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竹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1
作者 李妙然 秦灵灵 +2 位作者 魏颖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39-1943,共5页
玉竹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皂苷类、高异黄酮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糖、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对玉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 玉竹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皂苷类、高异黄酮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糖、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对玉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化鹰嘴豆中鹰嘴豆芽素A的超声提取工艺
2
作者 魏茜 刘铜华 +4 位作者 薛峰 李朋收 时晓娟 魏颖 徐暾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目的:研究鹰嘴豆中鹰嘴豆芽素A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考察提取溶剂、固液比、药材粒径、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鹰嘴豆芽素A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在本实验条件内,超声提取的最优条件如下:药材粒径为60... 目的:研究鹰嘴豆中鹰嘴豆芽素A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考察提取溶剂、固液比、药材粒径、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鹰嘴豆芽素A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在本实验条件内,超声提取的最优条件如下:药材粒径为60目,乙醇浓度为50%,超声功率为400 W,工作/间歇15 s/3s,超声时间为20 min,固液比为1∶25,超声次数为2次。结论:按照优化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鹰嘴豆芽素A 超声提取 工艺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02
3
作者 张舒媛 王东超 +2 位作者 李博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621-1625,共5页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糖尿病肾病也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疾病。糖尿病肾病既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在肾病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因其涉及到的人体生物代谢的分子层面,固对其研究也是...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糖尿病肾病也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疾病。糖尿病肾病既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在肾病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因其涉及到的人体生物代谢的分子层面,固对其研究也是比较困难的,至今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现在多数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多与遗传、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微循环障碍、细胞因子作用、炎症作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等有关。据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提取物治疗2型糖尿病药效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保胜 李朋收 +5 位作者 张舒媛 李春娜 刘洋洋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观察蒺藜提取物(NO.JL201)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Ins)、TNF-α、IFN-β含量及其胰岛细胞TLR3、TLR4mRN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降糖机制。方法: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JL201大(20mg/kg BW)、... 目的:观察蒺藜提取物(NO.JL201)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Ins)、TNF-α、IFN-β含量及其胰岛细胞TLR3、TLR4mRN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降糖机制。方法: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JL201大(20mg/kg BW)、中(10mg/kg BW)、小(5mg/kg BW)剂量组和阳性药二甲双胍组(400mg/kg BW)。每周测定体质量,食、水量和FPG。给药4周后取血,测定小鼠FPG和Ins,计算小鼠Ins敏感性,Real time-PCR法测定胰岛细胞TLR2、TLR4 mRNA含量。结果:JL201不同剂量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小鼠的进食、饮水量,明显降低KKAy小鼠的FPG(P<0.05或P<0.01)、降低血清Ins含量(P<0.05或P<0.01),明显升高KKAy小鼠胰岛素敏感性(P<0.05),减少TNF-α、IFN-β的血中分泌量。JL201同时可降低胰岛细胞TLR2、TLR4mRNA含量。结论:JL201有较好的降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并能明显改善多饮、多食的临床症状,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胰岛细胞TLR2、TLR4mRNA含量、抑制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 2型糖尿病 药效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RS-1、Akt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高佳琪 魏颖 +4 位作者 屈玲霞 刘永巧 刘一冰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5期768-773,共6页
目的:研究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胰岛素关键信号IRS-1、Akt的基因、蛋白的影响。方法:以CCK-8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并用高浓度胰岛素(10^(-6)mol·L^(-1))培养HepG2细胞36 h,建立胰岛素... 目的:研究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胰岛素关键信号IRS-1、Akt的基因、蛋白的影响。方法:以CCK-8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并用高浓度胰岛素(10^(-6)mol·L^(-1))培养HepG2细胞36 h,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根据CCK-8法结果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IR组)、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IR+50μg·mL^(-1)组、IR+500μg·mL^(-1)组及二甲双胍组,以葡萄糖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消耗量。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给药6 h后RT-PCR检测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RS-1、Akt基因表达;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给药6 h后,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RS-1、Akt的蛋白表达。结果: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浓度为500μg·mL^(-1)时,存活率达到95%。浓度高于500μg·mL^(-1)时,存活率下降;与IR组比较,IR+50μg·mL^(-1)组与IR+500μg·mL^(-1)组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的消耗量,但其作用不及盐酸二甲双胍组。给药6 h后与IR组比较,IR+50μg·mL^(-1)组与IR+500μg·mL^(-1)组的RT-PCR检测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RS-1、Akt的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给药6 h后与IR组比较,IR+50μg·mL^(-1)组与IR+500μg·mL^(-1)组的Western blot法检测IRS-1、Akt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上调HepG2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靶点IRS-1、Akt基因表达,以及IRS-1、Akt蛋白表达从而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 HEPG2细胞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莹莹 张广晶 +3 位作者 张舒媛 徐雅娟 徐暾海 刘铜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2193-2195,共3页
总结相关文献,对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以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化合物为样本,利用其吸附净化技术及特性展开研究。阐明了大孔树脂技术在中药研究分析的独特优势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纯化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萼悬钩子枝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蕾 孙美利 +3 位作者 王和宇 张晶 徐暾海 刘铜华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优化刺萼悬钩子枝中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 目的优化刺萼悬钩子枝中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40,超声时间60 min,超声2次,总黄酮提取率38.951 mg·g-1。结论根据正交工艺及节能观念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提取刺萼悬钩子枝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悬钩子 总黄酮 提取工艺 超声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心律失常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蕾 孙美利 +4 位作者 张舒媛 薛峰 张晶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241-1242,1246,共3页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等活动异常的一种疾病,中药中生物碱、黄酮、皂苷、挥发油、酯类、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影响Na+、Ca2+以及K+通道,使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延长,进而对肾上腺素、缺血复灌以及氯化钙等引起的心律...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等活动异常的一种疾病,中药中生物碱、黄酮、皂苷、挥发油、酯类、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影响Na+、Ca2+以及K+通道,使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延长,进而对肾上腺素、缺血复灌以及氯化钙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本文对这几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活性成分以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抗心律失常新药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 抗心律失常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内酯苷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东超 魏颖 +5 位作者 高佳琪 刘一冰 屈玲霞 刘永巧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5期780-785,共6页
目的:探讨糖痹康颗粒中主要成分芍药内酯苷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的影响作用。方法:本实验通过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的影响的研究,建立了以150 mmol·L^(-1)D-葡萄糖,培养时间为48 h的细胞... 目的:探讨糖痹康颗粒中主要成分芍药内酯苷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的影响作用。方法:本实验通过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的影响的研究,建立了以150 mmol·L^(-1)D-葡萄糖,培养时间为48 h的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通过设立芍药内酯苷高中低组(100μM、20μM、4μM),模型组,维生素C组(100μM),正常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和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细胞内ROS状态以及CCK-8检测细胞活性。结果: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48 h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有明显的差异P<0.01;芍药内酯苷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P<0.01;芍药内酯苷可以促进雪旺细胞增殖。通过检测ROS荧光含量,发现芍药内酯苷100、20、4μM与模型组(Glu 150 mM)相比,各组P<0.01,表明芍药内酯苷可以减轻雪旺细胞内ROS,缓解氧化应激状态。结论:芍药内酯苷可以通过增加雪旺细胞增殖,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对雪旺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痹康颗粒 芍药内酯苷 雪旺细胞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ESI-MS^n法测定糖痹康颗粒入血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东超 魏颖 +5 位作者 高佳琪 刘一冰 屈玲霞 刘永巧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5期774-779,共6页
目的:通过UPLC-ESI-MSn方法定性分析糖痹康颗粒(TBK)的入血成分,初步阐明糖痹康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LTQ-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在电喷雾离子源的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空白血清、糖痹康颗粒经大鼠给药后的含药血清进... 目的:通过UPLC-ESI-MSn方法定性分析糖痹康颗粒(TBK)的入血成分,初步阐明糖痹康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LTQ-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在电喷雾离子源的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空白血清、糖痹康颗粒经大鼠给药后的含药血清进行检测。根据离子碎片信息,偶电子规律,氮规则等并结合相应参考文献,定性分析并鉴定入血成分。结果:糖痹康颗粒灌胃给药后,在大鼠血清中发现15个入血成分,其中13个是以原型成分被吸收,其余2个可能为代谢产物。结论:糖痹康入血成分是各组方药味配伍后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鼠血清中,多数成分已经被大鼠代谢吸收,少数以原型成分吸收。本实验为糖痹康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体内代谢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痹康颗粒 UPLC-ESI-MS^n 入血成分 药效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耐康颗粒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颖 时晓娟 +5 位作者 王东超 李朋收 李博 李林忆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169-1175,共7页
目的:研究糖耐康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糖耐康中迷迭香酸的含量,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三氟乙酸-甲醇(60:40),检测波长λ为330 nm,理论板数大于2000,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采用H... 目的:研究糖耐康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糖耐康中迷迭香酸的含量,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三氟乙酸-甲醇(60:40),检测波长λ为330 nm,理论板数大于2000,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检测方法,检测波长λ为203 nm,理论板数均大于2 000,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迷迭香酸在浓度为0.300-0.500 m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E+07X-7 334,R2=0.999,测得加样回收率为97.32%(RSD 1.25%)。人参皂苷Rg1在0.138-0.220 mg·m L-1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E+06X+34 864,R2=0.999;人参皂苷Re在0.126 mg·m L-1-0.250 mg·m L-1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E+06X+39 879,R2=0.999;人参皂苷Rb1在0.132-0.220 mg·m L-1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E+06X+39 070,R2=0.999。3种人参皂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Rg1 97.97%(RSD 1.83%);Re 101.80%(RSD 1.83%);Rb1 98.35%(RSD 1.82%)。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可靠,可用于糖耐康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康颗粒 迷迭香酸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B1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调节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雅婧 王慧如 +4 位作者 张秋娥 吴丽丽 秦灵灵 胡凯文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3-481,共9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AMSTAR-2和GRADE分级对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调节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通过网络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base)、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目的本研究通过AMSTAR-2和GRADE分级对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调节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通过网络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base)、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筛选关于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调节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用AMSTAR-2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GRADE等级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1篇方法学质量等级为低级,其余18篇均为极低级。meta分析免疫相关结局指标共涉及80项,其中2项证据质量为中级,9项为低级,69项为极低级。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调节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但纳入文献整体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偏低,结论可靠性一般,提示今后开展高质量临床试验,以便为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癌症 免疫功能 系统评价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炎康泰颗粒剂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雅婧 张秋娥 +4 位作者 张程斐 吴丽丽 秦灵灵 胡凯文 刘铜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检测甲炎康泰颗粒剂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甲炎康泰颗粒剂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Lewis大鼠随机选取正常组10只,其余20只采用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口服碘水造模共7周。... 目的检测甲炎康泰颗粒剂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甲炎康泰颗粒剂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Lewis大鼠随机选取正常组10只,其余20只采用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口服碘水造模共7周。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给药组10只。甲炎康泰颗粒剂连续干预8周后,ELISA法检测甲状腺抗体水平;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改变;qPCR法检测靶点因子基因表达;抗体芯片法检测靶点蛋白表达并绘制聚类热图。结果模型组TPOAb、TGAb较正常组显著升高,给药组TPOAb、TGAb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给药组甲状腺病理改变较模型组缓解。模型组IFN-γ、TNF-α、IL-17、CCL3、CX3CL1基因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给药组IL-4、IFN-γ、TNF-α、IL-17、CCL3、CX3CL1较模型组降低。各组间细胞因子聚类较好,模型组IL-17、CCL3、CX3CL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给药组IL-4、IFN-γ、TNF-α、CCL3、CX3CL1较模型组降低。结论甲炎康泰颗粒剂可调节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而减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甲状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炎康泰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美利 李蕾 +3 位作者 王和宇 张晶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5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优选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4次,每次1 h、料液比为1:20。... 目的:优选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4次,每次1 h、料液比为1:20。结论: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得到的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103.55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鸠菊 总黄酮 正交试验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