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单组率合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Web of k...目的:通过单组率合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自1963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应研究信息并交叉核对,以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横断面研究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中医证候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3篇,英文文献2篇,涉及乙肝肝硬化患者4805例、主要证候11种,其中8种证候可进行Meta分析:肝气郁结证分布频率为0.22(95%CI为0.18~0.26,P<0.01),水湿内阻证分布频率为0.19(95%CI为0.14~0.24,P<0.01),湿热蕴结证分布频率为0.22(95%CI为0.19~0.25,P<0.01),肝肾阴虚证分布频率为0.19(95%CI为0.19~0.24,P<0.01),瘀血阻络证分布频率为0.16(95%CI为0.12~0.21,P<0.01),脾肾阳虚证分布频率为0.11(95%CI为0.09~0.14,P<0.01),肝郁脾虚证分布频率为0.32(95%CI为0.14~0.50,P<0.01),脾虚湿盛证分布频率为0.16(95%CI为0.13~0.19,P<0.01);亚组分析显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及水湿内阻证在南方、北方不同地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候以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比例最高,不同地域对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的使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7月15日关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肝癌发生率的研究。选择风险比(HR)和95%CI作为汇...目的评价阿司匹林的使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7月15日关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肝癌发生率的研究。选择风险比(HR)和95%CI作为汇总指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1320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结果表明使用阿司匹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降低31%(HR=0.69,95%CI:0.65~0.74,P<0.00001);4项研究报道了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表明使用阿司匹林未显著增加病毒性肝炎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P>0.05)。结论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可能有利于降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包括肝硬化人群在内的消化道出血风险,对于减少肝癌的发生可能具有积极意义,但该临床现象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且仍需更多临床观察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单组率合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自1963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应研究信息并交叉核对,以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横断面研究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中医证候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3篇,英文文献2篇,涉及乙肝肝硬化患者4805例、主要证候11种,其中8种证候可进行Meta分析:肝气郁结证分布频率为0.22(95%CI为0.18~0.26,P<0.01),水湿内阻证分布频率为0.19(95%CI为0.14~0.24,P<0.01),湿热蕴结证分布频率为0.22(95%CI为0.19~0.25,P<0.01),肝肾阴虚证分布频率为0.19(95%CI为0.19~0.24,P<0.01),瘀血阻络证分布频率为0.16(95%CI为0.12~0.21,P<0.01),脾肾阳虚证分布频率为0.11(95%CI为0.09~0.14,P<0.01),肝郁脾虚证分布频率为0.32(95%CI为0.14~0.50,P<0.01),脾虚湿盛证分布频率为0.16(95%CI为0.13~0.19,P<0.01);亚组分析显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及水湿内阻证在南方、北方不同地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候以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比例最高,不同地域对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影响。
文摘目的评价阿司匹林的使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7月15日关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肝癌发生率的研究。选择风险比(HR)和95%CI作为汇总指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1320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结果表明使用阿司匹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降低31%(HR=0.69,95%CI:0.65~0.74,P<0.00001);4项研究报道了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表明使用阿司匹林未显著增加病毒性肝炎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P>0.05)。结论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可能有利于降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包括肝硬化人群在内的消化道出血风险,对于减少肝癌的发生可能具有积极意义,但该临床现象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且仍需更多临床观察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