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治疗偏头痛验案举隅
1
作者 常青 刘金民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9期145-148,共4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伴随恶心、呕吐、对光和声音敏感等症状。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可能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偏头痛常见于女性,尤其是在青春期和更年期阶段。然而其病程长,极易反复发作...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伴随恶心、呕吐、对光和声音敏感等症状。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可能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偏头痛常见于女性,尤其是在青春期和更年期阶段。然而其病程长,极易反复发作,用药多,西药临床治疗效果常不尽如人意。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临床效果明确且副作用小的优势在治疗偏头痛中占有重要地位。刘金民教授根据其30余年的临床经验发现,目前偏头痛发病率较高,且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融合传统中医与现代临床理念,以“虚气留滞”理念对偏头痛形成一套独有的诊疗体系,认为偏头痛核心病机为元气内虚,邪气留滞,本虚标实,治疗应经络循行引经用药,充分运用虫类药,并强调针药并用,循经祛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虚气留滞” 引经药 虫类药 针药并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通腑法对急性脑梗死不同状态点下炎症反应干预特点的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江澜 陈沛 +6 位作者 吴爽 耿花蕾 王珊 王雅惠 闫如玉 任毅 邹忆怀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从炎症水平动态变化特点的角度,阐释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肠腑及肺、泌尿系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而探讨化痰通腑法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随机的临床试验设计,纳入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40例)服用星蒌承气汤... 目的从炎症水平动态变化特点的角度,阐释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肠腑及肺、泌尿系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而探讨化痰通腑法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随机的临床试验设计,纳入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40例)服用星蒌承气汤,对照组(20例)口服杜密克和(或)开塞露灌肠,根据合并卒中相关性感染(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SAI)与否进行亚组比较,探究腑实点、感染点及腑通点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合并SAI患者治疗后IL-6水平下降,未合并SAI患者的IL-6浓度水平上升,但二者有共同靠近某值的趋势。结论化痰通腑法在改善感染人群与非感染人群的炎症反应上可能有着双向调节作用,促使炎症反应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腑法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 卒中相关性感染 白介素-6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的活性成分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圆圆 倪金霞 +3 位作者 王迪 董飓威 陈玺宇 赵子珺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98-2604,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缺血和再灌注可对神经组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姜黄活性成分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转录激活子3(janus prote... 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缺血和再灌注可对神经组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姜黄活性成分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转录激活子3(janus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2/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3,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磷脂酰肌醇三羟基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发挥抗炎活性。姜黄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分泌,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rkhead box O1,FOXO1)信号通路,上调声波刺猬(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阻止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途径,发挥抗细胞凋亡活性。姜黄活性成分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抑制过度自噬,保护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神经突触生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姜黄 姜黄素 作用机制 抗炎 细胞凋亡 抗氧化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束自动定量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双侧性脑改变
4
作者 刘若一 陆梦馨 +5 位作者 徐玲玲 张慕昭 许天骄 武琳璐 谭中建 邹忆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基于DTI技术,运用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方法探寻单侧运动通路损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双侧脑白质纤维束变化特征。方法纳入病程在1.5月以内、病灶位于右侧基底节和(或)放射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为观察组,并纳入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 目的基于DTI技术,运用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方法探寻单侧运动通路损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双侧脑白质纤维束变化特征。方法纳入病程在1.5月以内、病灶位于右侧基底节和(或)放射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为观察组,并纳入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结构MRI扫描,应用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FQ)得出大脑主要18条纤维束的平均FA值及100个节段的FA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侧(右侧)皮质脊髓束、健侧丘脑放射束、胼胝体大钳、胼胝体小钳的平均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侧皮质脊髓束全段,健侧皮质脊髓束、患侧丘脑放射束、健侧丘脑放射束、患侧扣带束扣带回、健侧扣带束扣带回、患侧下额枕束、健侧下额枕束、健侧钩束、胼胝体大钳、胼胝体小钳的部分节段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运动通路损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破坏具有双侧性、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双侧性 运动通路 纤维束自动定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芍术甘汤治疗脑病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旌屹 冯学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2043-2046,共4页
苓芍术甘汤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经方中治疗外邪里饮的重要方剂。该方所治病证因太阴转输不足而致水饮内停,表气不畅,六经辨证属太阳太阴合病。“外邪里饮”是经方学术中描述表里合病的病机学术语,属太阳太阴合病。本文从《伤寒论... 苓芍术甘汤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经方中治疗外邪里饮的重要方剂。该方所治病证因太阴转输不足而致水饮内停,表气不畅,六经辨证属太阳太阴合病。“外邪里饮”是经方学术中描述表里合病的病机学术语,属太阳太阴合病。本文从《伤寒论》出发,结合临床效验,提出外邪里饮是脑病的重要病机。脑病多外在躯壳的病变,治宜从太阳太阴合病出发,表里双解,在表疏利太阳经筋,在里健运中焦、化气利水;失眠亦可从外邪里饮论治,外和营卫、内调三焦;发作性的脑窍疾病,多属外邪激动里饮、水饮上犯所致,利水解表则疗效可期。苓芍术甘汤临床上用于治疗脑病,效果显著,凡符合外邪里饮证者,以苓芍术甘汤祛水饮、畅表气、调气机,疗效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芍术甘汤 脑病 六经辨证 经方 外邪里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肝汤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世强 万继峰 +2 位作者 果海姣 刘文丽 白腾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研究补肝汤联合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一科门诊及病房120例肝胃不和的帕金森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各40例。西药组给... 目的研究补肝汤联合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一科门诊及病房120例肝胃不和的帕金森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各40例。西药组给予多巴丝肼片口服,中药组给予补肝汤口服,联合组同时服用多巴丝肼片和补肝汤,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比较三组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三组中医症候疗效;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整体比较:西药组与联合组及中药组与联合组PDQ-39、UPDRS评分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4、8周,三组PDQ-39、UPDR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4、8周,联合组PDQ-39评分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治疗4周时,联合组UPDRS评分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治疗8周时,联合组UPDRS评分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整体比较:西药组与联合组及中药组与联合组IL-6、TNF-α水平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4、8周,三组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4、8周,联合组IL-6、TNF-α水平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联合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中药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西药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肝汤联合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肝汤 多巴丝肼片 帕金森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浆PRA、AngⅡ、AL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雅惠 江澜 +6 位作者 陈沛 吴爽 耿花蕾 闫如玉 陆梦馨 王月 邹忆怀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究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血浆肾素(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与证候要素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11月东直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 目的探究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血浆肾素(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与证候要素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11月东直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2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风病证候要素及卒中相关量表评价,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PRA、AngII、ALD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证候要素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血浆ALD水平与内风证、痰湿证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 值分别为0.000、0.048, P <0.05),PRA、 AngII、ALD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未见明显相关。结论中风病急性期血浆ALD水平越高,内风证和痰湿证表现越明显;血浆PRA、AngII、ALD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监测中风病患者病情、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急性期 证候要素 神经功能缺损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圆圆 倪金霞 +5 位作者 王迪 闫禹竹 汪金宇 赵子珺 袁静雪 宋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475-1481,共7页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下调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切割酶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调控核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的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改善胆碱能功能对神经系统发挥保护作用;通过上调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p-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蛋白激酶C受体1(protein kinase C receptor 1,RACK1)和抑制自噬来减轻神经元损伤。丹参酸B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调节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transcription activating protein 3,STAT3)/促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6,LRP6)/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还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使突触蛋白恢复,以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丹参素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隐丹参酮可通过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中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发挥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现将近年来丹参活性成分用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总结,为丹参的临床运用及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参酸B 丹参素 隐丹参酮 血管性痴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肺立论防治痴呆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淑燕 钱莹 +2 位作者 陈媛媛 孔令博 高颖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095-1097,共3页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的智能损害综合征,其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增长。痴呆主要与肾相关,但与肺同样关系密切,现代医家对此少有论述,且多从肺的生理功能、肺与心肝脾肾的关系入手论治痴呆...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的智能损害综合征,其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增长。痴呆主要与肾相关,但与肺同样关系密切,现代医家对此少有论述,且多从肺的生理功能、肺与心肝脾肾的关系入手论治痴呆。国际上认为痴呆的防与治同等重要。本文结合现代医家观点及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从肺立论,从肺藏魄、肺在窍为鼻、肺在志为忧、肺合大肠的角度入手,探讨魄之功能外现、抑郁、嗅觉减退、便秘与痴呆的相关性,并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为临床防治痴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肺藏魄 抑郁 嗅觉减退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减轻慢性心理应激模型小鼠的瘙痒症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若一 邹忆怀 +3 位作者 徐立 张姝珺 郭蓉娟 赵鹏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探究丹栀逍遥散治疗心理因素恶化皮肤瘙痒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心理压力组、心理压力+丹栀逍遥散组,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小鼠暴露于1小时的慢性避水应激(water avoidance stress,WAS)中,连续10... 目的探究丹栀逍遥散治疗心理因素恶化皮肤瘙痒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心理压力组、心理压力+丹栀逍遥散组,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小鼠暴露于1小时的慢性避水应激(water avoidance stress,WAS)中,连续10天,丹栀逍遥散组每天予丹栀逍遥散中药灌胃,其余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最后一次应激结束24小时之后,将N-甲基-对甲氧基苯乙胺与甲醛的缩合产物(compound 48/80)注射到小鼠颈后,观察它们的搔抓行为120分钟,记录其搔抓次数,检测皮肤肥大细胞数量及血浆中组胺水平,并通过空场试验、强迫游泳试验观察小鼠治疗前后抑郁行为学改变。结果心理压力+丹栀逍遥散组小鼠搔抓次数明显少于心理压力组(P<0.05),但高于空白组(P<0.05);心理压力组肥大细胞数多于空白组(P<0.05),心理压力+丹栀逍遥散组肥大细胞数量与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心理压力+丹栀逍遥散组血浆组胺水平亦低于心理压力组(P<0.05);在抑郁行为学上,心理压力+丹栀逍遥散组小鼠在空场试验中直立次数多于心理压力组少于空白组(P<0.05),强迫游泳试验中不动时间少于心理压力组多于空白组(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可缓解WAS影响下的小鼠的瘙痒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降低了组胺的释放及改善小鼠的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 瘙痒 心理压力 小鼠 从肝论治 慢性心理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毒脚气”的历史源流脉络梳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练志润 杨保林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92-95,共4页
“风毒脚气”又名“脚气”“风毒脚弱”等,是以突然下肢屈弱无力不能动为主要特点的一大类疾病。笔者归纳了“风毒脚气”萌芽期、成熟期、转折期、归纳期四个发展阶段,就四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萌芽期:汉代《金匮要略》首载“... “风毒脚气”又名“脚气”“风毒脚弱”等,是以突然下肢屈弱无力不能动为主要特点的一大类疾病。笔者归纳了“风毒脚气”萌芽期、成熟期、转折期、归纳期四个发展阶段,就四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萌芽期:汉代《金匮要略》首载“脚气”病,提出其“荣气不足,卫不独行”的病机,确定了从“风”“虚”论治的基调;成熟期:晋唐时期更名为“风毒脚气”,详论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发病诱因、病机治法,主张分急性期、缓解期论治,强调本病当以实为主兼顾其虚;转折期:宋金元时期医家将“脚气”病分为“干脚气”“湿脚气”,并结合经络学划分为六经论治,同时因误读、误解、误用导致“风毒脚气”论治体系遭受怀疑;归纳期:明清时期众医家将“脚气”病与痿证并论,二者界限模糊不清,且出现“风药”地位下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毒脚气 痿证 风痱 历史源流 续命汤 多发性硬化 急性脊髓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邪气与精神疾病相关性的考证 被引量:4
12
作者 练志润 杨保林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302-305,共4页
《神农本草经》中的邪气历来被解释为致病因素,但此解释难以自圆其说,理由是不符合该书朴素、实用的撰写特点,致病因素概念过广而无记载价值,且人参、甘草、薯蓣、巴戟天等药可“除邪气”不符合其以补益为主的普遍认识。参照《诸病源候... 《神农本草经》中的邪气历来被解释为致病因素,但此解释难以自圆其说,理由是不符合该书朴素、实用的撰写特点,致病因素概念过广而无记载价值,且人参、甘草、薯蓣、巴戟天等药可“除邪气”不符合其以补益为主的普遍认识。参照《诸病源候论》等文献,提出邪气包含了情绪、知觉、思维、行为动作、自知力、意识、躯体感觉的异常,是诸多精神症状的总称的观点,指出唐朝以前邪气多被认为是精神疾病,且《神农本草经》除邪气诸药与《千金翼方》鬼魅药品重合的现象;并结合《金匮要略》《千金方》《普济本事方》等方书治疗精神疾病的用药经验及当代药理研究,发现《神农本草经》载有治疗邪气功效的药物多能对应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记载,以此得出邪气是“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多种疾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气 精神疾病 神农本草经 致病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合化痰通络汤加盐酸度洛西汀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世强 王玮 +1 位作者 宋颖 卫景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逍遥散合化痰通络汤加盐酸度洛西汀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中... 目的探讨逍遥散合化痰通络汤加盐酸度洛西汀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各30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中药组口服逍遥散合化痰通络汤颗粒,联合组同时服用逍遥散合化痰通络汤颗粒剂和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均治疗6周。观察三组抑郁症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结果联合组抑郁症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整体分析发现,HAMD评分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三组治疗3、6周后HAMD评分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治疗3、6周后HAMD评分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合化痰通络汤加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好,可在临床上作为较为理想的方法治疗抑郁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化痰通络汤 盐酸度洛西汀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L1基因突变导致的进行性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赵赫 钟利群 +5 位作者 果海姣 陈白雪 吕静敏 陈旭 杨杰 卫景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一科收治的1例进行性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该患者以肌阵挛起病,逐渐出现共济失调的症状,分子遗传学检测提示ATL1基因杂合突变,口服氯...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一科收治的1例进行性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该患者以肌阵挛起病,逐渐出现共济失调的症状,分子遗传学检测提示ATL1基因杂合突变,口服氯硝西泮片后肌阵挛症状缓解。通过对该患者诊治过程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本病分子遗传学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复习,为这一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经验,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阵挛 共济失调 进行性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 ATL1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