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议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思路 被引量:13
1
作者 姜勇 李军 屠鹏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6期892-899,共8页
本文根据近年来中国药监管理和审评部门对中药创新药物的认识和审批要求的变化,结合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归纳并提出中药创新药物发现的5种途径:中药有效成分及其创新药物的发现、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发现、基于经典名方的创... 本文根据近年来中国药监管理和审评部门对中药创新药物的认识和审批要求的变化,结合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归纳并提出中药创新药物发现的5种途径:中药有效成分及其创新药物的发现、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发现、基于经典名方的创新药物的发现、基于临床有效方剂的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基于名优中成药的创新药物发现,并对以上途径的研究思路进行详细阐述;对中药创新药物的药学研究,包括生产工艺、化学成分、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稳定性等研究内容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和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创新药物 有效成分新药 有效部位新药 经典名方 研究思路 药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在线加压溶剂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肼-飞行时间-质谱法直接分析中药草苁蓉的化学成分组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婷 许霞 +4 位作者 常安琪 刘文静 宋青青 宋月林 屠鹏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4-563,共10页
构建了在线加压溶剂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肼-飞行时间质谱(online PLE-UHPLC-IT-TOF-MS)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草苁蓉化学组的快速、直接分析。将微量草苁蓉粉末(0.5 mg)置于空预柱芯中,空隙用正相硅胶填充,作为提取池;提取池置于预柱套... 构建了在线加压溶剂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肼-飞行时间质谱(online PLE-UHPLC-IT-TOF-MS)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草苁蓉化学组的快速、直接分析。将微量草苁蓉粉末(0.5 mg)置于空预柱芯中,空隙用正相硅胶填充,作为提取池;提取池置于预柱套内,将其放入柱温箱(70℃),预柱套通过金属管线连接至UHPLC-IT-TOF-MS系统。通过引入一个二位六通阀将整个分析过程分为提取和洗脱两个阶段。以0.1%(v/v)甲酸水为溶剂,提取3 min。在洗脱阶段,以0.1%(v/v)甲酸水-0.1%(v/v)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将色谱柱前端所富集的提取物洗脱至IT-TOF-MS中进行检测。从草苁蓉中检测到48个化合物,结合对照品、文献、数据库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初步鉴定了其中的45个,包括10个苯乙醇苷类、14个环烯醚萜苷类以及21个苯丙醇苷类化合物。该研究为草苁蓉化学成分组成的阐明以及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信息。同时,构建的online PLE-UHPLC-IT-TOF-MS系统为中药化学成分的快速、直接表征提供了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加压溶剂提取 草苁蓉 化学成分组 质谱裂解规律 苯丙醇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性-手性色谱-预测多反应监测法分析中药毛前胡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3
作者 许霞 李婷 +4 位作者 贾金茹 汤慧婷 李军 赵云芳 宋月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2-651,共10页
中药毛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短片藁本Ligusticum brachylobum Franch.的干燥根,主要用于治疗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等证,富含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含有多组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为了深入研究毛前胡的化学成分组成,特别是对映... 中药毛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短片藁本Ligusticum brachylobum Franch.的干燥根,主要用于治疗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等证,富含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含有多组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为了深入研究毛前胡的化学成分组成,特别是对映异构体的组成,研究建立了非手性-手性色谱-预测多反应监测法(achiral-chiral-LC predictive MRM),同步实现毛前胡化学成分的化学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分离,以及高灵敏度定性分析。非手性色谱和手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结合了RP-C18色谱柱的高效化学选择性分离能力以及手性色谱柱的立体选择性优势,有效避免了中心切割非手性-手性二维液相色谱构造复杂、重现性难以满足定量要求等缺陷。采用小内径核-壳型RP-C18色谱柱作为前端化学分离柱,实现结构类似香豆素的高效化学选择性分离;采用反相大内径AD-RH手性色谱柱,实现对映异构体的手性拆分;采用预测多反应监测模式,实现化学成分的高灵敏度检出;利用增强子离子扫描模式(EPI)采集各色谱峰的二级质谱信息,鉴定化学结构。通过定量离子对、定性离子对及两者的比值,判定是否为对映异构体。利用所构建的非手性-手性色谱耦联系统从毛前胡中共鉴定出60个化学成分,其中8对香豆素对映异构体得到了良好分离。本研究为毛前胡以及含有对映异构体中药的深入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性-手性色谱 预测多反应监测 对映异构体拆分 角型吡喃香豆素 毛前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龙胆草中香叶醇10-羟化酶基因的克隆、蛋白结构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迎夏 赵赛静 +5 位作者 田维圣 崔晓雪 黄文倩 屠鹏飞 史社坡 刘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2-1553,共12页
本研究基于滇龙胆草转录组数据分析,使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两条香叶醇10-羟化酶基因,命名为GrG10H1和GrG10H2。使用在线软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两条基因全长分别为1548 bp、1482 bp。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与细胞色素P450家族... 本研究基于滇龙胆草转录组数据分析,使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两条香叶醇10-羟化酶基因,命名为GrG10H1和GrG10H2。使用在线软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两条基因全长分别为1548 bp、1482 bp。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与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CYP76B亚家族亲缘关系最近。通过对该蛋白进行三维结构预测、同源模建和分子对接,分析了GrG10H蛋白活性口袋中可能参与催化功能发挥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荧光定量PCR表明GrG10H1基因在叶中表达水平最高,茎次之,根最低。而GrG10H2基因在根和叶中表达水平较高,在茎中几乎不表达。本研究还建立了能够生产龙胆苦苷的愈伤组织细胞培养体系,为进一步解析龙胆苦苷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草 龙胆苦苷 生物信息学分析 香叶醇10-羟化酶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分析-网络药理学预测-活性验证”的牛黄解毒丸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伊博文 赵洁 +5 位作者 赖华清 唐力英 陈攀龙 柴兴云 高小力 吴宏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925-934,共10页
目的:基于“质谱分析-网络药理学预测-活性验证”整合研究思路,解析牛黄解毒丸抗炎潜在作用机制解析及其活性成分。方法:通过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牛黄解毒丸化学成分,将分析出的成分;利用中药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寻找对应的靶... 目的:基于“质谱分析-网络药理学预测-活性验证”整合研究思路,解析牛黄解毒丸抗炎潜在作用机制解析及其活性成分。方法:通过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牛黄解毒丸化学成分,将分析出的成分;利用中药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寻找对应的靶标;以“inflammation”作为关键词利用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得炎症相关靶标;取成分靶标与疾病靶标交集,利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数据库(STRING)对共同靶标进行PPI分析,并采用Cytoscape软件对靶标进一步筛选,得到核心靶标;利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标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物-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图;采用AutoDock 4.2.6软件,对关键靶标及相关药物分子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针对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这一靶标与其对应化学成分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经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出牛黄解毒丸中236个成分,对应456个靶标,炎症相关靶标158个,二者交集靶标21个,PPI分析及网络拓扑分析后,获得核心靶标11个,活性成分14个,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核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TLR)和趋化因子等27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TGS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L-13)和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等靶标与其对应的大黄酸,虫漆酸D,齐墩果酸等成分结合活性较高,在体外活性实验中,大黄酸对于其对应的PTGS2这一靶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牛黄解毒丸抗炎的调控网络,解析了牛黄解毒丸抗炎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发现了大黄酸对PTGS2这一抗炎靶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解毒丸 抗炎 网络药理学 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MT-35的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石璠钰 杨洪芸 +5 位作者 莫婷 齐博文 王雯静 张蓓蓓 刘晓 史社坡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6期981-986,共6页
为研究蛇足石杉内生真菌极细枝孢菌(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MT-35)的代谢产物,本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蛇足石杉极细枝孢菌C.tenuissimum MT-35的糙米发酵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MS、NMR... 为研究蛇足石杉内生真菌极细枝孢菌(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MT-35)的代谢产物,本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蛇足石杉极细枝孢菌C.tenuissimum MT-35的糙米发酵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MS、NMR数据分别鉴定为4-hydroxy-3-methoxy-2(1 H)-quinolinone(1)、acropyrone(2)、lumichrome(3)、(1 H-indol-3-yl)oxoacetamide(4)、1,6-dihydro-1-methyl-6-oxo-3-pyridinecarboxylic acid(5)、尿嘧啶(6)、过氧化麦角甾醇(7)、麦角固醇(8)、9(Z),12(Z)-十八碳二烯酰胺(9)、8-O-4-dehydrodiferulic acid(10)。除化合物7和8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C.tenuissimum中分离得到。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和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3、7、8、9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具有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36.8±1.0、13.9±0.2、36.6±0.0、53.2±1.4μmol/L,其余化合物在浓度为100μmol/L时,对RAW 264.7细胞NO释放无明显抑制活性;化合物3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_(50)为77.9±11.1μmol/L,其余化合物在浓度为100μmol/L时,对乙酰胆碱酯酶无明显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足石杉 内生真菌 极细枝孢菌 结构鉴定 抗炎活性 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提取物保护胆汁酸诱导胃黏膜损伤的药理机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家乐 王鑫玉 +4 位作者 靳凤玉 赵一慕 史景景 郑姣 李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3-794,共2页
目的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沉香在我国传统用药中用于治疗胃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胆汁酸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以及中药沉香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靶点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探讨... 目的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沉香在我国传统用药中用于治疗胃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胆汁酸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以及中药沉香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靶点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探讨牛磺胆酸(TCA)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途径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了沉香提取物(CPE)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A(0.5,1.0,1.5,2.0μmol·L^(-1))处理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细胞24 h后,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GES-1细胞存活率,确认TCA诱导细胞损伤的IC50为1.467μmol·L^(-1)。选择1.5μmol·L^(-1)的TCA诱导GES-1细胞损伤,同时采用CPE(1,5,10 mg·L^(-1))处理细胞后,检测CPE对细胞存活率的改善作用。利用Hoechst33342染色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TCA对细胞凋亡的激活以及CPE的改善作用。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7、活化胱天蛋白酶7、PARP、活化PARP等凋亡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PERK,eIF2α,CHOP的表达,探讨胆汁酸处理和CPE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胆汁反流性胃炎小鼠检测体重变化、血浆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采用HE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化进一步验证CPE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果TCA剂量依赖性地降低GES-1细胞的存活率(IC50=1.467μmol·L^(-1)),CPE 5和10 mg·L^(-1)显著增加TCA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Hoechst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TCA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CPE给药后剂量依赖性抑制了TCA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TCA处理GES-1细胞后,通过增加胱天蛋白酶7和PARP的裂解激活了GES-1细胞的凋亡。进一步的实验表明,TCA可上调内质网应激继而诱导细胞凋亡,CPE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PERK和eIF2α的磷酸化,降低CHOP的表达水平,从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体内实验胆汁反流性胃炎小鼠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CHOP蛋白水平也明显增加,CPE给药后明显降低。CPE通过抑制PERK/eIF2α/CHOP信号通路,有效抑制TCA激活的GES-1细胞凋亡,并且CPE对胃黏膜的抗凋亡作用也在体内得到验证。结论CPE通过调控PERK/eIF2α/CHOP信号通路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抑制TCA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胆汁反流 胆汁酸 胃黏膜损伤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在线加压溶剂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定性分析片仔癀化学成分组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玮 蒋珍珍 +4 位作者 李菡 屠鹏飞 宋青青 于娟 宋月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8-487,共10页
片仔癀(Pien-Tze-Huang)是由三七、牛黄、蛇胆、麝香等名贵中药经加工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片仔癀中的三七皂苷、胆汁酸以及麝香酮等主要化学成分已被深入研究,然而其全方化学成分组成尚未被整体阐明。该文建立了在线加压溶剂提取-超高... 片仔癀(Pien-Tze-Huang)是由三七、牛黄、蛇胆、麝香等名贵中药经加工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片仔癀中的三七皂苷、胆汁酸以及麝香酮等主要化学成分已被深入研究,然而其全方化学成分组成尚未被整体阐明。该文建立了在线加压溶剂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online PLE-UHPLC-IT-TOF-MS)法,快速、直接分析片仔癀化学成分组。将少量片仔癀粉末(0.3 mg)均匀地平铺于预柱芯尾端,之后用正相硅胶填充预柱芯,滤膜密封后构成提取池。提取池装入预柱套后置于70℃的柱温箱内,连接于UHPLC-IT-TOF-MS分析系统。通过引入一个二位六通电子阀,将整个分析过程自动在提取相和洗脱相间切换。提取相用时3 min,以0.1%(v/v)甲酸水为提取溶剂,流速为0.2 mL/min;洗脱相以0.1%(v/v)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IT-TOF-MS检测。通过与对照品、相关文献和自建中药数据库对照,并总结相关质谱裂解规律,从片仔癀中共检测到73个化学成分,初步鉴定并归属了其中71个,36个来源于三七,15个来源于蛇胆,9个来源于牛黄,11个可能来源于牛黄与蛇胆,另有2个结构无法确定。该研究深入解析了片仔癀的化学成分组,为其质量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该文构建的online PLE-UHPLC-IT-TOF-MS分析系统为中药复杂体系快速、直接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加压溶剂提取 片仔癀 化学成分组 质谱裂解途径 来源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注射-多级质谱全扫描法快速分析枸杞子化学成分组 被引量:6
9
作者 贾金茹 彭博 +5 位作者 李婷 刘文静 李菡 李波 赵云芳 宋月林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0-311,共12页
由于色谱分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传统LC-MS研究中药成分的分析通量较低,而多级质谱全扫描(MS/MS^(ALL))采用了气态分段技术(GPF),可以在直接注射(DI)模式下,采集每个表观质量数MS^(1)信号的MS^(2)图谱,实现MS^(1)-MS^(2)数据列表... 由于色谱分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传统LC-MS研究中药成分的分析通量较低,而多级质谱全扫描(MS/MS^(ALL))采用了气态分段技术(GPF),可以在直接注射(DI)模式下,采集每个表观质量数MS^(1)信号的MS^(2)图谱,实现MS^(1)-MS^(2)数据列表的高通量构建。为快速表征枸杞子化学成分组,本研究采用DI-MS/MS^(ALL)全面采集枸杞子提取物中各化学成分的多级质谱数据,根据高分辨MS^(1)和MS^(2)碎片离子信息推导质谱裂解途径,结合数据库检索以及相关文献,从枸杞子中初步鉴定了38个化学成分,包括1个氨基酸类、19个有机酸类、2个糖脂类、6个苯丙素类、1个黄酮类、6个生物碱类以及3个酰胺类化合物。DI-MS/MS^(ALL)可作为中药等复杂体系快速全面定性分析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注射-多级质谱全扫描(DI-MS/MS^(ALL)) 枸杞子 化学成分组 裂解途径 MS^(1)-MS^(2)数据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段文喆 李俊男 +4 位作者 李景淳 赵驰 黄美雯 陈攀龙 郭蓉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246-1253,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对舒眠胶囊、失眠相关作用靶点进行筛选,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舒眠胶囊靶点,应...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对舒眠胶囊、失眠相关作用靶点进行筛选,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舒眠胶囊靶点,应用GeneCards等5个数据库收集失眠相关靶点数据;运用STRING数据库、DAVID数据库、Cytoscape 3.5.1软件对药物和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疾病”图,分析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最终,利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结果:舒眠胶囊通过35个活性成分作用于120个失眠相关靶点。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灯心草菲类衍生物8个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PIK3R1、TNF、CXCL8、AKT1、IL6等14个核心靶点,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起治疗失眠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良好。结论:舒眠胶囊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从而改善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眠胶囊 酸枣仁 失眠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中成药 作用机制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