰老组。将衰老的细胞置于含有HSYA的培养基中培养,利用CCK-8和Incucyte S3动态活细胞成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融合度,选取适宜浓度和时间进行后续实验。选取0.01 mg/ml的HSYA预处理衰老的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评估细胞衰老状况,qPCR法检测端粒相对长度,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p53、p16、p21、OCT4和SOX2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53、p16、OCT4和SOX2蛋白的表达。结果:HSYA可以显著降低衰老细胞的SA-β-gal染色阳性率,抑制端粒的损耗,减少衰老细胞中活性氧的积累,提高线粒体膜电位,下调p53和p16基因的表达,上调OCT4基因的表达。HSYA也显著降低了p16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OCT4和S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HSYA可能通过调控p53和p16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hUC-MSC的复制性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制备及其体外耗竭状态研究
10
作者 刘秀盈 李昕展 +3 位作者 朱晶晶 刘静静 冯义超 王建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50-1759,共10页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于靶向Trop2的戈沙妥珠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序列构建二代CAR质粒,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颗粒包装。采用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OKT-3/IL-2活化后转导CAR病毒载体颗粒制备Trop2 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YC标签评估CAR表达率。原代T细胞(primary T cell,P-T)组仅接受相同条件的培养基处理。体外建立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及人肺癌细胞(A549)3种典型的实体肿瘤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验证Trop2抗原表达,将CAR-T组、P-T组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培养,通过荧光素酶法检测不同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例时的杀伤效率。构建体外耗竭CAR-T模型,利用Incucyte活细胞成像系统动态监测CAR-T长期杀伤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的PD-1和TIM3表达水平,CBA法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合转录组测序和RT-qPCR验证耗竭相关差异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标签蛋白MYC显示的CAR阳性率为55.42%,体外实验显示,与P-T组相比,其对Trop2高表达肿瘤细胞(MDA-MB-453、SKOV3)具有抗原特异性及剂量依赖性杀伤效应(P<0.001)。通过体外重复肿瘤刺激建立的CAR-T细胞耗竭模型分析表明,耗竭状态的Trop2 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降低,而P-T细胞几乎无杀伤作用。与原始状态相比,耗竭状态CAR-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和TIM-3表达上调(P<0.001),细胞因子分泌功能减弱,转录组分析揭示耗竭细胞出现多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免疫应答、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过程呈现下调趋势,而凋亡相关通路呈现激活状态,RT-qPCR分析进一步表明IL3、IL5、IL13等免疫调节基因亦异常表达(P<0.05)。结论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在体外重复抗原刺激诱导的耗竭进程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下降以及效应功能减弱、耗竭相关分子表达上调等典型耗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T细胞耗竭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毒素冈田酸致肝毒性及通过微小RNA调控转录的分子机制
11
作者 罗志强 章笑甜 +5 位作者 孙皓迪 林伟 郭若凡 李婧铭 崔悦 于国华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7,共9页
冈田酸是一种常见于贝类中的强效藻类毒素,已被证实可诱发肝脏损伤。然而,关于其肝毒性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首先采用细胞自动计数法、Ki67和EdU染色实验评估冈田酸对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的毒性作用,随后提取细胞样... 冈田酸是一种常见于贝类中的强效藻类毒素,已被证实可诱发肝脏损伤。然而,关于其肝毒性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首先采用细胞自动计数法、Ki67和EdU染色实验评估冈田酸对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的毒性作用,随后提取细胞样本miRNA进行测序分析,最后,通过RT-qPCR实验检测关键mi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经0.5μmol·L^(-1)和1μmol·L^(-1)冈田酸处理24 h后,L02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Ki67和EdU染色实验表明冈田酸能通过抑制L02细胞增殖而发挥肝毒性的作用。通过miRNA测序分析,鉴定出96个差异表达的miRNA。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MAPK信号通路在这些miRNA调控的靶基因中高度富集。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主要通过调控关键基因,如MAP3K14、MAP2K3和MAP3K8等,影响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诱发肝毒性反应。RT-qPCR结果显示,L02细胞中这些差异miRNA的表达趋势与miRNA测序结果一致,证明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评估了冈田酸的肝毒性作用,并构建了冈田酸对肝细胞作用的miRNA表达谱,揭示了冈田酸可通过调控miRNA表达干预MAPK通路,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田酸 正常人肝细胞系L02 急性毒性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段梦遥 栾景民 +3 位作者 张一鸣 蒋欣琪 董易杭 张晓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其证候特征。方法现场采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2019年8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及四诊资料,用证素积分的方式对纳入患者进行证素辨证,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其证候特征。方法现场采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2019年8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及四诊资料,用证素积分的方式对纳入患者进行证素辨证,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15例高血压病患者共得到常见证素16种,病位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肾、心、肝、肺和脾,病性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痰、阴虚、血虚、阳虚、精亏、湿、血瘀、阳亢、水停和气滞,常见临床证型为阴虚阳亢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内停证、气血不足证、脾肾亏虚证。结论肝阳上亢、阴阳两虚、气滞水停、痰饮瘀血为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候特点。随着大数据技术在中医定量化诊断应用中不断深入,证素定量化辨证诊断及模型将成为诊断模型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同时亦可以在临床精准诊治中执简驭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证素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定量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与心理症状的网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广祥 刘一星 韩东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1-1407,共7页
目的:对中医体质与心理症状进行网络分析,构建二者的网络分析图,探究体质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之间网络结构的差异,为临床心理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网络调查的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中医体质与心理症状,在R(Versi... 目的:对中医体质与心理症状进行网络分析,构建二者的网络分析图,探究体质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之间网络结构的差异,为临床心理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网络调查的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中医体质与心理症状,在R(Version 4.3.1)中使用qgraph进行分析和构建网络模型,利用graphicallasso对网络进行简化。使用bootnet对网络的稳定性进行检验,NetworkComparisonTest对不同性别之间的网络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为该网络中具有高中心性的体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是具有高中心性的心理症状。该网络中强度中心性稳定性为0.75,接近中心性稳定性为0.67,中介中心性稳定性为0.28,均达到了可接受的程度。不同性别的中医体质与心理症状网络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性别的中医体质与心理症状网络是相似的,在该网络中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是与心理症状相关的高中心性体质。在心理问题早期筛查中可结合患者的体质,针对体质进行调理,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心理 网络分析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婷婷 李钰鑫 +2 位作者 阎美卉 张章 李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64-1271,共8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指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在个体层面上可导致疾病易感性不同、相同疾病下的临床表现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等。证候是中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中医的辨证论治关注个体差异与机...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指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在个体层面上可导致疾病易感性不同、相同疾病下的临床表现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等。证候是中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中医的辨证论治关注个体差异与机体症状的关联性,这与现代医学基于个体遗传背景下的精准医疗不谋而合。因此,本综述通过数据库检索,梳理遗传多态性和证候的研究进展,发现SNPs和多种中医证候均密切相关。但现研究也存在SNPs位点单一、无法反映遗传多态性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等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前沿的遗传多态性检测和分析方法可作为搭建SNPs与中医证候研究之间的桥梁,推进中医证候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辨证论治 单核苷酸多态性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粒阴阳学说:基于“人微共生体”探讨中医阴阳学说的学术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成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0,I0012,共11页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经典理论体系中的关键与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机过程以及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使用现代科学语言对其进行解读和表征,长期以来是困扰中医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难题之一。鉴于近年来...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经典理论体系中的关键与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机过程以及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使用现代科学语言对其进行解读和表征,长期以来是困扰中医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难题之一。鉴于近年来学术界逐渐发现人是由人体和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组成的“超级共生体”,且大量慢病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提示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人体共生微生物可能在病因病机传变过程中具有未曾预料到的重要作用。结合此前的新发现“饥饿源于菌群”以及“呼吸源于线粒体”的新理解,在对生命起源与进化、生物学、微生物学、医学(含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等领域相关知识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和综合关联分析的基础上,以学术思考的方式提出“菌粒阴阳学说”,从肠道菌群在人体相对主“阴”(简称为“菌脑主阴”)、线粒体相对主“阳”(简称为“粒脑主阳”)以及“人体主和”(即人体调控阴阳平衡)的角度进行探讨,为理解中医阴阳学说提供新思路,有助于推动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生命科学的对接与融合,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阴阳学说 共生微生物 肠道菌群 菌粒阴阳学说 菌脑主阴 粒脑主阳 人体主和 解码中医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食药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规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蓓 姜苗 +4 位作者 张馨予 潘彦君 张依品 李萌菲 徐润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04-2708,共5页
中医认为脏腑气血亏虚、痰瘀毒邪互结是肿瘤发病中的重要因素。消食药健运中焦、疏肝理气、祛痰逐瘀等功效与肿瘤正虚邪实的核心病机高度契合,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介... 中医认为脏腑气血亏虚、痰瘀毒邪互结是肿瘤发病中的重要因素。消食药健运中焦、疏肝理气、祛痰逐瘀等功效与肿瘤正虚邪实的核心病机高度契合,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介质表达、抑制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等抗肿瘤。临证时应谨守病机、随证加减、合理配伍、巧妙化裁、注意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消食药 肿瘤 治疗 脾胃 辨证论治 运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宛鑫 宋丽霞 +6 位作者 洪坤 程金来 周子玉 朱亚英 谭余庆 刘丽 赵保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46-1953,共8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并基于抗炎和调控肠道菌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雌性小鼠20只,皮下注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建立白血病模型,根据肿瘤体积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雷公藤...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并基于抗炎和调控肠道菌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雌性小鼠20只,皮下注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建立白血病模型,根据肿瘤体积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雷公藤内酯酮组按10 mg/kg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予2周后,处死小鼠收集样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坏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磷酸化κB抑制因子激酶(p-IKK)、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介质含量,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内酯酮组小鼠肿瘤体积增长较慢,抑瘤率为43.5%;雷公藤内酯酮组小鼠肿瘤组织坏死较多;血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肿瘤组织p-IκB、p-IKK和p-NF-κB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Beta多样性显示2组小鼠的菌群结构组成差异较大;在门水平上,p__Tenericutes丰度明显升高(P<0.05);p__Bacteroidetes、p__Firmicutes的丰度增加,p__Proteobacteria丰度减少。在属水平,雷公藤内酯酮上调有益菌g__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g__Alloprevotella、g__Ruminiclostridium_9等丰度,下调条件致病菌g__Alistipes、 g__Enterorhabdus和Ruminiclostridium_6丰度。结论:雷公藤内酯酮具有一定的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酮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裸鼠 肠道菌群 炎症反应 p-NF-κB蛋白 p-IκB蛋白 p-IKK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客观化面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楚皓 王晶 +2 位作者 孟伟 黄国亮 张晓晴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34-3237,共4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的面诊客观化特征差异。方法:采用道生DS01-B面诊仪采集分析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健康组面图像。结果:与健康人比较,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面色R值、G值、B值、...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的面诊客观化特征差异。方法:采用道生DS01-B面诊仪采集分析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健康组面图像。结果:与健康人比较,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面色R值、G值、B值、H值、V值、L值降低,S、a值增加(P<0.01)。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色H值降低(P<0.01),面色R值、G值、B值、H值、V值、L值降低(P<0.05,P<0.01);S、b值增加(P<0.01)。结论: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较健康人面色更为暗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面色更为晦暗,为高血压、冠心病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诊 客观化 冠心病 高血压 胸痹 颜色空间 疾病预后 中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阳虚质与阴虚质舌象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董易杭 王建勋 +4 位作者 王晶 赵梅 周恒宇 王林雁 张晓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0,I0003,I0004,共6页
目的尝试通过自动化分析舌象图像,填补传统中医体质辨识方法的不足之处,推动体质辨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方法通过使用体质调查问卷和DS01-A型舌诊仪采集受试者体质信息和舌象信息,最终纳入阳虚质舌象260张,阴虚质舌象114张。在训练阳虚... 目的尝试通过自动化分析舌象图像,填补传统中医体质辨识方法的不足之处,推动体质辨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方法通过使用体质调查问卷和DS01-A型舌诊仪采集受试者体质信息和舌象信息,最终纳入阳虚质舌象260张,阴虚质舌象114张。在训练阳虚质与阴虚质舌象分类模型之前,进行了数据增强和舌体分割。采用了U-net网络来分割舌象图像。分类模型是基于ResNet-34网络结构进行训练,并使用了交叉熵损失和Dice损失进行优化。结果在模型评价方面,研究使用精度、损失函数、召回率、F1分数等指标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显示,ResNet-34模型在验证集中达到了88%的精度,并且在训练数据上表现良好。与其他模型(ResNet-18、ResNet-50和RegNet)相比,ResNet-34模型表现最佳。结论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阳虚质和阴虚质的舌象特征,为中医体质现代化和智能化分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舌象 深度学习 中医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医学领域中证素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欣琪 卢涛 +1 位作者 王晶 张晓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0,I0004,共5页
目的分析证素相关研究在国内医学领域近二十年的现状与热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2004年5月1日—2021年12月7日医学领域内证素研究相关文献,按纳排标准筛选。其作者、机构、关键词、期刊、基金项目等通... 目的分析证素相关研究在国内医学领域近二十年的现状与热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2004年5月1日—2021年12月7日医学领域内证素研究相关文献,按纳排标准筛选。其作者、机构、关键词、期刊、基金项目等通过CiteSpace和Excel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383篇,大部分刊源为中文核心期刊。通过计量分析得到三大研究团队(李灿东、朱文锋、李建生),五大研究机构,“证素、中医证素、证候”是词频最高的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的Q值为0.5509,S值为0.8294,具有显著的图谱合理性。关键词“辨证”“分布规律”的Strength>8,突现强度最强。证素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项目和计划的全面资助。结论医学领域证素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研究热点为中医证素、证候、数据挖掘、相关性研究、分布规律等,证素辨证的学科交叉、证素辨证的现代化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素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