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造特色孔子学院 推动中医国际传播——兵库中医药孔院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石雨 金光亮 唐民科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期4-9,共6页
201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合作建立“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经过7年建设,在中医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传播及人员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制度保障、师资培养、体系... 201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合作建立“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经过7年建设,在中医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传播及人员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制度保障、师资培养、体系设置、质量控制和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未来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中医药 国际传播 特色孔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近况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源 张立平 +2 位作者 陈丽如 聂玮 姚玉璞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9期137-141,共5页
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指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辨证施治、古方化裁、自拟方药、成药治疗、结合西药、针药并用等;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改善胃黏膜组织、调... 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指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辨证施治、古方化裁、自拟方药、成药治疗、结合西药、针药并用等;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改善胃黏膜组织、调整胃泌素、前列腺素含量及胃、十二指肠运动等方面效果显著。但进一步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建立客观的诊断指标,研究规范的辨证方法,对中医药治疗BRG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立平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源 张立平 +3 位作者 陈丽如 聂玮 姚玉璞 刘晶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6期41-42,共2页
张立平教授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位在脾、胃、肝、胆四脏。痰浊、湿热、气滞、血瘀为致病的重要因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治疗以健脾益气,疏肝和胃为大法。
关键词 胃炎 胆汁反流性 名医经验 张立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丽如 张立平 +2 位作者 刘源 聂玮 马丽娜.阿新拜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芪汤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8只,采用... 目的:观察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芪汤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喂养8周复制NAFLD模型,造模第一天开始用药,给予柴芪汤[5.67g/(kg·d)]及罗格列酮混悬液[3 mg/(kg·d)]灌胃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肝组织中TG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测定肝SREBP-1c蛋白表达;RT-PCR测定肝SREBP-1c m 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HDL-C、LDL-C水平及肝组织中T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2用药组各项指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组SREBP-1c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芪汤能够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其干预效果与西药罗格列酮相似,抑制SREBP-1c m RNA和蛋白表达,从而降低NAFLD大鼠血清ALT、AST、TG、TC、HLD-C、LDL-C,这可能是柴芪汤治疗NAFLD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柴芪汤 罗格列酮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丽如 刘源 +3 位作者 聂玮 马丽娜.阿新拜 朱梦云 张立平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柴芪汤对饮食诱发的代谢综合征(MS)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柴芪汤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芪汤组和罗格列酮组,除... 目的:观察柴芪汤对饮食诱发的代谢综合征(MS)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柴芪汤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芪汤组和罗格列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用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喂养8周,用药组从造模第1天开始给予柴芪汤[5.67 g/(kg·d)]、罗格列酮混悬液[3 mg/(kg·d)]灌胃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血糖及胰岛素,评价胰岛素抵抗情况,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及IL-6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FBG)、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各项指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柴芪汤组与罗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柴芪汤组TNF-α及IL-6水平较罗格列酮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芪汤可能通过影响血清TNF-α和IL-6水平而改善MS,早期使用柴芪汤可干预M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动物实验 大鼠 柴芪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