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姜苗 董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6-288,共3页
放射性食管炎是放射线辐射所致的食管黏膜损伤,中医药已成为其治疗新手段。中医理论认为放射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多为火热内盛、阴津损伤等,目前较多采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等法则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放射性食管炎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 被引量:20
2
作者 田晓琳 杨臻 +2 位作者 王建英 张坤 许亚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644-1648,共5页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疗,中医配合化疗,能发挥直接抗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逆转耐药、防止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利湿、化痰、解毒、化瘀、扶正是淋巴瘤的重要治法。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淋巴瘤,具有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中医 辨证论治 证候要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抗肿瘤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力 李冬云 +1 位作者 张燕明 陈信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34-336,共3页
茶叶具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功能。可治疗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等病证。茶叶主要活性成分为茶多酚,现代研究表明,茶多酚除有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外,还具有细胞毒作用、诱导肿瘤细胞调... 茶叶具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功能。可治疗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等病证。茶叶主要活性成分为茶多酚,现代研究表明,茶多酚除有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外,还具有细胞毒作用、诱导肿瘤细胞调亡与分化、抗畸变、抗癌症转移等综合效应。因此,我们认为,茶多酚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抗肿瘤 综述 抗肿瘤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细胞调亡 细胞毒作用 解毒功能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中NF-κB、COX-2、Surviv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婧 陈信义 +3 位作者 侯丽 李莉 陆鸿飞 刘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1-276,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前期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肺癌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茶多酚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中NF-κB、COX-2、Survivin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茶多酚抗新生血管生成的效应机制。方法建立C57BL/...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前期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肺癌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茶多酚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中NF-κB、COX-2、Survivin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茶多酚抗新生血管生成的效应机制。方法建立C57BL/6小鼠肺癌移植瘤模型,测定模型对照组、沙利度胺组、茶多酚组以及茶多酚联合沙利度胺组的肿瘤抑制率,并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NF-κB、COX-2、Survivin表达水平,以探讨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结果实验表明,茶多酚具有如下作用:①沙利度胺组、茶多酚组以及茶多酚联合沙利度胺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17.26%、20.81%和44.32%,茶多酚联合沙利度胺组与模型组瘤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F-κB表达在茶多酚组及联合用药组有所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NF-κB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OX-2表达在各治疗组均有所下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④Survivin表达在各治疗组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茶多酚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结论茶多酚联合沙利度胺组对肺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抑制NF-κB活化、降低COX-2表达、并降低内皮细胞Survivin表达从而抗肺癌新生血管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肺肿瘤 NF-ΚB COX-2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治疗进展 被引量:55
5
作者 王婧 田劭丹 陈信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5,共5页
胃癌在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位,是恶性肿瘤第二大死因;其发现多在晚期,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机会。晚期胃癌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姑息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减轻患者肿瘤负荷,... 胃癌在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位,是恶性肿瘤第二大死因;其发现多在晚期,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机会。晚期胃癌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姑息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减轻患者肿瘤负荷,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放疗在局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用。化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可发挥主导作用,对有症状的患者有始息性治疗效果。由FAX方案到ECF/DCF方案,再到REAL-2试验、ML17032、SPIRITS试验等几项里程碑式的随机性Ⅲ期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关于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化疗的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随着EOX、XP、S-1/CDDP、IF、FOLFOX、XELOX等化疗方案相继提出,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有了进一步提高,但目前尚未得到优势明显的标准治疗方案。胃癌的生物免疫治疗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它是对手术和化、放疗的有益补充,但还不能作为主干性疗法。无论手术、放疗,或是化疗、生物免疫治疗,其在发挥疗效的同时,均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心理干预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发挥中西医结合在缓解临床症状、对化、放疗减毒与增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治疗癌性腹水及癌性疼痛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同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晚期 辅助治疗 姑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562/A02移植瘤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信义 郑智 +1 位作者 陈菊 李冬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439-144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562/A02移植瘤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影响。将多药耐药K562/A02细胞接种于BALB/c-nu裸鼠腋前皮下构建多药耐药移植瘤模型,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各组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562/A02移植瘤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影响。将多药耐药K562/A02细胞接种于BALB/c-nu裸鼠腋前皮下构建多药耐药移植瘤模型,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各组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实验各组移植瘤细胞的BCL-2、BAX蛋白表达,并计算蛋白表达积分的光密度值(IOD)。结果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各剂量联合阿霉素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阿霉素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阿霉素组相比,复方浙贝颗粒各剂量联合阿霉素组多药耐药移植瘤BCL-2表达的IOD值降低(p<0.05),BAX表达的IOD值增高(p<0.05)。结论:复方浙贝颗粒是通过增强阿霉素对耐药移植瘤的促细胞凋亡,减少耐药移植瘤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而逆转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浙贝颗粒 阿霉素 多药耐药 K562/A02移植瘤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良附方联合5-Fu对荷人胃癌裸鼠血清VEGF、bF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侯丽 许晶 +2 位作者 王婧 郭晓青 宋延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联合5-Fu对荷人胃癌移植瘤裸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联合5-Fu对荷人胃癌移植瘤裸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5-Fu组及新加良附方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给药组(新加良附中剂量+5-Fu组)6组。新加良附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 g·d-1·kg-1、5 g·d-1·kg-1、2.5 g·d-1·kg-1;5-Fu组给药剂量为17mg·d-1·kg-1;空白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新加良附方联合5-Fu组剂量为新加良附方中剂量(5 g·d-1·kg-1)联合应用5-Fu(17 mg·d-1·kg-1)。给药结束后,采用免疫学方法(ELISA)检测裸鼠血清中VEGF、b FGF的含量。结果:VEGF含量显示:联合给药组,5-Fu组,新加良附大、中、小剂量组裸鼠血清中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新加良附各剂量组对VEGF含量减低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组VEGF含量低于5-Fu组、新加良附中剂量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 FGF含量显示:联合给药组,5-Fu组,新加良附大、中、小剂量组裸鼠血清中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新加良附方可以下调人胃癌裸鼠的血清中VEGF、b FGF表达水平,提示新加良附方具有一定抗胃癌新生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良附方 新加良附方联合5-Fu VEGF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晓 王荣华 +4 位作者 李冬云 赖宗浪 褚雨霆 张宇 陈信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3-119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PTEN、mTOR、NF-kB、CD44、PI3K)表达。选取20例住院患者,抽取骨髓液,先涂片检查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并分临床缓解(9例)与未缓解(11例)两组。再将剩余的骨髓液以石蜡包埋,常...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PTEN、mTOR、NF-kB、CD44、PI3K)表达。选取20例住院患者,抽取骨髓液,先涂片检查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并分临床缓解(9例)与未缓解(11例)两组。再将剩余的骨髓液以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TEN、mTOR、NF-kB、CD44、PI3K表达。结果表明:光学显微镜观察缓解组与未缓解组PTEN、mTOR、NF-kB、CD44、PI3K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3.3、33.3、77.8、22.2、0与63.6,18.2,90.9,63.6,0。经统计学处理,PTEN和CD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表达强度与图像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果。结论表明: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PTEN、CD44高表达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难治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细胞 分子标志物 PTEN CD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阳虚血瘀论治晚期胃癌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杰 吴晓勇 +1 位作者 陈信义 周义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145-2146,共2页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学将胃癌归于"伏梁"、"反胃"、"噎嗝"、"颜瘕"、"积聚"等病证范畴。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阳虚血瘀在胃癌的发病、病机转...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学将胃癌归于"伏梁"、"反胃"、"噎嗝"、"颜瘕"、"积聚"等病证范畴。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阳虚血瘀在胃癌的发病、病机转化、临床表现占有重要地位,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法治疗晚期胃癌收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阳虚血瘀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珺 陈信义 +1 位作者 董青 倪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979-984,共6页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其诊疗研究势在必行。目前其主要治疗仍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子靶向治疗、新药开发及新的化疗方案等方法为主。难治性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中医对其研究根...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其诊疗研究势在必行。目前其主要治疗仍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子靶向治疗、新药开发及新的化疗方案等方法为主。难治性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中医对其研究根据其脏腑亏损,引起患者全身衰弱,直致死亡的特点,属中医辨证"虚劳"的范畴。同时,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又归属于不同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中西医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冬云 叶霈智 +2 位作者 侯丽 虞欣 陈信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1-352,共2页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2岁,于2005年4月26日收住他院。患者于2000年8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间断发热,T38~39℃,伴寒战,化验血常规示WBC增高,PLT降低,未予重视。至2004年WBC最高60×10^9/L,分类不...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2岁,于2005年4月26日收住他院。患者于2000年8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间断发热,T38~39℃,伴寒战,化验血常规示WBC增高,PLT降低,未予重视。至2004年WBC最高60×10^9/L,分类不详,PLT最低10×10^9/L,B超:脾大。曾作骨穿未确诊。2004年7月再次行骨穿,考虑慢性白血病,7月9日查bcr/abl融合基因阴性,未予确诊。2005年3月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外周血WBC分类:原始粒细胞6%,早幼粒细胞1%,中幼粒细胞6%,晚幼粒细胞4%,中性杆状核粒细胞7%,中性分叶核粒细胞61%,单核细胞11%,淋巴细胞4%,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3.19×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变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良附丸联合5-FU对荷人胃癌裸鼠血清TGF-β1、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林涛 宋延平 +2 位作者 侯丽 陈信义 吴晓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305-1307,1310,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良附丸联合5-FU对荷人胃癌裸鼠血清TGF-β1、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裸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5-FU组、加味良附丸中剂量+5-FU组(联合给药组)及加味良附丸高、中、低剂量组。加味良附丸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 目的:观察加味良附丸联合5-FU对荷人胃癌裸鼠血清TGF-β1、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裸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5-FU组、加味良附丸中剂量+5-FU组(联合给药组)及加味良附丸高、中、低剂量组。加味良附丸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 g/(d·kg)、5 g/(d·kg)、2.5 g/(d·kg);5-FU组给药剂量为17 mg/(d·kg);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联合给药组剂量为加味良附丸中剂量5 g/(d·kg)联合应用5-FU(17 mg/(d·kg)。连续给药10 d,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IL-17含量。结果:联合给药组、5-FU组、加味良附丸高、中、低剂量组裸鼠血清中TGF-β1、IL-17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联合给药组血清TGF-β1含量与新加良附高丸剂量组、5-F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味良附丸中、小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干预组血清IL-17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反应细胞因子TGF-β1、IL-17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加味良附丸联合5-FU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血清中炎性反应细胞因子TGF-β1、IL-17的表达,其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影响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良附丸 胃肿瘤 SGC-7901 炎性反应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及其配方颗粒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冬云 叶霈智 +4 位作者 田劭丹 姜苗 许亚梅 侯丽 陈信义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8期1449-1450,共2页
目的:探讨浙贝及其配方颗粒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原则。结果: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率为34.4%,有效率62.5%。与国内102篇、国外68篇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文献资料比... 目的:探讨浙贝及其配方颗粒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原则。结果: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率为34.4%,有效率62.5%。与国内102篇、国外68篇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文献资料比较,有效率相似。结论:浙贝母伍用化疗药物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头碱影响KB_(V200)细胞Pgp蛋白表达的组化实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田劭丹 刘雪强 +2 位作者 王笑民 唐勇 陈信义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Pgp蛋白表达的细胞阳性率探讨乌头碱抗KBV200细胞耐药机制。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6.25μg/mL、12.5μg/mL乌头碱作用后的KBV200细胞Pgp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对照组Pgp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为96%;而6.25μg/mL、12.5μ... 目的:通过观察Pgp蛋白表达的细胞阳性率探讨乌头碱抗KBV200细胞耐药机制。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6.25μg/mL、12.5μg/mL乌头碱作用后的KBV200细胞Pgp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对照组Pgp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为96%;而6.25μg/mL、12.5μg/mL乌头碱作用后Pgp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3%、30%。结论:乌头碱能够降低KBV200细胞Pgp蛋白高表达,部分逆转KBV200细胞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KBV200细胞 P-糖蛋白(Pgp)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头碱对KBV_(200)细胞Pgp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雪强 陈信义 +1 位作者 王玉芝 唐勇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1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乌头碱 KB与KBv200 P-糖蛋白(Pgp) 流式细胞术(F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阿胶浆对小鼠lewis肺癌CyclinD1、CD4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叙敏 陈信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对小鼠lewis肺癌周期素D1、黏附分子CD44表达的影响,深入探索复方阿胶浆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建模后,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复方阿胶浆组(中剂量)、环磷酰胺组、复方阿胶浆大、中、小剂量联合环磷酰胺及模型对照... 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对小鼠lewis肺癌周期素D1、黏附分子CD44表达的影响,深入探索复方阿胶浆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建模后,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复方阿胶浆组(中剂量)、环磷酰胺组、复方阿胶浆大、中、小剂量联合环磷酰胺及模型对照组。实验一,取材后以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CyclinD1、CD44的表达水平。实验二,同期观察生存期,连续观察2个月。结果:复方阿胶浆组及复方阿胶浆大剂量联合CTX组能明显下调CyclinD1的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复方阿胶浆小剂量联合CTX组外,余给药组均能下调CD44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与CD44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23221,P>0.05);复方阿胶浆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复方阿胶浆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下调肿瘤组织中CyclinD1、CD44的表达水平,干预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的侵袭性有密切关系,并有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阿胶浆 CD44 CYCLIND1 LEWIS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应用举隅
17
作者 杨宏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09-509,共1页
关键词 艾叶 褥疮 盗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