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龙胶囊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彦 孙建宁 +3 位作者 张宁 张硕峰 吴金英 贾占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 :研究观察中药芪龙胶囊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光化学诱导局灶性脑梗塞模型 (PITCI)和三氯化铁所致大鼠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模型 ,观察了芪龙胶囊对缺血性中风的保护作用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研究药物对... 目的 :研究观察中药芪龙胶囊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光化学诱导局灶性脑梗塞模型 (PITCI)和三氯化铁所致大鼠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模型 ,观察了芪龙胶囊对缺血性中风的保护作用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研究药物对脑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芪龙胶囊 0 .6 g·kg-1,0 .3g·kg-1,0 .15 g·kg-1可明显减轻光化学诱导局灶性脑梗塞模型大鼠神经症状 ,减少脑梗塞范围 (P <0 .0 5 ,P <0 .0 1) ;0 .6g·kg-1,0 .3g·kg-1可明显减轻该模型大鼠脑含水量变化率 (P <0 .0 5 ,P <0 .0 1)。芪龙胶囊 0 .6 g·kg-1,0 .3g·kg-1可明显减轻MCAO大鼠神经症状 ,减少脑梗塞范围 (P <0 .0 5 ,P <0 .0 1)。该药还能显著降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血脑屏障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模型大鼠脑组织EB含量 (P <0 .0 5 ,P <0 .0 1)。结论 :芪龙胶囊具有很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龙胶囊 光化学 脑梗塞 大脑中动脉阻断 脑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测定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玉东 胡宇驰 +5 位作者 曹春然 王志斌 周建平 左泽平 高阳 王碧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建立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测定法用于补充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来考察显示舒血宁注射液量效关系和效价测定。结果舒血宁注射液对凝血酶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的... 目的建立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测定法用于补充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来考察显示舒血宁注射液量效关系和效价测定。结果舒血宁注射液对凝血酶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效价测定为100 U/mL。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测定法可靠,重复性良好,稳定性较好,可作为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血小板聚集 生物活性测定法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发生的关键调控环节:GABA的作用由兴奋到抑制的转变 被引量:4
3
作者 田书林 冯卫红 唐民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近年,调控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成熟的信号分子逐渐被揭示,其中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由兴奋到抑制的转变是神经发生的一个关键环节。与传统的GABA抑制作用不同,在未成熟神经细胞中,GABA以一... 近年,调控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成熟的信号分子逐渐被揭示,其中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由兴奋到抑制的转变是神经发生的一个关键环节。与传统的GABA抑制作用不同,在未成熟神经细胞中,GABA以一种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GABAa受体,表现出明显的兴奋作用,这种兴奋对成年动物神经发生起重要调节作用,随着神经元的成熟,GABA的兴奋作用逐渐被抑制作用取代,此后,GABA完成从调节神经发生到传递抑制性神经冲动的转变。GABA调节神经发生的确切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兴奋作用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和实时步态行为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胜威 董世芬 +2 位作者 武汀 靳洪涛 孙建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9-24,9,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和实时步态行为学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3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1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石杉碱甲片组,正常对照组选用同龄C57/BL6J小鼠14只。连续治疗150 d,Morris水迷宫(MWM)检测学习记忆能力,... 目的初步探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和实时步态行为学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3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1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石杉碱甲片组,正常对照组选用同龄C57/BL6J小鼠14只。连续治疗150 d,Morris水迷宫(MWM)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大小鼠步态分析仪(GAS-2)检测实时步态行为,并比较两种行为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模型组小鼠有学习记忆能力的显著降低,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游泳路程显著降低(P<0.05),第一次穿越平台的时间显著延长(P<0.05),穿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在步态行为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平均步行速度显著降低(P<0.05),平均步行周期、绝对值平均体转角和侧向移动均显著升高(P<0.05),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左后足(left foot,LF)、右后足(right foot,RF)支撑时相显著延长(P<0.05),摆动时相显著缩短(P<0.05),左前足(left hand,LH)、右前足(right hand,RH)、右后足推进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制动指数显著降低(P<0.05)。石杉碱甲片能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步态行为的变化。比较两种行为学的相关性,得出学习记忆能力与双前足的制动指数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379,P值分别为0.039、0.079),其他方面的相关性不大。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在8月龄时有显著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和步态行为的改变,并且两种行为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 PS1小鼠 认知功能 实时步态行为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一氧化氮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彦 孙建宁 石任兵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 (HJDAF)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一氧化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 ,加入硝普钠观察其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及HJDAF的保护作用。结果 :HJDAF(15 3mg/kg)可减少受损细胞的乳酸脱氢酶 (L...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 (HJDAF)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一氧化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 ,加入硝普钠观察其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及HJDAF的保护作用。结果 :HJDAF(15 3mg/kg)可减少受损细胞的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 ;6 10 ,30 5 ,15 3mg/kg可提高受损细胞的活性 ,减少丙二醛 (MDA)生成 (P <0 .0 5 ;P <0 .0 1) ;6 10mg/kg可提高受损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结论 :HJDAF对培养神经细胞NO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 一氧化氮 皮层神经元 损伤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彦 孙建宁 于绍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36-939,共4页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 (HLJDTAF)对缺糖 /缺氧培养所致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 ,以缺氧加缺糖培养建立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模型 ,观察HLJDTAF对培养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 (HLJDTAF)对缺糖 /缺氧培养所致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 ,以缺氧加缺糖培养建立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模型 ,观察HLJDTAF对培养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HLJDTAF 6 10mg·kg-1能明显增高模型细胞的活性 ;30 5mg·kg-1能显著降低模型细胞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 ;6 10、30 5、15 3mg·kg-1明显降低上清液中NO含量 ,降低裂解液中MDA含量 ,提高SOD活性。结论 HLJDTAF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 ,对培养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N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 脑皮层神经元 缺血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内涵分析技术初探绒毛诃子肝毒性物质基础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晨晓 王志斌 +2 位作者 马贝贝 娄天宇 王子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6-721,共6页
目的用高内涵分析技术(high content screening,HCS)研究绒毛诃子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分别将莽草酸、苯甲酸、没食子酸以及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分别作用于HepG2肝癌细胞后,利用Hoechst 33342等荧光染液对细胞染色,对其扫... 目的用高内涵分析技术(high content screening,HCS)研究绒毛诃子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分别将莽草酸、苯甲酸、没食子酸以及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分别作用于HepG2肝癌细胞后,利用Hoechst 33342等荧光染液对细胞染色,对其扫描图像,将采集后的数据输入分析模板中得出不同单体,在不同浓度下对细胞数目、DNA含量、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降低水平、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等指标的量效关系曲线,由此判断单体的肝毒性。结果阿司匹林和莽草酸指标显示为阴性,而噻氯吡啶、苯甲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可引起细胞数目明显下降、ROS含量升高,有致肝毒性风险。结论没食子酸、苯甲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均存在致肝毒性风险,且没食子酸致肝毒性风险最大,推测为绒毛诃子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没食子酸在给药浓度为30 mg·L^-1以下时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诃子 谷胱甘肽 活性氧簇 肝毒性 没食子酸 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