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董雪燕 祁烁 +3 位作者 姜苗 韩丹阳 董石 崔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364-368,共5页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整的、复杂繁琐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医累积的数据中探索和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有利于中医学的继承、探索与发展。本文通过检索、总结中医学研究中数据挖掘技术相关文...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整的、复杂繁琐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医累积的数据中探索和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有利于中医学的继承、探索与发展。本文通过检索、总结中医学研究中数据挖掘技术相关文献,发现此类技术主要应用于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症状分析、辨证规律分析三方面;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包括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关联规则、分类模型、贝叶斯网络、异常点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数据挖掘 配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在癌症姑息治疗中的应用和地位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力 陈信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癌症的治疗从诊断到死亡可分为两个方面 ,即抗癌治疗和姑息治疗。中医药在癌症的姑息治疗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癌症综合治疗或对不能接受手术、放疗、化疗患者治疗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
关键词 癌症 姑息治疗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背景证候与机会证候矛盾转化探讨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中药化”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元烨 顾贤 +5 位作者 杨婕 强若男 徐哲宇 肖琨珉 刘常玉 沈洋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044-2047,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已成为多种癌症晚期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中医药联合应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存活率等方面颇具临床优势。从外显表征变化反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药化特性”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已成为多种癌症晚期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中医药联合应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存活率等方面颇具临床优势。从外显表征变化反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药化特性”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药性寒热”在不同癌种及背景证候条件下并不完全一致。背景证候为机体宏观视角下的病机和整体状态,机会证候为微观视角下的病机和局部状态,二者为矛盾共同体,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免疫治疗扶正攻邪,促进机体背景证候与机会证候间的矛盾转化,使原本占据矛盾共同体主导地位的机会证候下降为次要矛盾,背景证候则上升为主要矛盾,从而引起外显表征变化。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中药化特性取决于其扶正攻邪之性及机体背景与机会证候矛盾转化,而不良反应的出现是相关免疫器官代体受累的表现,对远期预后判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中医药应全程干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症状管理,未发时固护脾胃预防为先,发作后辨证论治减毒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中药化 减毒策略 食管癌 免疫治疗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忠教授运用中医外科理论辨证论治肿瘤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羽嘉 付蔷 +3 位作者 孙可意 王俊霏 朱雪莹 李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传统上,临床大部分肿瘤均属于中医外科疾病范畴。中医外科众多医家详细探讨了其病因病机及治疗,许多外科方药治疗肿瘤效果确切,在文献中均有载明。中医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包括外因与内因,疾病的发展与“气”“血”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 传统上,临床大部分肿瘤均属于中医外科疾病范畴。中医外科众多医家详细探讨了其病因病机及治疗,许多外科方药治疗肿瘤效果确切,在文献中均有载明。中医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包括外因与内因,疾病的发展与“气”“血”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营气不从,经络阻塞”;在诊疗中形成独特“护场”理论;以“消”“托”“补”为三大临床治疗法则。李忠教授在肿瘤临床诊治中证明:灵活运用中医外科理论辨证论治肿瘤,可收获意想不到的疗效。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外科辨证论治肿瘤的脉络及理论,并结合李忠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期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医外科 理论 治疗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药圆融,传承创新——外感热病大家周平安
5
作者 刘锡曈 王玉光 +8 位作者 姜苗 赵进喜 贾海忠 杨效华 高桂新 疏欣扬 韦婉 程钰 焦扬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5期952-956,共5页
本文围绕周平安教授在外感热病方面的学术思想展开研讨。周平安教授是我国著名呼吸病、热病、疑难病专家,其学术传承脉络丰富,在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取得诸多成就。周教授的外感热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主要包括:分期分证诊治传染性非... 本文围绕周平安教授在外感热病方面的学术思想展开研讨。周平安教授是我国著名呼吸病、热病、疑难病专家,其学术传承脉络丰富,在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取得诸多成就。周教授的外感热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主要包括:分期分证诊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其思路对COVID-19诊疗亦有借鉴意义;针对北方季节性流感,提出表寒里热证与表里双解法,创感冒双解合剂,强调辨表里、咽喉、舌象、宿疾及“正汗”,对伴有不同基础病患者随证辨治,主张形神同调预防。周教授秉持“衷中参西、守正创新”的理念,其学术体系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与动态观,从根本上揭示疫毒致病规律,提高了治愈率,并注重患者个体基础与预防保健,其学术思想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平安 外感热病 学术思想 病因病机 分期论治 铿锵中医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的阴阳疾病观:从理论到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可意 李忠 +3 位作者 王羽嘉 付蔷 王俊霏 杨怡秋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49-1353,共5页
“阴阳”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人体自身的重要自然意象、哲学概念和医学理论。本文通过梳理《黄帝内经》条文,构建基于阴阳理论的疾病观框架,并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初步形成以下认识:疾病的发生与人的内在养护和是否顺应自然界阴阳规律相... “阴阳”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人体自身的重要自然意象、哲学概念和医学理论。本文通过梳理《黄帝内经》条文,构建基于阴阳理论的疾病观框架,并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初步形成以下认识:疾病的发生与人的内在养护和是否顺应自然界阴阳规律相关,阴阳运行、交会、盛衰变化等的异常是疾病的根本表现,疾病的症状、发展及预后与阴阳失衡密切相关,而诊察阴阳是把握病性、确立治法、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本文旨在总结具有中医特色的阴阳疾病观,为中医临床辨治思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理论 疾病观 中医 黄帝内经 素问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的肿瘤舌象识别研究
7
作者 曾孟霞 关静 +5 位作者 李子健 张新峰 沈洋 刘传波 赵瑞珍 姜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58-63,共6页
目的 探究卷积神经网络Res Net152模型识别肿瘤舌象图片的性能。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集的5 943张舌图,其中包括肿瘤舌图1 433张,非肿瘤舌... 目的 探究卷积神经网络Res Net152模型识别肿瘤舌象图片的性能。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集的5 943张舌图,其中包括肿瘤舌图1 433张,非肿瘤舌图4 510张。经过图像预处理后,随机选取1 000张舌图作为测试集,其余的4 943张作为训练集。通过图像扩增技术将4 943张训练集舌图扩增为54 535张,并输入在ImageNet-2012数据集上经过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ResNet152模型,以建立舌象自动识别系统。然后将1 000张测试集舌图输入模型,记录识别结果。最后,运用GRAD-CAM技术对测试集中模型正确识别为肿瘤的舌图进行可视化分析,统计和分析模型识别肿瘤舌图重点关注的舌象特征。结果 在测试集中,卷积神经网络ResNet152模型识别肿瘤舌象的分类正确率为85.7%,召回率为84.9%,准确率为85.5%,F_(1)值为85.2%,曲线下面积为91.3%。对正确识别为肿瘤的舌图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对模型正确识别肿瘤贡献度最高的舌象特征是瘀斑和裂纹。结论 卷积神经网络ResNet152模型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且高效的肿瘤检测方法,能够辅助肿瘤的诊断,瘀斑和裂纹可能是模型预测肿瘤最关注的两个舌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肿瘤 舌象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厥阴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挖掘与机制初探
8
作者 孙可意 李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0期8-16,共9页
目的探讨李忠教授基于厥阴理论辨证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并进行中药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验证。方法收集李忠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门诊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恶性肿瘤患者的处方数据,通过古今医案云平... 目的探讨李忠教授基于厥阴理论辨证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并进行中药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验证。方法收集李忠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门诊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恶性肿瘤患者的处方数据,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7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并进行中药间的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总结核心处方。将8只SPF级6~8周龄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只。分别以2 ml核心处方中药煎剂与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对照组,连续灌胃7 d,提取含药血清。CCK8法确定含药血清对A549、HepG2细胞的最佳干预浓度与干预时间。设置空白组:完全培养基培养,不加药;中药组:以最佳浓度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对照组:以同剂量空白血清进行干预。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及周期检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共纳入8166首处方,药物共300种,用药性温、味甘较多,归经以肝、肺经为多。黄芪、鳖甲、乌梅、山萸肉等16味药物使用频率均>90%。结合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与李忠教授经验,得出平调阴阳法核心处方1首,包括生黄芪、炙黄芪、醋鳖甲、仙鹤草、乌梅、党参、当归、熟地黄、忍冬藤、白芍、穿山龙、浙贝母、僵蚕、生牡蛎、山萸肉。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浓度为20%、干预时间为48 h。中药组A549、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阻滞细胞周期长于对照组,Bcl-2、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Cleaved-Caspase-3、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数据挖掘可得出从厥阴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处方含药血清可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 恶性肿瘤 核心处方 阴阳理论 数据挖掘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为之卫”理论分级论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胃肠道毒性
9
作者 贾蓓 姜苗 +4 位作者 董青 赵赫群 韩莹莹 侯丽 沈洋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5期991-995,共5页
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相关胃肠道毒性中,肠黏膜免疫屏障破坏、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湿毒伤脾、屏障受损与升降失司、菌群失调是“脾失之卫”与免疫相关胃肠道毒性的内在关系,治疗应顺... 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相关胃肠道毒性中,肠黏膜免疫屏障破坏、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湿毒伤脾、屏障受损与升降失司、菌群失调是“脾失之卫”与免疫相关胃肠道毒性的内在关系,治疗应顺应脾、卫的生理特性。本文根据ICI相关胃肠道毒性的分级,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辨证论治、分级而治的原则,1级以补脾益卫为本,2级、3级以调脾和卫为要,4级以固脾敛卫为急,并根据症状特征分别予以健脾祛湿、实卫御风,运脾消滞、畅卫升清,清脾解毒、泄热安卫,温脾散寒、固卫守阳等治法,以达屏障致密、内外和谐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为之卫 《黄帝内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胃肠道毒性 肿瘤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和法”的概念以及中医辨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晓雷 沙茵茵 +2 位作者 马家驹 王玉光 姜苗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81-1482,共2页
对"广义和法"进行了探讨、规范,以求能够明确其概念、含义,以及将"狭义和法"与"广义和法"进行相互辨析:"狭义和法"与"广义和法"的层次不同,前者属于低一层次,属于治法范畴,后者属于... 对"广义和法"进行了探讨、规范,以求能够明确其概念、含义,以及将"狭义和法"与"广义和法"进行相互辨析:"狭义和法"与"广义和法"的层次不同,前者属于低一层次,属于治法范畴,后者属于治则范畴。"狭义和法"属于八法之一,又不同于其他七法,属于调和,兼用其他七法,可以定义为:其他七法中的两种以上治法相兼使用,以治疗表里、上下等相对病位并且寒热、虚实、升降、润燥等相反病性的病证(上热下寒证、表实里虚证、上实下虚证等)的治疗方法。"广义和法"可以指导对所有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包括:不和则为病,治病以求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法 治则治法 广义和法 狭义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析中药治疗胰腺癌用药规律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志刚 罗美 +3 位作者 苗璐 吕丽媛 陈信义 田劭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1期151-155,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析中药治疗胰腺癌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5月关于中药治疗胰腺癌的相关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总结中药治疗胰腺癌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析中药治疗胰腺癌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5月关于中药治疗胰腺癌的相关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总结中药治疗胰腺癌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56首处方,178味中药。最常用的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半夏、白花蛇舌草、白芍、薏苡仁。中药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物主归脾、肝经;药物功效主以补虚、利水渗湿、清热。聚类分析获得核心药物组合4组。结论中药治疗胰腺癌多以健脾祛湿为原则,同时兼顾柔肝疏肝、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中药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沛教授温阳攻毒化瘀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经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洋 孙韬 杨婕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138-2140,共3页
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王沛教授提出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核心病机是“寒凝”“毒聚”和“血瘀”,强调“温阳攻毒化瘀”的治疗原则。首先擅用温阳药散其寒凝,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辛温大热之品... 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王沛教授提出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核心病机是“寒凝”“毒聚”和“血瘀”,强调“温阳攻毒化瘀”的治疗原则。首先擅用温阳药散其寒凝,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辛温大热之品,达到破阴回阳、快速止痛的目的;其次擅用毒性药以毒攻毒,同时特别注意协同配伍保护患者的正气、严格炮制和煎煮、选择适宜剂型以控制剂量;第三,擅用虫类药活血逐瘀,虫类药是治疗癌性疼痛的重要武器,以常用的干蟾皮、蜈蚣、全蝎、白花蛇、斑蝥作为例子进行归纳总结。除此以外王沛教授还强调中药外治,把药物打成细粉与敷料混合后直接贴敷于骨转移疼痛处,通过药力直接作用于病灶,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沛 温阳 攻毒 化瘀 肿瘤 骨转移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忠教授基于“癌状态论”从复法大方论治肺癌的临证经验
13
作者 张胤 李忠 +2 位作者 张彤 吴治民 陈健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2期154-158,共5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被归于中医“肺积”“息贲”等疾病范畴。李忠教授认为,肺癌是因虚而得、由虚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一类疾病,并结合临床研究提出肺癌基本的证型特征为正虚失固、气阴两虚、毒瘀互结,主张以复法大方治疗肺...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被归于中医“肺积”“息贲”等疾病范畴。李忠教授认为,肺癌是因虚而得、由虚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一类疾病,并结合临床研究提出肺癌基本的证型特征为正虚失固、气阴两虚、毒瘀互结,主张以复法大方治疗肺癌,从“固摄正气、收束癌毒”“敛肝养心、调和厥阴”“软坚散结、抗癌解毒”“润肺养阴、行气化痰”“温补脾肾、调中护胃”五层面实践运用各类固摄扶正、解毒抗癌、益气养阴与活血化瘀的中药,综合而成多维辨证下的复合大方剂,寒热同用,补泻兼施,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加减取得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中医肿瘤学 复法大方 专家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干预卵巢癌干细胞特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4
作者 卜子轩 薛梦微 +4 位作者 田佳微 柯凯乐 王紫颖 李潇 卢天公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3期263-270,共8页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干预卵巢癌干细胞特性的潜在药理作用。方法利用UPLC-MS解析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其干预卵巢癌干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体外成球实验观察对卵巢癌细胞成球能力;免疫荧光观察给药后细胞中p-STAT3...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干预卵巢癌干细胞特性的潜在药理作用。方法利用UPLC-MS解析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其干预卵巢癌干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体外成球实验观察对卵巢癌细胞成球能力;免疫荧光观察给药后细胞中p-STAT3的表达;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干性标志物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得到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95个,与卵巢癌干性相关靶点350个,桂枝茯苓丸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1、STAT3等信号通路干预卵巢癌干性发展。药理学研究发现,该方抑制卵巢癌成球能力,干预STAT3活化及核内表达,调控干性基因CD44、ALDH1的表达。结论桂枝茯苓丸对卵巢癌干性的抑制性表现出多靶点多通路特点,其抑制干性标志物ALDH1和CD44的机制与STAT3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卵巢癌 肿瘤干细胞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冯利教授治疗肺腺癌用药规律
15
作者 于婧杰 李思聪 +5 位作者 崔译元 王颖 金玥 闫逸婧 吴志滨 冯利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5期172-177,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冯利教授治疗肺腺癌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冯教授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门诊肺腺癌患者处方信息,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9),对中药频次、性味、归经、方剂进行统计、聚类分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冯利教授治疗肺腺癌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冯教授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门诊肺腺癌患者处方信息,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9),对中药频次、性味、归经、方剂进行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对核心中药、方剂进行规律总结。结果共收录95例患者的处方信息,涉及中药168味。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寒;中药药味以甘为主,其次为辛、苦;中药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脾、肝、心、胃、肾经。方剂以乌梅丸、麻黄升麻汤、麻杏石甘汤、血府逐瘀汤为主。最终得到4个药物核心组合,9组高关联药对。结论冯教授治疗肺腺癌用药重视平衡寒热、调节升降,寒热并调,在滋阴扶阳基础上加以解毒化瘀、抑癌恢复脏腑阴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用药规律 平衡阻断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肺结节用药规律研究
16
作者 刘婷婷 李淏 +1 位作者 陈佳阳 冯利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1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网建库至2024年6月中药治疗肺结节的文献,筛选其中临床研究和经验探析类文献,提取中药组方、证候要素、药...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网建库至2024年6月中药治疗肺结节的文献,筛选其中临床研究和经验探析类文献,提取中药组方、证候要素、药物归经、四气、五味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COOC、UCINET软件处理获得各信息的出现频数及高频“证”“药”的共现聚类。结果纳入文献共计82篇,高频中药为甘草、浙贝母、黄芪;药物四气多为寒、温,五味多为苦、辛、甘,归经以肺、肝、脾经为主;“白术-茯苓”为常用药对,“甘草-白术-茯苓”为常用3味中药组合;高频证候要素为痰、血瘀、气虚;“痰-浙贝母”“痰-甘草”“痰-茯苓”是中药治疗肺结节的主要“证-药”规律。结论中药治疗肺结节主要遵循补益脾肺、疏肝健脾、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中医药 证候要素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佩文教授治疗肿瘤相关性出血应用药对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梦冉 张稚淳 田劭丹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45-247,共3页
李佩文教授认为肿瘤相关性出血既有正虚也有邪实,虚在气,实在热,因此在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性出血时确立了益气、凉血、止血的基本治疗法则。临证时善用药对,常用药对有乌贼骨与白及、乌贼骨与浙贝母、生地与侧柏叶、乌贼骨与茜草、当归与... 李佩文教授认为肿瘤相关性出血既有正虚也有邪实,虚在气,实在热,因此在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性出血时确立了益气、凉血、止血的基本治疗法则。临证时善用药对,常用药对有乌贼骨与白及、乌贼骨与浙贝母、生地与侧柏叶、乌贼骨与茜草、当归与益母草、红藤与槐花等。乌贼骨与白及药对治疗各类肿瘤出血最为常用,胃癌出血最常用乌贼骨与浙贝母药对,肺癌咯血最常用生地与侧柏叶药对,下部出血最常用乌贼骨与茜草药对,妇科肿瘤出血最常用当归与益母草药对,大肠癌出血最常用红藤与槐花药对。李教授诸药对运用合理,处方配伍缜密周全,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文 肿瘤相关性出血 药对 名家经验 血证 乌贼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PS数字教学平台对中西医临床综合技能实训穿刺模块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18
作者 李潇 马玉草 +4 位作者 贾玫 马林沁 高翔 李雁 郎海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0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数字教学平台在中西医临床综合技能实训穿刺模块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20名2019级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60名... 目的探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数字教学平台在中西医临床综合技能实训穿刺模块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20名2019级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60名。对照组实施中西医临床综合技能实训穿刺模块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实施DOPS数字教学平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实际操作考试失分情况、测试成绩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者站位错误、操作车放置位置不规范、戴手套过程不规范、消毒器械使用不规范、操作时衣物污染洞巾、麻醉时注射器持针手法错误、麻醉手法不规范、穿刺针持针手法错误失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实际操作考试成绩、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西医临床综合技能实训穿刺模块课程中,应用DOPS数字教学平台可提升中西医临床综合技能实训穿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中医院校临床技能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观察评估教学 数字教学平台 穿刺技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壮火食气理论论治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怡秋 李忠 沈洋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93-1797,共5页
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是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中死亡率最高的相关不良反... 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是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中死亡率最高的相关不良反应,目前激素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辨析壮火内涵,结合PD-1/PD-L1的中药性能、作用机制及其临床表现等,探讨CIP中医病机及治法。笔者认为PD-1/PD-L1为壮火之邪,能耗气伤血,导致肺宣降失常、气火失调,故CIP发生与PD-1/PD-L1的温热火毒之性相关,从“壮火食气”切入探讨CIP的中医病机。本病全程以气火失衡为轴,疾病过程呈现出鲜明的分期特点,出现“实火—郁火—虚火—伏火”的动态演变。初期多以火热毒盛实象为主,中期为气虚湿阻郁火无制,中后期阴虚血燥虚火内灼,后期为阴阳俱虚伏火易滞。根据各期特点,治疗以清热为基础,初期应清肺解毒以挫壮火,中期予以开玄达府散郁火,中后期贵以养阴补引火下行,后期消散痰瘀杜伏火复生的防治策略,最终达到清壮火、补虚气、生少火的目的。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CIP的发病及治疗,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火食气 气火失衡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相关性肺炎 调火培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鼠妇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及相关实验验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炯俊 杨涛 +4 位作者 赖慧容 朱雪莹 孙可意 曾瑜 李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10-15,共6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探索鼠妇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获取鼠妇的化学成分,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利用Pub Chem获得各成分的SMILES结构后,进一...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探索鼠妇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获取鼠妇的化学成分,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利用Pub Chem获得各成分的SMILES结构后,进一步利用Swiss ADME进行筛选,继由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药物作用靶点;由Gene Cards数据库构建癌性疼痛疾病靶点库,并与鼠妇药物靶点进行映射;构建“药物-成分-共有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和可视化;利用R包cluster Profiler对靶点和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6~8周龄,体重为20~25 g。其中10只设为假手术组,30只造模。采用胫骨内肺癌细胞注射构建癌痛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200 mg/kg)组、低剂量组(50 mg/kg),各10只。Western blot法检测所筛选关键靶点的蛋白表达。结果共筛选得到483个鼠妇靶点,2940个癌性疼痛靶点,260个药物-疾病共有靶点。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EGFR、SRC、MAPK1和ESR1被筛选为关键基因,这些靶点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模型组小鼠脊髓中IL-6、VEGFA、MAPK3和MAPK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脊髓中IL-6、MAPK3、VEGFA和MAPK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脊髓中IL-6、MAPK3和MAPK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VEGF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脊髓中IL-6、VEGFA、MAPK1和MAPK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妇对癌性疼痛的小鼠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MAPK3、VEGFA和MAPK1表达的异常增加,调节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妇 癌性疼痛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