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在应激研究中的近况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竹风 汪宝军 +2 位作者 岳广欣 陈家旭 马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71-1673,共3页
从现代应激理论入手,结合中医的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进一步探讨中医对应激反应的调节机制的认识,不仅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研究发展,而且对于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应激 中医 应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液不液化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于然 朱春燕 +3 位作者 马杰 袁伟畅 段桦 郭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276-1279,1283,共5页
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不育患者中近70%者精液不能正常液化。对于这一部分患者目前的确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治疗,中医可以在这一领域加以探索。临床总体可以分为外感毒邪、肾气亏虚、湿热下注、痰瘀... 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不育患者中近70%者精液不能正常液化。对于这一部分患者目前的确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治疗,中医可以在这一领域加以探索。临床总体可以分为外感毒邪、肾气亏虚、湿热下注、痰瘀互阻、阴虚火旺等证型。中医治疗核心思想仍然应该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辨证往往较辨病更有疗效,大量临床观察表明根据这5型进行辨证论治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不液化症 中医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日本医学院校现代汉方医学教育的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丹溪 田丁 +4 位作者 孟昊 禹田 王骊斓 梁嵘 翟双庆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07-2312,共6页
目的:了解日本医学院校开设汉方医学课程的目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及教科书的使用情况。方法:从80所日本医学院校的官方网站获得网络资料,向各学校发出咨询信函进行信访。结果:日本政府要求医学院... 目的:了解日本医学院校开设汉方医学课程的目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及教科书的使用情况。方法:从80所日本医学院校的官方网站获得网络资料,向各学校发出咨询信函进行信访。结果:日本政府要求医学院校开设汉方医学课程,目的在于让医学生接受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指导医学生重新认识汉方医学并正确应用汉方药。医科学生与药科学生的汉方医学课程的设置有所不同,各院校使用的汉方医学教科书亦无统一规划,但共性为重视教授汉方医学的基本理论,重视东、西方医学结合,重视汉方医学的实践教学。结论:日本汉方医学教育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呈现出重视传统医学理论及注重与西医相结合的特征,并有不少关于教学规范与进一步发展的声音,值得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医学院校 汉方医学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候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崔轶凡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525-2527,共3页
证候动物模型在中医证候以及中药药理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发展水平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瓶颈。以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最适合中医药研究的技术平台。病证结合动物型既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必须能够... 证候动物模型在中医证候以及中药药理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发展水平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瓶颈。以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最适合中医药研究的技术平台。病证结合动物型既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必须能够以科学的实验方法去证实。在研究中认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无监督方法,建立疾病的证候诊断标准,可以保证纳入病例的客观性。以此为标准,从多种证候模型建立方法中选择出与临床最吻合的一种。再通过方证相应("证实")及方证相左("证伪")对动物模型的疗效反证,评价其可靠性。这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并为提高临床疗效及疾病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模型 研究意义 建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中医药研究文献的数据分析及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敬华 封毅 罗良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490-1492,1495,共4页
目的:评价我国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纳入凡文中有"随机"字样或"随机分组""随机对照"的慢性胃炎为目标疾病的研究,... 目的:评价我国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纳入凡文中有"随机"字样或"随机分组""随机对照"的慢性胃炎为目标疾病的研究,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检索年限从1999年至2008年。结果:共检索出1088篇文献,其中排除非随机对照文献12篇,将1076篇文献纳入分析。1)仅有119篇文献说明了分配序列产生的方法,而其中分配序列产生方法恰当的有64篇;2)文献中说明分配的隐藏方法的仅3篇文献,在这3篇文献中分配被充分隐藏的仅2篇;3)对干预措施实施盲法的文章有4篇,而对分配的干预措施盲法足够的有2篇;4)5篇文献报告了未完成的病例数,仅1篇文献进行了意向治疗分析;5)选择性结果的文献为351篇,725篇文献无选择性结果报告;6)没有使研究处于风险的其他问题的文献共22篇。结论:目前,我国慢性胃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高质量的RCT文献量较少,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RCT还没有真正的应用于中医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文献质量评价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戒断的临床研究述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树春 刘晓兰 +1 位作者 刘燕 李峰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4期620-622,共3页
阿片类物质依赖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最近几年中医药对阿片类物质依赖的研究较多,并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该文从中医药戒断的临床入手,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针刺戒断三个方面对近几年来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中医药 物质依赖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其中医药治疗的前景探讨 被引量:100
7
作者 郭鱼波 王丽丽 +4 位作者 马如风 赵丹丹 张东伟 陈家旭 牛建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4期768-772,共5页
骨质疏松是一种渐进性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肝脾肾的亏虚和血瘀均可诱发骨质疏松。其最主要病因是肾虚累及肝脾导致气血不足而血瘀,加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而致骨痿。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中医对骨质疏松病因病... 骨质疏松是一种渐进性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肝脾肾的亏虚和血瘀均可诱发骨质疏松。其最主要病因是肾虚累及肝脾导致气血不足而血瘀,加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而致骨痿。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中医对骨质疏松病因病机的认识,探索了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药的药食同源性和骨质疏松病程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科学研究中医药,合理评价其安全性,是中医药发挥其临床治疗优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痿 脾虚 肾虚 肝虚 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与胶质细胞功能的关系及中医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燕 丁秀芳 +5 位作者 严志祎 邹小娟 刘玥芸 丁凤敏 余涛 陈家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9期1580-1585,共6页
本文对各胶质细胞暴露在应激环境中的形态功能变化以及中医药对应激中各胶质细胞功能变化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总结,为开展以便为开展应激致病机制,及其中医药对应激致病的调节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应激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人格特征及中医体质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琳琳 朱燕波 +4 位作者 王琦 唐芳 史会梅 张笑梅 虞晓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124-4129,共6页
背景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大学生人格特征及中医体质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及9种中医体质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5—6月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清华大学18~25岁的学生540名实施... 背景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大学生人格特征及中医体质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及9种中医体质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5—6月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清华大学18~25岁的学生540名实施横断面现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1份,有效回收率为92.8%。采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中医体质量表分别调查一般资料、抑郁情况、人格特征及中医体质,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人格特征及中医体质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 501名大学生中无抑郁360名(71.9%),抑郁141名(28.1%),其中轻度抑郁99名(19.8%)、中度抑郁38名(7.6%)、重度抑郁4名(0.8%)。大学生SDS评分高于全国常模[(44.9±9.7)分与(41.9±10.6)分,t=5.53,P〈0.05]。不同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大学生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大学生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RSC内-外向量表T分(50.1±10.9)分、精神质量表T分(49.1±9.0)分、神经质量表T分(50.7±11.0)分。内-外向量表T分与SDS评分呈负相关(r=-0.357,P〈0.01);精神质量表T分、神经质量表T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r=0.266、0.526,P〈0.01);内-外向量表T分与精神质量表T分呈负相关(r=-0.106,P〈0.05);内-外向量表T分与神经质量表T分呈负相关(r=-0.345,P〈0.01);精神质量表T分与神经质量表T分呈正相关(r=0.09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量表T分、精神质量表T分、内-外向量表T分均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抑郁=0.388×神经质量表T分+0.218×精神质量表T分-0.161×内-外向量表T分。大学生平和质评分与SDS评分呈负相关(r=-0.616,P〈0.05),其他8种偏颇体质评分与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特禀质、气虚质均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抑郁=-0.315×平和质+0.165×气郁质+0.105×血瘀质-0.066×阳虚质+0.087×特禀质-0.076×气虚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量表T分、内-外向量表T分、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特禀质、气虚质均进入回归方程,所有变量可解释总变异的51.6%,其中人格特征可解释总变异的35.3%,中医体质可解释总变异的16.3%。结论 人格特征、中医体质与抑郁具有密切关系,提示应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对不同偏颇体质类型人群采取相应的调体措施,可以预防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人格特征 体质学说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重骨质丢失的中医学病机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鹏 胡素敏 +4 位作者 高学敏 张建军 佟海英 傅骞 杨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967-969,共3页
失重导致的骨质丢失是影响航天员生命安全及航天任务执行的严重问题。拟深入挖掘祖国医学理论,从天人相应、五行生克制化等角度展开思考,探讨失重骨质丢失的中医学病机演变,为进一步研究合理有效的中医药辨治做出理论铺垫。
关键词 失重 骨质丢失 中医学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时间医学探讨微观结构下的整体性和节律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明泉 郭霞珍 +1 位作者 刘晓燕 许筱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5-586,共2页
以中医的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和细胞信号转导理论两个方面探讨中医时间医学在微观世界中的理论认识,并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医时间医学 整体性 节律性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对失重的中医学认识及失重性肌萎缩的中医病机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燕 高明泽 +5 位作者 孙玉秀 徐文慧 赵亚云 李可 于博文 胡素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9-752,共4页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环境对航天员身体造成的损害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失重是引起各种病症的最重要病因,而失重引起的肌肉萎缩是航天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虽中医古代文献中无"失重"、"失重性肌萎缩"等概念,但...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环境对航天员身体造成的损害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失重是引起各种病症的最重要病因,而失重引起的肌肉萎缩是航天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虽中医古代文献中无"失重"、"失重性肌萎缩"等概念,但中医理论能宏观把握复杂疾病的病机特点,为防治失重性疾病,尤其失重性肌萎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本文拟从气机升降理论的角度出发,从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变化探讨对失重的中医学认识以及形成失重性肌萎缩的中医病机,以期为中医理论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做出一些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失重性肌萎缩 气机升降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中医学气-阴阳-五行结构图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春华 郭瑨 +1 位作者 朱丽颖 侯星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重构中医学气-阴阳-五行结构图,预期以此图解释人体体质与生理病理。方法:取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太极、阴阳、五行宇宙演化进程之意,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之形,将两者结合进行构建。结果:构建出一个具有双螺旋结构的中医学气... 目的:重构中医学气-阴阳-五行结构图,预期以此图解释人体体质与生理病理。方法:取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太极、阴阳、五行宇宙演化进程之意,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之形,将两者结合进行构建。结果:构建出一个具有双螺旋结构的中医学气-阴阳-五行结构模型。结论:整合了以往的阴阳、五行图,提供了一幅直观的气-阴阳-五行融合后的结构图,此模型图可以对人体质、生理病理等方面做出结构上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五行 结构图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医学“痰饮”的认知语言学探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马子密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5期914-918,共5页
"痰饮"理论在中医学2000多年的发展史中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及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试图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结合中医发生学方法,探讨了"痰饮"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同时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以及"痰饮"理论作为一... "痰饮"理论在中医学2000多年的发展史中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及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试图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结合中医发生学方法,探讨了"痰饮"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同时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以及"痰饮"理论作为一种病因病机理论,如何基于认知科学得以架构并系统化,并展望了以隐喻研究为论理工具的中医"痰饮"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发生学 隐喻认知 原型 范畴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医学以时为本的思想内涵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志飞 郭霞珍 洪志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1-2,共2页
由于时间是事物整体运动变化的反映,因此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中医学必然表现出以时为本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时间观,并论述了这一时间观在中医学中的表现。
关键词 时间 中医学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医学在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倪量 李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96-1098,共3页
近年来,循证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实践和研究的主流思想和模式。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本质体现,其研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必将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创新性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中医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在温度感觉与中医学之间的概念隐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晓媛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2期2497-2501,共5页
温度感觉是人体最基本的感觉之一,"寒"、"热"作为中医理论系统中一个最基本的构成,贯穿于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本文以"寒"、"热"基本温度感觉词为纲,立足于中医学语言这一层面,运用概念隐喻理论... 温度感觉是人体最基本的感觉之一,"寒"、"热"作为中医理论系统中一个最基本的构成,贯穿于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本文以"寒"、"热"基本温度感觉词为纲,立足于中医学语言这一层面,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揭示温度感觉词与中医理论有关"寒"、"热"概念之间的认知映射过程。结果表明,在始源域为温度感觉的寒、热语词及目的域为中医理论的"寒"、"热"概念映射中发现了两者的相似性。中医学理论中"寒"、"热"知识的形成起源于人身体与自然环境长期的交互作用,中医学中的"寒"、"热"是一种概念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概念隐喻 病因病机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时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燕 郭霞珍 刘燕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7-659,共3页
从时间结构论述人体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所在,它的这一特点将对未来生命科学具有带头科学的意义。因此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所关注的若干重要方面的时间结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主要包括藏象理论、阴阳理论、舌脉诊、证、经络腧穴等方... 从时间结构论述人体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所在,它的这一特点将对未来生命科学具有带头科学的意义。因此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所关注的若干重要方面的时间结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主要包括藏象理论、阴阳理论、舌脉诊、证、经络腧穴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还指出了目前中医理论时间结构研究中的不足,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时间结构 现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院校高年级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探索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丰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743-744,共2页
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医院校专业思想教育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及特征,采用多元化手段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高年级大学生顺利度过这一人生转折阶段,心系中医,献身中医,做"铁杆中医"。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中医 专业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数字舌图信息库是进行中医诊断学理论创新的基础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嵘 张永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z1期116-117,共2页
中医诊断学认为 :疾病的本质是阴阳、气血、津液失去调和 ,具体体现为阴阳气血津液的寒热、虚实、燥湿等病理状态。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体内的寒热、虚实、燥湿等病变 ,因此被视为人体脏腑健康与否的一面镜子。运用计算机技术、数码技术... 中医诊断学认为 :疾病的本质是阴阳、气血、津液失去调和 ,具体体现为阴阳气血津液的寒热、虚实、燥湿等病理状态。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体内的寒热、虚实、燥湿等病变 ,因此被视为人体脏腑健康与否的一面镜子。运用计算机技术、数码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对中医舌诊进行研究是当前的发展方向 ,建立数字舌图信息库不仅是为了满足中医临床研究的需要 ,也是中医诊断学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舌图象 信息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