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通颗粒成分鉴定及多成分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奎 黄蓓蓓 +6 位作者 刘洁 王腾腾 乔韵 蔡胜楠 石丽霞 李月婷 肖红斌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4-803,共10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MS)鉴定术通颗粒49个成分,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多波长检测器(HPLC-MWD)建立其中12个主要成分的双波长多次切换快速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柱(4....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MS)鉴定术通颗粒49个成分,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多波长检测器(HPLC-MWD)建立其中12个主要成分的双波长多次切换快速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柱(4.6 mm×100 mm,2.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1),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5μL。Dual AJS ESI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精确分子量及裂解离子。紫外检测采用220 nm及283 nm多次切换(0~2 min、17~21 min、23~25 min,220 nm;2~17 min、21~23 min,283 nm)。通过建立术通颗粒成分数据库,利用精确分子量、碎片离子、对照品比对筛查并鉴定出49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并在25 min内实现术通颗粒中12个主要成分的基线分离,定量下限为0.0500~0.6550μg·mL^(-1),加样回收率为98.3%~103%,3批术通颗粒中12个成分的平均含量为0.060~16.597 mg·g^(-1)。该方法测定成分多、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术通颗粒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及后续的新药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通颗粒 成分鉴定 多成分测定 双波长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活性分子作用靶点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晓雯 曾克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7-1056,共10页
天然产物是从动植物等来源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历史上超过一半的创新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明确这些成分在人体内的作用靶点,是理解其治疗机制、开发新药的关键。尽管靶点鉴定技术快速发展,但天然产物的靶点解析... 天然产物是从动植物等来源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历史上超过一半的创新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明确这些成分在人体内的作用靶点,是理解其治疗机制、开发新药的关键。尽管靶点鉴定技术快速发展,但天然产物的靶点解析仍面临独特挑战。近年来,通过化学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分子探针策略,研究人员逐步建立了高效鉴定天然产物靶点的方法。该文梳理了当前主流靶点鉴定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实例,为天然产物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药物靶点鉴定 方法学 化学生物学 蛋白质组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
3
作者 杜梦 廖晗婧 +4 位作者 黄镘静 王雅琴 赵宗杰 朱枝祥 李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1-397,共7页
目的探讨小鼠成纤维细胞(MEF)在炎症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为明确MEF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功能和发现通过调节MEF细胞功能发挥抗炎作用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EF细胞分为脂多糖(LPS)处理组、炎症条件培养基(CM)处理组... 目的探讨小鼠成纤维细胞(MEF)在炎症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为明确MEF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功能和发现通过调节MEF细胞功能发挥抗炎作用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EF细胞分为脂多糖(LPS)处理组、炎症条件培养基(CM)处理组和溶媒对照组,然后分别利用LPS、CM和等体积溶媒处理MEF细胞;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两种刺激对MEF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CM诱导MEF细胞高表达基因的转录水平,ELISA分析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浓度;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M对MEF细胞内信号通路活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LPS和CM刺激均能诱导MEF细胞内大量基因的转录,CM相对LPS能够增加急性期蛋白、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前列腺素合成酶及集落刺激因子的mRNA转录,并获得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验证。ELISA测定显示CM相对LPS显著增加MEF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机制研究显示LPS和CM均能诱导MEF细胞内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TANK结合激酶(TBK)的磷酸化,CM相对LPS能增加MEF细胞内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的磷酸化。结论LPS和CM均能诱导MEF细胞内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分泌,CM能增强LPS诱导的MEF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与CM特异性增强STAT3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LPS) 条件培养基 MEF细胞 炎症反应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宛鑫 宋丽霞 +6 位作者 洪坤 程金来 周子玉 朱亚英 谭余庆 刘丽 赵保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46-1953,共8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并基于抗炎和调控肠道菌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雌性小鼠20只,皮下注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建立白血病模型,根据肿瘤体积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雷公藤...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并基于抗炎和调控肠道菌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雌性小鼠20只,皮下注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建立白血病模型,根据肿瘤体积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雷公藤内酯酮组按10 mg/kg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予2周后,处死小鼠收集样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坏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磷酸化κB抑制因子激酶(p-IKK)、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介质含量,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内酯酮组小鼠肿瘤体积增长较慢,抑瘤率为43.5%;雷公藤内酯酮组小鼠肿瘤组织坏死较多;血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肿瘤组织p-IκB、p-IKK和p-NF-κB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Beta多样性显示2组小鼠的菌群结构组成差异较大;在门水平上,p__Tenericutes丰度明显升高(P<0.05);p__Bacteroidetes、p__Firmicutes的丰度增加,p__Proteobacteria丰度减少。在属水平,雷公藤内酯酮上调有益菌g__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g__Alloprevotella、g__Ruminiclostridium_9等丰度,下调条件致病菌g__Alistipes、 g__Enterorhabdus和Ruminiclostridium_6丰度。结论:雷公藤内酯酮具有一定的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酮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裸鼠 肠道菌群 炎症反应 p-NF-κB蛋白 p-IκB蛋白 p-IKK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麒麟竭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小板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裴钰洁 庞道然 +8 位作者 邹秋玉 王勃开 罗扬淦 黄豪 朱枝祥 霍会霞 赵云芳 屠鹏飞 李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6-1391,共6页
目的:研究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乙醇提取物(血竭)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小板活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麒麟竭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 目的:研究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乙醇提取物(血竭)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小板活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麒麟竭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释放ATP模型对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从麒麟竭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thyl 4,6-dihydroxy-2-methoxy-3-methylbenzoate(1)、6-羟基-2,4-二甲氧基-3-甲基苯乙醇(2)、4,6-二羟基-2-甲氧基-3-甲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甲酸乙酯(4)、4-羟基苯甲酸甲酯(5)、3,5-二氯水杨酸(6)、对羟基苯甲醛(7)、Pinocembrin(8)、Strobopinin(9)、7-羟基-5-甲氧基-6-甲基二氢黄酮(10)和Ozoroalide(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7和9可以明显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释放A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 黄藤属 麒麟竭 化学成分 小分子酚酸 二氢黄酮 抑制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亦菲 刘兆薇 +1 位作者 任一冉 刘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41,I0033,共11页
蒲公英始载于《新修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在综述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蒲公英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 蒲公英始载于《新修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在综述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蒲公英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等的关系,对蒲公英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并预测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咖啡酸、绿原酸、菊苣酸、蒲公英甾醇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的候选化合物,以期为蒲公英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辨治焦虑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文婷 杨涵 +5 位作者 朱佩轩 闫永煌 吴宇杰 张偲 苏泽琦 王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7-173,I0025,I0026,I0027,共10页
经方辨治焦虑历史悠久,临证应用得法,效如桴鼓。通过系统梳理应用经方辨治焦虑的相关研究,分别从年度发表数量、国内外发表情况、所涉及的经方及文献研究类型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对经方辨治焦虑的诊断与分型、干预措施、合并病或... 经方辨治焦虑历史悠久,临证应用得法,效如桴鼓。通过系统梳理应用经方辨治焦虑的相关研究,分别从年度发表数量、国内外发表情况、所涉及的经方及文献研究类型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对经方辨治焦虑的诊断与分型、干预措施、合并病或伴发病、证型与证素分布、结局指标、方药量效情况等方面分析临床研究现状,同时从焦虑动物模型、药效机制、量效研究等方面分析基础研究现状,并针对现有经方辨治焦虑研究之不足作以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策略,为经方辨治焦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焦虑 现状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R3型MYB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胁迫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关范圆 郑语嫣 +3 位作者 米芯雨 范菁 王宝纬 王晓晖 《植物医学》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MYB转录因子(TF)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生命过程. R2R3-MYB转录因子作为MYB TF家族最大的亚家族,在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MYB转录因子的分类,并具体论述了R2R3型MYB转录因子... MYB转录因子(TF)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生命过程. R2R3-MYB转录因子作为MYB TF家族最大的亚家族,在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MYB转录因子的分类,并具体论述了R2R3型MYB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应答病害、虫害等生物胁迫和干旱、低温、盐等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R3型MYB转录因子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凝块收缩功能实验方法学研究
9
作者 罗扬淦 卢姿含 +3 位作者 廖晗婧 郝逗逗 黄镘静 朱枝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1277,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血浆凝块收缩功能的关键因素,优化血浆凝块收缩功能实验方法,以用于研究血小板功能调控和评价药物对血浆凝块收缩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依次研究不同浓度的凝血酶、Ca^(2+)以及血小板对血浆凝块收缩率的影响,优化血浆凝块... 目的:探讨影响血浆凝块收缩功能的关键因素,优化血浆凝块收缩功能实验方法,以用于研究血小板功能调控和评价药物对血浆凝块收缩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依次研究不同浓度的凝血酶、Ca^(2+)以及血小板对血浆凝块收缩率的影响,优化血浆凝块收缩检测体系。通过检测多种血小板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血浆凝块收缩的调节作用验证该检测体系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对凝血酶浓度、Ca^(2+)浓度和血小板浓度的优化研究,利用0.2 U/ml凝血酶处理含0.5 mmol/L Ca^(2+)以及40×10^(9)/L血小板的富血小板血浆(PRP)进行血浆凝块收缩分析。在此条件下,凝血酶处理15 min能够显著诱导血浆凝块收缩反应,处理30 min诱导的血浆凝块收缩率大于50%。利用此检测条件研究抑制剂对血浆凝块收缩的调节作用,PKC抑制剂Go 6983能够强烈抑制血浆凝块收缩反应,PI3K抑制剂Ly294002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能够轻度抑制血浆凝块收缩反应。结论:利用0.2 U/ml凝血酶处理含0.5 mmol/L Ca^(2+)和40×10^(9)/L血小板的PRP进行血浆凝块收缩检测,可以用于研究血小板功能调控和评价药物对血浆凝块收缩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块收缩 凝血酶 CA^(2+) 血小板 信号通路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
10
作者 乔诗清 王停 +10 位作者 闫永煌 杨九思 余钰玲 王砚敏 孙亚腾 吴宇杰 朱佩轩 李敏 陈聪 苏泽琦 张偲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5-975,共11页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特征的、稳定的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模型。方法采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皮下注射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将3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6 mg/kg DHEA造模组...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特征的、稳定的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模型。方法采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皮下注射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将3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6 mg/kg DHEA造模组、60 mg/kg DHEA造模组,造模组每日按照相应剂量进行DHEA皮下注射,正常组每日给予甘油皮下注射,连续21 d,以卵巢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进行模型评价,明确DHEA致PCOS大鼠模型的最佳造模剂量。在此基础上,选取DHEA最佳造模剂量,分别设立停止造模组和继续造模组,进行28 d的模型观察,考察模型维持情况,其中停止造模组不再继续给予DHEA,继续造模模型组每48 h给予60 mg/kg DHEA皮下注射。评价指标包含大鼠体重、动情周期、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6 mg/kg DHEA造模组与60 mg/kg DHEA造模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但二者动情周期均失去规律性,卵巢组织中可见较多囊状扩张的大卵泡,少见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层数减少且排列稀疏无序,黄体数量减少;且60 mg/kg DHEA造模组血清T、E_(2)水平显著升高(P<0.05)。(2)停止造模组:模型组(A_(2)组)与正常组(A1组)相比,两周后恢复规律的动情周期,卵巢组织中可见各级生长卵泡和黄体,囊性卵泡减少,颗粒细胞层数增加,可见成熟卵泡,卵母细胞局部形态完整,且E_(2)、AMH水平降低(P<0.05)。(3)继续造模组:模型组(B2组)与正常组(B1组)相比,长期处于动情后期,卵巢组织中可见较多囊状扩张的大卵泡,少见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层数减少且排列稀疏无序,黄体数量明显减少,血清LH、LH/FSH、T水平升高(P<0.05)。结论连续21 d皮下注射60 mg/kg DHEA,能够成功构建符合临床特征的非肥胖型PCOS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每48 h给予60 mg/kg DHEA皮下注射能够保持模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脱氢表雄酮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的体外筛选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亚楠 赵洁 +3 位作者 张傲哲 谭琰 华茜 张子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2,共5页
核酸适配体是用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ELEX)在体外筛选得到的一小段寡核苷酸序列,能够选择性的与不同的靶标特异性的结合,包括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金属离子、药物等,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这项技术的诸多优势,使其迅速得... 核酸适配体是用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ELEX)在体外筛选得到的一小段寡核苷酸序列,能够选择性的与不同的靶标特异性的结合,包括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金属离子、药物等,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这项技术的诸多优势,使其迅速得到重视,核酸适配体在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新药开发、纳米技术等诸多方面应用广泛。但是传统的SELEX方法操作繁琐,筛选周期长,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筛选出与靶标具有高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随着SELEX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筛选方法,这些新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筛选周期,极大的提高了筛选效率,拓展了核酸适配体的应用。总结介绍了近三年来出现的几种新型的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法,包括氧化石墨烯SELEX(Multiple GO-SELEX)、单壁碳纳米管辅助细胞SELEX(SWCNTs-assisted cell-SELEX)、基于芯片的细胞SELEX(on-chip Cell-SELEX)、序列构造SELEX(Sequence-constructive SELEX)、高保真SELEX(High-Fidelity SELEX),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认识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的发展现状,更好促进核酸适体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SELEX 筛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鸣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12
作者 孙行云 李傅尧 +1 位作者 李可心 时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2-1060,共9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评估耳鸣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并阐明其作用机制,为AD早期预警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搜索关键词“tinnitus”和“Alzheimer”,获取暴露因...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评估耳鸣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并阐明其作用机制,为AD早期预警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搜索关键词“tinnitus”和“Alzheimer”,获取暴露因素耳鸣和结局AD的相关数据集,其中耳鸣数据集包括ukb-d-4803_11、ukb-d-4803_12、ukb-d-4803_13、ukb-b-14254和ukb-a-384,AD数据集包括ieu-b-5067、ieu-b-2、ieu-a-297、ebi-a-GCST90027158和ebi-a-GCST002245。筛选与耳鸣密切相关且独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IVs),与AD相关的SNPs作为结局。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进行MR分析,评估其比值比(OR)值、95%置信区间(CI)及P值,当P<0.05时提示存在显著因果关系。敏感性检测使用Cochran’s Q检验IVs的异质性,评估其Q值、df值和P值,当IVW分析法的P>0.05时,提示无显著异质性;采用MR-Egger截距检测水平多效性,当截距为0或接近0,且P>0.05时,提示无显著水平多效性;采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森林图、散点图、漏斗图和留一图进行结果可视化。结果:共筛选出286个SNPs作为IVs。所有的IVs满足F>10,提示不存在弱IVs,经过PhenoScanner网页工具筛选,所有SNPs与混杂因素无关。当耳鸣和AD数据集分别为ukb-d-4803和ebi-a-GCST90027158时,耳鸣与AD发病风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OR=1.842,95%CI=1.065~3.188,P=0.029);Cochran’s Q检验提示IVs不存在显著异质性(Q=9.788,df=10.000,P=0.459);MR-Egger截距表明无水平多效性(Egger intercept=-0.006,P=0.147);留一法显示结果稳定,未检测出对结果影响大的SNPs。结论:耳鸣与AD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神经炎症伴随不同程度的小胶质细胞持续激活,可能是耳鸣与AD的共同发病机制。抑郁症也可能作为上游因素,过度激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从而导致耳鸣与AD关系的进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阿尔茨海默病 孟德尔随机化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逆方差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传心包”刍议
13
作者 罗金丽 王亚运 +5 位作者 杨映映 李青伟 周凌 闵叶 赵林华 仝小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1-424,共4页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温病致病的一般规律,历代医家对“逆传心包”一句看法不一,尤以其中“逆”字最为关键。仝小林教授提出,心主神明,心包与心其气相通,心受邪由心包代受,叶天士所提“逆传心包”,实为温邪顺传于脑。将流...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温病致病的一般规律,历代医家对“逆传心包”一句看法不一,尤以其中“逆”字最为关键。仝小林教授提出,心主神明,心包与心其气相通,心受邪由心包代受,叶天士所提“逆传心包”,实为温邪顺传于脑。将流脑作为本底疾病,可与卫气营血传变的典型阶段一一对应。结合顶焦理论,认为“心主神明”的功能更侧重于现代解剖意义上的脑。将中医传统温病辨治思路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揭示疾病本质,把握病机核心,从新角度解析“逆”字,探讨其真正含义,对明确其内涵并探索温病发展规律、指导温病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传心包 《温热论》 顶焦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顺传于脑 叶天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碰撞能二级质谱区分4个三萜酸同分异构体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丽娟 南瑞茹 +3 位作者 王倩 陈欣 刘文静 宋月林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本研究采用全碰撞能二级质谱(FCER-MS^(2))区分4个三萜酸同分异构体,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Qrbitrap-MS)采集熊果酸、齐墩果酸、α-乳香酸和β-乳香酸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归属各碎片离子。利用在线能量分... 本研究采用全碰撞能二级质谱(FCER-MS^(2))区分4个三萜酸同分异构体,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Qrbitrap-MS)采集熊果酸、齐墩果酸、α-乳香酸和β-乳香酸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归属各碎片离子。利用在线能量分辨质谱(online ER-MS)法进一步采集主要碎片离子在不同碰撞能下的丰度变化,通过“S”曲线或高斯曲线拟合,归一化后构建FCER-MS^(2)图谱;计算[M+H]+的半数响应碰撞能(CE_(50))、碎片离子的最佳碰撞能(OCE)、最大相对离子丰度(RⅡ_(max))等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同分异构体的区分。通过高分辨数据中特征性碎片离子可将4个化合物初步分为Ⅰ(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和Ⅱ(α-乳香酸和β-乳香酸)2组同分异构体。FCER-MS^(2)图谱表明,Ⅰ组化合物碎片离子m/z 411的OCE和m/z 439的RⅡ_(max)均有显著差异;Ⅱ组化合物碎片离子m/z 163和121的OCE,m/z 439、219和205的RⅡ_(max)均有显著差异。FCER-MS^(2)图谱还包含了m/z、CE_(50)、OCE和RⅡ_(max)等信息,全面呈现了[M+H]+的质谱裂解行为,可为区分细微结构差异的三萜酸同分异构体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能量分辨质谱(online ER-MS) 裂解曲线 三萜酸 同分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防颗粒对寒湿型过敏性鼻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15
作者 院金烨 闫莹 +8 位作者 牟艳芳 张一凡 赵亚芳 程国良 曾振 岳茹婧 赵琰 屈会化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13-1519,共7页
目的:基于自噬信号通路探讨荆防颗粒对寒湿型过敏性鼻炎(AR)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及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置于低温高湿环境中。1... 目的:基于自噬信号通路探讨荆防颗粒对寒湿型过敏性鼻炎(AR)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及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置于低温高湿环境中。15日后开始用卵清蛋白(OVA)滴鼻处理,并且各给药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阳性对照组1.5 mg/kg,荆防低剂量组0.7 g/kg,荆防中剂量组1.4 g/kg,荆防高剂量组2.8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为1次/d,共28 d。每天观察大鼠的体质量、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等,末次滴鼻后,记录各组大鼠的挠鼻、喷嚏和流涕状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鼻黏膜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鼻黏膜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自噬激酶1(ULK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降解底物蛋白1(P62)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学积分均大于5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与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行为学积分均低(P<0.01),且荆防颗粒各给药以低剂量组症状减轻最明显。氯雷他定组以及荆防颗粒各给药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均有所改善。荆防各给药组间尤以低剂量组改善效果最明显,黏膜上皮组织结构更完整,黏膜下仅见少量杯状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IgE、IL-4、IL-5、IL-13、IL-1β、TNF-α水平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sIgE、IL-4、IL-5、IL-13、IL-1β、TNF-α水平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AMPK、ULK1、LC3 mRNA表达低,mTOR、P62 mRNA表达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高、中、低剂量组AMPK、ULK1、LC3 mRNA表达高,mTOR、P62 mRNA表达低(P<0.05、P<0.01)。结论:荆防颗粒对寒湿型AR有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增强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荆防败毒散 过敏性鼻炎 寒湿模型 自噬 能量代谢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自噬激酶1信号通路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人体内代谢产物定性分析
16
作者 潘倩 李玮 +6 位作者 杨阳 赵勇强 连俐 丛晴晴 王立红 宋月林 洪倩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6,共12页
阿魏酸(FA)是当归等多种中药的药效成分,其钠盐阿魏酸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但其体内的代谢产物并未被彻底阐明。因此,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鉴定人体口服F... 阿魏酸(FA)是当归等多种中药的药效成分,其钠盐阿魏酸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但其体内的代谢产物并未被彻底阐明。因此,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鉴定人体口服FA后的体内代谢产物,并推测可能的代谢途径。通过收集轻度认知障碍受试者口服阿魏酸钠后不同时间点(段)的血浆、尿液及粪便样品,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结合对照品比对、体外孵育代谢产物、质谱裂解规律及相关文献,鉴定不同样品中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体内样品中发现并初步鉴定了31个代谢产物,其中9个来源于血浆、15个来源于粪便、27个来源于尿液。FA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甲基化、去甲基化、羟基化、脱羟基化、还原、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等。本研究系统地鉴定了FA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并揭示其代谢途径,可为临床精准用药和体内药效形式的深入探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 代谢产物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淑军 董姣姣 +6 位作者 刘洁 贾志鑫 闫晓宁 郁映婷 陈奕君 李月婷 肖红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11-1317,共7页
考察了超临界流体色谱(SFC)中的色谱柱、改性剂、添加剂、流速、柱温和背压等因素对9种黄酮类成分(包括芒柄花素、异鼠李素、毛蕊异黄酮、山奈酚、槲皮素、紫云英苷、芒柄花苷、异槲皮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分离的影响,与高效液相色谱... 考察了超临界流体色谱(SFC)中的色谱柱、改性剂、添加剂、流速、柱温和背压等因素对9种黄酮类成分(包括芒柄花素、异鼠李素、毛蕊异黄酮、山奈酚、槲皮素、紫云英苷、芒柄花苷、异槲皮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分离的影响,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了比较,并建立了黄芪饮片中5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SFC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RX-SIL色谱柱(4.6 mm×150 mm,5μm)进行分离,CO2-0.1%磷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3 mL/min;柱温为35℃;背压为10 MPa,9种黄酮类化合物可在10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5种黄酮类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632),检出限为10.69~16.21μg/mL,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2.0%;日间RSD为1.6%~2.2%。5种黄酮类化合物在48 h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为3.6%~6.0%,回收率为91.8%~112%。与HPLC法相比,9种化合物的保留时间顺序基本相反,SFC法更快速、经济环保,且其保留及选择性受色谱柱、改性剂和添加剂的影响较大,添加剂对色谱峰形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高效液相色谱 黄芪 黄酮类化合物 快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LTQ-Orbitrap的发酵玫瑰茄化学成分筛查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喻淇 梅晓丹 +4 位作者 李洁 宋帅 马涛 林峰 张加余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9,100,共11页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对玫瑰茄水提液及其发酵液中有机酸类、黄酮类、花青素类和木质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选取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250m...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对玫瑰茄水提液及其发酵液中有机酸类、黄酮类、花青素类和木质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选取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梯度洗脱分析。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获取目标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结合保留时间、对照品及相关参考文献等信息,共筛选鉴定出41种化合物,包括34种有机酸类、4种黄酮类、2种花青素类以及1种木脂素类。结果表明,玫瑰茄发酵前后,其活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该方法阐明了玫瑰茄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为玫瑰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茄 发酵 活性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LTQ-Orbitra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荷颗粒治疗高脂血症质量标志物发现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兆臣 陈奎奎 +8 位作者 潘琦雪 闫晓宁 刘洁 苏汝彬 朱美霞 张银环 阳娇 李乾 肖红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寻找丹荷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质量标志物,该研究基于丹荷颗粒体内成分分析结果,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高脂血症-共有靶点-丹荷颗粒体内成分作用网络,利用DAVID及String数据库分别对共有靶点进行生物过程、通路富集及网络拓扑分析,明确... 为寻找丹荷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质量标志物,该研究基于丹荷颗粒体内成分分析结果,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高脂血症-共有靶点-丹荷颗粒体内成分作用网络,利用DAVID及String数据库分别对共有靶点进行生物过程、通路富集及网络拓扑分析,明确丹荷颗粒降脂作用关键靶点及成分,再建立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模型验证关键成分的降脂药效,最后结合相关成分在制剂中的含量、稳定性、特征性综合确定质量标志物。结果发现,丹荷颗粒体内成分作用于CES1、ADORA2A、ADORA1、APOB、LDLR、PPARA、PPARG、INSR、ESR2、ESR1共10个高脂血症疾病靶点,主要参与脂质代谢过程以及PPAR、cAMP信号通路,其中LDLR、PPARA、PPARG可能是关键靶点,而网络中与关键靶点直接作用的成分为白藜芦醇、柚皮素。白藜芦醇和柚皮素均可降低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滴数量,改善细胞脂质堆积严重程度,并显著降低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可能为关键成分;鉴于入体成分白藜芦醇和柚皮素来源于制剂中虎杖苷及柚皮苷,且制剂中虎杖苷及柚皮苷特征明显、含量丰富、稳定,故虎杖苷及柚皮苷可作为丹荷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质量标志物。该研究为丹荷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合理的候选质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荷颗粒 质量标志物 质量控制指标 网络药理学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莱汤中主要成分的UPLC多波长宽动态测定及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郁映婷 刘洁 +6 位作者 白辰 赵淑军 杨洁 吴浩 潘绮雪 刘铁钢 肖红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5,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定量测定银莱汤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并用于其质量评价。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波长切换(0~10 min,320 nm;10~1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定量测定银莱汤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并用于其质量评价。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波长切换(0~10 min,320 nm;10~16 min,350 nm;16~30 min,320 nm)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30 min内实现银莱汤中10种有效成分的基线分离,10种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检出限为0.0188~0.0750μg·mL-1,定量下限为0.0625~0.250μg·mL-1。检测得到银莱汤中10种成分的平均含量为0.204~38.129 mg·g-1,其中黄芩苷的含量最高,槲皮苷的含量最低。将该方法用于3批样品分析,所测成分含量稳定、一致性好。该文建立的分析指标相对全面、合理可行,能更好地表征及评价银莱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莱汤 超高效液相色谱 波长切换 含量测定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