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兆麟教授谈中医治学之道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家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351-1352,共2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鲁兆麟出身于中医世家,在长达40多年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中,鲁教授倾心于中医人才培养,对中医治学之道颇有感触。他认为,一名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发奋读书,夯实中医基础;勇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勤...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鲁兆麟出身于中医世家,在长达40多年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中,鲁教授倾心于中医人才培养,对中医治学之道颇有感触。他认为,一名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发奋读书,夯实中医基础;勇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培养中医思维;师承名师,加快成长过程。鲁兆麟教授对中医治学之道的总结,一则是他个人的亲身体会,再则是他从古今名医的成长道路中总结出来的共性特点,而且,也是他对现在年轻一代中医学子的寄语和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人才培养 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不尽意”与中医学思想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家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269-271,共3页
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演化的进程当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启迪。试从"言不尽意"与中医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探讨前者对后者的指导作用。考察中医学"言不尽意"的特点,... 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演化的进程当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启迪。试从"言不尽意"与中医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探讨前者对后者的指导作用。考察中医学"言不尽意"的特点,不难发现,用语言去描述意象,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语言在表达意象的过程中,不能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而,中医学在语言文字的表述方面经常会借用形象化描述。通过中医临床观察分析,进行系统科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找到最直接体现人体病变意象的临床思维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不尽意 辨证论治 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兆麟教授谈中医“一”的思维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家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377-379,共3页
中医学里"一"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该模式贯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以气为本的唯物观是中医"一"的思维的核心理念,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辨证观必须以"一"的思维为前提,学习和理... 中医学里"一"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该模式贯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以气为本的唯物观是中医"一"的思维的核心理念,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辨证观必须以"一"的思维为前提,学习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必须以"一"的思维为指导,学习中药和方剂必须以"一"的思维作依托。鲁兆麟教授认为,加强对中医"一"的思维的理解和认识,是学好中医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肺功能康复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伟东 吴宇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5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缓解期 音乐 营养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逢春治疗痄腮引睾窜腹证验案2则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艳 孙晓光 彭建中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50-51,共2页
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悬壶四十余年,名噪古都。汪老辨证论治注重整体观念,遣药立方善于化裁,师古而不泥。今从其代表著作《泊庐医案》中选取其治痄腮引睾窜腹证验案二则,以飨同道。验案1:患者某,13岁。初诊:头晕汗泄,身热颇壮,... 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悬壶四十余年,名噪古都。汪老辨证论治注重整体观念,遣药立方善于化裁,师古而不泥。今从其代表著作《泊庐医案》中选取其治痄腮引睾窜腹证验案二则,以飨同道。验案1:患者某,13岁。初诊:头晕汗泄,身热颇壮,一身疼痛,舌苔灰黑而厚,质绛,两脉细弦滑数,右大于左,肾囊肿痛,右睾丸肿坠,两腮痄肿。病属温邪传入里,亟以和解少阳阳明,防成痈疡,幸勿轻视。处方:香豆豉三钱,焦山栀钱五(二药同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案 @汪逢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医案按》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家玮 鲁兆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432-434,438,共4页
《古今医案按》是清代著名医家俞震的代表著作。书中选取历代名医医案60余家,案例约1 060余则。案后附有经俞氏精心点评的按语530余条,很多不乏独到见解。本书既是研究历代名医临床经验的必读之作,又是了解俞氏学术思想的宝贵资料,为了... 《古今医案按》是清代著名医家俞震的代表著作。书中选取历代名医医案60余家,案例约1 060余则。案后附有经俞氏精心点评的按语530余条,很多不乏独到见解。本书既是研究历代名医临床经验的必读之作,又是了解俞氏学术思想的宝贵资料,为了更好地学习与应用《古今医案按》,笔者将该书的学术特色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医案按 俞震 学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方剂学历史沿革及古代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家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2期123-130,共8页
本文对六味地黄丸的方剂学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整理。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药理机制研究述要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爱林 张家玮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2期282-283,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类由于脑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疾病。中医中药在此类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的药理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今后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防治 中药复方 脑缺血 药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孙一奎医案谈五脏阴阳辨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家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4期741-743,共3页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黄帝内经》以后,五脏阴阳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辨证思维模式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举明代医家孙一奎医案为...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黄帝内经》以后,五脏阴阳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辨证思维模式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举明代医家孙一奎医案为例,通过分析医案的辨证立法、处方用药,说明五脏阴阳辨证在中医临床诊疗方面的指导意义。即通过加强和调整五脏的功能活动,使各脏腑的功能状态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理想水平,从而增强机体的自稳调节能力和抗病敌邪能力,正是中医临床治疗的诀窍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一奎 脏腑辨证 中医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对金匮肾气丸证患者血清补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家玮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3期300-301,共2页
金匮肾气丸是临床治疗肾气虚弱、命火不足证候的代表方剂。本文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金匮肾气丸证患者血清补体水平的影响 ,发现该方在有效增强金匮肾气丸证患者血清总补体活性 (CH50 )的同时 ,还能明显提高血清补体C3、C4含量。说明金... 金匮肾气丸是临床治疗肾气虚弱、命火不足证候的代表方剂。本文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金匮肾气丸证患者血清补体水平的影响 ,发现该方在有效增强金匮肾气丸证患者血清总补体活性 (CH50 )的同时 ,还能明显提高血清补体C3、C4含量。说明金匮肾气丸可有效调节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血清补体水平 ,从而提示该方在增强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血清补体水平 研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